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陈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担任国家的司直,如果自己毁坏了本身应当遵守的礼节,怎么来执行国家的法规?前帝的恩德真是情意殷勤,最初许可因哀怜而放归,宫中内侍皇上近臣,多数人都知道遣个旨意。正是因为选拔具有贤德和才能的人,广求聪明睿哲之士,徘徊不前时间推移,才没有实现最初的愿望。而天降不幸,时间过去直至今日,善言依然在耳,坟上的泥土已经很快就干了,遥远无际的上天,哀悼这个不幸真是不能穷尽。加上臣个人的心念如煎熬一样焦急,近来的日子中更加急迫,恭谨的请求,尽快忘却尘世。伏思陛下睿哲聪明,继位兴起之后继承前帝的事业,以礼法治理天下,弘扬这种孝治。短小的笔管祈求上天,仰首向往帝座,以精诚感动必然相应,实在期望皇上。特别乞求恩泽得以表白个人尽孝之礼,那么君主的恩惠,广施所及没有边际,况无足称道之人的升沉,谁不受到滋润养育。”皇帝下诏书回答说:“看了陈情表陈述的心怀。你的声誉传扬在咸、雒一带,情感深切地板注宛、沛那方。道理切实是母亲每天倚门盼子来归,许诺之言却已归他乡,又为掌管国事所牵连,于是有违于侍奉养育母亲之责。虽然周生的思念,常要辞去官职,戴礼焕发文采,可以派遣主持政务,前代帝王恩德覆被四海,辛勤劳苦料理纷繁政务,以你的才能为独一无二,任用为御史中丞每次朝见君主都独坐一席,正当要更加委以重任,屡次在情礼方面有所委屈。朕继承帝位,想扩展大业,祇是这样寡恩薄德,心中又缠绕哀伤愧疚,实在有赖于德才兼备的明智之士,共同达到和乐的境地,难道就舍去手版离开南边的宫廷,解除官职取往东之路回去。应当使冯亲入京居住,荀母跟从住到官署,以见朝廷的光荣,不欠缺家庭的礼节。考虑诏书这样做的理由,去迎接尊贵的家室,使你公私两方面得到适宜的安排,都不受损害呀。”
当初,高祖曾经称赞沈炯适合任辅佐帝王的职务,军队国家的大事,沈炯多参与谋划,文帝又看重他行事的才能,要加给恩宠使他显贵。遇上玉壁进犯去重,旦退拥兵占据束边国境,塞童想使沈炯因此建立功勋,便解除他中丞的职务,加官明威将军,派他回故乡,收拢集合部队。沈烟因为疾病在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逭消息,当天举行哀悼仪式,并派使者前往吊唁祭奠,赠给侍中官衔,谧号叫做恭子。有著作集二十卷流行于世间。
卢墓字山披,盒擅篮毖人。祖父虞权,在梁曲任廷尉卿、丞台太守。父亲廛捡,任平北篮罢王谘议参军。
卢墓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任,陆任问虞菱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茎随问随答,没有遗漏阙失的地方,陆堡十分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来访,何胤把虞墓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蜜旦延要见虞墓,卢莶推辞说:“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堑堡王因为卢墓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出任官职时是担任凿曲的西中郎行参军,接着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且屋诏狱正。梁亘皇童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裹,祇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到侯景叛乱时,虞荔率领亲属进入台城,任命为镇西谘议参军,舍人的职务依旧担任。台城失陷后,逃回故乡。侯景被平定,元帝征召他为中书侍郎,贞阳侯任命他为扬州别驾,虞荔都没有就任。
张彪占据会稽,虞荔当时在那裹。到文帝平定张彪后,高祖给虞荔写信说:“死丧战乱以来,德才兼备的明智之士凋零离散,您有杰出的才能,名声著称许、洛,现在朝廷更新,广泛搜求才智出众之士,难道可以居留在束边的故乡,保持个人的节操?现在您哥哥的儿子奉命接您离开故乡前往都城,想必是不负朝廷谦虚的希望呀。”文帝又给他写信说:“你在东南一带有美好的名望,声誉广为人知,自然应当高飞京许,共同安治时弊,而隐居乡里家园,保持这种独善其身,难道能和空谷一般深切的愿望相称吗?真诚希望你立即整理行装,还是做离开故乡前往都城的计划。但愿披心相见,在于那一天。”情势迫切之下虞荔不得已,就服从命令来到都城。高祖崩,文帝继承帝位,任命虞荔为太子中庶子,跟随侍候太子读书。接着领大著作、束扬扬州两个州大中正的职务,庶子一职依旧担任。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任职务待遇贵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静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逭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实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裹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宫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正要依仗托付,十分需要能够健壮起来,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谧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塞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人认为很荣耀。儿子虞世基、虞世南,都在年少就有名于时为人所知。
