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江山争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隋炀帝发动了第三次讨伐辽东的战争,这个消息在全国犹如卷起了飓风,激发了更多民变和逃亡,但杨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有关地方叛军的消息,很少有传到他的耳中,往往都被裴蕴、虞世基等人扣下的奏折,免得他们伴君身边,杨广心情一差,他们跟着倒霉。
所以,这些近臣报喜不报忧,如果某一地方叛军被剿灭,这种捷报的奏折会及时传到杨广的龙案上,如果某地成片的爆发起义和民变,那奏折就会石沉大海,使杨广看不着,听不到。
三月份过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出兵,御驾亲征,这次文武大臣照样陪同,只留下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受洛阳,汲取上次杨玄感叛乱,还留下将军张瑾、武贲郎将陈棱镇守在东都,防止再有贵族造反。
十万禁卫军和十万骁果卫,先后出发,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兵甲锵锵,杀气腾腾。
数万的骑兵队伍,奔腾起来,尘土飞扬,滚滚着如波涛一般,向前推进。
朝廷大军抵达涿郡后,罗艺带兵五万加入,来到了渔阳郡,赶来这里只有四路府兵,其它十五路仍在途中,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才勉强凑足了二十路府兵,但是人数都不足,而且兵甲不全,老弱皆有,许多都是进村落抓来的民丁充数,还有一些牢狱的罪犯,参差不齐。
这样的混杂军,比第一次,第二次讨伐高句丽的正规军,战斗力差了很多,而且军心也不齐,都觉得这次要阵亡在辽东了,私下怨气很大。
这次随行大将军有李景、周法尚、鱼俱罗、来护儿、裴仁基、薛世雄、吐万绪等,规模也比前两次弱了不少。
原本预计九十万兵力,实到数只有六十多万人,出燕郡边塞,开赴辽东战场,猛攻第一道防线——辽水河滩!
这一战隋军投入了十万精兵,河岸对面的兵力只有两万,战斗非常激烈,半个月后,防线告破,数十万隋军,再次进入了辽东,兵锋遥指平壤城。
高句丽原本就是小国,前两次对抗大隋,固然坚守下来,但是连年征战,国力不足隋朝二十分之一,这几年荒芜了庄稼,战死了不少壮丁,使得高句丽衰弱下来,已经不再是朝鲜岛上三大国之首了。
平壤城的王宫内,一片愁云惨淡,因为隋国的进犯,使得王族和大臣贵族们,都脸色大变,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将不国,经不起大战了。
虽然鹰派仍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更多的保守派和中立派,都不赞同继续跟隋死磕到底。
乙支文德站出来分析道:“隋国皇帝杨广,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分裂了突厥,平定吐谷浑后,安抚了西域后,只有咱们高句丽没有俯身称臣,所以,他就心理偏激,执着入魔,非得征服我们这一个番邦,来青史留名,第一次,因为太过轻敌,无功而返,第二次,因为国内杨玄感叛乱,使得他们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仓皇退兵。”
“而这一次,来势汹汹,号称百万,我们的军力,不足五万,眼下辽水战线已经告破,我军兵力不够,无法逐一设卡,隋军将一马平川开赴平壤城下,这是一次死战,高句丽很可能就此亡国,遭到屠戮,若要保住王族,使高句丽不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上到高句丽婴阳王高元,下到各阶品的官员,全都关注倾听。
“那就是主动请降,表示臣服隋国,承认杨广是圣可汗,并每年向隋朝廷上贡,跟西域、突厥一样,只是名义上的称臣,并不会解散这里的朝廷建制,撤王号,称公称侯都可以,只要能让杨广面子上过得去,可能就会撤军,我高句丽的危机也就解决了。”乙支文德一直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次,连他都这样说,自然没有人反对了。
“这能忽悠住杨广吗?”高元有些担忧,难道主动表示投降,却不解散军队,不交出政权,就能让隋军撤退吗?这种口头上的承认对方圣可汗,没有实质性的表示,杨广会相信吗?
