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丁香雨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应该尊她一声校长才对。当初以为她是共产党员。),这种病变的心态才多少有了些好转。对那次盛宴更是心存感激。
当读者了解到我的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时,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和周校长的那次偶遇,为什么我也要写上几笔、赞叹几句了。同样是领导干部、一校之长,其涵养、其素质、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是天壤之别:一个疏财就仁,厚德泽人,因而万众拥戴;一个尖酸敛财,厚黑有加,结果千夫所指。或者说,我不应该将一位美誉度极高的知名教授与一个龌龊庸俗、小学都没毕业的低劣之徒相比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但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也就免不了会联系起来想,相比之下,情感的天平也就有了明显的倾斜了。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生活上学校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学习上同样让我感受到了这种人文的至爱。
自从受了那次重创之后,心灵一度被扭曲。考取了研究生之后,为永远脱离那布满阴霾的“阴曹地府”正式的国家编制也狠一狠心,扔了,没有保留下来,我再也无须顾虑还有什么狗官恐吓说要放我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原本有些桀骜不驯的我,变得更加愤世嫉俗起来。与杨雪骋老师的交识,与其说是仰慕他的学识,不如说是他批判社会的连珠妙语正迎合了我的忤逆。不错,社会需要批判的力量,否则,独裁者更加会肆意妄为,杨老师的话语正道出了我心中所想,似乎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
“在我遇到的哲学系的老师中,你是让我崇拜的老师之一。”(李)
“对任何人都不要崇拜,不然就丧失了平等认识和平等交流的前提。崇拜别人会丧失自我。”(杨)
“当然。我们对优于我们的人可以钦佩,可以敬重,也可以嫉妒,但就是不要崇拜。在真理(尽管现在有不少人不满意这个词,但我还是用这个词)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师生或官民。”(杨)
“你的观点让学生我感觉得你对历史研究很深,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李)
“有很多崇拜到头来被发现是一个愚人节的笑料,笑料的制作者还是自己。。”(杨)
“比如对毛泽东的崇拜,对吧?”(李)
“毛泽东有他值得钦佩的地方,也有他应受到谴责的地方。对他崇拜的队伍很多,那只是把自己趴在地上的缘故。”(杨)
“‘那只是把自己趴在地上的缘故。’,有噱头。不光说理深刻,而且用语诙谐。”(李)
以上的摘抄是我和杨雪骋老师一次qq的聊天记录(未作文字疏通)。说实在的,我并不是杨老师的门下弟子,他却能够也愿意屈尊下榻,平等地与我推心置腹,丝毫没有门户之见。与那位目无他人唯我独尊、缺少平等意识又喜欢孤芳自赏的原中学校长相比,是何等的胸襟!真是“欲辩已忘言”
杨老师的平等思想在课堂上也时有体现。一看到我要说话,总是让我畅所欲言,然后与我辩论之,将我引导,有时他还会主动问我。惭愧的是,对杨老师的研究领域,有的地方甚感陌生。因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解力跟不上,上课就免不了会走神了。但能与这样一位饱学之鸿儒平等交流,对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宠幸,一种鼓励。我的人格又一次受到了南昌大学老师的尊重。随着和杨老师交往的深入,对杨老师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得到杨老师的教导与帮助也逐渐多了一些。发现杨老师不仅在学术方面造诣甚深,而且善长书画,这点在学校里已是公认的事实。
伤心的过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消散的阴影,而性情的乖戾一度使我爱张扬自己,一遇有不同的看法,便想大放厥词,辩论一番。自然地,和人犟嘴也就在所难免了。
去年放寒假前,在李冬妮老师的资助下,我们科哲点的一行人来到了庐山,参拜了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东林寺,听了寺内代住持的一堂讲经课。住持精通佛学,一路侃来,其学识水平让人敬佩,但他的观点似乎是要将人导入一种虚无的境界,幻灭人的斗志。这是我委实不敢苟同的。我趁提问之际,想与他辩论一通,李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拦阻了我。
“我们是请人家讲课,这样诘难不礼貌。”在回来的车上,李老师如是说。
“可也不能怕失礼数而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呀。没有辩难哪里会有思维的进化,对吧?我真想和他去辩一辩,即使我的观点可能是错的,但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意识到。”
“他是在道的层次上,你是在器的层次上,怎么去辩?”李老师笑道,继而批评我说:“什么东西在你嘴里都形而下了。”
“但形而下更贴近下层人的生活实况”我不服输地嘀咕着。
