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金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户部尚书马琪表举自代,擢吏部尚书。初,完颜守贞改为西京留守,朝京师,上欲复用,监察御史蒲剌都等纠弹数事,师中辨其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由是复拜平章政事。及守贞以罪斥,上曰:“向荐守贞者应降黜。如董师中言台省无此人不治,路铎、李敬义亦尝推举,可左迁于外。然三人者后俱可用,今姑出之,以正失举罪。”除陕西西路转运使。岁余,征为御史大夫,命与礼部尚书张暐看读陈言文字。逾三月,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他日奏事,上语辅臣曰:“御史姬端修言小人在侧,果谁欤?”师中曰:“应谓李喜儿辈。”上默然。
师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典宪,处事精敏,尝言曰:“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以寒食,乞过家上冢,许之,且命赋寒食还家上冢诗。每节辰朝会,召入侍宴,其眷礼如此。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闻之,甚悼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
师中工文,性通达,疏财尚义,平居则乐易真率,其临事则刚决,挺然不可夺。弟师俭,初业进士,欲籍其资荫。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堂帖,使之肄业。师俭感其义方,力学后遂登第。方在政府,近侍传诏,将录用其子,师中奏曰:“臣有侄孤幼,若蒙恩录,胜于臣子。”上义之,以其侄为笔砚承奉。与胥持国同辅政,颇相亲附,世以此少之。
王蔚,字叔文,香河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调良乡丞。治绩优等,补尚书省令史,知管差除。蔚性通敏,晓析吏事。寻授都事,以丧去。起复,行左司员外郎,迁郎中。大定二年,超授河东北路转运使,谕旨曰:“汝在海陵时,行事多不法。然朕素知尔才干,欲授以内除,而宪台有言,以是补外。如能澡心易行,必当升擢,否则勿望再用。”既而察廉为第一,授中都路都转运使。改吏部尚书,以断护卫出职事不当,夺官一阶。顷之,出知河中府事,迁南京留守。十五年,拜参知政事,蔚恳辞不任负荷,敕谕之曰:“卿但履正奉公,无或阿顺,何以辞为?”十六年,出知真定府事,累转知河中府。明昌元年,召拜尚书右丞,致仕,卒。
马惠迪,字吉甫,漷阴人也。擢天德三年进士第,再调昌邑令,察廉第一,补尚书省令史。大定中,出为西京留守判官,以治最,擢同知崇义军节度事。累迁左司郎中。先是,邓俨居是职,世宗爱其明敏,惠迪一日奏事退,上谓宰臣曰:“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若惠迪聪明而朴实,甚可喜也。朕尝与论事,五品以下朝官少有如者。”未几,超授御确中丞,拜参知政事。时乌底改叛亡,世宗已遣人讨之,又欲益以甲士,毁其船筏。惠迪奏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劳圣虑。”上曰:“朕固知之。所以毁其船筏,正欲不使再窥边境耳。”寻以忧去。起为昭义军节度使。明昌元年,为南京留守,致仕,卒。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三迁永清令。永清畿县,号难治,前令要介有能声,琪继以治闻。补尚书省令史,以永清治最,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
世宗谓宰臣曰:“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朕以琪明法律而正直,所为乃尔,称职之才何其难也?古人虽云‘罪疑惟轻’,非为全尚宽纵也。”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时择使宋国者,世宗欲命琪,宰臣言其资浅,诏特遣之,还授吏部侍郎,改户部。
章宗即位,除中都路都转运使。时户部阙官,上命宰臣选可任者,或举同知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上曰:“仲和虽有智力,恐不能主钱谷。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或举琪,上然之,曰:“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遂擢为户部尚书。久之,削官一阶。初,琪病告,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上从公贞议,任职如故。
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诏谕之曰:“户部遽难得人,顾无以代卿者,故用卿晚耳。”一日,上谓琪曰:“卿在省久矣,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琪曰:“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上曰:“往多情见为是耶,今无者为是耶?”琪曰:“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亦要归之是而已。”五年,河决阳武,灌封丘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而连岁旱,表乞致仕,不许。明年,出镇安武军,致仕,卒。子师周,阁门祗候,当给假,以闻。上悼之,以不奏闻责谕有司,后二品官卒皆具以闻,自琪始。
琪性明敏,习吏事,其治钱谷尤长,然性吝好利,颇为上所少云。
杨伯通,字吉甫,弘州人。擢大定三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为吏部主事、顺义军节度副使,以忧去。吏部侍郎马琪表荐伯通廉干,尚书省复察如所举,召为尚书省都事,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明昌元年,擢左司员外郎,转郎中,累迁吏部尚书,寻移户部。
