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此女不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厨房里的换气扇坏了,先生找了人来换。是一个方脸的黑汉子,四十多岁,小平头,大眼睛,很面熟的一个人。我听到他们两个在厨房说话,耳朵里隐约传来的是与书有关的语言。觉得好笑。
“你们两个说了些什么?”等那人走后,我问先生。
他笑,说:“你想不到吧,他在向我推销他的书呢,他开了一家书店。他说他那儿有很多书,外国名著啊,四大名著啊,都有。我问他四大名著是什么,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好久,才点出个西游记和红楼梦。”
哦?一个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人也来开书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文化?我哑然失笑。
先生看穿了我笑容之后的不屑和嘲讽,尖刻地说,不要以为像你这样读了两句书的人才配开书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聪明人是什么赚钱干什么!我喜欢那个人,因为我敬佩他,他靠帮别人卖煤球起家,节衣缩食积攒几个小钱租了家袖珍门面卖皮带,慢慢地,开始卖电风扇、换气扇等家用小电器,现在又开了书店,他在艰难的环境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听着先生的话,猛地想起来,其实几年前我和这个人打过交道。有一次,家里没煤了,保姆说出去看看有没有卖的。我不相信在烈日炎炎的正午会有人卖煤,这样的人要么活不下去了,要么不要命了。出人意料,保姆回来时,身后跟了一车煤,那个拉煤的糊得像煤一样黑,脸上黑色的汗水不停地淌,他用粘满煤灰的手背不停地抹。我给他倒了水请他坐下来歇一会儿,他说,不用歇了,乘着晌午多跑几家,边说边接过杯子牛饮。水灌进去,又变成汗,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他一边小心翼翼地下煤,一边对我说,晌午太热,卖煤的都不愿意出来,正好可以多卖一些,等凉快了,卖的人多,就不好卖了。无法想像,流火的七月,水泥路晒得冒烟的正午,这个卖煤的人,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拉着沉重的煤车在街上踽踽独行?煤卸罢了,卖煤人走了,最后一眼,是他汗水湿透的衣背,定格在我的眼里,定格在那个流火的七月。
先生知道那个人的很多事。他说,他的老家在某乡镇的一条沟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孩子读书要走很远的山路。他在那条沟里熬了半辈子,再也熬不下去了,为了孩子的明天,一咬牙,一个人跑城里来帮别人卖煤,卖一只赚两分钱。为了节省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两个馒头就一杯水。手上稍稍有了几个钱,他就租了房子,把一家人接来;还租了一家很小的门面,媳妇卖皮带,兼照顾孩子读书。慢慢地,小门面变成了大门面,一家门面变成了两家,媳妇卖皮带皮包,他卖家用小电器,雇人卖书,日子越过越红火。当他买了房子,搬进新家,从那条狭小的山沟里走出来的一家人正式成了城里人。
先生还说,他的日子好过了,他又资助弟弟租了一家门面,卖学生书包和小电器。一家人也从山沟里走了出来。
我看过那个人的门面,一边是皮带和皮包,一边是电风扇、换气扇、电热壶等小电器,不远的地方,就是他的书店,有一个很好笑的名字“成龙书店”里面的书很齐全,和别的书店没有什么两样。
我也看过他弟弟的门面,兄弟两个长的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方脸黑皮肤,小平头,大眼睛。店里挂着灰尘仆仆的廉价书包和多少有些假冒伪劣的小电器。有一次,散步经过那家门面,正是万家灯火,那一家人在吃饭,三个小菜一个汤,就放在临街的柜台上,一家四口站在柜台边,站在冬天的风中,无声地进餐。女主人清瘦,两个孩子都长的很漂亮,男孩儿好像读高中,女孩儿似乎读初中。女主人正在布菜,她拿起一只盘子,首先给儿子、女儿拨了一些,剩下的全给了丈夫街边,多么冷多么硬的风!街边,又是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晚餐!
