全本小说网 jjxxs.com,重返狼群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时间的深处。
还是那扇窗—记得那年沙尘暴遮天蔽日,我就坐在这窗前,用狼绒毛和草棍儿做成的“棉签”帮格林掏鼻孔里的黄沙,亦风给我们点蜡烛照亮,笑问:“《西游记》里写的黄袍怪八成儿就是唐僧他们遇到沙尘暴了吧?”
每当狂风暴雪无法外出觅食时,格林和我就趴在这窗前,饿着肚子苦等天晴。
严冬的高原上,如果吃不到肉,就连喘气的力量都没有。我还记得我和亦风忍不住偷吃了格林藏在雪窝子里的兔子以后,也是亏心地躲在这扇窗下,几天后却看见格林又在雪窝子里再次为我们埋下他猎捕回来的兔子,当格林抬起头望向小屋,狼鼻梁上缀满了积雪,我永远忘不了格林向窗子里投来的深沉目光。
还是那个牛粪筐—当年亦风出门捡牛粪的时候,跟在旁边的格林也有样学样地叼了一块石头扔进筐里。亦风把石头捡出来扔了,格林就把整筐牛粪给掀了。
还是那个床垫—冬夜里我们三个挤在一起睡觉,格林就在我耳朵边上打呼噜。
还是那个铁炉子—那年冬天,几天猎不到食的格林饿得啃草根,吐泥浆。幸亏我入冬前捡到过一只冻死的野鸭,一直为格林存着。于是我烧旺炉火,煮水解冻鸭肉。饿极了的格林闻到肉香,站在炉子上,直接从开水锅里捞肉吃;搅出的水花溅在铁炉子上,滋滋冒白烟。“你不怕烫啊?”我吓了一跳,心想难道不烫?伸手一摸铁炉子,却把我烫得吱哇乱叫,我那时可佩服格林了,狼爪竟然这么耐烫。亦风笑说:“他练过铁砂掌……”
那些苦中作乐的日子,那些在煎熬中期盼的岁月,共同度过的一幕幕都封存在这小屋里,我想着想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已然泪流满面。
亦风的眼圈也是红红的。“我们和格林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啊,现在想起来却像上辈子的事一样……”他拾起门边的牛头骨摩挲着,“这还是当年狼群打围牦牛以后,我捡回来的呢。不知道那群狼还在不在……”
看着亦风把牛头骨放回门边,我的目光却定格在屋门上,我推开亦风细看,门上有两三个带着泥巴的淡淡爪痕,从屋门中间半人高处往下拖擦了有一尺多长,似乎是犬科动物人立起来推门的痕迹。
亦风比量着爪印,有些小激动:“是狼爪印还是狗爪印?”
两人的心都怦怦跳出了声,我们都希望是第一个答案。
“狼爪印!”我一厢情愿地跟着心跳的节奏选择了答案,其实这风蚀多日的模糊爪痕是根本无法辨别的。
“那肯定是格林,他也回来过。”亦风比我更主观。但这回答却猛然触动了我的心弦。
格林,真的是你吗?是否在某个雨后,踏着泥泞,你也回来过?你是不是在推开门的一刹那,也像妈妈一样,想大哭一场?
我越想越激动,端起牛粪筐就往屋外跑:“捡牛粪,生火,我们回家了!小屋有了烟火,格林会看见我们的。”
亦风一把拉住我,顾忌地摇着头:“谁又把它重修起来的啊?只怕格林还没来,牧民就先来了。”
当头冷水……是啊,小屋已经有了新主人,我们只是过客。我失落地放下牛粪筐,眼前的小屋既亲切又陌生,透着几分物是人非的凄清……
离开了小屋,我们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流浪,仿佛只有把身体奔波得很疲惫才感觉不到心累。
直到傍晚时分,两人再也走不动了,才在草场上坐下来,看不远处羊群中的一只母羊下羔子。
这时,一个牧民骑着马过来查看刚出生的小羊羔,看见有陌生人在他的牧场休息,他很意外,拉下捂脸的围巾和我们打招呼:“阿偌,我叫泽仁,求捏阿恰子嘞(你叫什么名字)?”藏族汉子泽仁四十出头,皮肤黝黑,眉宇宽阔,鼻梁挺拔,一双眼睛流露出和善的光,粗犷的络腮胡子,一笑起来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
泽仁和我们聊了几句就热情地拉起亦风:“走走走,天气冷得很,不要在这里坐着,到我家做客,火炉暖和!酥油茶多多的!”
