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篇 (1/2)
全本小说网 jjxxs.com,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史中,关于赵匡胤的死只有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即976年10月20日夜,皇帝陛下死在了皇宫中的万岁殿里。时年50岁。
如此简单,只有结果,没经过,更没原因!
当然,其他记载976年10月20日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文献记录还有很多。有不世出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个人笔记《涑水纪闻》、当时一叫文莹的和尚写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徐大焯《烬馀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连契丹人都对赵匡胤的死有着自己看法。
《宋史》名列24正史之一。自然是被公认为最官方、最正统、最权威的宋史研究材料。但非常遗憾,这是蒙古人所写的。319年历史、无数的史料经卷,居然只用2年半时间就完成了496卷的鸿篇巨制,这能谈到史学的严谨和考证吗?
司马光,此人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确高乎人寰,世间少见。但他只写到后周显德6年即959年就此彻底打住,对宋朝本朝历史此书一字不提,明哲保身。且他的《涑水纪闻》早己被史学界鉴定为“小说界的史界的小说”脍炙人口而已,绝谈不到采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南渡,国破家亡。无数当代史都在异族铁蹄战火下散佚失踪,而他居然能以私人之力把整个北宋史料重整如新,且无限加细。168年的历史共写出了1062卷之多。篇幅弄得比《明实录》《清实录》等最详最细的日记式史料都长,让人无限佩服。但可信度嘛…
《辽史》很奇妙,许胜不许败。我们在《辽史》里很少看到契丹人失败过,他们永远胜利胜利再胜利…直到彻底的亡国灭种、烟消云散。不过《辽史》也有一好处,它在谈论别国兴亡大事时堪称心直口快,一针见血。尤其对它邻邦大宋…
徐大焯《烬馀录》则纯属宋人的私家笔记。这本书里记载的事情非常香艳而经典——赵匡胤病了,昏迷中他最宠爱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床前侍候。他最亲爱的弟弟赵光义来探病。美色动人心,光义一时把持不定,欲行不轨。而花蕊挣扎,一下把太祖皇帝给闹醒了。于是大怒,于是赵光义杀人…还需再分析什么吗?把赵光义改成杨广、太祖变成杨坚,一切就都对号入座了。
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正是‘斧声烛影’这故事的最初出处:当年赵匡胤还是一介布衣,和一道士相识在关河。这道士曾准确预测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赵匡胤对他非常迷信。不过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人就不见了。直到976年才突然再度出现。赵匡胤大喜,直接问他“我一直找你想问一件事,我还能再活多久”道士答“今年10月20日夜,如天气晴好,你还可再活12年。如阴,则当速措置”赵匡胤牢记着这些话。到了这一夜,他独自登上皇宫的太清阁。只见月明星亮。他刚刚有些高兴,却不料突然间阴霾四起,天地陡变。片刻之间,大雪夹着冰雹从天而降…赵匡胤大惊之下,急召自己弟弟赵光义。2人进入寢宫,把所有太监、宫女及侍卫全部斥退,开始喝酒。
守在外面的人只能远远看到窗棂烛影中,赵光义不时地离席站起,向后退缩,像在推脱躲避什么。然而听不清更看不清。等到他们喝完,已到三更天。殿外积雪已有数寸之厚。赵氏兄弟走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到了赵匡胤拿着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之后皇帝独自回到殿里解衣就寢,鼻息如雷。五更时分,天已快大亮,殿外的守卫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宋太祖已在睡梦中死去。而当天晚上,赵光义一直都在皇宫中。马上就在哥哥灵柩前奉遗诏即位,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