乙支文德神秘一笑道:“其实,杨广和许多大臣估计也都不想来征讨辽东,但是杨广为了圣可汗的名头,为了掩盖他失败两次的面子,所以,他骑虎难下,必须要洗雪帝王耻辱;其余大臣都是没有办法,劝谏不动,不来也得来,而且,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诚意,做必要的割舍,就行了。”
大臣们以为他要割地赔款,其实乙支文德的意思,是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作为诚意,以杨广好面子的性格,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算给足面子。
高元犹豫片刻,半信半疑,把谈判求和的事情交给了乙支文德,并让自己的王弟高成随行,代表高句丽的王族,如果能谈拢自然好了,不必担心城毁人死,国破家亡,剩下了的几万人,根本挡不住隋军的猛攻。
此外,百济和新罗虎视眈眈,已经在暗中联合,要趁着高句丽虚弱不堪,前来讨伐,抢夺地盘,他实在不想跟强大的隋国在这样死磕下去了。
高成站出来,跟乙支文德并肩拱手,接下王命,共同负责议和之事,企图止住杨广的怒火,给高句丽留下一线生机。
隋炀帝发动了第三次讨伐辽东的战争,这个消息在全国犹如卷起了飓风,激发了更多民变和逃亡,但杨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有关地方叛军的消息,很少有传到他的耳中,往往都被裴蕴、虞世基等人扣下的奏折,免得他们伴君身边,杨广心情一差,他们跟着倒霉。
所以,这些近臣报喜不报忧,如果某一地方叛军被剿灭,这种捷报的奏折会及时传到杨广的龙案上,如果某地成片的爆发起义和民变,那奏折就会石沉大海,使杨广看不着,听不到。
三月份过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出兵,御驾亲征,这次文武大臣照样陪同,只留下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受洛阳,汲取上次杨玄感叛乱,还留下将军张瑾、武贲郎将陈棱镇守在东都,防止再有贵族造反。
十万禁卫军和十万骁果卫,先后出发,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兵甲锵锵,杀气腾腾。
数万的骑兵队伍,奔腾起来,尘土飞扬,滚滚着如波涛一般,向前推进。
朝廷大军抵达涿郡后,罗艺带兵五万加入,来到了渔阳郡,赶来这里只有四路府兵,其它十五路仍在途中,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才勉强凑足了二十路府兵,但是人数都不足,而且兵甲不全,老弱皆有,许多都是进村落抓来的民丁充数,还有一些牢狱的罪犯,参差不齐。
这样的混杂军,比第一次,第二次讨伐高句丽的正规军,战斗力差了很多,而且军心也不齐,都觉得这次要阵亡在辽东了,私下怨气很大。
这次随行大将军有李景、周法尚、鱼俱罗、来护儿、裴仁基、薛世雄、吐万绪等,规模也比前两次弱了不少。
原本预计九十万兵力,实到数只有六十多万人,出燕郡边塞,开赴辽东战场,猛攻第一道防线——辽水河滩!
这一战隋军投入了十万精兵,河岸对面的兵力只有两万,战斗非常激烈,半个月后,防线告破,数十万隋军,再次进入了辽东,兵锋遥指平壤城。
高句丽原本就是小国,前两次对抗大隋,固然坚守下来,但是连年征战,国力不足隋朝二十分之一,这几年荒芜了庄稼,战死了不少壮丁,使得高句丽衰弱下来,已经不再是朝鲜岛上三大国之首了。
平壤城的王宫内,一片愁云惨淡,因为隋国的进犯,使得王族和大臣贵族们,都脸色大变,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将不国,经不起大战了。
虽然鹰派仍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更多的保守派和中立派,都不赞同继续跟隋死磕到底。
乙支文德站出来分析道:“隋国皇帝杨广,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分裂了突厥,平定吐谷浑后,安抚了西域后,只有咱们高句丽没有俯身称臣,所以,他就心理偏激,执着入魔,非得征服我们这一个番邦,来青史留名,第一次,因为太过轻敌,无功而返,第二次,因为国内杨玄感叛乱,使得他们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仓皇退兵。”
“而这一次,来势汹汹,号称百万,我们的军力,不足五万,眼下辽水战线已经告破,我军兵力不够,无法逐一设卡,隋军将一马平川开赴平壤城下,这是一次死战,高句丽很可能就此亡国,遭到屠戮,若要保住王族,使高句丽不遭受灭顶之灾,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上到高句丽婴阳王高元,下到各阶品的官员,全都关注倾听。
“那就是主动请降,表示臣服隋国,承认杨广是圣可汗,并每年向隋朝廷上贡,跟西域、突厥一样,只是名义上的称臣,并不会解散这里的朝廷建制,撤王号,称公称侯都可以,只要能让杨广面子上过得去,可能就会撤军,我高句丽的危机也就解决了。”乙支文德一直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次,连他都这样说,自然没有人反对了。
“这能忽悠住杨广吗?”高元有些担忧,难道主动表示投降,却不解散军队,不交出政权,就能让隋军撤退吗?这种口头上的承认对方圣可汗,没有实质性的表示,杨广会相信吗?
乙支文德神秘一笑道:“其实,杨广和许多大臣估计也都不想来征讨辽东,但是杨广为了圣可汗的名头,为了掩盖他失败两次的面子,所以,他骑虎难下,必须要洗雪帝王耻辱;其余大臣都是没有办法,劝谏不动,不来也得来,而且,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诚意,做必要的割舍,就行了。”
大臣们以为他要割地赔款,其实乙支文德的意思,是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作为诚意,以杨广好面子的性格,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算给足面子。
高元犹豫片刻,半信半疑,把谈判求和的事情交给了乙支文德,并让自己的王弟高成随行,代表高句丽的王族,如果能谈拢自然好了,不必担心城毁人死,国破家亡,剩下了的几万人,根本挡不住隋军的猛攻。
此外,百济和新罗虎视眈眈,已经在暗中联合,要趁着高句丽虚弱不堪,前来讨伐,抢夺地盘,他实在不想跟强大的隋国在这样死磕下去了。
高成站出来,跟乙支文德并肩拱手,接下王命,共同负责议和之事,企图止住杨广的怒火,给高句丽留下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