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刁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末冬初,正是葁薯上市时节。潮阳城乡的街头巷尾,专卖或兼卖葁薯的摊档繁多,在各种商品的经营中大有夺冠之势。无论哪个家庭,春节前夕备办年货,葁薯同生柑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几天,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葁薯。那情景颇有些像省城人争赶花市的场面。
潮阳人喜欢吃葁薯。除夕围炉,几道菜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葁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分煮一碗甜葁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甜葁薯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着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葁薯汤。葁薯汤,在潮阳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潮阳人吃葁薯,是很有讲究的。有削成薄片,放到沸水里稍煮片刻而成的薯片汤,汤里的薯片微微卷曲,吃起来清香爽滑;有切成薯块,加白糖和猪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焖葁薯,吃起来甜润可口;有把葁薯炊熟后捣成泥,拌上糖,朥做成桃、杏、柿等五种果品的形状,随时蒸热可吃。这种葁薯五果,用于喜宴,往往是宾客们交口赞誉的一道佳菜。
据说,在潮汕,过去只有惠来和潮阳的部分滨海地区出产葁薯。葁薯虽属薯类,身价却并不低贱。有些前来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要回归居住地,千里迢迢,也要带上一篓葁薯,好让海外乡亲尝尝。有些离乡多年的侨胞,一回到祖居地,就渴望吃上一碗葁薯汤。家人也理解他们的心愿,当他们刚一进门,一碗甜津津的葁薯汤便端上来了。
有一首叫美娘的古老民谣这样唱:“美娘想食乌豆干,又要想食海底鳗,想食葡萄葁薯汤,想食青梅槌白糖。”这里提到的葁薯汤,即是糖水葁薯。葁薯汤又分两种,街边摊档所卖的,都是现场刨成薄片,在糖水里滚上两滚就起锅,这时薯片微卷,吃起来酥脆爽滑;家里做的,因为葁薯粘滑难弄,一般都切成小段块,煮熟后香松如芋。打小时候起我就感到很奇怪,一种食物,怎么会生出如此两种很不同的滋味呢!
说葁薯是潮汕的乡土民俗食物还有另外二层意思,第一,葁薯很可能是潮汕特有的物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侨胞在返回异国他乡时会不顾负累而要捎带上一小篓葁薯的原因;第二,葁薯在潮汕民俗中属于喜庆食品。在冬节等传统节日,葁薯与汤丸合煮后可以用来祭拜祖宗神明。顺便提一下,潮汕各地虽然都种植葁薯,却以潮阳西胪镇内斜红土白沙田出产的最为有名。
为了弄清葁薯是不是潮汕特有的物产,我查考过很多种志书。让我最意想不到的是,由现代人编写的潮汕植物志要、汕头市植物志等专业工具书居然没有收录葁薯!反倒是在一些旧志中找到了有关葁薯的片言只语。如清雍正惠来县志在物产类“蔬之属”中提到:“为芋为薑蓣为苏木为甜蓣为葛蓣”嘉庆澄海县志则载:“甘藷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瓶盎者皮紫而肉白又有皮肉具紫者名苏木藷比诸藷为佳。”但要读通这些旧志,还是需要一些古史知识的。
从植物形态来看,葁薯与山药极为相似,均为缠绕藤本植物,叶心形互生,以块茎供食用或药用,块茎富含粘液质换句话说,将葁薯确认为薯蓣科植物那是错不了的。其次是要注意古人使用字词时经常互通假借。比如甘薯和山芋,后世多特指番薯,但在古籍中也常泛指薯蓣一类。当嘉庆澄海县志说“甘藷叶如芋”时,并不是说番薯的叶子象芋头一样,而是说甘薯的叶子象山芋一样。这里提到的“甘藷”与“芋”指的也都是薯蓣科的植物。因为芋头属于天南星科,芋叶大而挺拔,古人常用“芋叶如荷,长而不圆”来形容,与本草纲目所载“叶有三尖,似白牵牛叶而更光润”的山药叶有明显的区别。
由潮汕已故生物学家吴修仁先生编著的潮汕植物志要,收录了薯蓣科植物4种,分别是参薯、黄独、白薯莨和日本薯蓣。其中的参薯,别名苏木薯(潮汕)、红大薯(潮汕)、巴掌薯、白薯、田薯、黎洞薯(广州)、大薯等,在古代常被视同于山药。嘉庆澄海县志说:“甘藷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瓶盎者,皮紫而肉白,又有皮肉具紫者,名苏木薯,比诸薯为佳。”指的就是参薯。我们煮葁薯汤的时候,如果渗入一些“皮肉具紫”的苏木薯,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清道光年间,丁丑科状元吴其濬写过一本叫植物名实图考的书,其中列举了多种南方出产的薯蓣。对于葁薯,我们大概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述:葁薯是一种品种待定的薯蓣科植物,以块茎形状和颜色如姜得名。葁薯主要分布于粤东潮汕各地,在闽南的漳浦也有发现,但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食物,则仅出现于潮汕。
呵,葁薯!潮阳的土特产。你以独有的风味和神妙的含义牵系着海外游子的乡思,你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甜蜜、融洽和情趣;你是潮汕一种令人喜爱的物产!