与他们比,我很惭愧。生活在乡村边缘的人,他们的天空很狭小,却能用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拓展生存的空间,直至见到山沟之外的精彩,蓝天之外的蓝天。而我,多年前我的空间不大,现在,它依然很小。
2006。3。11
厨房里的换气扇坏了,先生找了人来换。是一个方脸的黑汉子,四十多岁,小平头,大眼睛,很面熟的一个人。我听到他们两个在厨房说话,耳朵里隐约传来的是与书有关的语言。觉得好笑。
“你们两个说了些什么?”等那人走后,我问先生。
他笑,说:“你想不到吧,他在向我推销他的书呢,他开了一家书店。他说他那儿有很多书,外国名著啊,四大名著啊,都有。我问他四大名著是什么,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好久,才点出个西游记和红楼梦。”
哦?一个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人也来开书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文化?我哑然失笑。
先生看穿了我笑容之后的不屑和嘲讽,尖刻地说,不要以为像你这样读了两句书的人才配开书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聪明人是什么赚钱干什么!我喜欢那个人,因为我敬佩他,他靠帮别人卖煤球起家,节衣缩食积攒几个小钱租了家袖珍门面卖皮带,慢慢地,开始卖电风扇、换气扇等家用小电器,现在又开了书店,他在艰难的环境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听着先生的话,猛地想起来,其实几年前我和这个人打过交道。有一次,家里没煤了,保姆说出去看看有没有卖的。我不相信在烈日炎炎的正午会有人卖煤,这样的人要么活不下去了,要么不要命了。出人意料,保姆回来时,身后跟了一车煤,那个拉煤的糊得像煤一样黑,脸上黑色的汗水不停地淌,他用粘满煤灰的手背不停地抹。我给他倒了水请他坐下来歇一会儿,他说,不用歇了,乘着晌午多跑几家,边说边接过杯子牛饮。水灌进去,又变成汗,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他一边小心翼翼地下煤,一边对我说,晌午太热,卖煤的都不愿意出来,正好可以多卖一些,等凉快了,卖的人多,就不好卖了。无法想像,流火的七月,水泥路晒得冒烟的正午,这个卖煤的人,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拉着沉重的煤车在街上踽踽独行?煤卸罢了,卖煤人走了,最后一眼,是他汗水湿透的衣背,定格在我的眼里,定格在那个流火的七月。
先生知道那个人的很多事。他说,他的老家在某乡镇的一条沟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孩子读书要走很远的山路。他在那条沟里熬了半辈子,再也熬不下去了,为了孩子的明天,一咬牙,一个人跑城里来帮别人卖煤,卖一只赚两分钱。为了节省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两个馒头就一杯水。手上稍稍有了几个钱,他就租了房子,把一家人接来;还租了一家很小的门面,媳妇卖皮带,兼照顾孩子读书。慢慢地,小门面变成了大门面,一家门面变成了两家,媳妇卖皮带皮包,他卖家用小电器,雇人卖书,日子越过越红火。当他买了房子,搬进新家,从那条狭小的山沟里走出来的一家人正式成了城里人。
先生还说,他的日子好过了,他又资助弟弟租了一家门面,卖学生书包和小电器。一家人也从山沟里走了出来。
我看过那个人的门面,一边是皮带和皮包,一边是电风扇、换气扇、电热壶等小电器,不远的地方,就是他的书店,有一个很好笑的名字“成龙书店”里面的书很齐全,和别的书店没有什么两样。
我也看过他弟弟的门面,兄弟两个长的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方脸黑皮肤,小平头,大眼睛。店里挂着灰尘仆仆的廉价书包和多少有些假冒伪劣的小电器。有一次,散步经过那家门面,正是万家灯火,那一家人在吃饭,三个小菜一个汤,就放在临街的柜台上,一家四口站在柜台边,站在冬天的风中,无声地进餐。女主人清瘦,两个孩子都长的很漂亮,男孩儿好像读高中,女孩儿似乎读初中。女主人正在布菜,她拿起一只盘子,首先给儿子、女儿拨了一些,剩下的全给了丈夫街边,多么冷多么硬的风!街边,又是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晚餐!
与他们比,我很惭愧。生活在乡村边缘的人,他们的天空很狭小,却能用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拓展生存的空间,直至见到山沟之外的精彩,蓝天之外的蓝天。而我,多年前我的空间不大,现在,它依然很小。
20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