虞寄字次安,年少就聪明敏睿。年纪几岁时,有客人来探访他的父亲,在门口遇上虞寄,于是嘲弄他说:“郎君姓虞,一定是没有智慧。”卢宣应声回答说:“文字不能辨认,难道不愚蠢?”客人非常惭愧。进门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不是平常人,孑乙文举一样的对答不是过失呀。”
到成年时,爱好学习,很会写文章。性格淡泊宁静,有隐居遁世的志向。二十岁时被荐举为秀才,考试对答中取得优秀成绩。以担任梁朝宣城王国左常侍起家。大同年中,曾经在下暴雨时,殿前往往有五彩相杂的实珠,梁武帝看见十分喜悦,虞寄因此呈上瑞雨颂。梁武帝对虞寄的哥哥虞荔说:“这篇颂文雅脱俗,是你家的陆士龙呀。应如何提拔任用?”虞寄听到这样说,感叹道:“赞扬盛美之事的形象,以表示歌颂盛世太平之情啊。我难道是以文买名求得仕进的人吗?”于是闭门不出声称有病,衹以读书自娱。岳阳王担任会稽太守时,任用虞寄为行参军,升任记室参军,领郡五官掾。又转任中记室,掾的职务依旧担任。在职守之中无论事务简略还是烦琐,一定保全原则,官署裹面,整天安静。
侯景叛乱的时候,虞寄随哥哥虞荔进入台城,任命为镇南湘束王谘议参军,加官贞威将军。京城失陷后,逃回故乡。在张彪前往临川时,强迫虞寄同行,虞寄和张彪的部将郑璋同坐一条船,郑璋曾经忤逆过张彪的心意,于是劫持虞寄逃奔到晋安。当时陈宝应占据了闽中,得到虞寄非常高兴。高祖平定侯景,虞寄劝使陈宝应主动结交,陈宝应听从他的意见,便派使者去表示归顺。承圣元年,任命虞寄为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实应喜爱他的才能,以沿途道路不安定为托辞不予遣送。常要任用虞寄为所属官吏,委托他掌管信札公文,虞寄坚决推辞,得以免除。
到陈宾应舆留异结亲,暗中有背叛的谋划时,虞寄伺察到他的意思,谈话的时候,常陈述叛逆归顺的道理,隐微地婉言规劝,陈宝应就引开说其他事以拒绝虞寄的规劝。陈宝应又曾经命令身边的人诵读汉书,躺着听,读到蒯通劝垄信造反时说“相君之背,贵不可言”陈宝应突然站起来说“可谓明智之士”虞寄严肃地说:“败坏郦食其劝降查王旦尘的计划而骄纵堕值,不足以称为明智之士;哪裹像班彪的王命这样,认识到归宿呢?”
虞责知道陈宝应不可规劝,顾虑祸害到自己,就穿上居士的衣服以拒绝陈实应。长久地居住在东山寺,假称脚生了病,不再起床,陈实应认为是假装的托辞,派人去烧虞寄的卧房,虞寄安稳地躺着不动。身边亲近的人要扶虞寄出去,卢寄说:“我的生命已无所依靠,要往哪裹逃避?”放火的人,不久自己来救火了。陈宝应从此才相信了。
到留异起兵时,速宜尘派军队支援他,卢寄于是写信极力规劝说:
东山虞壹致书于明将军使君节下:虞寄 在世间变故之时流离失所,飘泊寄居贵乡,将军待我以上宾之礼,表示出对国士那样的器重,意气所感,哪天也不会忘记这些。然而虞寄处在重病弥留之时,暮年将到尽头,经常担忧很快会死去而填埋到沟壑之中,知遇之恩点滴都没有报答,所以敢坦诚地告诉真心,冒昧陈述赤诚之意,希望将军能暂时从容考虑,稍加思考观察这事,那么我闭上眼睛死去的那天,所耿耿于怀的事情就不存在了。
安危的征兆,祸福的关键,不单是上天的旨意,也在于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明智之士,据有重要地位而行事不会偏颇,掌握安危存亡的关键而不犯过失,难道能迷惑于虚饰浮夸的言辞吗?将军兼有文武双全的才能,英明威武世间少有,以前因为国家多难,仗剑兴兵,执大旗告诚众将士,振奋威武达于千里,难道不是因为都城四郊有许多军营,共同谋划辅佐王室,挽救艰危的时局报答君主,安定国家保护人民吗?因此五尺高的儿童,都愿意拿起武器跟随将军。到高祖武皇开创基业于混乱时世之中,初步度过艰难时期。那时天下沸腾,人民没有一个确定的君主,豺狼当道,鲸鲵横击,海内畏惧,不知所从。将军运用明察精微的鉴识,判断合纵连横的辩论,表示归顺,自己依托于同宗结盟,这是将军的妙计有远见的圆谋,发自于衷诚的呀。到现在的君主继承大业,钦明睿圣,选拔贤能之士。群臣和睦,结交将军给予连城以卫国的重任,尊敬将军分封给土地。难道不是朝廷对国家大事远大的谋略,推诚相待于他人吗?屡次发布诏书,情意恳挚亲切,君臣之分已定,骨肉之恩已深。没有想到将军迷惑于邪说,突然心生背叛的计划,虞寄因此疾首痛心,眼泪哭尽了继之以流血。万热一失的办法,私下为将军感到可惜。虞寄虽然疾病侵身已到老年,言论不足以采纳,千虑一得,请允许陈述愚笨的计划。愿将军稍微收敛雷霆之怒,给一点时间,使得能将悖理不明的话说完,披露肝胆的赤诚,那么虽死之曰,犹生之年呀。
