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嫡女为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朝回门
翌日早朝,晋安帝便又提起来雪灾的事情,表现出十分头疼有心的模样。这个时候,荣亲王便第一个跳出来,说自己愿为极寒交迫的灾民捐出三千斤粮食,一万两白银给灾民购买御寒的衣物。
对于荣亲王的慷慨解囊,晋安帝自然是表现出十分欣慰样子。接着沐家和秦家也纷纷跳出来,也捐了与荣亲王一样的粮食和银子。他们自然又是得了晋安帝一阵夸赞,还说东陵有他们这些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实乃东陵之幸。
见这三人捐了,其他的大臣自然也是坐不住了,都纷纷解囊,捐粮的捐粮,捐银子的捐银子,生怕自己落在了后头。
就早朝这么一会儿,就收到了五十万两银子的捐款,和二十万石的粮食。毕竟都是做官的,家里都没多少存粮所以银子都捐比较多。大臣纷纷解囊后,晋安帝便说出了,让东陵百姓募捐救济灾民的法子。虽然一开始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在一番解释后,又在镇国将军、学士府、和荣庆王府的赞同之下,所有的大臣都纷纷附和,说着法子极妙。
当日,晋安帝便拟了旨,然后圣旨下发各地,贴上了皇榜。这圣旨的内容多针对商人,大体意思便与沐纤离昨日说的一样,只不过详细的写明了,捐多少粮银免多少税而已。而且圣旨上还写了,全凭自愿,不捐也不强求。
这募捐的事情,晋安帝全权交给了荣亲王负责,并由户部协力。所募捐大的粮银,也全权交给荣亲王按各地的受灾情况分配。圣旨一下,皇榜一贴,当下便又不少的皇商捐了粮钱。被饿死被冻死的都是穷苦人家,自然是没有银钱买粮的。这些皇商本来也就屯了不少粮,与其把粮食放在那里卖不出去,还不如捐出来。不但能博得一个好名声,还能减免不少的赋税,何乐而不为呢!
普通的百姓们,听说后宫的妃嫔,还有不少的大臣都捐了银子,捐了粮食,赈济受雪灾侵袭的穷苦百姓。都大赞晋安帝仁德,后宫嫔妃贤良淑德,文武大臣一心为民。对晋安帝下的那商人捐粮、捐物、捐钱、减税的法子,更是赞不绝口。如今国库不充裕,东陵的百姓都心知肚明。所以让有粮又有钱的商人捐出粮食和银子来赈济灾民,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办法。而且这减免日后几年好几成的税收,也不至于让商人们吃什么亏。这全凭自愿更是深的人心,要知道有的国家,在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都是强制性让那些粮商把粮食拿出来的。
对于让普通百姓捐粮捐物这件事儿,并没有写在圣旨和皇榜之中,毕竟这大灾之年普通百姓过的也不容易。荣亲王只是听了沐纤离的建议,在各地搭起了募捐的棚子,写上了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贴在墙上。更挂了‘大灾之前更显大爱,你的一把米可以拯救一个生命,你的一件旧衣可以慰藉一个同胞冰冷的心,’之类的横幅。
普通的百姓,若是有不穿的衣物,有多余的粮银便可以捐上一捐,捐多捐少全凭自愿决不强求。这些募捐的棚子,募捐到的东西,大多都是不穿的旧衣物,和少许的粮食。但是这些东西,对于饥寒交迫的受灾百姓来说,却是救命之物。
募捐不过实行两天,光是东陵皇城便收获颇丰。皇城之中的那些商人,基本上都捐了粮食、银两、和一些旧衣物。荣亲王妃在上层社会的夫人们中,发起了捐旧衣服的行动。那些后宅的夫人们,也纷纷打开尘封已久的库房,把那些不能穿,穿不得的衣物都纷纷捐了出来。
皇城这些夫人们捐衣服的行动,也纷纷传到各地。各地那些殷实人家的夫人们,也纷纷效仿皇城们的夫人,捐了不少的旧衣服和银子。