下面我们参阅司马光大师的《涑水纪闻》。但很可惜,司马先生的大作开头就是从“癸丑,上崩于万岁殿”开始。只写了赵匡胤死后发生了什么,绝不涉及太祖之死的半点隐密。
而司马先生和文莹和尚所说的故事间有一最根本分歧。文莹说宋太祖死的当夜,赵光义是在皇宫里的,且和他哥哥同桌饮酒。而司马光说当晚赵光义根本没在皇宫里,一直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晋王府里。直到…有个叫王继恩的太监来找他。
当夜赵匡胤死后,他的皇后宋氏命大太监王继恩出宫,召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入宫。很显然,这是召他来灵前即位。但据说这位姓王的太监想了想,想起赵匡胤在世这么多年,都主张让赵光义来接班的。所以他自作主张,把赵德芳放在一边,直接去晋王府宣召赵光义。
依司马大师之意,这一切都是大太监王继恩的自作主张。赵光义就像当年陈桥之夜的赵匡胤一样,是被骗的…没责任的…
王继恩来到晋王府,却突然发现府门前有人。一看,是程德玄。王继恩马上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程答“我正在信陵坊睡觉,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叫我,说是晋王召见。出去看却没人。等我睡下,外面又喊。如是3回。所以我害怕了,想是不是晋王病了,所以才赶来看看”程德玄此人善医,深通药性。王继恩不再罗嗦,直接扣门求见。已是深夜,赵光义立即接见。听说自己哥哥死了,且要他马上进宫即位。他“大惊且犹豫不行”这时王继恩急了,大叫一声“再耽搁,就要白给别人了”赵光义马上出来了。当时天降大雪,他和王继恩、程德玄3人徒步踏雪进皇宫。进去后,王继恩还想赵光义按着以往规矩“请晋王稍等。我王继恩进去为您通报”漫天大雪中,赵光义没言语。程德玄说了8个字“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于是3个人直接进了万岁殿。殿里守着皇帝尸体的宋皇后听到王继恩回来了“德芳来耶”万没想到王继恩的回答是“晋王至矣”宋皇后的反应是“愕然”之后她马上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宋人对皇帝的特殊称呼。也就是说宋皇后见到赵光义后,马上就改口称此人为皇帝,且清晰无比地求饶,把她和赵匡胤所有子孙的性命全都交了出去。
这时,赵光义反应与他一贯的“仁德”非常般配。他边哭边说“共保富贵,勿忧也”之后便在哥哥的灵柩前即位,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
以上就是司马光版“赵光义得位”的描述。在大师的笔下,没有任何“斧声烛影”的痕迹。赵光义之所以能抢在侄儿赵德芳前接任皇位,完全是由于太监王继恩的自作主张、宋皇后的主动礼让。甚至连走进停放他哥哥尸体的万岁殿,都是由于程德玄的强迫。自始至终,他都没半点主动,更绝谈不到有何不轨之图。
世人分析斧声烛影,总会想到赵光义为何会在烛光映衬下时不时离席躲避?像在推辞着什么,也就是说他哥哥在强迫着他什么?联系后面酒局结束后赵匡胤送他出殿,在漫天大雪中公开对他所说的“好做!好做”似只能得到一个结论,即赵匡胤在要赵光义做皇帝,但他推辞,可他哥哥不止一次强迫他。甚至直到2人分开,赵匡胤还在继续强求“好好去做!好好去做”完全是在千叮咛万嘱咐要弟弟接过治理帝国的重任。
当然也可把“好做”解释为“你做的好事”且直接联想到赵光义在酒桌上给哥哥下了毒。之后他连连躲避他哥哥,是因赵匡胤已发觉了不对,要亲自动手除掉赵光义。在烛光摇动中,外面人根本看不清那是赵光义在躲,还是赵匡胤在踉踉跄跄地举步进逼?但其后发生的事又怎样解释呢?至少赵匡胤在酒局结束后还曾来到过殿外,以斧戳雪,说出了“好做”的话。当时众目睽睽,他不是完全可当即下令把赵光义拿下吗?
如假定赵光义当天夜里确实杀害了他哥哥,那么赵光义就定会反问:我是怎么杀的啊?能否给个手法先?手法有二:1斧子、2毒酒。
先说斧子。赵匡胤手里经常提着的当然不是战场上杀人用的战斧,那是种当时非常流行,当文具用品在手里把玩的“玉柱斧”有人说那是工艺品,是玩具,根本就没法杀人。但也有疑问:1如没法杀人,那怎能随便就敲掉别人大门牙?是赵匡胤天生神武,手法与众不同?还是那些大臣的门牙特别脆弱呢?能敲掉别人门牙的东西,应足以要一个人的命了。2玉柱斧很小,只能在手里把玩?那赵匡胤是怎样站在漫天大雪里,以斧戳雪的啊?难道赵匡胤也是双手过膝?
