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玉玺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许多不明就理的官员看来, 三皇子穆安之简直是突然之间就得了穆宣帝的宠爱。一大早的就过去请安,然后就留在御前了, 一留一整天。
穆宣帝打猎, 他就跟着打猎。
穆宣帝理政,他就跟着听政。
穆宣帝问他意见时, 他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问时, 他便一言不发、冷眼旁观。
通州转运司的案子尚在审理中, 刑部遇事不绝, 程侍郎的折子送到御前, 穆宣帝看过后递给穆安之, “转运司拢共七十二名官员, 如今查下来,涉案的就有六十位,吏治竟败坏至此!你们怎么说?”问的是内阁大员。
吏部杜尚书欠身, “吏部有考核不严之过。”
“现在不是追究吏部考核的时候, 这件案子要如何断,按刑部的意思依律追究,朕看整个转运司除了新派去的何龄, 大都得进刑部大狱。”
礼部尚书宋凭道, “这案子查的也严苛了些,贸然抓这些人,转运司还如何运转?不若酌情处置。”
穆宣帝问,“要如何酌情?”
“譬如倘贪占银钱不大, 以罚代罪吧。不然,贸然抓走泰半官员,转运司的差使要谁来当,何转运使一人也不能身兼数职。”宋凭的意见是折中。
穆宣帝的目光转向内阁其他人,也是因裴相留守帝都未能随驾,故而此事要穆宣帝亲决。陆国公掌兵部,此时亦在随驾之列。这位穆宣帝的二舅兄道,“当初唐主事奉命到通州当差,回帝都途中受到刺客刺杀,未偿没有转运司官员上下勾结、沆瀣一气之故。倘此事轻轻放下,不能一查到底,岂不更令这些涉案官员有恃无恐。”
陆国公目光坚定,“臣以为不论多少官员涉案,有一人抓一人,有百人抓百人。”
宋尚书问,“将人抓空,差使谁当?”
陆国公看向穆宣帝,“依朝廷律法,但有空缺,三品以下由吏部遴选官员将名单报与内阁,内阁批示后,最终由陛下定夺。”
穆安之的目光自陆国公落到穆宣帝的脸庞,他能清楚的感觉到,穆宣帝在听到陆国公之言时神色明显好转。
其实,不只穆宣帝,抛除对陆家的恶感,穆安之素来强势,他亦赞同陆国公的话。有一人抓一人,有百人抓百人,非如此不能肃清吏治。
不过,杜尚书还没有说话。
在此时此刻,陆国公提及吏部,杜尚书但说一句“吏部可遴选出足够官员名单”,便是对陆国公一言最大的支持。
但,杜尚书什么都没说。
直待穆宣帝的神线落在杜尚书身上,杜尚书方道,“骤然逮逋七八成的官员,会令通州转运司官民不安。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不妨先抓十人至二十人,留些余地慢慢抓捕,这们或三月或半年,可令转运司焕然一新,亦可延缓冲突,令转运司平稳过渡。”
以往看杜长史见杜尚书都如鼠见猫一般,穆安之觉着总有些夸张,毕竟杜长史也是俊才中的俊才,穆安之倚重的心腹。今听杜尚书一语,方知此人老辣沉稳,非但远胜这位虚浮软弱的礼部尚书,其见识更在深谙穆宣帝喜怒的陆国公之上。
果然,穆宣帝颌首,“杜卿这话有理,就这么办吧。”
三位朝中大员退下,穆宣帝斜靠着隐囊,继续捡起未读完的书,问穆安之,“可有学到些什么?”