就这样,我和李冬妮老师又“斗”起了嘴。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这是周易里的一句话,当时也不知什么道呀器的,总觉得自己有话不说憋着难受,尽管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现在想来,倒觉得当初真是一种愚蠢的冲动,因为佛教是劝人行善积德诸恶莫作的,对信仰者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感召力的,有助于社会风气的醇化,而法律对于无证据或难以取证的案件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如果那个中学校长心里有一种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念的话,也就不会钻法律的空子去肆无忌惮地玩弄权术故意作恶了。此中有真意,是无须用言语来争辩的。倒是李老师的批评,教导着我怎样去做人:处处锋芒毕露未必就好,与人相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与尊重。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无知和粗陋,又有了新的体认以及更为理性的求思。从这种需求出发,我还真盼着和李老师有下一回合的“斗嘴”呢,只怕李老师再也不愿和我这“形而下”的人“吵”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往事终属于过去,但庐山的秀丽总在我眼前幻现,东林寺的钟声犹在我耳际萦绕。太阳从东方破土而出,将东方半边天空染成了金色,前湖沐浴在一片朝晖之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其实,南昌大学“泽”得可止是人,还“泽”了物,仪凤山等原生态林地的保留引来了群鸟的欢聚,不就是昌大博爱内质的见证吗?可以说,进昌大读研,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也是我心路历程的一块里程碑,它矫正了我病变的心态,安抚了我心中的创伤。我突然觉得这日光,是理性之光,是智慧之光,是以慈爱为本度人从善的佛光,它正是南昌大学人文关爱的外化,泽被着万物。
有着如此秀美的校园景观,有着这般优雅的学习环境,有着各位老师至亲至真至善的人文关爱和教导,何愁学业无成,前途无望?南昌大学以致新为目标,以泽人为旨要,内外兼修,声誉日隆,要迈上国际舞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府,不说指日可待,也应是为时不会太远。
小草拭去了昨夜的泪和痛,迎接着明媚灿烂的春晖,尚能报答大地一片翠绿的生机。我拿什么报答给您,我的母校,我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惟有虔诚的祝福:昌大,我的母校,您一路走好。
2007-7-22写于研究生公寓
不,应该尊她一声校长才对。当初以为她是共产党员。),这种病变的心态才多少有了些好转。对那次盛宴更是心存感激。
当读者了解到我的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时,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和周校长的那次偶遇,为什么我也要写上几笔、赞叹几句了。同样是领导干部、一校之长,其涵养、其素质、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是天壤之别:一个疏财就仁,厚德泽人,因而万众拥戴;一个尖酸敛财,厚黑有加,结果千夫所指。或者说,我不应该将一位美誉度极高的知名教授与一个龌龊庸俗、小学都没毕业的低劣之徒相比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但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也就免不了会联系起来想,相比之下,情感的天平也就有了明显的倾斜了。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生活上学校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学习上同样让我感受到了这种人文的至爱。
自从受了那次重创之后,心灵一度被扭曲。考取了研究生之后,为永远脱离那布满阴霾的“阴曹地府”正式的国家编制也狠一狠心,扔了,没有保留下来,我再也无须顾虑还有什么狗官恐吓说要放我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原本有些桀骜不驯的我,变得更加愤世嫉俗起来。与杨雪骋老师的交识,与其说是仰慕他的学识,不如说是他批判社会的连珠妙语正迎合了我的忤逆。不错,社会需要批判的力量,否则,独裁者更加会肆意妄为,杨老师的话语正道出了我心中所想,似乎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
“在我遇到的哲学系的老师中,你是让我崇拜的老师之一。”(李)
“对任何人都不要崇拜,不然就丧失了平等认识和平等交流的前提。崇拜别人会丧失自我。”(杨)
“当然。我们对优于我们的人可以钦佩,可以敬重,也可以嫉妒,但就是不要崇拜。在真理(尽管现在有不少人不满意这个词,但我还是用这个词)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师生或官民。”(杨)
“你的观点让学生我感觉得你对历史研究很深,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李)
“有很多崇拜到头来被发现是一个愚人节的笑料,笑料的制作者还是自己。。”(杨)
“比如对毛泽东的崇拜,对吧?”(李)