如假设赵匡胤是被他弟弟用斧子砍死,那么尸体必定血肉模糊,痕迹昭然。这似也可解释为什么宋皇后见着赵光义的面马上就求饶了——她明白,如不立即表态支持,她会死得比赵匡胤还难看。
但这只能是一纯粹假设。千年之后,永昌陵中赵匡胤的尸骨都已成灰,还能再明确他是被何凶器所伤吗?
再看毒酒。结合赵光义在以前以后人生里的表现(孟昶、李煜、钱俶的死法)他要是没给他哥哥配药才是怪事。何况在文莹及司马光的故事中也对此有着无数蛛丝马迹可寻。
《续湘山野录》里提到赵匡胤送走赵光义后,回殿内解带就寝。之后“鼻息如雷”而死后尸体颜色又“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样的体色变化及声音异常,不都是中毒的表现?
《涑水纪闻》司马光先生就算再“为尊者讳,为贤者隐”他也透露出了极其重要的“毒”之线索。
关键在于事先就守在晋王府外的程德玄。这姓程的睡得好好的,门外有人叫他去见晋王,起来却没人,躺下却还叫。让他... -->>
宋史中,关于赵匡胤的死只有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即976年10月20日夜,皇帝陛下死在了皇宫中的万岁殿里。时年50岁。
如此简单,只有结果,没经过,更没原因!
当然,其他记载976年10月20日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文献记录还有很多。有不世出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个人笔记《涑水纪闻》、当时一叫文莹的和尚写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徐大焯《烬馀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连契丹人都对赵匡胤的死有着自己看法。
《宋史》名列24正史之一。自然是被公认为最官方、最正统、最权威的宋史研究材料。但非常遗憾,这是蒙古人所写的。319年历史、无数的史料经卷,居然只用2年半时间就完成了496卷的鸿篇巨制,这能谈到史学的严谨和考证吗?
司马光,此人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确高乎人寰,世间少见。但他只写到后周显德6年即959年就此彻底打住,对宋朝本朝历史此书一字不提,明哲保身。且他的《涑水纪闻》早己被史学界鉴定为“小说界的史界的小说”脍炙人口而已,绝谈不到采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南渡,国破家亡。无数当代史都在异族铁蹄战火下散佚失踪,而他居然能以私人之力把整个北宋史料重整如新,且无限加细。168年的历史共写出了1062卷之多。篇幅弄得比《明实录》《清实录》等最详最细的日记式史料都长,让人无限佩服。但可信度嘛…
《辽史》很奇妙,许胜不许败。我们在《辽史》里很少看到契丹人失败过,他们永远胜利胜利再胜利…直到彻底的亡国灭种、烟消云散。不过《辽史》也有一好处,它在谈论别国兴亡大事时堪称心直口快,一针见血。尤其对它邻邦大宋…
徐大焯《烬馀录》则纯属宋人的私家笔记。这本书里记载的事情非常香艳而经典——赵匡胤病了,昏迷中他最宠爱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床前侍候。他最亲爱的弟弟赵光义来探病。美色动人心,光义一时把持不定,欲行不轨。而花蕊挣扎,一下把太祖皇帝给闹醒了。于是大怒,于是赵光义杀人…还需再分析什么吗?把赵光义改成杨广、太祖变成杨坚,一切就都对号入座了。
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正是‘斧声烛影’这故事的最初出处:当年赵匡胤还是一介布衣,和一道士相识在关河。这道士曾准确预测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赵匡胤对他非常迷信。不过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人就不见了。直到976年才突然再度出现。赵匡胤大喜,直接问他“我一直找你想问一件事,我还能再活多久”道士答“今年10月20日夜,如天气晴好,你还可再活12年。如阴,则当速措置”赵匡胤牢记着这些话。到了这一夜,他独自登上皇宫的太清阁。只见月明星亮。他刚刚有些高兴,却不料突然间阴霾四起,天地陡变。片刻之间,大雪夹着冰雹从天而降…赵匡胤大惊之下,急召自己弟弟赵光义。2人进入寢宫,把所有太监、宫女及侍卫全部斥退,开始喝酒。
