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碧之筱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带的,就只好淋着。
雨越下越欢。林密之处,也开始滴水了。我们赶紧掉头,匆匆下山。山雾在雨的帮助下,迅速占领树林间的空隙,很快,10米开外,就不大容易看得清人了。浓密的山雾,笼罩了一切,我们所看到的,只有笔直的树干,甚而连树冠都隐藏在了雾中。回到观景亭时,远处的群山和脚下的深谷都沉没在了朦朦的雾海之中。山风吹来,寒意顿生;山雨乱飞,忧心袭人;山雾弥漫,仿入隆冬;山气不佳,愁云惨淡。五一节几天,天天骄阳似火,城里像是火炉,把人给热怪了,没想到来到这里,却是冬夏两重天。难怪山庄前停满了小车,原来都是来避暑的呀!
夜游记
晚饭之后,天色尚明,雨住风停,空气清新,于是出去散步。
兵分两路。一路走小路,一路在公路上行进。小路我在白天已经走过一次,人不能走老路,于是我选择了走公路。公路只是路基,正在铺设,满是怪石泥泞。我们只是向前,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间,像是谁下了一道命令,预备——起!暮色四合,天一下子就黑了下来。这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天空墨色一片。但山间远处隐约着灯光,却如星点一般,给人温暖——此时,我有点想家了,拿出电话,却没有信号,只有一声叹息。
想不到吧,大山之中,尚有人居。
李白登上高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没有去管那么多,对着远处,放浪吼叫,如同野狼一般。嘿,真怪,这么吼上几声,心中豁然轻松舒坦,仿佛释去重负一般。
意外的收获
原计划今天一早上山,直扑金莲池。但是到了今天早上,大家却决定下山了。原因是到金莲池路太远,又听说修索道封山,上不了顶。登不上顶就没有意思,不如下山。
我们步行到了钟鼎寺,在钟鼎寺的周围漫游。有几位同伴因为一夜未眠,想找个地方休息;又有几位还意犹未尽,约好了战斗,恰好我们安顿的地方松林雪有机麻,岂可错过,直扑而去;我和另外几个同志没事,就去转悠。我们先沿着马路前行,因为有村民提供马匹服务,一路上都有马味,因此是资格的马路。马路上味太重,又担心一不小心踩中“炸弹”我们便斜插上山。山上是树的乐园,密密的全是树,遮天蔽日,在昼犹昏。我们沿着山路前进,峰回路转,左盘右旋,不想竟走到了起点——也就是我们订餐的松林雪。我们相视大笑,都觉得有山鬼在冥冥指引,和我们开了一个美好的玩笑。
快到松林雪时,一匹马高声嘶鸣,原来有游客上马了。几位同伴游兴未尽,跟着马走。不过,这时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这条路很小,马味更重。没有游山图,我们也不知道目标,就盲目追马,有时跑得比马还快。当马帮歇脚时,我们也到了。到的地方是一块山坡,坡下是深谷,丛林密布,有小路延伸在丛林深处消失;坡上树木稀少,杂草丛生,山花烂漫,视野开阔。马匹上坐着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没有下马,兴奋地在唱康定情歌,跑调得很。我们在坡上看远方、看深谷、看野花,突然我看到了鱼腥草——野生的鱼腥草。同行的老张说鱼腥草是中草良药,野生的药用价值很高,现在已很难采到野生的了。于是我们满山遍野地寻找,连那几个骑马的学生也都下马了,运气不错,我们每人都采到了一小把。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合影
五月五日早上,辞别观景山庄,我们合影留念。因为内急,詹兄老蹲在卫生间里不出来。于是不管他了,合了影好下山。大家刚散,他就跑出来了,怎么办呀?詹兄人聪明,能言善道,很快,年青漂亮的小主人愿意和他合影。同行的摄影师老吴很快摁动快门,定格成了永久的纪念。
“回去之后,我给你寄张照片来。”詹兄小声地说,脸上满是甜蜜。
真是久等有席坐,让人眼红,同时,也成为大家一路上的花边谈资;直到钟鼎寺时,我们才转换了话题。
可惜,詹兄没有问她的地址。
钟鼎寺
钟鼎寺又名中顶寺,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所谓“中顶”是指其所处位置是蓥华山区朝山路线之中点,明朝时曾有山路从蓥华镇至中顶寺。中顶寺建成后曾铸铜钟一口,其形如鼎,所以后来把中顶寺称为钟鼎寺。
