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东篱道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恒的文学与文学的永恒,首先得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解析。前者属于偏正结构的名词词组,后者在其表层的偏正结构的深层,还有一层主谓结构。永恒的文学的外延包括伊利亚特奥赛罗神曲莎士比亚戏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可以一一列举历久不衰经受了时间长河严峻考验无情淘汰的经典名著,而文学的永恒,游离于主客观之间的边缘地带,实有无形,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虽内涵尚未最终定型,但类似的命题似乎也已经为世人广泛触及:如何通过文学形式的艺术创作,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至高层次的需要,实现某种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也超越文学者的有生之年和这有生之年的有限文学创作活动而能够达到的惠及整个人生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永恒存在的幸福真谛!
文学的至高境界,并不是古仁人志士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墨庄老法名,巫医百工各行之外,唯有小说家之流,稗官至属,可以接纳文学的类属纲目。文学近乎杂耍末流之技,也许对于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之类的经世致用并无帮助。为官作宰,终需诗外的伎俩与手筋,甚至不避卑琐和残忍,如秦相李斯般,不惜采纳宦官赵高的佞言,矫始皇遗诏杀了公子扶苏,自己得以不再被人任意驱逐,写那酸涩的谏逐客疏,得以推行李氏新政,然而,等到二世临朝,宠信了“保姆”赵高,当年的政治盟友竟背信弃义,反诬李斯谋反,最终让李斯获罪腰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诗名永垂,而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徒然作月下独酌剑舞,充数于玄宗的文墨侍臣,精神宦官。使高力士脱靴,也许是三年长安生活的最具李氏飘逸风格的行为艺术了,全然摒弃官场潜规则,个性得以张扬之际,也令自己早早被弃逐于京城,流放夜郎,放白鹿于青崖。可见,文学与兼济治平,可以独自运作,却不可兼而得之。“穷则独善其身”归隐田园,弹琴复长啸,怅然吟式微,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养心遂性,又可以分为两种,真隐与假隐。假隐如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周颙,隐居钟山,心存魏阙,沽名钓誉,一朝受诏,即露中山狼的狰狞面目。这样的隐士文人,其实已经多少罹患了心理疾病,不足深究,不如早早听了宝钗姑娘的劝谏,多会些王公贵族,转入经济仕途,免得染了山风林寒的痼疾。而真隐,则如陶渊明,也是迫于时运不济,误落尘网三十年的祭酒参军县令,换来了五斗米,却折了腰,违了己,荒芜了田园,身心俱疲之下,才归隐东篱。然而,一曲咏荆柯的“金刚怒目”泄漏出世人仍牵挂政治,对自己的无奈出世的愤懑不甘。可见,真正的一物无所待的逍遥归隐,于文人是不存在的。食色,性也。经济仕途,社稷口腹,无时不袭扰文人的身心,无处隐逸的身心。无功利的纯文学,自古就不曾出现过。兼济独善,只不过是孔孟之徒劝谏不安分的文人骚客们将一腔的热忱四射的活力灌注于无尽的修身养性附炎趋势之上,无关乎纯粹文学的永恒理想。也许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才要恶狠狠的把诗人们驱逐出他的理想国。
是的,文学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一种具有永恒属性的东西,是一种介乎主观与客观的文学的永恒,而非静止不动客观物质化了的永恒的文学,是文学事业所能够达到的主客观兼融的二元世界里的或者倾向于物质多一些或者倾向于精神多一些的恒常持久的东西,而非藉以纸质媒体影音媒体或者网络媒体不断繁衍生息的文学作品自身,一种类似海德戈尔所言的“此在”而非“自在”
我们关于文学的永恒,日常的理解,似乎也超越不了鲁迅先生戏言的,最终可以住洋房,乘洋车,娶洋妞,偷窥女人沐浴似的荒诞不经的幻想,或者高雅一点“把心交给读者”作勇士丹柯剖腹剜心状,任手中“笔仙”在纸上涂鸦,发挥自由联想,至纯情至朦胧至抽象至后现代至跳脱不羁至晦涩不顺至文理不通而仍自封为文字陌生化审美距离化,也许也可以自诩“永恒”了,实则不啻于精神分裂者的午夜梦呓,唯一可以提供的去处,是心理医生的私人咨询室,借以诊断开方。