穆安之道,“还是陆尚书的主意最好。”
“就这些?”穆宣帝把捡起来的书复又放下,斜歪着身子端起茶来吃。
穆安之道,“要我说,陛下还是早做准备,这六十人都是转运司的文官。通州码头是有驻兵的,文官中饱私囊,难道武官就个个清白了?文官好治,武官才是最危险的,麻烦事还在后头。”
穆宣帝指指身畔的坐榻,让穆安之坐下说话。
穆宣帝继续问,“你既都想... -->>
在许多不明就理的官员看来, 三皇子穆安之简直是突然之间就得了穆宣帝的宠爱。一大早的就过去请安,然后就留在御前了, 一留一整天。
穆宣帝打猎, 他就跟着打猎。
穆宣帝理政,他就跟着听政。
穆宣帝问他意见时, 他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不问时, 他便一言不发、冷眼旁观。
通州转运司的案子尚在审理中, 刑部遇事不绝, 程侍郎的折子送到御前, 穆宣帝看过后递给穆安之, “转运司拢共七十二名官员, 如今查下来,涉案的就有六十位,吏治竟败坏至此!你们怎么说?”问的是内阁大员。
吏部杜尚书欠身, “吏部有考核不严之过。”
“现在不是追究吏部考核的时候, 这件案子要如何断,按刑部的意思依律追究,朕看整个转运司除了新派去的何龄, 大都得进刑部大狱。”
礼部尚书宋凭道, “这案子查的也严苛了些,贸然抓这些人,转运司还如何运转?不若酌情处置。”
穆宣帝问,“要如何酌情?”
“譬如倘贪占银钱不大, 以罚代罪吧。不然,贸然抓走泰半官员,转运司的差使要谁来当,何转运使一人也不能身兼数职。”宋凭的意见是折中。
穆宣帝的目光转向内阁其他人,也是因裴相留守帝都未能随驾,故而此事要穆宣帝亲决。陆国公掌兵部,此时亦在随驾之列。这位穆宣帝的二舅兄道,“当初唐主事奉命到通州当差,回帝都途中受到刺客刺杀,未偿没有转运司官员上下勾结、沆瀣一气之故。倘此事轻轻放下,不能一查到底,岂不更令这些涉案官员有恃无恐。”
陆国公目光坚定,“臣以为不论多少官员涉案,有一人抓一人,有百人抓百人。”
宋尚书问,“将人抓空,差使谁当?”
陆国公看向穆宣帝,“依朝廷律法,但有空缺,三品以下由吏部遴选官员将名单报与内阁,内阁批示后,最终由陛下定夺。”
穆安之的目光自陆国公落到穆宣帝的脸庞,他能清楚的感觉到,穆宣帝在听到陆国公之言时神色明显好转。
其实,不只穆宣帝,抛除对陆家的恶感,穆安之素来强势,他亦赞同陆国公的话。有一人抓一人,有百人抓百人,非如此不能肃清吏治。
不过,杜尚书还没有说话。
在此时此刻,陆国公提及吏部,杜尚书但说一句“吏部可遴选出足够官员名单”,便是对陆国公一言最大的支持。
但,杜尚书什么都没说。
直待穆宣帝的神线落在杜尚书身上,杜尚书方道,“骤然逮逋七八成的官员,会令通州转运司官民不安。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不妨先抓十人至二十人,留些余地慢慢抓捕,这们或三月或半年,可令转运司焕然一新,亦可延缓冲突,令转运司平稳过渡。”
以往看杜长史见杜尚书都如鼠见猫一般,穆安之觉着总有些夸张,毕竟杜长史也是俊才中的俊才,穆安之倚重的心腹。今听杜尚书一语,方知此人老辣沉稳,非但远胜这位虚浮软弱的礼部尚书,其见识更在深谙穆宣帝喜怒的陆国公之上。
果然,穆宣帝颌首,“杜卿这话有理,就这么办吧。”
三位朝中大员退下,穆宣帝斜靠着隐囊,继续捡起未读完的书,问穆安之,“可有学到些什么?”
穆安之道,“还是陆尚书的主意最好。”
“就这些?”穆宣帝把捡起来的书复又放下,斜歪着身子端起茶来吃。
穆安之道,“要我说,陛下还是早做准备,这六十人都是转运司的文官。通州码头是有驻兵的,文官中饱私囊,难道武官就个个清白了?文官好治,武官才是最危险的,麻烦事还在后头。”
穆宣帝指指身畔的坐榻,让穆安之坐下说话。
穆宣帝继续问,“你既都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