承安二年,拜参知政事。监察御史路铎劾奏伯通引用乡人李浩,以公器结私恩。左司郎中贾益承望风旨,不复检详,言之台端,欲加纠劾,大夫张暐辄尼不行。上命同知大兴府事贾铉诘之,伯通居家待罪。铉奏:“暐言弹绌大臣,须有实迹,所劾不当,徒坏台纲。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不言伯通私枉。”诏责铎言事轻率,而慰谕伯通治事。伯通再上表辞,不许。四年,进尚书左丞,致仕,卒。
尼庞古鉴,本名外留,隆州人也。识女直小字及汉字,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隆安教授。改即墨主簿,召授国子助教,擢近侍局直长。世宗器其材,谓宰臣曰:“新进士中如徒单镒、夹谷衡、尼庞古鉴,皆可用也。”改太子侍丞。逾年,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右三部司正。世宗复谓宰臣曰:“鉴尝近侍,朕知其正直干治。及为东宫侍丞,保护太孙,礼节言动犹有国俗纯厚旧风,朕甚嘉之。”章宗立,累迁尚书户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俄转同知大兴府,用大臣荐,改知大兴府事。明昌五年拜参知政事,薨,谥曰文肃。
赞曰:移剌履从容进说,信孚于君,至论经纯传驳,以孝行为治本,其得古人遗学欤!昔臧孙达忠谏于鲁,君子知其有后,信矣。张万公引正守己,质言无华。开壕括地之议,明灼利害,如指诸掌,闭于群说而不式,致仕而归,理势然也。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义死生一之,其志烈矣。程辉、斡特剌之鲠直,刘玮、董师中之通敏,才皆足以发闻,然师中有附胥之讥,刘玮见避事之责,其视前人,多有愧矣。王蔚、马惠迪之徒,何足算也。
<b>部分译文</b>
移剌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移剌突欲的第七世孙。其父移剌聿鲁,早年去世。移剌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移剌德元没儿子,把移剌履作为后人。移剌履五岁的时候,躺在廊房下,见微云在天上往来,他忽然对乳母说:“这是所说的‘卧看青天行白云’吗?”移剌德元听说这件事,很惊讶地说“:这个孩子应当以文学名于世。”等到移剌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做文。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后移剌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候、国史院书写。
金世宗皇帝始兴儒术,诏令移剌履为译经史,擢升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天,世宗召唤他问:“朕接连地读贞观政要,见魏征谋划忠节,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移剌履说“:忠诚可赞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上面的人用与不用罢了。”世宗说;“你不见刘仲诲、张汝霖吗?朕破格任用这两人,因为他们曾居谏职,多有忠言。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移剌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限制言论自由,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
当初讨论用时务策问设立女真进士科,礼部说因为所学的不同,不能全称进士,世宗诏令移剌履定此事,移剌履于是上奏说“:进士科,起源于隋朝大业年间,起初用策问考试。唐朝初年沿袭隋朝,唐高宗时夹杂有规戒文体、铭文、作赋、题诗,到唐文宗才开始专用赋考试。进士的初置,本是专考试策问,现在女真诸生用考策问称进士,又有什么疑问。”金世宗很高兴,于是此事施行。大定十五年(1175),移剌履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兼以前的职务,不久升为修撰。大定二十年(1180),诏令移剌履管理在衍庆宫画功臣像,因为过期未完成,降为应奉。一年后,又任修撰,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章宗为金源郡王,他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听说移剌履知识广博,召来向他请教问题。移剌履说:“左丘明多奸诈,杂而不纯。尚书、孟子都是圣贤纯洁的道理,希望您留意。”金源郡王高兴地接纳他的意见。大定二十六年(1186),移剌履进升本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进献宋朝司马光的古文孝经指解。不久移剌履因为有病,请求外出任职,世宗皇帝说“:移剌履多病,可给他便利的州。”于是授予他蓟州刺史。不久,他又被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第二年,升为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金世宗皇帝去世,遗诏把灵柩移到寿安宫。章宗下诏百官议论此事,都说应当按遗诏说的做,只有移剌履独个说;“这样做是非礼。天子七月才安葬,难道让万国之臣在离宫里行悼念礼吗?”皇帝章宗说“:朕日夜考虑此事,舍弃正殿而在别宫祭奠,感情上过不去,也不合大礼。”于是停殡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1189)三月,移剌履进升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赐给大定三年(1163)孟崇献榜下进士及第。七月,移剌履被授予参知政事,掌管刊修辽史。明昌元年(1190),移剌履进升为尚书右丞。