其实,在我们探讨文学的永恒这一命题之初,我们便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诚如维根斯坦所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纷纷扰扰争论千载难分伯仲,其实也是坠入了一个原初的命题陷阱——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这一命题根本不存在,也毫无意义,因为那只是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个谬误。当我们日常表述什么花鸟虫鱼柴米油盐时,我们尚可以一一对应找到实在的事物,而探究起世界的本原这一哲学第一性的东西,则让哲学家们喋喋不休争论了千百年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因为我们错误的设定了世界的本原这一子虚乌有的命题。其实,世上本无这么一个哲学第一性的主观或客观或主客观兼容的或可以感知可以经验或不可感知不可经验的存在范畴的命题,一切还得回归到日常语言中去寻找答案,根本无需大伤脑筋。那么,文学的永恒是否又是千百年来的文人们自命不凡而设立的又一谬误命题呢?是不是无数文人们白首之际仍枯坐书斋不舍探究视为精神支柱的日常语言的又一“口误”?相信文学的永恒而毕生苦撑活埃无怨无悔的顽强活着的古今中外的文人不胜枚举。倘若我们真的能够确凿的证明这一命题的荒谬,那么,世上的冤魂屈鬼神经错乱者一定会剧增,正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著名的事例:一个骑马者无意之中踏过了一个冰雪覆盖的湖面之后,安然无恙,却于听了别人指着身后告诉他那是一个湖泊后,当即倒地死去。
人们都活在一种信念里,无论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正如那名不幸的骑马者,没有被冰雪封湖所击倒,却被其内心一瞬间轰然倒塌的信念击倒了。罗素,海德戈尔,托尔斯泰,他们分别在数学哲学和文学领域臻于至高境界后,不约而同的最终投身于宗教或禅学。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恰如一位哲人所说,肤浅的科学让我们怀疑上帝的存在,而深刻的科学,总让我们皈依上帝。文... -->>
永恒的文学与文学的永恒,首先得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解析。前者属于偏正结构的名词词组,后者在其表层的偏正结构的深层,还有一层主谓结构。永恒的文学的外延包括伊利亚特奥赛罗神曲莎士比亚戏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可以一一列举历久不衰经受了时间长河严峻考验无情淘汰的经典名著,而文学的永恒,游离于主客观之间的边缘地带,实有无形,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虽内涵尚未最终定型,但类似的命题似乎也已经为世人广泛触及:如何通过文学形式的艺术创作,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至高层次的需要,实现某种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也超越文学者的有生之年和这有生之年的有限文学创作活动而能够达到的惠及整个人生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永恒存在的幸福真谛!
文学的至高境界,并不是古仁人志士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墨庄老法名,巫医百工各行之外,唯有小说家之流,稗官至属,可以接纳文学的类属纲目。文学近乎杂耍末流之技,也许对于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之类的经世致用并无帮助。为官作宰,终需诗外的伎俩与手筋,甚至不避卑琐和残忍,如秦相李斯般,不惜采纳宦官赵高的佞言,矫始皇遗诏杀了公子扶苏,自己得以不再被人任意驱逐,写那酸涩的谏逐客疏,得以推行李氏新政,然而,等到二世临朝,宠信了“保姆”赵高,当年的政治盟友竟背信弃义,反诬李斯谋反,最终让李斯获罪腰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诗名永垂,而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徒然作月下独酌剑舞,充数于玄宗的文墨侍臣,精神宦官。