自从上天抑制了梁朝的气数,灾难一再到来,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英雄交相竞起,不可全部记载,人人自以为得之。然而消灭凶顽剪除叛乱,拯溺扶危,天下众人拥戴,天地人眷爱而赋以重任,让位于贤而坐北朝南登上帝位的,陈氏呀。难道不是有天道在,上天所授,成为国君顺应天道吗?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一。现在的君主继承基业,完美的德性及于远方,国法再次实施,国土重新稳定。以王琳的强大,侯填的势力,进足以动摇中原,为争天下角逐胜负,退足以占据江南而不顺从,豪横自大于边侧之地。然而或者命令一旅之众的军队,或者依靠一个文士的说辞,王琳就瓦解冰消,投身外国,侯填就以头叩地,归顺朝廷。这又是上天给予的威力,而除去他的患害。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二。现在将军以藩镇诸侯的重任,东南地方的部众,竭尽忠诚侍奉君主,勉力为王事效劳,难道不是功勋高过窦融,宠信超过吴芮,分颁珪玉划分疆野封为诸侯,坐北朝南身居王位?遣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三。而且当今朝廷抛弃前嫌不计较过去,宽厚得人心,改过自新的人,都加以提拔授予官职。至于余孝顷、潘纯陁、李孝钦、欧阳颛等人,都委以亲信的要职,任用为得力的助手,胸中豁然坦荡,毫无一点芥蒂。何况将军的过失不同于张绣,罪愆有别于毕谌,那么哪裹值得忧虑安危存亡,哪裹会失去荣华富贵?这些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四。现在周、齐与邻国和睦,因此境外没有忧患,朝廷可以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已经不止一日,目前不是刘邦、项羽竞争逐鹿的时机,楚国、赵国连横合纵的形势了,哪能体态温文高拱两手地安坐着,空谈建立且塞王那样的事业?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五。况且留将军畏惧地据守一隅,屡经摧折挫败,声誉实力亏损丧失,胆量勇气衰落沮丧。高瓖、向文政、留瑜、黄子玉,这几个人,将军知道,他们迟疑不定,衹注视自己的利益;其余的将帅,也可以看出来。谁能身披坚甲手执锐器,长驱深入敌阵,固守不退,奋勇不顾生命,以身先士卒的呢?这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六。况且将军的强大,怎么比得上侯景?将军的部众,怎么比得上王琳?武皇消灭侯景的事在前,现在的君主摧毁王琳的事在后,这是天道,不再是人的力量所能及的。而且战争以后,人民都厌恶动乱,谁能抛弃家人的坟墓,离别妻和子,做出万死不顾的安排,随从将军在白刃之间进行血战呢?逭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七。依次观察前古,借鉴往事,子阳、季孟,相继倾覆,余善、右渠,危亡相连而到,上天的意旨应当畏惧,不足依恃。况且将军要以几个郡的地盘,抵挡国家的军队,以诸侯的资格,抗拒君主的命令,这种强弱逆顺的情况下,怎么可以达到目的呢?这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八。况且不是和我同一族类,他的心思必然不同。不爱他的亲戚,难道能爱他人?留将军身受国家爵位的束缚,儿子娶帝王之女,还是抛弃父子亲属而不顾,背叛圣明君主而孤立,危急的时候,哪能同忧共患,不背叛将军的呢?至于军队士气衰落力量穷尽,畏惧诛杀因利求赏,必定会有韩、智在晋阳所做的那种谋划,退、速在韭压所形成的那种局势。遣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九。况且北方的军队万里远征前来战斗,势猛不可抵挡,将军在自己的地方进行战斗,人们多数都顾虑后方。梁安变化无常,修睁匹夫之力,众寡不敌,将帅不相当,出师没有正当的名义,起事没有合适的时机,以这种条件兴兵。不知有什么利。以邀目的昱、楚两个藩国,置室题、堕二王,连城几十座,军队百万,毁灭根本,自己谋取国家,他们有成功的吗?遣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十。
为将军计划,不如趁走得不远就回头,和留氏断绝姻亲关系,秦郎、快郎,即遣送朝廷作为人质,解除武装停止战争,一切遵守韶书的意旨。况且朝廷许诺授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重复宰白马歃血立下的盟誓,朕不食言,向宗庙社稷发誓。虞寄听说聪明的人在后果未形成之前就能照见,智慧的人不再谋划,这种成败的效果,将军不用怀疑。是吉是凶相距十分细微,中无一发之间隙。现在藩镇系结在一起的不多,皇子还在幼年,凡是同宗的子孙,都得到宠爱培植。况且以将军的地域,将军的才能,将军的名望,将军的势力,而能胜任整治藩镇的职务,北面朝见君主称臣,难道不是可以和刘涅的功业相提并论吗?难道不是身与山河同样安定,名与金石共同长存?希望加以三思,考虑这些不要疏忽。
卢昼气力薄弱,余生不多,感念恩德,不觉口出狂言,鈇铁的诛杀,心甘情愿。