我们欣然前往泽仁安在源牧上的家。刚见面就约陌生人去家里做客,这在城市里是不可理解的,但在草原上却是寻常事。当你看见牧民淳朴的笑容时,就会觉得时间也缓慢了下来,停留在一个没有隔阂的世界。
“源牧”是藏区大草原上原生牧民们对自家牧场的敬称,意为游牧是他们的起源,草场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草原人不忘本源。也有人称其为“远牧”,意思是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
“到底是‘源牧’还是‘远牧’呢?”我问泽仁。
“‘源牧’就是‘远牧’。”泽仁笑呵呵地骑马在车边引路,隔着车窗跟我聊,“爱放牧的人叫它‘源牧’,怕放牧的人叫它‘远牧’。这些年啊,草原越来越开放,有的牧民不再放牧了,他们进城做生意、开旅馆、开藏家乐,过起了定居生活。他们的牧场要么租给别人,要么包给开矿的挖泥炭挖石料,牧场主只管坐着收钱就行了。刚开始有些牧民觉得泥巴都能卖钱,反正多得是,随便挖。前些年日本人大量收购泥炭,便宜得很,一拖拉机十块钱。后来泥炭挖走了,下面的沙子全露出来,再也不长草,那些牧民才晓得草场毁了,他们卖了自家的命根子……我家也有定居点的房子,但是一年里难得回去住一次,我还是留在源牧上,看着牛羊和草场,心里舒坦。”
泽仁源牧的家是个小木屋,干净整洁,墙上供奉着佛像和唐卡,屋里有股浓浓的藏香味和酥油味。屋子中间摆着一个藏式铁炉,炉子后面摆着一筐干牛粪。
泽仁揭开炉盖,用铁钎抖抖炉膛里的灰烬,掰开几块干牛粪在炉膛中摆成空心的一堆;又单独拿了一块拳头大小的干牛粪,转身从小屋角落的柜子下面取出一小瓶液体,拧开瓶盖儿,珍惜地往手中那块干牛粪上倒了一点点,再拧紧瓶盖。
我闻到一股刺鼻的气息:“是汽油?”
“嗯,草原上没有报纸,也找不到木屑之类的东西,所以牧民多半都用汽油来引火。”泽仁笑道,“不过这里汽油也不好找,就这一小瓶还是托关系弄来的。”他用火柴点燃沾着汽油的干牛粪,放入炉膛中,盖上炉盖,拉开风门,炉火顷刻间就烧旺了。
“下次帮你带点石蜡吧,那个生火更方便。”
“石蜡恰子嘞?”(石蜡是什么?)
“石蜡……燃料。”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我带来你就知道了。”
泽仁忙着煮茶,他汉语不佳,听不明白时就看我们比画。我们的藏语更蹩脚,听不懂泽仁说话时总是下意识地盯着他胸口—等“字幕”。不过这小小的障碍不影响我们沟通,抓住关键词,大概意思总能猜对七八分(注:泽仁汉语不佳,后文直接用意译—作者注)。当我们提到老朋友扎西时,泽仁乐了。“扎西是我同父异母的哥哥!他现在当村长了,忙着给村里修希望小学呢。”他把扎西这些年做的事儿说了好一通,喘口气又问道:“这么冷的季节,你们跑到大草原来,不是旅游的吧?”
我略微迟疑,还是亦风开了口:“我们是……来找狼的。就是,呃……邦客(藏语,狼)!”
“邦客?哦呀……”泽仁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扎西有两个汉人朋友养过一只叫格林的狼,后来把狼放生在这片草原了,是你们吗?”