起初,黄河决口水淹曹州,皇帝问:“春秋写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没有提到河流决口,为什么?”移剌履回答说:“春秋只是鲁史,所以很少提及其他国家的事。”明昌二年(1191)六月,移剌履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这一天,也是移剌履的生日。他谥号文献。
移剌履飘逸灵悟,精通历法算术书法绘画。以前,旧的大明历有错误,移剌履进上乙未历,因为金朝是在乙未年受命的,世人信服此法是好的。起初,移剌德元没有儿子,把移剌履当作后代。不久移剌德元生了儿子移剌震,移剌德元死后,移剌履把家财都给了移剌震。他从礼部兼直学士到执政,拿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学习的人引以为荣。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他幼年聪颖,喜欢读书。其父张弥学,做梦梦到一室,其上贴有一纸,上写“张万相公读书堂”不久张万公出生,就用此为名。他登正隆二年(1157)进士第,调任新郑簿。因父去世而辞职。服孝期满,他被授予费县簿。大定四年(1164),他为东京辰氵录盐副使,他在任时,盐税有所增加,升为长山令。当时土匪未平,一天早上有几万百姓到城下请求保护,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告诉乡亲父老相信他,人们感悟相互离去,境内人依赖他,为他建立祠堂。很久后,他补任尚书省令使,擢升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改任大理评事,因有成就升为司直,四次升任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丞相徒单克宁曾对他说“:后代取代我的一定是你。”不久他被授予郎中,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金世宗赞扬他,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之人。”不久升为刑部侍郎。
章宗即皇帝位,始设立九路提刑司,张万公被选拔做南京路提刑使。因为他管理功劳最高,升为御史中丞。适逢北部边疆多次有警报,皇帝章宗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张万公说:“此次行动劳民又无利益。”皇帝诏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于是停止发兵。不久张万公为彰国军节度使。
明昌二年(1191),张万公为知大兴府事,授职为参知政事。一年后,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休养,皇帝不允许,赐给他探亲。张万公探亲归朝,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现在的春苗种植,张万公都如实回答。皇帝章宗对宰臣说“:每个地方虽然都下了雨,但还没有完全下透,怎么办?”张万公进言:“自陛下即位以来,兴利除害,凡是益国便民的事情,您都勤勉操心,没有不实行的。至于旱灾,都由于我们这些大臣们的罪过,如果按照汉朝的典故,我们都应当免官。”皇帝说:“你们什么罪,大概是朕的行为没达到吧。”张万公回答说“:天道虽远,实际上与人事相关联,只有圣人的言行可以感动天地。昔日成汤拿六件事自责,周宣遇到灾难而怕,侧身修行,没有不是治理人事的。现在应该推崇节俭,不紧急的事务、没名份的费用,都可废除。”皇帝说:“灾难不可专说是天道,大概有时可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孟子说帝王没有罪恶的年成。”左丞相完颜守贞说“:陛下引咎自责,这是国家的福呀。”皇帝因此按张万公所说的下诏治罪自己。
进士李邦礰上奏事情,因论世俗侈靡,讥讽涉及先朝,有司议论他说的话有罪,皇帝章宗对宰臣说:“昔日唐朝张玄素用桀王、纣王比作文皇。今天如果把我比作桀王、纣王,也没有罪。至于世宗的功德,岂容讥讽诋毁。”皇帝回头问张万公“:你以为如何?”张万公说“:讥讽斥责先朝,应当治罪,然而一直没有这种法律。今天应该立此法,让人们知道。”于是命令免去李邦礰的罪。
明昌四年(1193),张万公又请求辞职,皇帝授予他知东平府事,并告诉他说“:你在政府中,不是不称职,因为你母亲年老,乞求侍候赡养,特给你乡郡,以遂你的孝心赡养。朕的心意,你不要忘了。”张万公致谢,且捧着奏章说:“臣狂妄,有一句话想今天让你知道,会面结束就来不及了。内外的官职,担忧责罚不一,希望皇上考察此事。”皇帝高兴地接纳了。明昌六年(1195),张万公改任知河中府,当时军队兴盛。人们把张万公的像画在薰风楼里,又为他建“去思堂”
张万公移守济南,因母亲去世离职。服孝完,皇帝诏用张万公,授予平章政事,破格升为资善大夫,封为寿国公。当时李淑妃受宠,皇帝想立她为皇后,大臣大多数认为不可以。御史姬端。。上奏章讨论此事,皇帝发怒,御史大夫张日韦降官一级,侍御史路铎降官二级,姬端。。打七十下,以抵偿他的讨论。李淑妃最终被进封为元妃。军队虽然休战,然而边疆的事情很多,连年干旱,天灾多次出现。又多次改变制度,以为不好又改过来,变来变去没有定下来。张万公一向深沉谨慎,致力于安定少事为准则,他与同事们议论多不一样,然而很害怕,不敢犯龙颜强谏,皇帝问到了,就视其利害而回答,皇帝虽然听从但却不施行。张万公于是两次奏章用衰老有病请求休假,皇帝下诏告诉他:“近来你说了几件事,朕未曾实行,这是朕的过错。你年纪不大,而急切请求休病假,现在赐给你两个月的假,然后继续出来工作。”
起初,即明昌年间,有司建议,从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泰州,开挖大壕堑用来防备大军,三万人劳役,几年未完成。御史台说“:开挖的壕堑不久就被风沙填平,对防御侵略没有用,而只是白白劳民。”皇帝章宗因旱灾,问张万公导致的原由。张万公用“劳民时间长久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停止挖壕堑为益”做回答。后来丞相完颜襄军队还朝,又让开挖,对此百姓很受苦。主兵者又说“:连年征伐,军队多次失败,这大概是因为屯田地少,没法供给,到时免不了受饥寒,所以没有斗志。希望收回漏税的民田分给军队,那么战士的士气就会增加一倍。”当朝大臣议论已定,独有张万公上奏章说此事不可行,有五种原因,大意是:“战争刚结束,战争的创伤还未恢复,无暇抚慰老百姓,不可再打扰他们,这是一条原因。刚通检不久,田地有固定的户籍,一定不能全部收取,否则正好增长了狡猾官吏的弊病,长了邪恶之风,这是第二条原因。浮用奢侈的费用,不可胜计,用它来养军队,可以补充军费的不足,而老百姓也可充足,不需要去夺取百姓的田地,这是第三条原因。军队士兵没有选择,强弱没有分别,而让他们共同耕田吃饭,勤奋的人不能尽其力,疲弱的人得以允许他的奸猾,这是第四条原因。夺老百姓的田而给军队耕种,得了军心却失了民心,其祸患不可胜言,这是第五条原因。一定不能夺取百姓已经耕种的地,用已经收回的漏税田地,召唤百姓耕种它,用其收入的一部分供给军队,这样军队可坐收其利,而老百姓也没有被夺的怨恨。”这些都没被批准。一天上朝,皇帝章宗对张万公说:“你昨天说天下长时间阴暗,这也是因为人君用人邪正不分。君子应当在朝廷内,小人应当在朝廷外,很有道理,然而谁是小人?”张万公奏说“:张炜、田栎、张嘉贞等,虽有才干,没有德可称赞。”皇帝即命这三人到外地做官。
