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人心所向 (2/2)
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锦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就在一日之后的清早。
薄雾缭绕。
街上已有行人行迹匆匆,一群读书人,头戴着纶巾,穿着儒衫,招摇过市。
当然,一群读书人罢了,不会有人刻意去关注。
可当他们抵达了信王府外头,却一下子,让路人们突然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看上去……要出事了。
住在京城的人,和其他州府的人不一样。
因为在天子脚下,从小耳濡目染,熟知各种朝堂中的内幕,虽然这些内幕,不过是雾里看花,可京城的人,却极具敏感性。
于是,许多人忍不住驻足。
而这时,这为首的读书人便跪在了信王府的外头。
紧接着,其他的读书人也纷纷地拜倒。
王府之内的宦官吓了一跳,连忙出来道:“敢问诸生来此,所为何事?”
在大明,读书人是惹不得的,哪怕是王府的太监,也需对他们好好地应对。
这为首的读书人道:“鄙人王欢。”
一听王欢,这太监似乎略有耳闻。
这好像是一个大儒,学问很精深,在京城之中很有名望,听说还组织了一个学社,和东林书院不清不楚,当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
听闻此人,曾是东林大儒的某个弟子,现如今,也已成了名满京城的人物。
这太监更是小心起来,于是挤出笑容道:“王先生跪在此,是有什么冤屈吗?”
“国家危难之秋,怎可为了个人的冤屈而来拜谒信王殿下。”王欢振振有词地道。
这太监听罢,肃然起敬的样子,便又问:“那么……却是为何呢?”
王欢道:“陛下生死未卜,外有流寇和建奴虎视眈眈,内有骄兵悍将心怀不臣之念,京城上下,人心浮动,社稷已经岌岌可危了。时至今日,理应有贤明的长君出来,代为执掌政事,效仿英宗先例。端王殿下,体貌大臣,礼贤下士,节用爱人,饱读诗书,在此时此刻,难道还可以闭门不出,做富贵闲人吗?恳请端王殿下,立即入宫,先行谒见太妃与皇后娘娘,与太妃、皇后娘娘共商国事,再召内阁诸学士,议定国策,以安天下。”
这太监听的心儿砰砰作响,这些话,在平日里说出来,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现在时局并不明朗,就出现这种事……未必就对信王殿下有利。
可眼下,围观的人却是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数十个读书人长跪于此,太过引人注目,于是宦官忙道:“此事,咱会转达,就请你们回去读书吧。”
王欢微笑,慨然道:“殿下不答应,学生人等,便不起来。”
太监无语,此时也不能动强,只好点点头,便又匆匆回了信王府。
大殿之中,朱由检正背着手,神色焦躁地来回踱步着。
外头的事,他其实已知道了,此时他忧心忡忡,显得有些举棋不定。
没多久,便见那太监回来了,朱由检不禁率先道:“王伴伴,来者是谁?”
这太监叫王承恩,王承恩瞥了这忧虑重重的朱由检一眼,随即道:“殿下,是一群读书人,为首之人叫王欢。”
“王欢?”朱由检一愣,随即肃然起敬起来,忍不住道:“可是松江府的那位王先生?”
“正是他。”
朱由检却是露出了一丝苦笑,道:“他这样做是好意,现在是多事之秋,国家却被一群跳梁小丑所把持,而孤的那皇兄……”
王承恩谨慎地打断了朱由检接下来的话,道:“殿下……请慎言,提防隔墙有耳。”
朱由检随即便道:“那张静一,真可谓罪无可赦,若非是他误导了皇兄,何至皇兄有今日呢?若此子还活着,他日孤必杀此人。”
自家皇兄不能说,骂一骂张静一还是可以的。
朱由检面上露出了凶光,随即又温和起来:“怎么办,孤现在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王承恩平静地看着朱由检,他能感受到,信王殿下内心深处,早有了执掌大政的心思。这一次的机会,对信王殿下而言,可谓是机不可失。
可是……王承恩却道:“殿下,此时万万不可轻动,如今厂卫还把持在魏忠贤的手里,勇士营又对魏忠贤忠心耿耿,此时轻动,一旦有失,则悔之不及。”
朱由检不禁冷笑:“土木堡之变后,王振的党羽,也把持着大权,可又如何呢,人心在孤,他敢逆流而动,到时必是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
朱由检却又道:“不过,王伴伴说的也没错,这个时候,还是格外谨慎一些的好,外头的那位王先生,暂时还是不要回应吧。”
>
就在一日之后的清早。
薄雾缭绕。
街上已有行人行迹匆匆,一群读书人,头戴着纶巾,穿着儒衫,招摇过市。
当然,一群读书人罢了,不会有人刻意去关注。
可当他们抵达了信王府外头,却一下子,让路人们突然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看上去……要出事了。
住在京城的人,和其他州府的人不一样。
因为在天子脚下,从小耳濡目染,熟知各种朝堂中的内幕,虽然这些内幕,不过是雾里看花,可京城的人,却极具敏感性。
于是,许多人忍不住驻足。
而这时,这为首的读书人便跪在了信王府的外头。
紧接着,其他的读书人也纷纷地拜倒。
王府之内的宦官吓了一跳,连忙出来道:“敢问诸生来此,所为何事?”
