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盛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九章关林庙中请贤才(下)——
话没谈上几句便提出邀约,李显此举显然是突兀了些,可求贤若渴的心却是真诚无比的,倒不是李显矫情,而是他真的很需要张柬之这等智者的辅佐——没错,李显手下如今是人才济济,不单有着狄仁杰这等能统御大局的智谋之士,也有着林明度、骆宾王、萧潜等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更有着庄永、林虎、罗通等等能主持庞大暗底势力的厉害角色,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完满了,可唯有李显自己清楚,他还缺了个能时时刻刻在身边出谋划策的俊彦大才,概因狄仁杰毕竟有要职在身,不能也不宜时常呆在英王府中,以前的日子倒也罢了,凭着李显的能耐以及前世的记忆,足可应付一切麻烦,可眼下历史的进程已是大乱,前世的记忆虽尚有用,可对朝局掌控的帮助已是不大,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局势,李显急需似张柬之这等干才之辅佐,而这,正是李显此番冒昧前来的根由之所在。
“千秋大业?某倒是好奇得很,不知殿下口中的千秋大业是怎生模样?”
面对着李显那满是真诚与激动的脸庞,张柬之的脸色平静依旧,既没有受宠若惊的欣喜,也没有不堪震惊的慌乱,有的只是淡然的从容,目不斜视地打量了李显好一阵子,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好叫先生得知,孤心目中的千秋大业当得幼有教、老有养、民安乐,四海平,万国来朝,方显我大唐之赫赫,为此,孤便是赌上一生,亦无怨无悔!”
有着三世的记忆在身,李显自然是很清楚他所想要的大唐是怎样的一个大唐,也有着一整套的实施计划,自是不可能被张柬之所考倒,这便自信地一笑,言简意赅地将中心思想大而化之地答了出来。
“殿下倒是做得好大一篇文章,且不知诸般事宜中,何者为重耶?”
李显说得倒是豪迈无比,可惜张柬之却并未因之所动,连面色都不曾变幻过一下,只是翻了翻眼皮,语气平淡地追问了一句道。
“民为重,但得民安乐,其余诸事自可顺势而为也!”
李显心中早有定算,回答起来自是快得很,压根儿就无须思考,待得张柬之话音刚落,李显的答案便已给了出来。
“为政者能知民为重不啻是好的,只是言之容易,行之难,古来皆如此,殿下可有甚计较么?”张柬之显然对李显的答案并不怎么在意,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刨根问底了起来。
我晕,这到底是谁在招募谁来着?面对着张柬之锲而不舍的追问,李显不禁有些子哭笑不得,可大贤当前,李显却是万万不能有所失仪的,这便面色一肃,一派严谨状地应答道:“先生说得及是,言之易,行且难,若仅凭口说,那不过是欺民而已,纵使一时行之,也断难持之以恒,概因骄奢淫欲乃人之常态,纵有大毅力者,也难免有懈怠之时,孤虽自负,却也有自知之明,予舍予求之际,本心未必贯于始终,遑论他人哉,若真欲为民做主,当得德法并重,以德规己,以律法为约束,纵为天子,也不得越法半步,以此行了去,或当可大治矣,至于朝堂体制之变革,则另有偌大文章在,小王就不敷多言了,一切还得待时而动,言之过早,实非适宜。”
“殿下妙论,张某耳目一新也,然,张某蹉跎半生,至今不过区区一白丁耳,殿下以此大道相告,就不怕是对牛弹琴么?”张柬之静静地听完了李显的长篇大论,面色虽依旧不变,可眼神却是湛然了不老少,但却并未对李显的理论加以点评,而是眉头一扬,再次提出了个问题来。
张柬之这问题乍一听似乎很寻常,可内里却并不简单,这是在问李显找上门来的缘由何在,毕竟张柬之如今都已是四十五、六的老书生了,虽有着举人的身份在,可远谈不上天下闻名,便是在襄樊之地,也不过稍有些名气罢了,别说比不上骆宾王、王勃等文坛大豪,便是近来名声渐显、志在大比抡元的王晙、谢盛等一干子青年俊彦的名气也比张柬之高了不知多少倍,他自是不信李显会没来由地找到自个儿的头上来。
这老爷子还真是不好应对,嘿,敢情咱说了这么半天了,您老就没一点纳头就拜的冲动,要不咱也来个“虎躯一振”?望着张柬之那张波澜不惊的儒雅脸庞,李显突然很有种想要恶搞上一把的冲动,不过么,想归想,做却是万万不能这么去做的,概因李显还指望着老张同志为其效死命,自不可能因小而失大。
“先生过谦了,小王对先生之大才可是仰慕已久了的,不瞒先生,荆州司马宋献曾在小王府上任过职,算是小王信得过之人,其曾数次来信举荐先生,小王本该早些来拜访先生的,奈何前段时日朝中事务繁杂,竟自拖延至今,实是抱歉则个,若能得先生相助,小王三生有幸也。”
李显乃有备而来,哪怕张柬之的问题再刁钻,但要想难倒李显却也无甚可能,这不,张柬之话音方才刚落,李显便已满是歉意地拱手解说了一番,这话么,自然是真假参半... -->>
第三百一十九章关林庙中请贤才(下)——
话没谈上几句便提出邀约,李显此举显然是突兀了些,可求贤若渴的心却是真诚无比的,倒不是李显矫情,而是他真的很需要张柬之这等智者的辅佐——没错,李显手下如今是人才济济,不单有着狄仁杰这等能统御大局的智谋之士,也有着林明度、骆宾王、萧潜等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更有着庄永、林虎、罗通等等能主持庞大暗底势力的厉害角色,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完满了,可唯有李显自己清楚,他还缺了个能时时刻刻在身边出谋划策的俊彦大才,概因狄仁杰毕竟有要职在身,不能也不宜时常呆在英王府中,以前的日子倒也罢了,凭着李显的能耐以及前世的记忆,足可应付一切麻烦,可眼下历史的进程已是大乱,前世的记忆虽尚有用,可对朝局掌控的帮助已是不大,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局势,李显急需似张柬之这等干才之辅佐,而这,正是李显此番冒昧前来的根由之所在。
“千秋大业?某倒是好奇得很,不知殿下口中的千秋大业是怎生模样?”