泰和元年(1201),张万公连上奏章请求养老,没被批准,升为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第二年,张万公再上奏章,皇帝下旨:“难道你所说的,朕有不听从的事吗?或者同事意见不统一,而多违背你的意愿?不然,为什么多次请求辞职。”张万公道歉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有病。泰和三年(1203)正月,张万公再上奏章,未被允许,加为银青光禄大夫。三月,张万公列举朝中有名的人代替自己,皇帝知道不能挽留了,告诉他说“:朕刚即皇帝位时,擢你为执政,既而升为相位,因为你是先朝的老人,熟悉典章制度,朕很看重你。你年纪虽大但精力未衰,所以用政务来劳累你。因为你多次请求离职,所以尽力听从你,这不是朕的意思。”张万公加为金紫光禄大夫,后退休。
泰和六年(1206),南疆用兵攻打宋朝,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一定得大臣前去镇抚它,先任的完颜守贞死了,于是特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年干旱蝗灾,沂、密、莱、莒、潍五州最厉害。张万公考虑人民饥饿必生盗贼,应当准备赈济。当时正兴兵打仗,国家不给费用,张万公于是上言乞求将僧道度牒、师德号、观院名额并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在五州变卖,换取粮食。又说督责有司禁止盗贼的方法。皇帝都听从了。宋朝人请求议和,张万公又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并加为崇进,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泰和七年(1207),张万公死。皇帝命令依照宰臣旧的制度,赠给财物安葬。赠为仪同三司,谥号文贞。
张万公纯厚刚正,家中没有不纯的客人,典章文物,多由他裁正。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意思是在春天打猎。皇帝回头看张万公,张万公说:“动不如静。”皇帝变了脸色而停止了。他辅正八年来,所推荐的人,多是廉洁谦让之士。大安元年(1209),张万公配享章宗庙廷祭祀。
蒲察通本名蒲鲁浑,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熙宗皇帝挑选护卫,见到蒲察通的名字,用笔勾划了要他。蒲察通因为父亲年老,恳切要求赡养他而不当护卫。众人惊讶说“:得到当护卫的差使,终身荣华富贵,现在你辞去了,亲近你的人就会疏远你。”朝廷议论并批准了他的要求。后来因为适逢在房山埋葬宋王完颜宗望,依靠门阀关系,蒲察通加为昭信校尉,授予顿舍官。改为御院通进。
海陵皇帝攻打宋朝,隆州诸军尤其精锐,交给蒲察通总领。军队逼近淮河,命令蒲察通率领二百骑兵先渡河侦察敌情。等到了。。中,敌兵跃出,蒲察通率兵直前,旁边有敌人舞长矛来刺他,他回身射之,敌人应声而毙。诸军一起攻击,打败了敌军。海陵皇帝召见蒲察通,喜形于色说“:战事平定后,你不要担忧爵位赏赐。”到了扬州,蒲察通宿营别的屯子里。当天夜里,海陵皇帝被杀,有人前来报告,蒲察通想拘捕杀了他,后来继续听到消息,悲哀地躺到地上,众人把他扯了起来,他径直进到营门哭泣。
班师回朝,蒲察通入朝拜见,金世宗皇帝对近臣说:“朕素知此人,幼时曾同他游玩,性情温厚,有见识,又精通骑马射箭。”授给蒲察通尚厩局副使。又告诉近臣说“:常常让他见我,我想问他一些事并考察他的言论,朕将任用他。”移剌窝斡谋反,命令蒲察通佩带金符到军中督战。叛军被打败,蒲察通因功被授予世袭谋克。奚人作乱,蒲察通奉诏前往军中。蒲察通升为尚局局使,因为母亲去世而免职,出来后为殿前右卫将军,兼领闲厩。不久命令他的儿子蒲速烈娶卫国公主。他出朝任肇州防御使,赏赐给金带,皇帝多次告诉他让他出朝任职的意义,并告诫嘱咐他,这些话都记录在世宗纪中。不久蒲察通升为蒲兴路节度使,移防归德军,升西南路招讨,又为知大兴府事,授他殿前都点检职。起初,大理卿位置空缺,世宗皇帝想让蒲察通担任,因此问宰臣,宰臣回答“:蒲察通是点检的材料。”皇帝说:“点检繁杂平冗,没法显示其才能,蒲察通聪明有才干,正是掌管法规的官。”又说“:蒲察通的机灵博识,完颜崇尹比不了。”
大定十七年(1177),蒲察通任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皇帝下诏议论排列猛安谋克,大臣都认为只检验现有产业,定贫富,依照旧律区分最为便利。蒲察通说:“必须通盘检验谋克人户物力多少,那样贫富自然就分开了。贫富分,那么版图就会定下来。”皇帝肯定了蒲察通的上奏,对宰臣说:“议论事情应当像蒲察通一样尽心。”三年后,蒲察通进升平章政事,封为任国公。
世宗准备到上京,因为蒲察通是朝廷旧人,任命他为上京留守,先去安定上京。大定二十五年(1185),蒲察通任真定府事,世宗说:“朕想用你为相但怜惜你年纪大了,所以授你任此职。”仍旧赐他一千贯钱。尔后,蒲察通改任知平阳府事,迁到凤翔,不久退休。明昌四年(1193),皇帝章宗告诉宰臣说:“蒲察通是先朝的重臣,年纪虽大却没衰老。”因此任命他知广宁府事。他多次上书请求养老,又任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一段时间后退休。
承安三年(1198),蒲察通死去,皇帝下旨给他弟弟说:“依照旧例,退休的宰相,没有祭葬礼,蒲察通是旧臣和亲戚,所以特地命令祭祀和安葬。”当初,蒲察通在政府部门中,推举太子率府完颜守贞、监察御使完颜裔都可重用,后来他们都成为名臣,世人大多都知道他们。