秋末冬初,正是葁薯上市时节。潮阳城乡的街头巷尾,专卖或兼卖葁薯的摊档繁多,在各种商品的经营中大有夺冠之势。无论哪个家庭,春节前夕备办年货,葁薯同生柑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几天,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葁薯。那情景颇有些像省城人争赶花市的场面。
潮阳人喜欢吃葁薯。除夕围炉,几道菜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葁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分煮一碗甜葁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甜葁薯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着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葁薯汤。葁薯汤,在潮阳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潮阳人吃葁薯,是很有讲究的。有削成薄片,放到沸水里稍煮片刻而成的薯片汤,汤里的薯片微微卷曲,吃起来清香爽滑;有切成薯块,加白糖和猪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焖葁薯,吃起来甜润可口;有把葁薯炊熟后捣成泥,拌上糖,朥做成桃、杏、柿等五种果品的形状,随时蒸热可吃。这种葁薯五果,用于喜宴,往往是宾客们交口赞誉的一道佳菜。
据说,在潮汕,过去只有惠来和潮阳的部分滨海地区出产葁薯。葁薯虽属薯类,身价却并不低贱。有些前来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要回归居住地,千里迢迢,也要带上一篓葁薯,好让海外乡亲尝尝。有些离乡多年的侨胞,一回到祖居地,就渴望吃上一碗葁薯汤。家人也理解他们的心愿,当他们刚一进门,一碗甜津津的葁薯汤便端上来了。
有一首叫美娘的古老民谣这样唱:“美娘想食乌豆干,又要想食海底鳗,想食葡萄葁薯汤,想食青梅槌白糖。”这里提到的葁薯汤,即是糖水葁薯。葁薯汤又分两种,街边摊档所卖的,都是现场刨成薄片,在糖水里滚上两滚就起锅,这时薯片微卷,吃起来酥脆爽滑;家里做的,因为葁薯粘滑难弄,一般都切成小段块,煮熟后香松如芋。打小时候起我就感到很奇怪,一种食物,怎么会生出如此两种很不同的滋味呢!
说葁薯是潮汕的乡土民俗食物还有另外二层意思,第一,葁薯很可能是潮汕特有的物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侨胞在返回异国他乡时会不顾负累而要捎带上一小篓葁薯的原因;第二,葁薯在潮汕民俗中属于喜庆食品。在冬节等传统节日,葁薯与汤丸合煮后可以用来祭拜祖宗神明。顺便提一下,潮汕各地虽然都种植葁薯,却以潮阳西胪镇内斜红土白沙田出产的最为有名。
为了弄清葁薯是不是潮汕特有的物产,我查考过很多种志书。让我最意想不到的是,由现代人编写的潮汕植物志要、汕头市植物志等专业工具书居然没有收录葁薯!反倒是在一些旧志中找到了有关葁薯的片言只语。如清雍正惠来县志在物产类“蔬之属”中提到:“为芋为薑蓣为苏木为甜蓣为葛蓣”嘉庆澄海县志则载:“甘藷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瓶盎者皮紫而肉白又有皮肉具紫者名苏木藷比诸藷为佳。”但要读通这些旧志,还是需要一些古史知识的。
从植物形态来看,葁薯与山药极为相似,均为缠绕藤本植物,叶心形互生,以块茎供食用或药用,块茎富含粘液质换句话说,将葁薯确认为薯蓣科植物那是错不了的。其次是要注意古人使用字词时经常互通假借。比如甘薯和山芋,后世多特指番薯,但在古籍中也常泛指薯蓣一类。当嘉庆澄海县志说“甘藷叶如芋”时,并不是说番薯的叶子象芋头一样,而是说甘薯的叶子象山芋一样。这里提到的“甘藷”与“芋”指的也都是薯蓣科的植物。因为芋头属于天南星科,芋叶大而挺拔,古人常用“芋叶如荷,长而不圆”来形容,与本草纲目所载“叶有三尖,似白牵牛叶而更光润”的山药叶有明显的区别。
由潮汕已故生物学家吴修仁先生编著的潮汕植物志要,收录了薯蓣科植物4种,分别是参薯、黄独、白薯莨和日本薯蓣。其中的参薯,别名苏木薯(潮汕)、红大薯(潮汕)、巴掌薯、白薯、田薯、黎洞薯(广州)、大薯等,在古代常被视同于山药。嘉庆澄海县志说:“甘藷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瓶盎者,皮紫而肉白,又有皮肉具紫者,名苏木薯,比诸薯为佳。”指的就是参薯。我们煮葁薯汤的时候,如果渗入一些“皮肉具紫”的苏木薯,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清道光年间,丁丑科状元吴其濬写过一本叫植物名实图考的书,其中列举了多种南方出产的薯蓣。对于葁薯,我们大概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述:葁薯是一种品种待定的薯蓣科植物,以块茎形状和颜色如姜得名。葁薯主要分布于粤东潮汕各地,在闽南的漳浦也有发现,但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食物,则仅出现于潮汕。
呵,葁薯!潮阳的土特产。你以独有的风味和神妙的含义牵系着海外游子的乡思,你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甜蜜、融洽和情趣;你是潮汕一种令人喜爱的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