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高中文言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留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解题指导</span></h3>  一、本题意在使学生理清本文抒情的线索,即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把握这条线索,才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此外,本文还有叙事线索,即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问答中也应涉及,有利于记诵。

    参考答案:

    1.鄙弃官场,追求自主的生活。

    2.见“课文说明”中“主旨和结构”第四段。

    3.“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二、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文言实词的多种义项。

    三、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要搞统一答案。下面引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段话,仅供参考: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教学建议</span></h3>  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朗读尤其重要,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范读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要使学生读得充分,达到当堂成诵,就必须贯彻以下方针:1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文题注为准,不必列为专题,该补充的可以穿插在诵读练习进程中,以三言两语带过。2句意易明的不要讲,难一点的也要讲得简要,更不要搞逐句翻译,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3要像读诗一样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h2 class='headline-1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文章理解</span></h2>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读悟第1段</span></h3>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读悟第2段</span></h3>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读悟第3段</span></h3>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h3 class='headline-2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读悟第4段</span></h3>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h2 class='headline-1 bk-sidecatalog-title'><span class='headline-content'>总结</span></h2>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

    (1)归去来兮!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明确:(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5)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

    ------------------------------------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2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介词结构后置

    (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