陈实应看了书信非常愤怒。有人对陈宝应说:“卢公病势渐渐沉重,言谈多有错误。”陈宝尘的怒意才稍微消除。也因为虞寄在民众中有声望,姑且宽容他。到陈宝应败走,晚上来到蒲田时,回头对他的儿子赶秦说:“以前听从了虞公的计谋,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扦秦祇是哭泣而已。速宜尘被抓住后,众多宾客中凡是稍微与这事有关系的,都被杀,衹有虞寄因为有先见之明得以免祸。
起初,和尚苤题涉猎文史有才思,到陈实应起兵时,作五言诗送给他,说:“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入紫微宫。”陈宝尘得到这首诗十分高兴。慧标拿给虞寄看,虞寄一看就停下来,脸色严肃不说话。慧揼退出,虞台对所亲信的人说:“揼公既然以这件事开始,必定因这件事告终。”后来果然因此犯罪被杀。
文帝接着诏令都督童昭达依据情理发配遣送,命令叠宣返回朝廷。到抵达后,当天就接见,对卢台说:“笪空无疾无忧。”他慰劳的情意就像这样。不久,塞壶对型控垩说:“蛮驻既然离开朝廷去自己的封地做藩王,虽然尚未设置王府僚属,但必须有一人早晚交游相处,兼掌书记职务,应当寻求老成博学之士中操行事业卓越的。”到仲举不知怎么回答,文帝说:“我自己找到他了。”于是亲手下诏令任用虞寄。虞寄进入宫廷拜谢,文帝说:“所以委屈您在藩王处任职,不衹是以信札公文相烦,而且是作为学习的榜样来辅佐呀。”接着兼任散骑常侍,派遣出使齐朝,虞寄以年老有病推辞,没有成行,任命为国子博士。不久,又上表请求解除职务回归故乡,文帝以优待的韶书报答他,准许他往东还乡。仍任命为束扬州别驾,虞寄又以有病辞去。高宗登上帝位,征召虞寄授予扬州治中和尚书左丞的职务,都没有就任。于是任命为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官戎昭将军,又以有病推辞,不能胜任早晚陪伴。建室王于是特令卢寄停止在王府办公,互续互有疑难的问题,前往虞寄那裹判明解决,衹是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写给建安王书启而已。左建八年加官太中大夫,将军职务依旧担任。太建十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虞寄年少时就行为淳厚,仓猝间行事也必是仁义厚道的,虽童仆不曾给过严厉的声色,至于面临危难坚守气节时,则言词声调严肃令人敬畏,白刃在前也不害怕。自从流离居住在南方。与哥哥卢蔓隔绝,因为感伤得了气病,每次收到卢墓的书信,气便奔腾剧烈,危险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前后所任官职,不曾到任期届满,才一年几个月,便自己请求解除职务退出官场。常说:“知足就能不受屈辱,我知足啦。”到因病引退家居时,每次各位藩王受任为州中将领,来到后必下车登门致礼,命令虞寄不用手板,以几案和手杖坐着陪伴。虞寄常出游附近的僧寺,乡里的人互相传告,老幼排列,在道路的左方朝他下拜。有用言词发誓为约的人,衹要指着虞寄便不会欺骗,他非常人所及的德行形成的影响就是这样。所写作的文章,遭受战乱多数没能保存下来
马枢,字要理,迭凰题人。祖父区玺庆,在查朝任竟陵王的录事参军。马枢才几岁时父母亲都去世了,为他的姑姑所收养。六岁时,能朗读孝经、论语、老子。到成年后,广泛地涉猎经书史籍,特别擅长佛经和周易、老于的意义。
梁朝邵陵王萧纶做南徐州刺史时,素闻其名,任用为学士。萧纶当时自己讲解人品经,命令马枢讲解维摩、老子、周易,同一天发出题目,道俗各界来听的有二千人。邵陵王想彻底了解马枢学识的优劣,便对众人说:“和马学士讨论经义,必须使他理屈而受制,不得空立主客的名义。”于是数家学者各自起来提出问题,马枢便依次分析评判,揭示他的宗旨,然后区分流派,转折变化无穷,论辩的人拱手静默聆听接受而已。萧纶非常赏识他,将要引领推荐给朝廷。接着遭遇侯景的叛乱,萧纶起兵援救台球,便留下书籍二万卷交付给马枢。马枢纵情阅览,几乎要读遍,于是感叹地说:“我听说尊崇爵位的人以巢父、许由的生活方式为桎梏,爱好山林隐逸的人认为伊尹、吕尚衹不过是掌管库藏的小官,看重名实的人则把老子的言论视作草芥,喜好清净虚无的人则把儒学的言论视作糠秕,考察这些都是确当的评论,亦衹是各人遵从自己的爱好呀。然而支父有辞让王位的耿直,严王有高傲地对待帝王的准则,千载美谈,是不会磨灭的呀。比较追求自己志向的人,不禁望着人生的道路而叹息。哪裹是上天不赐予人高尚情操,什么山林隐士不是听说过很多吗?”于是隐居于茅山,有终此一生的志向。
天嘉元年,文帝征召屋担为度支尚书,他推辞不肯应命。当时马枢的亲友都居住在京,每逢秋冬之际,时常前往游玩。到鄱阳王任南徐州刺史,敬重他的高尚,惭愧不能将他罗致,于是用谦卑的言词诚恳的意思,命令使者去邀请他,前后几次往返,马枢坚持以生病为由推辞。弟子中有人进言说:“鄱阳王以师友的情谊相待,与爵位无关,名利争逐的场所中,哪能妨碍清静。”区枢不得已,就前往了。塑阳王另外建筑房屋以安排他住。马枢讨厌这房子高大华丽,便于竹林间自己建一所茅屋住下。每次王公赠送财物,推辞不了不得已的情况下,大概十分中接受一分。
马枢少年就遭遇战乱流离的世道,他所居住的每个地方,盗贼都不进入,依托他的人常有几百家。马枢眼睛深黄,能看见黑暗中的东西。常有白燕一双,在他家庭院的树上筑巢,渐渐地习惯到廊屋的屋檐下,有时飞到几案上,春来秋去,几乎有三十年。太建十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岁。撰写道觉论二十卷流行于世。