bsp; 户部尚书马琪表举自代,擢吏部尚书。初,完颜守贞改为西京留守,朝京师,上欲复用,监察御史蒲剌都等纠弹数事,师中辨其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由是复拜平章政事。及守贞以罪斥,上曰:“向荐守贞者应降黜。如董师中言台省无此人不治,路铎、李敬义亦尝推举,可左迁于外。然三人者后俱可用,今姑出之,以正失举罪。”除陕西西路转运使。岁余,征为御史大夫,命与礼部尚书张暐看读陈言文字。逾三月,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他日奏事,上语辅臣曰:“御史姬端修言小人在侧,果谁欤?”师中曰:“应谓李喜儿辈。”上默然。
师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典宪,处事精敏,尝言曰:“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以寒食,乞过家上冢,许之,且命赋寒食还家上冢诗。每节辰朝会,召入侍宴,其眷礼如此。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闻之,甚悼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
师中工文,性通达,疏财尚义,平居则乐易真率,其临事则刚决,挺然不可夺。弟师俭,初业进士,欲籍其资荫。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堂帖,使之肄业。师俭感其义方,力学后遂登第。方在政府,近侍传诏,将录用其子,师中奏曰:“臣有侄孤幼,若蒙恩录,胜于臣子。”上义之,以其侄为笔砚承奉。与胥持国同辅政,颇相亲附,世以此少之。
王蔚,字叔文,香河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调良乡丞。治绩优等,补尚书省令史,知管差除。蔚性通敏,晓析吏事。寻授都事,以丧去。起复,行左司员外郎,迁郎中。大定二年,超授河东北路转运使,谕旨曰:“汝在海陵时,行事多不法。然朕素知尔才干,欲授以内除,而宪台有言,以是补外。如能澡心易行,必当升擢,否则勿望再用。”既而察廉为第一,授中都路都转运使。改吏部尚书,以断护卫出职事不当,夺官一阶。顷之,出知河中府事,迁南京留守。十五年,拜参知政事,蔚恳辞不任负荷,敕谕之曰:“卿但履正奉公,无或阿顺,何以辞为?”十六年,出知真定府事,累转知河中府。明昌元年,召拜尚书右丞,致仕,卒。
马惠迪,字吉甫,漷阴人也。擢天德三年进士第,再调昌邑令,察廉第一,补尚书省令史。大定中,出为西京留守判官,以治最,擢同知崇义军节度事。累迁左司郎中。先是,邓俨居是职,世宗爱其明敏,惠迪一日奏事退,上谓宰臣曰:“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若惠迪聪明而朴实,甚可喜也。朕尝与论事,五品以下朝官少有如者。”未几,超授御确中丞,拜参知政事。时乌底改叛亡,世宗已遣人讨之,又欲益以甲士,毁其船筏。惠迪奏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劳圣虑。”上曰:“朕固知之。所以毁其船筏,正欲不使再窥边境耳。”寻以忧去。起为昭义军节度使。明昌元年,为南京留守,致仕,卒。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三迁永清令。永清畿县,号难治,前令要介有能声,琪继以治闻。补尚书省令史,以永清治最,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
世宗谓宰臣曰:“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朕以琪明法律而正直,所为乃尔,称职之才何其难也?古人虽云‘罪疑惟轻’,非为全尚宽纵也。”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时择使宋国者,世宗欲命琪,宰臣言其资浅,诏特遣之,还授吏部侍郎,改户部。
章宗即位,除中都路都转运使。时户部阙官,上命宰臣选可任者,或举同知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上曰:“仲和虽有智力,恐不能主钱谷。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或举琪,上然之,曰:“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遂擢为户部尚书。久之,削官一阶。初,琪病告,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上从公贞议,任职如故。
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诏谕之曰:“户部遽难得人,顾无以代卿者,故用卿晚耳。”一日,上谓琪曰:“卿在省久矣,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琪曰:“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上曰:“往多情见为是耶,今无者为是耶?”琪曰:“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亦要归之是而已。”五年,河决阳武,灌封丘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而连岁旱,表乞致仕,不许。明年,出镇安武军,致仕,卒。子师周,阁门祗候,当给假,以闻。上悼之,以不奏闻责谕有司,后二品官卒皆具以闻,自琪始。
琪性明敏,习吏事,其治钱谷尤长,然性吝好利,颇为上所少云。
杨伯通,字吉甫,弘州人。擢大定三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为吏部主事、顺义军节度副使,以忧去。吏部侍郎马琪表荐伯通廉干,尚书省复察如所举,召为尚书省都事,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明昌元年,擢左司员外郎,转郎中,累迁吏部尚书,寻移户部。