面对着李显那满是真诚与激动的脸庞,张柬之的脸色平静依旧,既没有受宠若惊的欣喜,也没有不堪震惊的慌乱,有的只是淡然的从容,目不斜视地打量了李显好一阵子,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好叫先生得知,孤心目中的千秋大业当得幼有教、老有养、民安乐,四海平,万国来朝,方显我大唐之赫赫,为此,孤便是赌上一生,亦无怨无悔!”
有着三世的记忆在身,李显自然是很清楚他所想要的大唐是怎样的一个大唐,也有着一整套的实施计划,自是不可能被张柬之所考倒,这便自信地一笑,言简意赅地将中心思想大而化之地答了出来。
“殿下倒是做得好大一篇文章,且不知诸般事宜中,何者为重耶?”
李显说得倒是豪迈无比,可惜张柬之却并未因之所动,连面色都不曾变幻过一下,只是翻了翻眼皮,语气平淡地追问了一句道。
“民为重,但得民安乐,其余诸事自可顺势而为也!”
李显心中早有定算,回答起来自是快得很,压根儿就无须思考,待得张柬之话音刚落,李显的答案便已给了出来。
“为政者能知民为重不啻是好的,只是言之容易,行之难,古来皆如此,殿下可有甚计较么?”张柬之显然对李显的答案并不怎么在意,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刨根问底了起来。
我晕,这到底是谁在招募谁来着?面对着张柬之锲而不舍的追问,李显不禁有些子哭笑不得,可大贤当前,李显却是万万不能有所失仪的,这便面色一肃,一派严谨状地应答道:“先生说得及是,言之易,行且难,若仅凭口说,那不过是欺民而已,纵使一时行之,也断难持之以恒,概因骄奢淫欲乃人之常态,纵有大毅力者,也难免有懈怠之时,孤虽自负,却也有自知之明,予舍予求之际,本心未必贯于始终,遑论他人哉,若真欲为民做主,当得德法并重,以德规己,以律法为约束,纵为天子,也不得越法半步,以此行了去,或当可大治矣,至于朝堂体制之变革,则另有偌大文章在,小王就不敷多言了,一切还得待时而动,言之过早,实非适宜。”
“殿下妙论,张某耳目一新也,然,张某蹉跎半生,至今不过区区一白丁耳,殿下以此大道相告,就不怕是对牛弹琴么?”张柬之静静地听完了李显的长篇大论,面色虽依旧不变,可眼神却是湛然了不老少,但却并未对李显的理论加以点评,而是眉头一扬,再次提出了个问题来。
张柬之这问题乍一听似乎很寻常,可内里却并不简单,这是在问李显找上门来的缘由何在,毕竟张柬之如今都已是四十五、六的老书生了,虽有着举人的身份在,可远谈不上天下闻名,便是在襄樊之地,也不过稍有些名气罢了,别说比不上骆宾王、王勃等文坛大豪,便是近来名声渐显、志在大比抡元的王晙、谢盛等一干子青年俊彦的名气也比张柬之高了不知多少倍,他自是不信李显会没来由地找到自个儿的头上来。
这老爷子还真是不好应对,嘿,敢情咱说了这么半天了,您老就没一点纳头就拜的冲动,要不咱也来个“虎躯一振”?望着张柬之那张波澜不惊的儒雅脸庞,李显突然很有种想要恶搞上一把的冲动,不过么,想归想,做却是万万不能这么去做的,概因李显还指望着老张同志为其效死命,自不可能因小而失大。
“先生过谦了,小王对先生之大才可是仰慕已久了的,不瞒先生,荆州司马宋献曾在小王府上任过职,算是小王信得过之人,其曾数次来信举荐先生,小王本该早些来拜访先生的,奈何前段时日朝中事务繁杂,竟自拖延至今,实是抱歉则个,若能得先生相助,小王三生有幸也。”
李显乃有备而来,哪怕张柬之的问题再刁钻,但要想难倒李显却也无甚可能,这不,张柬之话音方才刚落,李显便已满是歉意地拱手解说了一番,这话么,自然是真假参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