我和亦风紧张得面面相觑,没想到他会知道我们,更没想到他连格林都知道,一时间不晓得该如何回答,因为不了解这个牧民对狼的看法。看着我们的表情,泽仁更加肯定了:“这草原上向来只有打狼的,没有放狼的,所以村里知道你们的人还挺多。放心吧,扎西给我们讲过格林的故事,我和狼打了一辈子交道,头一次知道狼还会对人那么好。你们也是好人,菩萨会保佑你们的。”
听完这番话,我们放心了,不仅感激善良的泽仁,更加感激扎西。
看我们松弛下来,泽仁笑了:“一年多以前这片牧场划分给我了,巡场的时候我发现山那边有个小屋,扎西告诉我,那就是你们和狼住过的地方。后来我看见小屋塌了,挺可惜,就把它重修起来,夏季放牧的时候在那儿歇个脚;我尽量修得和以前一样,狼认得老地方,说不定还回来呢。里面的东西我都没扔。”
原来小屋是他修好的,我深为感动:“泽仁,我们一定要交你这个朋友!”
“行啊!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你们想找格林,我帮你们!还有,我教你们说藏语。你的藏语太差了。”
亦风笑道:“你的汉话也费劲啊。”
“哈哈,你们听得懂就行!”泽仁把煮好的酥油茶给我们一人斟了一碗,香甜的酥油茶暖心暖怀,没有什么比风雪中结识了一个真挚的朋友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泽仁,你刚才说狼认得老地方,还会回那个小屋,我们在小屋门上看见有推门的爪印,是狼的还是狗的啊?”我把手机上拍的屋门照片放大给泽仁看。
泽仁想了想:“这印子少说也有个把月了吧,上个月下了场大雪,雪化以后地上就是这种稀泥。这泥爪子印应该是那时候蹭上的吧。”泽仁看了好一会儿:“呵呵,不是狼抓的就是狗挠的,太花了,不好说。不过呢……狗一般不敢去推人的门吧。草原规矩,狗是不能进屋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进屋要挨打。”
我一喜,那么说至少有一半多一点的可能性是狼爪印?如果那真是狼爪印,可能也只有格林这匹有特殊经历的狼才会去接近这记忆之地吧……我又一阵难过,想起我们回到小屋时的触目伤怀,如果真是格林回去过小屋,曾经最亲近的人都不在了,面对满屋萧条,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又为什么回去?他还会再去吗?唉……
聊到狼的话题,大家自然而然就说起了特警部队门口拴着的那只狼。据说他本来是特警从盗猎的人那里没收来的狼崽,跟狗一起拴养着,吃着残羹剩饭,一来二去就长大了,有人想买,特警也想卖。听说有药材贩子想买那只狼,只是价格没谈妥。狼被拴在特警部队门外已经很久了,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
一直聊到天黑,泽仁才送我们出门。跨出门槛看不见路,亦风习惯性地跺跺脚,拍了一下巴掌,才猛然想起这里不是装着声控灯的城市楼道。
泽仁奇道:“你拍手跺脚是什么意思?”
亦风尴尬地嘿嘿笑:“没啥,城里人的习惯。”
泽仁“哦”了一声,若有所思:“出门回家都要这样吗?”