承安二年,拜参知政事。监察御史路铎劾奏伯通引用乡人李浩,以公器结私恩。左司郎中贾益承望风旨,不复检详,言之台端,欲加纠劾,大夫张暐辄尼不行。上命同知大兴府事贾铉诘之,伯通居家待罪。铉奏:“暐言弹绌大臣,须有实迹,所劾不当,徒坏台纲。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不言伯通私枉。”诏责铎言事轻率,而慰谕伯通治事。伯通再上表辞,不许。四年,进尚书左丞,致仕,卒。
尼庞古鉴,本名外留,隆州人也。识女直小字及汉字,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隆安教授。改即墨主簿,召授国子助教,擢近侍局直长。世宗器其材,谓宰臣曰:“新进士中如徒单镒、夹谷衡、尼庞古鉴,皆可用也。”改太子侍丞。逾年,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右三部司正。世宗复谓宰臣曰:“鉴尝近侍,朕知其正直干治。及为东宫侍丞,保护太孙,礼节言动犹有国俗纯厚旧风,朕甚嘉之。”章宗立,累迁尚书户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俄转同知大兴府,用大臣荐,改知大兴府事。明昌五年拜参知政事,薨,谥曰文肃。
赞曰:移剌履从容进说,信孚于君,至论经纯传驳,以孝行为治本,其得古人遗学欤!昔臧孙达忠谏于鲁,君子知其有后,信矣。张万公引正守己,质言无华。开壕括地之议,明灼利害,如指诸掌,闭于群说而不式,致仕而归,理势然也。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义死生一之,其志烈矣。程辉、斡特剌之鲠直,刘玮、董师中之通敏,才皆足以发闻,然师中有附胥之讥,刘玮见避事之责,其视前人,多有愧矣。王蔚、马惠迪之徒,何足算也。
<b>部分译文</b>
移剌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移剌突欲的第七世孙。其父移剌聿鲁,早年去世。移剌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移剌德元没儿子,把移剌履作为后人。移剌履五岁的时候,躺在廊房下,见微云在天上往来,他忽然对乳母说:“这是所说的‘卧看青天行白云’吗?”移剌德元听说这件事,很惊讶地说“:这个孩子应当以文学名于世。”等到移剌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做文。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后移剌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候、国史院书写。
金世宗皇帝始兴儒术,诏令移剌履为译经史,擢升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天,世宗召唤他问:“朕接连地读贞观政要,见魏征谋划忠节,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移剌履说“:忠诚可赞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上面的人用与不用罢了。”世宗说;“你不见刘仲诲、张汝霖吗?朕破格任用这两人,因为他们曾居谏职,多有忠言。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移剌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限制言论自由,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
当初讨论用时务策问设立女真进士科,礼部说因为所学的不同,不能全称进士,世宗诏令移剌履定此事,移剌履于是上奏说“:进士科,起源于隋朝大业年间,起初用策问考试。唐朝初年沿袭隋朝,唐高宗时夹杂有规戒文体、铭文、作赋、题诗,到唐文宗才开始专用赋考试。进士的初置,本是专考试策问,现在女真诸生用考策问称进士,又有什么疑问。”金世宗很高兴,于是此事施行。大定十五年(1175),移剌履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兼以前的职务,不久升为修撰。大定二十年(1180),诏令移剌履管理在衍庆宫画功臣像,因为过期未完成,降为应奉。一年后,又任修撰,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章宗为金源郡王,他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听说移剌履知识广博,召来向他请教问题。移剌履说:“左丘明多奸诈,杂而不纯。尚书、孟子都是圣贤纯洁的道理,希望您留意。”金源郡王高兴地接纳他的意见。大定二十六年(1186),移剌履进升本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进献宋朝司马光的古文孝经指解。不久移剌履因为有病,请求外出任职,世宗皇帝说“:移剌履多病,可给他便利的州。”于是授予他蓟州刺史。不久,他又被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第二年,升为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金世宗皇帝去世,遗诏把灵柩移到寿安宫。章宗下诏百官议论此事,都说应当按遗诏说的做,只有移剌履独个说;“这样做是非礼。天子七月才安葬,难道让万国之臣在离宫里行悼念礼吗?”皇帝章宗说“:朕日夜考虑此事,舍弃正殿而在别宫祭奠,感情上过不去,也不合大礼。”于是停殡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1189)三月,移剌履进升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赐给大定三年(1163)孟崇献榜下进士及第。七月,移剌履被授予参知政事,掌管刊修辽史。明昌元年(1190),移剌履进升为尚书右丞。
起初,黄河决口水淹曹州,皇帝问:“春秋写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没有提到河流决口,为什么?”移剌履回答说:“春秋只是鲁史,所以很少提及其他国家的事。”明昌二年(1191)六月,移剌履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这一天,也是移剌履的生日。他谥号文献。