使高力士脱靴,也许是三年长安生活的最具李氏飘逸风格的行为艺术了,全然摒弃官场潜规则,个性得以张扬之际,也令自己早早被弃逐于京城,流放夜郎,放白鹿于青崖。可见,文学与兼济治平,可以独自运作,却不可兼而得之。“穷则独善其身”归隐田园,弹琴复长啸,怅然吟式微,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养心遂性,又可以分为两种,真隐与假隐。假隐如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周颙,隐居钟山,心存魏阙,沽名钓誉,一朝受诏,即露中山狼的狰狞面目。这样的隐士文人,其实已经多少罹患了心理疾病,不足深究,不如早早听了宝钗姑娘的劝谏,多会些王公贵族,转入经济仕途,免得染了山风林寒的痼疾。而真隐,则如陶渊明,也是迫于时运不济,误落尘网三十年的祭酒参军县令,换来了五斗米,却折了腰,违了己,荒芜了田园,身心俱疲之下,才归隐东篱。然而,一曲咏荆柯的“金刚怒目”泄漏出世人仍牵挂政治,对自己的无奈出世的愤懑不甘。可见,真正的一物无所待的逍遥归隐,于文人是不存在的。食色,性也。经济仕途,社稷口腹,无时不袭扰文人的身心,无处隐逸的身心。无功利的纯文学,自古就不曾出现过。兼济独善,只不过是孔孟之徒劝谏不安分的文人骚客们将一腔的热忱四射的活力灌注于无尽的修身养性附炎趋势之上,无关乎纯粹文学的永恒理想。也许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才要恶狠狠的把诗人们驱逐出他的理想国。
是的,文学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一种具有永恒属性的东西,是一种介乎主观与客观的文学的永恒,而非静止不动客观物质化了的永恒的文学,是文学事业所能够达到的主客观兼融的二元世界里的或者倾向于物质多一些或者倾向于精神多一些的恒常持久的东西,而非藉以纸质媒体影音媒体或者网络媒体不断繁衍生息的文学作品自身,一种类似海德戈尔所言的“此在”而非“自在”
我们关于文学的永恒,日常的理解,似乎也超越不了鲁迅先生戏言的,最终可以住洋房,乘洋车,娶洋妞,偷窥女人沐浴似的荒诞不经的幻想,或者高雅一点“把心交给读者”作勇士丹柯剖腹剜心状,任手中“笔仙”在纸上涂鸦,发挥自由联想,至纯情至朦胧至抽象至后现代至跳脱不羁至晦涩不顺至文理不通而仍自封为文字陌生化审美距离化,也许也可以自诩“永恒”了,实则不啻于精神分裂者的午夜梦呓,唯一可以提供的去处,是心理医生的私人咨询室,借以诊断开方。
其实,在我们探讨文学的永恒这一命题之初,我们便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诚如维根斯坦所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纷纷扰扰争论千载难分伯仲,其实也是坠入了一个原初的命题陷阱——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这一命题根本不存在,也毫无意义,因为那只是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个谬误。当我们日常表述什么花鸟虫鱼柴米油盐时,我们尚可以一一对应找到实在的事物,而探究起世界的本原这一哲学第一性的东西,则让哲学家们喋喋不休争论了千百年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因为我们错误的设定了世界的本原这一子虚乌有的命题。其实,世上本无这么一个哲学第一性的主观或客观或主客观兼容的或可以感知可以经验或不可感知不可经验的存在范畴的命题,一切还得回归到日常语言中去寻找答案,根本无需大伤脑筋。那么,文学的永恒是否又是千百年来的文人们自命不凡而设立的又一谬误命题呢?是不是无数文人们白首之际仍枯坐书斋不舍探究视为精神支柱的日常语言的又一“口误”?相信文学的永恒而毕生苦撑活埃无怨无悔的顽强活着的古今中外的文人不胜枚举。倘若我们真的能够确凿的证明这一命题的荒谬,那么,世上的冤魂屈鬼神经错乱者一定会剧增,正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著名的事例:一个骑马者无意之中踏过了一个冰雪覆盖的湖面之后,安然无恙,却于听了别人指着身后告诉他那是一个湖泊后,当即倒地死去。
人们都活在一种信念里,无论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正如那名不幸的骑马者,没有被冰雪封湖所击倒,却被其内心一瞬间轰然倒塌的信念击倒了。罗素,海德戈尔,托尔斯泰,他们分别在数学哲学和文学领域臻于至高境界后,不约而同的最终投身于宗教或禅学。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恰如一位哲人所说,肤浅的科学让我们怀疑上帝的存在,而深刻的科学,总让我们皈依上帝。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