史臣曰:沈炯在梁王朝出任官职,年纪是五十岁,任命为郎署的小官,衹不过是邑宰一类的卑微职务,到撰写盟书,写作劝进表,文章的旨趣令人激动振奋,的确是文人中伟大的人啊虞荔献计筹划深沉严密,竭尽他的忠心,可以说是有利于清明世道啦。
法,担任国家的司直,如果自己毁坏了本身应当遵守的礼节,怎么来执行国家的法规?前帝的恩德真是情意殷勤,最初许可因哀怜而放归,宫中内侍皇上近臣,多数人都知道遣个旨意。正是因为选拔具有贤德和才能的人,广求聪明睿哲之士,徘徊不前时间推移,才没有实现最初的愿望。而天降不幸,时间过去直至今日,善言依然在耳,坟上的泥土已经很快就干了,遥远无际的上天,哀悼这个不幸真是不能穷尽。加上臣个人的心念如煎熬一样焦急,近来的日子中更加急迫,恭谨的请求,尽快忘却尘世。伏思陛下睿哲聪明,继位兴起之后继承前帝的事业,以礼法治理天下,弘扬这种孝治。短小的笔管祈求上天,仰首向往帝座,以精诚感动必然相应,实在期望皇上。特别乞求恩泽得以表白个人尽孝之礼,那么君主的恩惠,广施所及没有边际,况无足称道之人的升沉,谁不受到滋润养育。”皇帝下诏书回答说:“看了陈情表陈述的心怀。你的声誉传扬在咸、雒一带,情感深切地板注宛、沛那方。道理切实是母亲每天倚门盼子来归,许诺之言却已归他乡,又为掌管国事所牵连,于是有违于侍奉养育母亲之责。虽然周生的思念,常要辞去官职,戴礼焕发文采,可以派遣主持政务,前代帝王恩德覆被四海,辛勤劳苦料理纷繁政务,以你的才能为独一无二,任用为御史中丞每次朝见君主都独坐一席,正当要更加委以重任,屡次在情礼方面有所委屈。朕继承帝位,想扩展大业,祇是这样寡恩薄德,心中又缠绕哀伤愧疚,实在有赖于德才兼备的明智之士,共同达到和乐的境地,难道就舍去手版离开南边的宫廷,解除官职取往东之路回去。应当使冯亲入京居住,荀母跟从住到官署,以见朝廷的光荣,不欠缺家庭的礼节。考虑诏书这样做的理由,去迎接尊贵的家室,使你公私两方面得到适宜的安排,都不受损害呀。”
当初,高祖曾经称赞沈炯适合任辅佐帝王的职务,军队国家的大事,沈炯多参与谋划,文帝又看重他行事的才能,要加给恩宠使他显贵。遇上玉壁进犯去重,旦退拥兵占据束边国境,塞童想使沈炯因此建立功勋,便解除他中丞的职务,加官明威将军,派他回故乡,收拢集合部队。沈烟因为疾病在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逭消息,当天举行哀悼仪式,并派使者前往吊唁祭奠,赠给侍中官衔,谧号叫做恭子。有著作集二十卷流行于世间。
卢墓字山披,盒擅篮毖人。祖父虞权,在梁曲任廷尉卿、丞台太守。父亲廛捡,任平北篮罢王谘议参军。
卢墓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任,陆任问虞菱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茎随问随答,没有遗漏阙失的地方,陆堡十分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来访,何胤把虞墓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蜜旦延要见虞墓,卢莶推辞说:“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堑堡王因为卢墓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出任官职时是担任凿曲的西中郎行参军,接着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且屋诏狱正。梁亘皇童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裹,祇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到侯景叛乱时,虞荔率领亲属进入台城,任命为镇西谘议参军,舍人的职务依旧担任。台城失陷后,逃回故乡。侯景被平定,元帝征召他为中书侍郎,贞阳侯任命他为扬州别驾,虞荔都没有就任。
张彪占据会稽,虞荔当时在那裹。到文帝平定张彪后,高祖给虞荔写信说:“死丧战乱以来,德才兼备的明智之士凋零离散,您有杰出的才能,名声著称许、洛,现在朝廷更新,广泛搜求才智出众之士,难道可以居留在束边的故乡,保持个人的节操?现在您哥哥的儿子奉命接您离开故乡前往都城,想必是不负朝廷谦虚的希望呀。”文帝又给他写信说:“你在东南一带有美好的名望,声誉广为人知,自然应当高飞京许,共同安治时弊,而隐居乡里家园,保持这种独善其身,难道能和空谷一般深切的愿望相称吗?真诚希望你立即整理行装,还是做离开故乡前往都城的计划。但愿披心相见,在于那一天。”情势迫切之下虞荔不得已,就服从命令来到都城。高祖崩,文帝继承帝位,任命虞荔为太子中庶子,跟随侍候太子读书。接着领大著作、束扬扬州两个州大中正的职务,庶子一职依旧担任。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任职务待遇贵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静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逭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实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裹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宫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正要依仗托付,十分需要能够健壮起来,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谧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塞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人认为很荣耀。儿子虞世基、虞世南,都在年少就有名于时为人所知。