在大明,读书人是惹不得的,哪怕是王府的太监,也需对他们好好地应对。
这为首的读书人道:“鄙人王欢。”
一听王欢,这太监似乎略有耳闻。
这好像是一个大儒,学问很精深,在京城之中很有名望,听说还组织了一个学社,和东林书院不清不楚,当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
听闻此人,曾是东林大儒的某个弟子,现如今,也已成了名满京城的人物。
这太监更是小心起来,于是挤出笑容道:“王先生跪在此,是有什么冤屈吗?”
“国家危难之秋,怎可为了个人的冤屈而来拜谒信王殿下。”王欢振振有词地道。
这太监听罢,肃然起敬的样子,便又问:“那么……却是为何呢?”
王欢道:“陛下生死未卜,外有流寇和建奴虎视眈眈,内有骄兵悍将心怀不臣之念,京城上下,人心浮动,社稷已经岌岌可危了。时至今日,理应有贤明的长君出来,代为执掌政事,效仿英宗先例。端王殿下,体貌大臣,礼贤下士,节用爱人,饱读诗书,在此时此刻,难道还可以闭门不出,做富贵闲人吗?恳请端王殿下,立即入宫,先行谒见太妃与皇后娘娘,与太妃、皇后娘娘共商国事,再召内阁诸学士,议定国策,以安天下。”
这太监听的心儿砰砰作响,这些话,在平日里说出来,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现在时局并不明朗,就出现这种事……未必就对信王殿下有利。
可眼下,围观的人却是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数十个读书人长跪于此,太过引人注目,于是宦官忙道:“此事,咱会转达,就请你们回去读书吧。”
王欢微笑,慨然道:“殿下不答应,学生人等,便不起来。”
太监无语,此时也不能动强,只好点点头,便又匆匆回了信王府。
大殿之中,朱由检正背着手,神色焦躁地来回踱步着。
外头的事,他其实已知道了,此时他忧心忡忡,显得有些举棋不定。
没多久,便见那太监回来了,朱由检不禁率先道:“王伴伴,来者是谁?”
这太监叫王承恩,王承恩瞥了这忧虑重重的朱由检一眼,随即道:“殿下,是一群读书人,为首之人叫王欢。”
“王欢?”朱由检一愣,随即肃然起敬起来,忍不住道:“可是松江府的那位王先生?”
“正是他。”
朱由检却是露出了一丝苦笑,道:“他这样做是好意,现在是多事之秋,国家却被一群跳梁小丑所把持,而孤的那皇兄……”
王承恩谨慎地打断了朱由检接下来的话,道:“殿下……请慎言,提防隔墙有耳。”
朱由检随即便道:“那张静一,真可谓罪无可赦,若非是他误导了皇兄,何至皇兄有今日呢?若此子还活着,他日孤必杀此人。”
自家皇兄不能说,骂一骂张静一还是可以的。
朱由检面上露出了凶光,随即又温和起来:“怎么办,孤现在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王承恩平静地看着朱由检,他能感受到,信王殿下内心深处,早有了执掌大政的心思。这一次的机会,对信王殿下而言,可谓是机不可失。
可是……王承恩却道:“殿下,此时万万不可轻动,如今厂卫还把持在魏忠贤的手里,勇士营又对魏忠贤忠心耿耿,此时轻动,一旦有失,则悔之不及。”
朱由检不禁冷笑:“土木堡之变后,王振的党羽,也把持着大权,可又如何呢,人心在孤,他敢逆流而动,到时必是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
朱由检却又道:“不过,王伴伴说的也没错,这个时候,还是格外谨慎一些的好,外头的那位王先生,暂时还是不要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