>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朝回门
翌日早朝,晋安帝便又提起来雪灾的事情,表现出十分头疼有心的模样。这个时候,荣亲王便第一个跳出来,说自己愿为极寒交迫的灾民捐出三千斤粮食,一万两白银给灾民购买御寒的衣物。
对于荣亲王的慷慨解囊,晋安帝自然是表现出十分欣慰样子。接着沐家和秦家也纷纷跳出来,也捐了与荣亲王一样的粮食和银子。他们自然又是得了晋安帝一阵夸赞,还说东陵有他们这些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实乃东陵之幸。
见这三人捐了,其他的大臣自然也是坐不住了,都纷纷解囊,捐粮的捐粮,捐银子的捐银子,生怕自己落在了后头。
就早朝这么一会儿,就收到了五十万两银子的捐款,和二十万石的粮食。毕竟都是做官的,家里都没多少存粮所以银子都捐比较多。大臣纷纷解囊后,晋安帝便说出了,让东陵百姓募捐救济灾民的法子。虽然一开始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在一番解释后,又在镇国将军、学士府、和荣庆王府的赞同之下,所有的大臣都纷纷附和,说着法子极妙。
当日,晋安帝便拟了旨,然后圣旨下发各地,贴上了皇榜。这圣旨的内容多针对商人,大体意思便与沐纤离昨日说的一样,只不过详细的写明了,捐多少粮银免多少税而已。而且圣旨上还写了,全凭自愿,不捐也不强求。
这募捐的事情,晋安帝全权交给了荣亲王负责,并由户部协力。所募捐大的粮银,也全权交给荣亲王按各地的受灾情况分配。圣旨一下,皇榜一贴,当下便又不少的皇商捐了粮钱。被饿死被冻死的都是穷苦人家,自然是没有银钱买粮的。这些皇商本来也就屯了不少粮,与其把粮食放在那里卖不出去,还不如捐出来。不但能博得一个好名声,还能减免不少的赋税,何乐而不为呢!
普通的百姓们,听说后宫的妃嫔,还有不少的大臣都捐了银子,捐了粮食,赈济受雪灾侵袭的穷苦百姓。都大赞晋安帝仁德,后宫嫔妃贤良淑德,文武大臣一心为民。对晋安帝下的那商人捐粮、捐物、捐钱、减税的法子,更是赞不绝口。如今国库不充裕,东陵的百姓都心知肚明。所以让有粮又有钱的商人捐出粮食和银子来赈济灾民,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办法。而且这减免日后几年好几成的税收,也不至于让商人们吃什么亏。这全凭自愿更是深的人心,要知道有的国家,在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都是强制性让那些粮商把粮食拿出来的。
对于让普通百姓捐粮捐物这件事儿,并没有写在圣旨和皇榜之中,毕竟这大灾之年普通百姓过的也不容易。荣亲王只是听了沐纤离的建议,在各地搭起了募捐的棚子,写上了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贴在墙上。更挂了‘大灾之前更显大爱,你的一把米可以拯救一个生命,你的一件旧衣可以慰藉一个同胞冰冷的心,’之类的横幅。
普通的百姓,若是有不穿的衣物,有多余的粮银便可以捐上一捐,捐多捐少全凭自愿决不强求。这些募捐的棚子,募捐到的东西,大多都是不穿的旧衣物,和少许的粮食。但是这些东西,对于饥寒交迫的受灾百姓来说,却是救命之物。
募捐不过实行两天,光是东陵皇城便收获颇丰。皇城之中的那些商人,基本上都捐了粮食、银两、和一些旧衣物。荣亲王妃在上层社会的夫人们中,发起了捐旧衣服的行动。那些后宅的夫人们,也纷纷打开尘封已久的库房,把那些不能穿,穿不得的衣物都纷纷捐了出来。
皇城这些夫人们捐衣服的行动,也纷纷传到各地。各地那些殷实人家的夫人们,也纷纷效仿皇城们的夫人,捐了不少的旧衣服和银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