据传这里曾是文人雅士喜欢的隐居场所,尤其景区的梅子林最得人喜爱,青梅佐酒,吟诗作画是一件再雅不过的事了。清代梅花诗人李瑶光于此成其百韵,龙居山人徐应聘亦曾结庐于此,红白山村的易学家王崇朴兄妹也屡有题咏。钟鼎寺,说文,有久远的人文传说,深厚的历史积淀,广阔的民间基础;说景,有浸齿的梅子,妖艳的山花,不尽的林涛松风。不过我们没有去到梅林,在去的途中,因满路的垃圾而游兴殆尽。
钟鼎寺的名气大,缘于它曾是蓥华四十八座“堂口”之一,昔日朝山香客要上蓥华主峰的顶骨寺,入高景观后必经钟鼎寺,过寺自然要烧香,因此钟鼎寺名声大焉。
钟鼎寺内供奉着蓥华山老祖,寺旁有放生池,池岸古松虬劲,池中天蓝水碧,别有一番情趣。放生是朝山人的一种“善行”我们是游者,看到的只是高山流水和古松苍然。
钟鼎寺是我们这次绿色之行的重点,但见寺院陈旧破烂,几成危房。由于近年来旅游升温,加之钟鼎寺名气很大,在周边各色山庄的陪衬下,更是寒碜不已。我们去时,钟鼎寺正在建设,香火清淡。然而回味它的人文历史,却别有一般沧桑之感。(本节写作时参考了相关资料,特向原作者致谢。)
红松
蓥华山之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树——据同行的老张说,这种树名叫红松。
红松?
红松是著名的珍贵树木,它的树干粗壮,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耐腐朽力强,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即使是枝桠、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提炼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红松,浑身有用,满身是宝。
红松,红色之松,因树皮呈棕红色而得名,常生长在高山巨谷之中,是一种耐寒的树木。尽管它们树干粗大笔直,树枝却细小内敛,树叶更是小得成为针状,决不侵占别人的空间,抢先别人的雨露,夺占别人的阳光;所以,这里的红松长得又多又密却又高又大,通常是七八米高才有枝叶,而树冠,不过四五米。
红松,应该是树中的君子。
我佩服这些松树,同行的退伍军人老刘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多次倚着大树,和它们合影留念。
蓥华山,满山都是红松——这正直而伟岸的树啊!
这一次绿色之行,我终于从树的身上,找到了“红色之旅”的主题。
2006年5月5日夜于家中
;没带的,就只好淋着。
雨越下越欢。林密之处,也开始滴水了。我们赶紧掉头,匆匆下山。山雾在雨的帮助下,迅速占领树林间的空隙,很快,10米开外,就不大容易看得清人了。浓密的山雾,笼罩了一切,我们所看到的,只有笔直的树干,甚而连树冠都隐藏在了雾中。回到观景亭时,远处的群山和脚下的深谷都沉没在了朦朦的雾海之中。山风吹来,寒意顿生;山雨乱飞,忧心袭人;山雾弥漫,仿入隆冬;山气不佳,愁云惨淡。五一节几天,天天骄阳似火,城里像是火炉,把人给热怪了,没想到来到这里,却是冬夏两重天。难怪山庄前停满了小车,原来都是来避暑的呀!
夜游记
晚饭之后,天色尚明,雨住风停,空气清新,于是出去散步。
兵分两路。一路走小路,一路在公路上行进。小路我在白天已经走过一次,人不能走老路,于是我选择了走公路。公路只是路基,正在铺设,满是怪石泥泞。我们只是向前,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间,像是谁下了一道命令,预备——起!暮色四合,天一下子就黑了下来。这是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天空墨色一片。但山间远处隐约着灯光,却如星点一般,给人温暖——此时,我有点想家了,拿出电话,却没有信号,只有一声叹息。
想不到吧,大山之中,尚有人居。
李白登上高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没有去管那么多,对着远处,放浪吼叫,如同野狼一般。嘿,真怪,这么吼上几声,心中豁然轻松舒坦,仿佛释去重负一般。
意外的收获
原计划今天一早上山,直扑金莲池。但是到了今天早上,大家却决定下山了。原因是到金莲池路太远,又听说修索道封山,上不了顶。登不上顶就没有意思,不如下山。
我们步行到了钟鼎寺,在钟鼎寺的周围漫游。有几位同伴因为一夜未眠,想找个地方休息;又有几位还意犹未尽,约好了战斗,恰好我们安顿的地方松林雪有机麻,岂可错过,直扑而去;我和另外几个同志没事,就去转悠。我们先沿着马路前行,因为有村民提供马匹服务,一路上都有马味,因此是资格的马路。马路上味太重,又担心一不小心踩中“炸弹”我们便斜插上山。山上是树的乐园,密密的全是树,遮天蔽日,在昼犹昏。我们沿着山路前进,峰回路转,左盘右旋,不想竟走到了起点——也就是我们订餐的松林雪。我们相视大笑,都觉得有山鬼在冥冥指引,和我们开了一个美好的玩笑。