移剌履飘逸灵悟,精通历法算术书法绘画。以前,旧的大明历有错误,移剌履进上乙未历,因为金朝是在乙未年受命的,世人信服此法是好的。起初,移剌德元没有儿子,把移剌履当作后代。不久移剌德元生了儿子移剌震,移剌德元死后,移剌履把家财都给了移剌震。他从礼部兼直学士到执政,拿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学习的人引以为荣。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他幼年聪颖,喜欢读书。其父张弥学,做梦梦到一室,其上贴有一纸,上写“张万相公读书堂”不久张万公出生,就用此为名。他登正隆二年(1157)进士第,调任新郑簿。因父去世而辞职。服孝期满,他被授予费县簿。大定四年(1164),他为东京辰氵录盐副使,他在任时,盐税有所增加,升为长山令。当时土匪未平,一天早上有几万百姓到城下请求保护,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告诉乡亲父老相信他,人们感悟相互离去,境内人依赖他,为他建立祠堂。很久后,他补任尚书省令使,擢升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改任大理评事,因有成就升为司直,四次升任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丞相徒单克宁曾对他说“:后代取代我的一定是你。”不久他被授予郎中,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金世宗赞扬他,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之人。”不久升为刑部侍郎。
章宗即皇帝位,始设立九路提刑司,张万公被选拔做南京路提刑使。因为他管理功劳最高,升为御史中丞。适逢北部边疆多次有警报,皇帝章宗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张万公说:“此次行动劳民又无利益。”皇帝诏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于是停止发兵。不久张万公为彰国军节度使。
明昌二年(1191),张万公为知大兴府事,授职为参知政事。一年后,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休养,皇帝不允许,赐给他探亲。张万公探亲归朝,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现在的春苗种植,张万公都如实回答。皇帝章宗对宰臣说“:每个地方虽然都下了雨,但还没有完全下透,怎么办?”张万公进言:“自陛下即位以来,兴利除害,凡是益国便民的事情,您都勤勉操心,没有不实行的。至于旱灾,都由于我们这些大臣们的罪过,如果按照汉朝的典故,我们都应当免官。”皇帝说:“你们什么罪,大概是朕的行为没达到吧。”张万公回答说“:天道虽远,实际上与人事相关联,只有圣人的言行可以感动天地。昔日成汤拿六件事自责,周宣遇到灾难而怕,侧身修行,没有不是治理人事的。现在应该推崇节俭,不紧急的事务、没名份的费用,都可废除。”皇帝说:“灾难不可专说是天道,大概有时可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孟子说帝王没有罪恶的年成。”左丞相完颜守贞说“:陛下引咎自责,这是国家的福呀。”皇帝因此按张万公所说的下诏治罪自己。
进士李邦礰上奏事情,因论世俗侈靡,讥讽涉及先朝,有司议论他说的话有罪,皇帝章宗对宰臣说:“昔日唐朝张玄素用桀王、纣王比作文皇。今天如果把我比作桀王、纣王,也没有罪。至于世宗的功德,岂容讥讽诋毁。”皇帝回头问张万公“:你以为如何?”张万公说“:讥讽斥责先朝,应当治罪,然而一直没有这种法律。今天应该立此法,让人们知道。”于是命令免去李邦礰的罪。
明昌四年(1193),张万公又请求辞职,皇帝授予他知东平府事,并告诉他说“:你在政府中,不是不称职,因为你母亲年老,乞求侍候赡养,特给你乡郡,以遂你的孝心赡养。朕的心意,你不要忘了。”张万公致谢,且捧着奏章说:“臣狂妄,有一句话想今天让你知道,会面结束就来不及了。内外的官职,担忧责罚不一,希望皇上考察此事。”皇帝高兴地接纳了。明昌六年(1195),张万公改任知河中府,当时军队兴盛。人们把张万公的像画在薰风楼里,又为他建“去思堂”
张万公移守济南,因母亲去世离职。服孝完,皇帝诏用张万公,授予平章政事,破格升为资善大夫,封为寿国公。当时李淑妃受宠,皇帝想立她为皇后,大臣大多数认为不可以。御史姬端。。上奏章讨论此事,皇帝发怒,御史大夫张日韦降官一级,侍御史路铎降官二级,姬端。。打七十下,以抵偿他的讨论。李淑妃最终被进封为元妃。军队虽然休战,然而边疆的事情很多,连年干旱,天灾多次出现。又多次改变制度,以为不好又改过来,变来变去没有定下来。张万公一向深沉谨慎,致力于安定少事为准则,他与同事们议论多不一样,然而很害怕,不敢犯龙颜强谏,皇帝问到了,就视其利害而回答,皇帝虽然听从但却不施行。张万公于是两次奏章用衰老有病请求休假,皇帝下诏告诉他:“近来你说了几件事,朕未曾实行,这是朕的过错。你年纪不大,而急切请求休病假,现在赐给你两个月的假,然后继续出来工作。”
起初,即明昌年间,有司建议,从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泰州,开挖大壕堑用来防备大军,三万人劳役,几年未完成。御史台说“:开挖的壕堑不久就被风沙填平,对防御侵略没有用,而只是白白劳民。”皇帝章宗因旱灾,问张万公导致的原由。张万公用“劳民时间长久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停止挖壕堑为益”做回答。后来丞相完颜襄军队还朝,又让开挖,对此百姓很受苦。主兵者又说“:连年征伐,军队多次失败,这大概是因为屯田地少,没法供给,到时免不了受饥寒,所以没有斗志。希望收回漏税的民田分给军队,那么战士的士气就会增加一倍。”当朝大臣议论已定,独有张万公上奏章说此事不可行,有五种原因,大意是:“战争刚结束,战争的创伤还未恢复,无暇抚慰老百姓,不可再打扰他们,这是一条原因。刚通检不久,田地有固定的户籍,一定不能全部收取,否则正好增长了狡猾官吏的弊病,长了邪恶之风,这是第二条原因。浮用奢侈的费用,不可胜计,用它来养军队,可以补充军费的不足,而老百姓也可充足,不需要去夺取百姓的田地,这是第三条原因。军队士兵没有选择,强弱没有分别,而让他们共同耕田吃饭,勤奋的人不能尽其力,疲弱的人得以允许他的奸猾,这是第四条原因。夺老百姓的田而给军队耕种,得了军心却失了民心,其祸患不可胜言,这是第五条原因。一定不能夺取百姓已经耕种的地,用已经收回的漏税田地,召唤百姓耕种它,用其收入的一部分供给军队,这样军队可坐收其利,而老百姓也没有被夺的怨恨。”这些都没被批准。一天上朝,皇帝章宗对张万公说:“你昨天说天下长时间阴暗,这也是因为人君用人邪正不分。君子应当在朝廷内,小人应当在朝廷外,很有道理,然而谁是小人?”张万公奏说“:张炜、田栎、张嘉贞等,虽有才干,没有德可称赞。”皇帝即命这三人到外地做官。