“都这样。”我咯咯笑,“下次来草原,我给你们带几个头灯,就是戴在头上的电筒,你们晚上出门就不怕黑了。”
“有这样的东西?太好了!”泽仁高兴地谢道,“我老婆仁增旺姆夏天凌晨三点过就得起来圈牛挤奶,挤牛奶腾不出手,都是用嘴叼着电筒照亮。她每天一直忙到天亮,嘴巴麻得话都说不出来。嘴麻都是小事,邻村有家人叼着电筒拴马,结果被马一脚把电筒踢进了嗓子眼儿,人救过来了,可到现在都是哑巴。我也一直担心我老婆呢,头灯好啊,草原上买不到这些先进的东西。”
认识泽仁之后的十多天里,我们每天都去特警部队门口看望那只狼,给他带些肉吃。放假期间找不到部队领导,我们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救狼的办法。而泽仁天天带着我们沿着当年格林曾经活动过的区域寻找狼群,希望能发现格林的踪迹,但都一无所获。
随着牧场的分割,人类活动的干扰,留在狼山狼渡滩地带的狼群几乎看不见了。这里变化不小—新拉的围栏,新栽的电线杆,新架的通信基站,新修的藏家乐、观光台,新修的一条碎石路基通往草原深处,牛羊比以前更多了,草比以前更少了。两年前,山垭口和第二道山脉的中段,野兔、野鼠特别多,在这开满野花的山坡上乱蹦乱蹿,我和格林经常在这里抓兔子,可是现在,这两处地方已经沙化了……只有那些兔子洞还凹陷在黄沙下。
可惜啊。我点开手机相册,比照着位置,给泽仁看这地方两年前的照片,遗憾地描述这里曾经有草、有花,花开季节,我和格林在这山坡上迎着夕阳吹蒲公英,那时候,这里还有成群结队的野兔,格林总能逮来吃个饱。
“兔子太多,不是什么好事。”泽仁苦笑道,“不过现在什么都没了,就更不好了。”
“草场都成那样了,牧民就没想过少养一些牛羊吗?”
“城里人喜欢房和车越多越好,草原人喜欢牛和羊越多越好。一个道理,都是富裕的象征。”
我在同样的角度又拍了一张照片。手机还是原来的手机,我还是原来的我,站在我和格林曾经嬉戏的山坡上,却“人是景非”。大自然应该是不会变老的,它越原始越焕发生机,可是我却分明感觉到眼前的草原在变老,甚至比我老得还快。
转眼到了除夕,草原上的人大多回定居点过年了。
人少,狼才有可能出现。我们决定往草原更深处的骀嵬若村走。两年前的冬季,我们最后一次目睹格林跟随狼群打围牦牛就在骀嵬若村。那个村寨山路难行,人烟稀少,很可能就是“格林”狼群集体越冬的地方。
了时间的深处。
还是那扇窗—记得那年沙尘暴遮天蔽日,我就坐在这窗前,用狼绒毛和草棍儿做成的“棉签”帮格林掏鼻孔里的黄沙,亦风给我们点蜡烛照亮,笑问:“《西游记》里写的黄袍怪八成儿就是唐僧他们遇到沙尘暴了吧?”
每当狂风暴雪无法外出觅食时,格林和我就趴在这窗前,饿着肚子苦等天晴。
严冬的高原上,如果吃不到肉,就连喘气的力量都没有。我还记得我和亦风忍不住偷吃了格林藏在雪窝子里的兔子以后,也是亏心地躲在这扇窗下,几天后却看见格林又在雪窝子里再次为我们埋下他猎捕回来的兔子,当格林抬起头望向小屋,狼鼻梁上缀满了积雪,我永远忘不了格林向窗子里投来的深沉目光。
还是那个牛粪筐—当年亦风出门捡牛粪的时候,跟在旁边的格林也有样学样地叼了一块石头扔进筐里。亦风把石头捡出来扔了,格林就把整筐牛粪给掀了。
还是那个床垫—冬夜里我们三个挤在一起睡觉,格林就在我耳朵边上打呼噜。
还是那个铁炉子—那年冬天,几天猎不到食的格林饿得啃草根,吐泥浆。幸亏我入冬前捡到过一只冻死的野鸭,一直为格林存着。于是我烧旺炉火,煮水解冻鸭肉。饿极了的格林闻到肉香,站在炉子上,直接从开水锅里捞肉吃;搅出的水花溅在铁炉子上,滋滋冒白烟。“你不怕烫啊?”我吓了一跳,心想难道不烫?伸手一摸铁炉子,却把我烫得吱哇乱叫,我那时可佩服格林了,狼爪竟然这么耐烫。亦风笑说:“他练过铁砂掌……”
那些苦中作乐的日子,那些在煎熬中期盼的岁月,共同度过的一幕幕都封存在这小屋里,我想着想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已然泪流满面。
亦风的眼圈也是红红的。“我们和格林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啊,现在想起来却像上辈子的事一样……”他拾起门边的牛头骨摩挲着,“这还是当年狼群打围牦牛以后,我捡回来的呢。不知道那群狼还在不在……”
看着亦风把牛头骨放回门边,我的目光却定格在屋门上,我推开亦风细看,门上有两三个带着泥巴的淡淡爪痕,从屋门中间半人高处往下拖擦了有一尺多长,似乎是犬科动物人立起来推门的痕迹。
亦风比量着爪印,有些小激动:“是狼爪印还是狗爪印?”