虞寄字次安,年少就聪明敏睿。年纪几岁时,有客人来探访他的父亲,在门口遇上虞寄,于是嘲弄他说:“郎君姓虞,一定是没有智慧。”卢宣应声回答说:“文字不能辨认,难道不愚蠢?”客人非常惭愧。进门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不是平常人,孑乙文举一样的对答不是过失呀。”
到成年时,爱好学习,很会写文章。性格淡泊宁静,有隐居遁世的志向。二十岁时被荐举为秀才,考试对答中取得优秀成绩。以担任梁朝宣城王国左常侍起家。大同年中,曾经在下暴雨时,殿前往往有五彩相杂的实珠,梁武帝看见十分喜悦,虞寄因此呈上瑞雨颂。梁武帝对虞寄的哥哥虞荔说:“这篇颂文雅脱俗,是你家的陆士龙呀。应如何提拔任用?”虞寄听到这样说,感叹道:“赞扬盛美之事的形象,以表示歌颂盛世太平之情啊。我难道是以文买名求得仕进的人吗?”于是闭门不出声称有病,衹以读书自娱。岳阳王担任会稽太守时,任用虞寄为行参军,升任记室参军,领郡五官掾。又转任中记室,掾的职务依旧担任。在职守之中无论事务简略还是烦琐,一定保全原则,官署裹面,整天安静。
侯景叛乱的时候,虞寄随哥哥虞荔进入台城,任命为镇南湘束王谘议参军,加官贞威将军。京城失陷后,逃回故乡。在张彪前往临川时,强迫虞寄同行,虞寄和张彪的部将郑璋同坐一条船,郑璋曾经忤逆过张彪的心意,于是劫持虞寄逃奔到晋安。当时陈宝应占据了闽中,得到虞寄非常高兴。高祖平定侯景,虞寄劝使陈宝应主动结交,陈宝应听从他的意见,便派使者去表示归顺。承圣元年,任命虞寄为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实应喜爱他的才能,以沿途道路不安定为托辞不予遣送。常要任用虞寄为所属官吏,委托他掌管信札公文,虞寄坚决推辞,得以免除。
到陈宾应舆留异结亲,暗中有背叛的谋划时,虞寄伺察到他的意思,谈话的时候,常陈述叛逆归顺的道理,隐微地婉言规劝,陈宝应就引开说其他事以拒绝虞寄的规劝。陈宝应又曾经命令身边的人诵读汉书,躺着听,读到蒯通劝垄信造反时说“相君之背,贵不可言”陈宝应突然站起来说“可谓明智之士”虞寄严肃地说:“败坏郦食其劝降查王旦尘的计划而骄纵堕值,不足以称为明智之士;哪裹像班彪的王命这样,认识到归宿呢?”
虞责知道陈宝应不可规劝,顾虑祸害到自己,就穿上居士的衣服以拒绝陈实应。长久地居住在东山寺,假称脚生了病,不再起床,陈实应认为是假装的托辞,派人去烧虞寄的卧房,虞寄安稳地躺着不动。身边亲近的人要扶虞寄出去,卢寄说:“我的生命已无所依靠,要往哪裹逃避?”放火的人,不久自己来救火了。陈宝应从此才相信了。
到留异起兵时,速宜尘派军队支援他,卢寄于是写信极力规劝说:
东山虞壹致书于明将军使君节下:虞寄 在世间变故之时流离失所,飘泊寄居贵乡,将军待我以上宾之礼,表示出对国士那样的器重,意气所感,哪天也不会忘记这些。然而虞寄处在重病弥留之时,暮年将到尽头,经常担忧很快会死去而填埋到沟壑之中,知遇之恩点滴都没有报答,所以敢坦诚地告诉真心,冒昧陈述赤诚之意,希望将军能暂时从容考虑,稍加思考观察这事,那么我闭上眼睛死去的那天,所耿耿于怀的事情就不存在了。
安危的征兆,祸福的关键,不单是上天的旨意,也在于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明智之士,据有重要地位而行事不会偏颇,掌握安危存亡的关键而不犯过失,难道能迷惑于虚饰浮夸的言辞吗?将军兼有文武双全的才能,英明威武世间少有,以前因为国家多难,仗剑兴兵,执大旗告诚众将士,振奋威武达于千里,难道不是因为都城四郊有许多军营,共同谋划辅佐王室,挽救艰危的时局报答君主,安定国家保护人民吗?因此五尺高的儿童,都愿意拿起武器跟随将军。到高祖武皇开创基业于混乱时世之中,初步度过艰难时期。那时天下沸腾,人民没有一个确定的君主,豺狼当道,鲸鲵横击,海内畏惧,不知所从。将军运用明察精微的鉴识,判断合纵连横的辩论,表示归顺,自己依托于同宗结盟,这是将军的妙计有远见的圆谋,发自于衷诚的呀。到现在的君主继承大业,钦明睿圣,选拔贤能之士。群臣和睦,结交将军给予连城以卫国的重任,尊敬将军分封给土地。难道不是朝廷对国家大事远大的谋略,推诚相待于他人吗?屡次发布诏书,情意恳挚亲切,君臣之分已定,骨肉之恩已深。没有想到将军迷惑于邪说,突然心生背叛的计划,虞寄因此疾首痛心,眼泪哭尽了继之以流血。万热一失的办法,私下为将军感到可惜。虞寄虽然疾病侵身已到老年,言论不足以采纳,千虑一得,请允许陈述愚笨的计划。愿将军稍微收敛雷霆之怒,给一点时间,使得能将悖理不明的话说完,披露肝胆的赤诚,那么虽死之曰,犹生之年呀。