泰和元年(1201),张万公连上奏章请求养老,没被批准,升为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第二年,张万公再上奏章,皇帝下旨:“难道你所说的,朕有不听从的事吗?或者同事意见不统一,而多违背你的意愿?不然,为什么多次请求辞职。”张万公道歉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有病。泰和三年(1203)正月,张万公再上奏章,未被允许,加为银青光禄大夫。三月,张万公列举朝中有名的人代替自己,皇帝知道不能挽留了,告诉他说“:朕刚即皇帝位时,擢你为执政,既而升为相位,因为你是先朝的老人,熟悉典章制度,朕很看重你。你年纪虽大但精力未衰,所以用政务来劳累你。因为你多次请求离职,所以尽力听从你,这不是朕的意思。”张万公加为金紫光禄大夫,后退休。
泰和六年(1206),南疆用兵攻打宋朝,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一定得大臣前去镇抚它,先任的完颜守贞死了,于是特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年干旱蝗灾,沂、密、莱、莒、潍五州最厉害。张万公考虑人民饥饿必生盗贼,应当准备赈济。当时正兴兵打仗,国家不给费用,张万公于是上言乞求将僧道度牒、师德号、观院名额并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在五州变卖,换取粮食。又说督责有司禁止盗贼的方法。皇帝都听从了。宋朝人请求议和,张万公又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并加为崇进,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泰和七年(1207),张万公死。皇帝命令依照宰臣旧的制度,赠给财物安葬。赠为仪同三司,谥号文贞。
张万公纯厚刚正,家中没有不纯的客人,典章文物,多由他裁正。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意思是在春天打猎。皇帝回头看张万公,张万公说:“动不如静。”皇帝变了脸色而停止了。他辅正八年来,所推荐的人,多是廉洁谦让之士。大安元年(1209),张万公配享章宗庙廷祭祀。
蒲察通本名蒲鲁浑,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熙宗皇帝挑选护卫,见到蒲察通的名字,用笔勾划了要他。蒲察通因为父亲年老,恳切要求赡养他而不当护卫。众人惊讶说“:得到当护卫的差使,终身荣华富贵,现在你辞去了,亲近你的人就会疏远你。”朝廷议论并批准了他的要求。后来因为适逢在房山埋葬宋王完颜宗望,依靠门阀关系,蒲察通加为昭信校尉,授予顿舍官。改为御院通进。
海陵皇帝攻打宋朝,隆州诸军尤其精锐,交给蒲察通总领。军队逼近淮河,命令蒲察通率领二百骑兵先渡河侦察敌情。等到了。。中,敌兵跃出,蒲察通率兵直前,旁边有敌人舞长矛来刺他,他回身射之,敌人应声而毙。诸军一起攻击,打败了敌军。海陵皇帝召见蒲察通,喜形于色说“:战事平定后,你不要担忧爵位赏赐。”到了扬州,蒲察通宿营别的屯子里。当天夜里,海陵皇帝被杀,有人前来报告,蒲察通想拘捕杀了他,后来继续听到消息,悲哀地躺到地上,众人把他扯了起来,他径直进到营门哭泣。
班师回朝,蒲察通入朝拜见,金世宗皇帝对近臣说:“朕素知此人,幼时曾同他游玩,性情温厚,有见识,又精通骑马射箭。”授给蒲察通尚厩局副使。又告诉近臣说“:常常让他见我,我想问他一些事并考察他的言论,朕将任用他。”移剌窝斡谋反,命令蒲察通佩带金符到军中督战。叛军被打败,蒲察通因功被授予世袭谋克。奚人作乱,蒲察通奉诏前往军中。蒲察通升为尚局局使,因为母亲去世而免职,出来后为殿前右卫将军,兼领闲厩。不久命令他的儿子蒲速烈娶卫国公主。他出朝任肇州防御使,赏赐给金带,皇帝多次告诉他让他出朝任职的意义,并告诫嘱咐他,这些话都记录在世宗纪中。不久蒲察通升为蒲兴路节度使,移防归德军,升西南路招讨,又为知大兴府事,授他殿前都点检职。起初,大理卿位置空缺,世宗皇帝想让蒲察通担任,因此问宰臣,宰臣回答“:蒲察通是点检的材料。”皇帝说:“点检繁杂平冗,没法显示其才能,蒲察通聪明有才干,正是掌管法规的官。”又说“:蒲察通的机灵博识,完颜崇尹比不了。”
大定十七年(1177),蒲察通任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皇帝下诏议论排列猛安谋克,大臣都认为只检验现有产业,定贫富,依照旧律区分最为便利。蒲察通说:“必须通盘检验谋克人户物力多少,那样贫富自然就分开了。贫富分,那么版图就会定下来。”皇帝肯定了蒲察通的上奏,对宰臣说:“议论事情应当像蒲察通一样尽心。”三年后,蒲察通进升平章政事,封为任国公。
世宗准备到上京,因为蒲察通是朝廷旧人,任命他为上京留守,先去安定上京。大定二十五年(1185),蒲察通任真定府事,世宗说:“朕想用你为相但怜惜你年纪大了,所以授你任此职。”仍旧赐他一千贯钱。尔后,蒲察通改任知平阳府事,迁到凤翔,不久退休。明昌四年(1193),皇帝章宗告诉宰臣说:“蒲察通是先朝的重臣,年纪虽大却没衰老。”因此任命他知广宁府事。他多次上书请求养老,又任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一段时间后退休。
承安三年(1198),蒲察通死去,皇帝下旨给他弟弟说:“依照旧例,退休的宰相,没有祭葬礼,蒲察通是旧臣和亲戚,所以特地命令祭祀和安葬。”当初,蒲察通在政府部门中,推举太子率府完颜守贞、监察御使完颜裔都可重用,后来他们都成为名臣,世人大多都知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