两人的心都怦怦跳出了声,我们都希望是第一个答案。
“狼爪印!”我一厢情愿地跟着心跳的节奏选择了答案,其实这风蚀多日的模糊爪痕是根本无法辨别的。
“那肯定是格林,他也回来过。”亦风比我更主观。但这回答却猛然触动了我的心弦。
格林,真的是你吗?是否在某个雨后,踏着泥泞,你也回来过?你是不是在推开门的一刹那,也像妈妈一样,想大哭一场?
我越想越激动,端起牛粪筐就往屋外跑:“捡牛粪,生火,我们回家了!小屋有了烟火,格林会看见我们的。”
亦风一把拉住我,顾忌地摇着头:“谁又把它重修起来的啊?只怕格林还没来,牧民就先来了。”
当头冷水……是啊,小屋已经有了新主人,我们只是过客。我失落地放下牛粪筐,眼前的小屋既亲切又陌生,透着几分物是人非的凄清……
离开了小屋,我们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流浪,仿佛只有把身体奔波得很疲惫才感觉不到心累。
直到傍晚时分,两人再也走不动了,才在草场上坐下来,看不远处羊群中的一只母羊下羔子。
这时,一个牧民骑着马过来查看刚出生的小羊羔,看见有陌生人在他的牧场休息,他很意外,拉下捂脸的围巾和我们打招呼:“阿偌,我叫泽仁,求捏阿恰子嘞(你叫什么名字)?”藏族汉子泽仁四十出头,皮肤黝黑,眉宇宽阔,鼻梁挺拔,一双眼睛流露出和善的光,粗犷的络腮胡子,一笑起来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
泽仁和我们聊了几句就热情地拉起亦风:“走走走,天气冷得很,不要在这里坐着,到我家做客,火炉暖和!酥油茶多多的!”
我们欣然前往泽仁安在源牧上的家。刚见面就约陌生人去家里做客,这在城市里是不可理解的,但在草原上却是寻常事。当你看见牧民淳朴的笑容时,就会觉得时间也缓慢了下来,停留在一个没有隔阂的世界。
“源牧”是藏区大草原上原生牧民们对自家牧场的敬称,意为游牧是他们的起源,草场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草原人不忘本源。也有人称其为“远牧”,意思是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
“到底是‘源牧’还是‘远牧’呢?”我问泽仁。
“‘源牧’就是‘远牧’。”泽仁笑呵呵地骑马在车边引路,隔着车窗跟我聊,“爱放牧的人叫它‘源牧’,怕放牧的人叫它‘远牧’。这些年啊,草原越来越开放,有的牧民不再放牧了,他们进城做生意、开旅馆、开藏家乐,过起了定居生活。他们的牧场要么租给别人,要么包给开矿的挖泥炭挖石料,牧场主只管坐着收钱就行了。刚开始有些牧民觉得泥巴都能卖钱,反正多得是,随便挖。前些年日本人大量收购泥炭,便宜得很,一拖拉机十块钱。后来泥炭挖走了,下面的沙子全露出来,再也不长草,那些牧民才晓得草场毁了,他们卖了自家的命根子……我家也有定居点的房子,但是一年里难得回去住一次,我还是留在源牧上,看着牛羊和草场,心里舒坦。”
泽仁源牧的家是个小木屋,干净整洁,墙上供奉着佛像和唐卡,屋里有股浓浓的藏香味和酥油味。屋子中间摆着一个藏式铁炉,炉子后面摆着一筐干牛粪。
泽仁揭开炉盖,用铁钎抖抖炉膛里的灰烬,掰开几块干牛粪在炉膛中摆成空心的一堆;又单独拿了一块拳头大小的干牛粪,转身从小屋角落的柜子下面取出一小瓶液体,拧开瓶盖儿,珍惜地往手中那块干牛粪上倒了一点点,再拧紧瓶盖。
我闻到一股刺鼻的气息:“是汽油?”