自从上天抑制了梁朝的气数,灾难一再到来,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英雄交相竞起,不可全部记载,人人自以为得之。然而消灭凶顽剪除叛乱,拯溺扶危,天下众人拥戴,天地人眷爱而赋以重任,让位于贤而坐北朝南登上帝位的,陈氏呀。难道不是有天道在,上天所授,成为国君顺应天道吗?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一。现在的君主继承基业,完美的德性及于远方,国法再次实施,国土重新稳定。以王琳的强大,侯填的势力,进足以动摇中原,为争天下角逐胜负,退足以占据江南而不顺从,豪横自大于边侧之地。然而或者命令一旅之众的军队,或者依靠一个文士的说辞,王琳就瓦解冰消,投身外国,侯填就以头叩地,归顺朝廷。这又是上天给予的威力,而除去他的患害。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二。现在将军以藩镇诸侯的重任,东南地方的部众,竭尽忠诚侍奉君主,勉力为王事效劳,难道不是功勋高过窦融,宠信超过吴芮,分颁珪玉划分疆野封为诸侯,坐北朝南身居王位?遣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三。而且当今朝廷抛弃前嫌不计较过去,宽厚得人心,改过自新的人,都加以提拔授予官职。至于余孝顷、潘纯陁、李孝钦、欧阳颛等人,都委以亲信的要职,任用为得力的助手,胸中豁然坦荡,毫无一点芥蒂。何况将军的过失不同于张绣,罪愆有别于毕谌,那么哪裹值得忧虑安危存亡,哪裹会失去荣华富贵?这些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四。现在周、齐与邻国和睦,因此境外没有忧患,朝廷可以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已经不止一日,目前不是刘邦、项羽竞争逐鹿的时机,楚国、赵国连横合纵的形势了,哪能体态温文高拱两手地安坐着,空谈建立且塞王那样的事业?这件事十分明显,这是五。况且留将军畏惧地据守一隅,屡经摧折挫败,声誉实力亏损丧失,胆量勇气衰落沮丧。高瓖、向文政、留瑜、黄子玉,这几个人,将军知道,他们迟疑不定,衹注视自己的利益;其余的将帅,也可以看出来。谁能身披坚甲手执锐器,长驱深入敌阵,固守不退,奋勇不顾生命,以身先士卒的呢?这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六。况且将军的强大,怎么比得上侯景?将军的部众,怎么比得上王琳?武皇消灭侯景的事在前,现在的君主摧毁王琳的事在后,这是天道,不再是人的力量所能及的。而且战争以后,人民都厌恶动乱,谁能抛弃家人的坟墓,离别妻和子,做出万死不顾的安排,随从将军在白刃之间进行血战呢?逭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七。依次观察前古,借鉴往事,子阳、季孟,相继倾覆,余善、右渠,危亡相连而到,上天的意旨应当畏惧,不足依恃。况且将军要以几个郡的地盘,抵挡国家的军队,以诸侯的资格,抗拒君主的命令,这种强弱逆顺的情况下,怎么可以达到目的呢?这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八。况且不是和我同一族类,他的心思必然不同。不爱他的亲戚,难道能爱他人?留将军身受国家爵位的束缚,儿子娶帝王之女,还是抛弃父子亲属而不顾,背叛圣明君主而孤立,危急的时候,哪能同忧共患,不背叛将军的呢?至于军队士气衰落力量穷尽,畏惧诛杀因利求赏,必定会有韩、智在晋阳所做的那种谋划,退、速在韭压所形成的那种局势。遣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九。况且北方的军队万里远征前来战斗,势猛不可抵挡,将军在自己的地方进行战斗,人们多数都顾虑后方。梁安变化无常,修睁匹夫之力,众寡不敌,将帅不相当,出师没有正当的名义,起事没有合适的时机,以这种条件兴兵。不知有什么利。以邀目的昱、楚两个藩国,置室题、堕二王,连城几十座,军队百万,毁灭根本,自己谋取国家,他们有成功的吗?遣又使事情十分明显,这是十。
为将军计划,不如趁走得不远就回头,和留氏断绝姻亲关系,秦郎、快郎,即遣送朝廷作为人质,解除武装停止战争,一切遵守韶书的意旨。况且朝廷许诺授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重复宰白马歃血立下的盟誓,朕不食言,向宗庙社稷发誓。虞寄听说聪明的人在后果未形成之前就能照见,智慧的人不再谋划,这种成败的效果,将军不用怀疑。是吉是凶相距十分细微,中无一发之间隙。现在藩镇系结在一起的不多,皇子还在幼年,凡是同宗的子孙,都得到宠爱培植。况且以将军的地域,将军的才能,将军的名望,将军的势力,而能胜任整治藩镇的职务,北面朝见君主称臣,难道不是可以和刘涅的功业相提并论吗?难道不是身与山河同样安定,名与金石共同长存?希望加以三思,考虑这些不要疏忽。
卢昼气力薄弱,余生不多,感念恩德,不觉口出狂言,鈇铁的诛杀,心甘情愿。
陈实应看了书信非常愤怒。有人对陈宝应说:“卢公病势渐渐沉重,言谈多有错误。”陈宝尘的怒意才稍微消除。也因为虞寄在民众中有声望,姑且宽容他。到陈宝应败走,晚上来到蒲田时,回头对他的儿子赶秦说:“以前听从了虞公的计谋,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扦秦祇是哭泣而已。速宜尘被抓住后,众多宾客中凡是稍微与这事有关系的,都被杀,衹有虞寄因为有先见之明得以免祸。