“毛泽东有他值得钦佩的地方,也有他应受到谴责的地方。对他崇拜的队伍很多,那只是把自己趴在地上的缘故。”(杨)
“‘那只是把自己趴在地上的缘故。’,有噱头。不光说理深刻,而且用语诙谐。”(李)
以上的摘抄是我和杨雪骋老师一次qq的聊天记录(未作文字疏通)。说实在的,我并不是杨老师的门下弟子,他却能够也愿意屈尊下榻,平等地与我推心置腹,丝毫没有门户之见。与那位目无他人唯我独尊、缺少平等意识又喜欢孤芳自赏的原中学校长相比,是何等的胸襟!真是“欲辩已忘言”
杨老师的平等思想在课堂上也时有体现。一看到我要说话,总是让我畅所欲言,然后与我辩论之,将我引导,有时他还会主动问我。惭愧的是,对杨老师的研究领域,有的地方甚感陌生。因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解力跟不上,上课就免不了会走神了。但能与这样一位饱学之鸿儒平等交流,对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宠幸,一种鼓励。我的人格又一次受到了南昌大学老师的尊重。随着和杨老师交往的深入,对杨老师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得到杨老师的教导与帮助也逐渐多了一些。发现杨老师不仅在学术方面造诣甚深,而且善长书画,这点在学校里已是公认的事实。
伤心的过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消散的阴影,而性情的乖戾一度使我爱张扬自己,一遇有不同的看法,便想大放厥词,辩论一番。自然地,和人犟嘴也就在所难免了。
去年放寒假前,在李冬妮老师的资助下,我们科哲点的一行人来到了庐山,参拜了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东林寺,听了寺内代住持的一堂讲经课。住持精通佛学,一路侃来,其学识水平让人敬佩,但他的观点似乎是要将人导入一种虚无的境界,幻灭人的斗志。这是我委实不敢苟同的。我趁提问之际,想与他辩论一通,李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拦阻了我。
“我们是请人家讲课,这样诘难不礼貌。”在回来的车上,李老师如是说。
“可也不能怕失礼数而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呀。没有辩难哪里会有思维的进化,对吧?我真想和他去辩一辩,即使我的观点可能是错的,但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意识到。”
“他是在道的层次上,你是在器的层次上,怎么去辩?”李老师笑道,继而批评我说:“什么东西在你嘴里都形而下了。”
“但形而下更贴近下层人的生活实况”我不服输地嘀咕着。
就这样,我和李冬妮老师又“斗”起了嘴。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这是周易里的一句话,当时也不知什么道呀器的,总觉得自己有话不说憋着难受,尽管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现在想来,倒觉得当初真是一种愚蠢的冲动,因为佛教是劝人行善积德诸恶莫作的,对信仰者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感召力的,有助于社会风气的醇化,而法律对于无证据或难以取证的案件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如果那个中学校长心里有一种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念的话,也就不会钻法律的空子去肆无忌惮地玩弄权术故意作恶了。此中有真意,是无须用言语来争辩的。倒是李老师的批评,教导着我怎样去做人:处处锋芒毕露未必就好,与人相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与尊重。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无知和粗陋,又有了新的体认以及更为理性的求思。从这种需求出发,我还真盼着和李老师有下一回合的“斗嘴”呢,只怕李老师再也不愿和我这“形而下”的人“吵”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往事终属于过去,但庐山的秀丽总在我眼前幻现,东林寺的钟声犹在我耳际萦绕。太阳从东方破土而出,将东方半边天空染成了金色,前湖沐浴在一片朝晖之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其实,南昌大学“泽”得可止是人,还“泽”了物,仪凤山等原生态林地的保留引来了群鸟的欢聚,不就是昌大博爱内质的见证吗?可以说,进昌大读研,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也是我心路历程的一块里程碑,它矫正了我病变的心态,安抚了我心中的创伤。我突然觉得这日光,是理性之光,是智慧之光,是以慈爱为本度人从善的佛光,它正是南昌大学人文关爱的外化,泽被着万物。
有着如此秀美的校园景观,有着这般优雅的学习环境,有着各位老师至亲至真至善的人文关爱和教导,何愁学业无成,前途无望?南昌大学以致新为目标,以泽人为旨要,内外兼修,声誉日隆,要迈上国际舞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府,不说指日可待,也应是为时不会太远。
小草拭去了昨夜的泪和痛,迎接着明媚灿烂的春晖,尚能报答大地一片翠绿的生机。我拿什么报答给您,我的母校,我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惟有虔诚的祝福:昌大,我的母校,您一路走好。
2007-7-22写于研究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