“嗯,草原上没有报纸,也找不到木屑之类的东西,所以牧民多半都用汽油来引火。”泽仁笑道,“不过这里汽油也不好找,就这一小瓶还是托关系弄来的。”他用火柴点燃沾着汽油的干牛粪,放入炉膛中,盖上炉盖,拉开风门,炉火顷刻间就烧旺了。
“下次帮你带点石蜡吧,那个生火更方便。”
“石蜡恰子嘞?”(石蜡是什么?)
“石蜡……燃料。”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我带来你就知道了。”
泽仁忙着煮茶,他汉语不佳,听不明白时就看我们比画。我们的藏语更蹩脚,听不懂泽仁说话时总是下意识地盯着他胸口—等“字幕”。不过这小小的障碍不影响我们沟通,抓住关键词,大概意思总能猜对七八分(注:泽仁汉语不佳,后文直接用意译—作者注)。当我们提到老朋友扎西时,泽仁乐了。“扎西是我同父异母的哥哥!他现在当村长了,忙着给村里修希望小学呢。”他把扎西这些年做的事儿说了好一通,喘口气又问道:“这么冷的季节,你们跑到大草原来,不是旅游的吧?”
我略微迟疑,还是亦风开了口:“我们是……来找狼的。就是,呃……邦客(藏语,狼)!”
“邦客?哦呀……”泽仁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扎西有两个汉人朋友养过一只叫格林的狼,后来把狼放生在这片草原了,是你们吗?”
我和亦风紧张得面面相觑,没想到他会知道我们,更没想到他连格林都知道,一时间不晓得该如何回答,因为不了解这个牧民对狼的看法。看着我们的表情,泽仁更加肯定了:“这草原上向来只有打狼的,没有放狼的,所以村里知道你们的人还挺多。放心吧,扎西给我们讲过格林的故事,我和狼打了一辈子交道,头一次知道狼还会对人那么好。你们也是好人,菩萨会保佑你们的。”
听完这番话,我们放心了,不仅感激善良的泽仁,更加感激扎西。
看我们松弛下来,泽仁笑了:“一年多以前这片牧场划分给我了,巡场的时候我发现山那边有个小屋,扎西告诉我,那就是你们和狼住过的地方。后来我看见小屋塌了,挺可惜,就把它重修起来,夏季放牧的时候在那儿歇个脚;我尽量修得和以前一样,狼认得老地方,说不定还回来呢。里面的东西我都没扔。”
原来小屋是他修好的,我深为感动:“泽仁,我们一定要交你这个朋友!”