快到松林雪时,一匹马高声嘶鸣,原来有游客上马了。几位同伴游兴未尽,跟着马走。不过,这时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这条路很小,马味更重。没有游山图,我们也不知道目标,就盲目追马,有时跑得比马还快。当马帮歇脚时,我们也到了。到的地方是一块山坡,坡下是深谷,丛林密布,有小路延伸在丛林深处消失;坡上树木稀少,杂草丛生,山花烂漫,视野开阔。马匹上坐着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没有下马,兴奋地在唱康定情歌,跑调得很。我们在坡上看远方、看深谷、看野花,突然我看到了鱼腥草——野生的鱼腥草。同行的老张说鱼腥草是中草良药,野生的药用价值很高,现在已很难采到野生的了。于是我们满山遍野地寻找,连那几个骑马的学生也都下马了,运气不错,我们每人都采到了一小把。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合影
五月五日早上,辞别观景山庄,我们合影留念。因为内急,詹兄老蹲在卫生间里不出来。于是不管他了,合了影好下山。大家刚散,他就跑出来了,怎么办呀?詹兄人聪明,能言善道,很快,年青漂亮的小主人愿意和他合影。同行的摄影师老吴很快摁动快门,定格成了永久的纪念。
“回去之后,我给你寄张照片来。”詹兄小声地说,脸上满是甜蜜。
真是久等有席坐,让人眼红,同时,也成为大家一路上的花边谈资;直到钟鼎寺时,我们才转换了话题。
可惜,詹兄没有问她的地址。
钟鼎寺
钟鼎寺又名中顶寺,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所谓“中顶”是指其所处位置是蓥华山区朝山路线之中点,明朝时曾有山路从蓥华镇至中顶寺。中顶寺建成后曾铸铜钟一口,其形如鼎,所以后来把中顶寺称为钟鼎寺。
据传这里曾是文人雅士喜欢的隐居场所,尤其景区的梅子林最得人喜爱,青梅佐酒,吟诗作画是一件再雅不过的事了。清代梅花诗人李瑶光于此成其百韵,龙居山人徐应聘亦曾结庐于此,红白山村的易学家王崇朴兄妹也屡有题咏。钟鼎寺,说文,有久远的人文传说,深厚的历史积淀,广阔的民间基础;说景,有浸齿的梅子,妖艳的山花,不尽的林涛松风。不过我们没有去到梅林,在去的途中,因满路的垃圾而游兴殆尽。
钟鼎寺的名气大,缘于它曾是蓥华四十八座“堂口”之一,昔日朝山香客要上蓥华主峰的顶骨寺,入高景观后必经钟鼎寺,过寺自然要烧香,因此钟鼎寺名声大焉。
钟鼎寺内供奉着蓥华山老祖,寺旁有放生池,池岸古松虬劲,池中天蓝水碧,别有一番情趣。放生是朝山人的一种“善行”我们是游者,看到的只是高山流水和古松苍然。
钟鼎寺是我们这次绿色之行的重点,但见寺院陈旧破烂,几成危房。由于近年来旅游升温,加之钟鼎寺名气很大,在周边各色山庄的陪衬下,更是寒碜不已。我们去时,钟鼎寺正在建设,香火清淡。然而回味它的人文历史,却别有一般沧桑之感。(本节写作时参考了相关资料,特向原作者致谢。)
红松
蓥华山之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树——据同行的老张说,这种树名叫红松。
红松?
红松是著名的珍贵树木,它的树干粗壮,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耐腐朽力强,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即使是枝桠、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提炼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红松,浑身有用,满身是宝。
红松,红色之松,因树皮呈棕红色而得名,常生长在高山巨谷之中,是一种耐寒的树木。尽管它们树干粗大笔直,树枝却细小内敛,树叶更是小得成为针状,决不侵占别人的空间,抢先别人的雨露,夺占别人的阳光;所以,这里的红松长得又多又密却又高又大,通常是七八米高才有枝叶,而树冠,不过四五米。
红松,应该是树中的君子。
我佩服这些松树,同行的退伍军人老刘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多次倚着大树,和它们合影留念。
蓥华山,满山都是红松——这正直而伟岸的树啊!
这一次绿色之行,我终于从树的身上,找到了“红色之旅”的主题。
2006年5月5日夜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