起初,和尚苤题涉猎文史有才思,到陈实应起兵时,作五言诗送给他,说:“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入紫微宫。”陈宝尘得到这首诗十分高兴。慧标拿给虞寄看,虞寄一看就停下来,脸色严肃不说话。慧揼退出,虞台对所亲信的人说:“揼公既然以这件事开始,必定因这件事告终。”后来果然因此犯罪被杀。
文帝接着诏令都督童昭达依据情理发配遣送,命令叠宣返回朝廷。到抵达后,当天就接见,对卢台说:“笪空无疾无忧。”他慰劳的情意就像这样。不久,塞壶对型控垩说:“蛮驻既然离开朝廷去自己的封地做藩王,虽然尚未设置王府僚属,但必须有一人早晚交游相处,兼掌书记职务,应当寻求老成博学之士中操行事业卓越的。”到仲举不知怎么回答,文帝说:“我自己找到他了。”于是亲手下诏令任用虞寄。虞寄进入宫廷拜谢,文帝说:“所以委屈您在藩王处任职,不衹是以信札公文相烦,而且是作为学习的榜样来辅佐呀。”接着兼任散骑常侍,派遣出使齐朝,虞寄以年老有病推辞,没有成行,任命为国子博士。不久,又上表请求解除职务回归故乡,文帝以优待的韶书报答他,准许他往东还乡。仍任命为束扬州别驾,虞寄又以有病辞去。高宗登上帝位,征召虞寄授予扬州治中和尚书左丞的职务,都没有就任。于是任命为东中郎建安王谘议,加官戎昭将军,又以有病推辞,不能胜任早晚陪伴。建室王于是特令卢寄停止在王府办公,互续互有疑难的问题,前往虞寄那裹判明解决,衹是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写给建安王书启而已。左建八年加官太中大夫,将军职务依旧担任。太建十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虞寄年少时就行为淳厚,仓猝间行事也必是仁义厚道的,虽童仆不曾给过严厉的声色,至于面临危难坚守气节时,则言词声调严肃令人敬畏,白刃在前也不害怕。自从流离居住在南方。与哥哥卢蔓隔绝,因为感伤得了气病,每次收到卢墓的书信,气便奔腾剧烈,危险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前后所任官职,不曾到任期届满,才一年几个月,便自己请求解除职务退出官场。常说:“知足就能不受屈辱,我知足啦。”到因病引退家居时,每次各位藩王受任为州中将领,来到后必下车登门致礼,命令虞寄不用手板,以几案和手杖坐着陪伴。虞寄常出游附近的僧寺,乡里的人互相传告,老幼排列,在道路的左方朝他下拜。有用言词发誓为约的人,衹要指着虞寄便不会欺骗,他非常人所及的德行形成的影响就是这样。所写作的文章,遭受战乱多数没能保存下来
马枢,字要理,迭凰题人。祖父区玺庆,在查朝任竟陵王的录事参军。马枢才几岁时父母亲都去世了,为他的姑姑所收养。六岁时,能朗读孝经、论语、老子。到成年后,广泛地涉猎经书史籍,特别擅长佛经和周易、老于的意义。
梁朝邵陵王萧纶做南徐州刺史时,素闻其名,任用为学士。萧纶当时自己讲解人品经,命令马枢讲解维摩、老子、周易,同一天发出题目,道俗各界来听的有二千人。邵陵王想彻底了解马枢学识的优劣,便对众人说:“和马学士讨论经义,必须使他理屈而受制,不得空立主客的名义。”于是数家学者各自起来提出问题,马枢便依次分析评判,揭示他的宗旨,然后区分流派,转折变化无穷,论辩的人拱手静默聆听接受而已。萧纶非常赏识他,将要引领推荐给朝廷。接着遭遇侯景的叛乱,萧纶起兵援救台球,便留下书籍二万卷交付给马枢。马枢纵情阅览,几乎要读遍,于是感叹地说:“我听说尊崇爵位的人以巢父、许由的生活方式为桎梏,爱好山林隐逸的人认为伊尹、吕尚衹不过是掌管库藏的小官,看重名实的人则把老子的言论视作草芥,喜好清净虚无的人则把儒学的言论视作糠秕,考察这些都是确当的评论,亦衹是各人遵从自己的爱好呀。然而支父有辞让王位的耿直,严王有高傲地对待帝王的准则,千载美谈,是不会磨灭的呀。比较追求自己志向的人,不禁望着人生的道路而叹息。哪裹是上天不赐予人高尚情操,什么山林隐士不是听说过很多吗?”于是隐居于茅山,有终此一生的志向。
天嘉元年,文帝征召屋担为度支尚书,他推辞不肯应命。当时马枢的亲友都居住在京,每逢秋冬之际,时常前往游玩。到鄱阳王任南徐州刺史,敬重他的高尚,惭愧不能将他罗致,于是用谦卑的言词诚恳的意思,命令使者去邀请他,前后几次往返,马枢坚持以生病为由推辞。弟子中有人进言说:“鄱阳王以师友的情谊相待,与爵位无关,名利争逐的场所中,哪能妨碍清静。”区枢不得已,就前往了。塑阳王另外建筑房屋以安排他住。马枢讨厌这房子高大华丽,便于竹林间自己建一所茅屋住下。每次王公赠送财物,推辞不了不得已的情况下,大概十分中接受一分。
马枢少年就遭遇战乱流离的世道,他所居住的每个地方,盗贼都不进入,依托他的人常有几百家。马枢眼睛深黄,能看见黑暗中的东西。常有白燕一双,在他家庭院的树上筑巢,渐渐地习惯到廊屋的屋檐下,有时飞到几案上,春来秋去,几乎有三十年。太建十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岁。撰写道觉论二十卷流行于世。
史臣曰:沈炯在梁王朝出任官职,年纪是五十岁,任命为郎署的小官,衹不过是邑宰一类的卑微职务,到撰写盟书,写作劝进表,文章的旨趣令人激动振奋,的确是文人中伟大的人啊虞荔献计筹划深沉严密,竭尽他的忠心,可以说是有利于清明世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