“行啊!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你们想找格林,我帮你们!还有,我教你们说藏语。你的藏语太差了。”
亦风笑道:“你的汉话也费劲啊。”
“哈哈,你们听得懂就行!”泽仁把煮好的酥油茶给我们一人斟了一碗,香甜的酥油茶暖心暖怀,没有什么比风雪中结识了一个真挚的朋友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泽仁,你刚才说狼认得老地方,还会回那个小屋,我们在小屋门上看见有推门的爪印,是狼的还是狗的啊?”我把手机上拍的屋门照片放大给泽仁看。
泽仁想了想:“这印子少说也有个把月了吧,上个月下了场大雪,雪化以后地上就是这种稀泥。这泥爪子印应该是那时候蹭上的吧。”泽仁看了好一会儿:“呵呵,不是狼抓的就是狗挠的,太花了,不好说。不过呢……狗一般不敢去推人的门吧。草原规矩,狗是不能进屋的,他们从小就知道进屋要挨打。”
我一喜,那么说至少有一半多一点的可能性是狼爪印?如果那真是狼爪印,可能也只有格林这匹有特殊经历的狼才会去接近这记忆之地吧……我又一阵难过,想起我们回到小屋时的触目伤怀,如果真是格林回去过小屋,曾经最亲近的人都不在了,面对满屋萧条,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又为什么回去?他还会再去吗?唉……
聊到狼的话题,大家自然而然就说起了特警部队门口拴着的那只狼。据说他本来是特警从盗猎的人那里没收来的狼崽,跟狗一起拴养着,吃着残羹剩饭,一来二去就长大了,有人想买,特警也想卖。听说有药材贩子想买那只狼,只是价格没谈妥。狼被拴在特警部队门外已经很久了,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
一直聊到天黑,泽仁才送我们出门。跨出门槛看不见路,亦风习惯性地跺跺脚,拍了一下巴掌,才猛然想起这里不是装着声控灯的城市楼道。
泽仁奇道:“你拍手跺脚是什么意思?”
亦风尴尬地嘿嘿笑:“没啥,城里人的习惯。”
泽仁“哦”了一声,若有所思:“出门回家都要这样吗?”
“都这样。”我咯咯笑,“下次来草原,我给你们带几个头灯,就是戴在头上的电筒,你们晚上出门就不怕黑了。”
“有这样的东西?太好了!”泽仁高兴地谢道,“我老婆仁增旺姆夏天凌晨三点过就得起来圈牛挤奶,挤牛奶腾不出手,都是用嘴叼着电筒照亮。她每天一直忙到天亮,嘴巴麻得话都说不出来。嘴麻都是小事,邻村有家人叼着电筒拴马,结果被马一脚把电筒踢进了嗓子眼儿,人救过来了,可到现在都是哑巴。我也一直担心我老婆呢,头灯好啊,草原上买不到这些先进的东西。”
认识泽仁之后的十多天里,我们每天都去特警部队门口看望那只狼,给他带些肉吃。放假期间找不到部队领导,我们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救狼的办法。而泽仁天天带着我们沿着当年格林曾经活动过的区域寻找狼群,希望能发现格林的踪迹,但都一无所获。
随着牧场的分割,人类活动的干扰,留在狼山狼渡滩地带的狼群几乎看不见了。这里变化不小—新拉的围栏,新栽的电线杆,新架的通信基站,新修的藏家乐、观光台,新修的一条碎石路基通往草原深处,牛羊比以前更多了,草比以前更少了。两年前,山垭口和第二道山脉的中段,野兔、野鼠特别多,在这开满野花的山坡上乱蹦乱蹿,我和格林经常在这里抓兔子,可是现在,这两处地方已经沙化了……只有那些兔子洞还凹陷在黄沙下。
可惜啊。我点开手机相册,比照着位置,给泽仁看这地方两年前的照片,遗憾地描述这里曾经有草、有花,花开季节,我和格林在这山坡上迎着夕阳吹蒲公英,那时候,这里还有成群结队的野兔,格林总能逮来吃个饱。
“兔子太多,不是什么好事。”泽仁苦笑道,“不过现在什么都没了,就更不好了。”
“草场都成那样了,牧民就没想过少养一些牛羊吗?”
“城里人喜欢房和车越多越好,草原人喜欢牛和羊越多越好。一个道理,都是富裕的象征。”
我在同样的角度又拍了一张照片。手机还是原来的手机,我还是原来的我,站在我和格林曾经嬉戏的山坡上,却“人是景非”。大自然应该是不会变老的,它越原始越焕发生机,可是我却分明感觉到眼前的草原在变老,甚至比我老得还快。
转眼到了除夕,草原上的人大多回定居点过年了。
人少,狼才有可能出现。我们决定往草原更深处的骀嵬若村走。两年前的冬季,我们最后一次目睹格林跟随狼群打围牦牛就在骀嵬若村。那个村寨山路难行,人烟稀少,很可能就是“格林”狼群集体越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