守在外面的人只能远远看到窗棂烛影中,赵光义不时地离席站起,向后退缩,像在推脱躲避什么。然而听不清更看不清。等到他们喝完,已到三更天。殿外积雪已有数寸之厚。赵氏兄弟走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到了赵匡胤拿着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之后皇帝独自回到殿里解衣就寢,鼻息如雷。五更时分,天已快大亮,殿外的守卫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宋太祖已在睡梦中死去。而当天晚上,赵光义一直都在皇宫中。马上就在哥哥灵柩前奉遗诏即位,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
下面我们参阅司马光大师的《涑水纪闻》。但很可惜,司马先生的大作开头就是从“癸丑,上崩于万岁殿”开始。只写了赵匡胤死后发生了什么,绝不涉及太祖之死的半点隐密。
而司马先生和文莹和尚所说的故事间有一最根本分歧。文莹说宋太祖死的当夜,赵光义是在皇宫里的,且和他哥哥同桌饮酒。而司马光说当晚赵光义根本没在皇宫里,一直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晋王府里。直到…有个叫王继恩的太监来找他。
当夜赵匡胤死后,他的皇后宋氏命大太监王继恩出宫,召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入宫。很显然,这是召他来灵前即位。但据说这位姓王的太监想了想,想起赵匡胤在世这么多年,都主张让赵光义来接班的。所以他自作主张,把赵德芳放在一边,直接去晋王府宣召赵光义。
依司马大师之意,这一切都是大太监王继恩的自作主张。赵光义就像当年陈桥之夜的赵匡胤一样,是被骗的…没责任的…
王继恩来到晋王府,却突然发现府门前有人。一看,是程德玄。王继恩马上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程答“我正在信陵坊睡觉,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叫我,说是晋王召见。出去看却没人。等我睡下,外面又喊。如是3回。所以我害怕了,想是不是晋王病了,所以才赶来看看”程德玄此人善医,深通药性。王继恩不再罗嗦,直接扣门求见。已是深夜,赵光义立即接见。听说自己哥哥死了,且要他马上进宫即位。他“大惊且犹豫不行”这时王继恩急了,大叫一声“再耽搁,就要白给别人了”赵光义马上出来了。当时天降大雪,他和王继恩、程德玄3人徒步踏雪进皇宫。进去后,王继恩还想赵光义按着以往规矩“请晋王稍等。我王继恩进去为您通报”漫天大雪中,赵光义没言语。程德玄说了8个字“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于是3个人直接进了万岁殿。殿里守着皇帝尸体的宋皇后听到王继恩回来了“德芳来耶”万没想到王继恩的回答是“晋王至矣”宋皇后的反应是“愕然”之后她马上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宋人对皇帝的特殊称呼。也就是说宋皇后见到赵光义后,马上就改口称此人为皇帝,且清晰无比地求饶,把她和赵匡胤所有子孙的性命全都交了出去。
这时,赵光义反应与他一贯的“仁德”非常般配。他边哭边说“共保富贵,勿忧也”之后便在哥哥的灵柩前即位,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
以上就是司马光版“赵光义得位”的描述。在大师的笔下,没有任何“斧声烛影”的痕迹。赵光义之所以能抢在侄儿赵德芳前接任皇位,完全是由于太监王继恩的自作主张、宋皇后的主动礼让。甚至连走进停放他哥哥尸体的万岁殿,都是由于程德玄的强迫。自始至终,他都没半点主动,更绝谈不到有何不轨之图。
世人分析斧声烛影,总会想到赵光义为何会在烛光映衬下时不时离席躲避?像在推辞着什么,也就是说他哥哥在强迫着他什么?联系后面酒局结束后赵匡胤送他出殿,在漫天大雪中公开对他所说的“好做!好做”似只能得到一个结论,即赵匡胤在要赵光义做皇帝,但他推辞,可他哥哥不止一次强迫他。甚至直到2人分开,赵匡胤还在继续强求“好好去做!好好去做”完全是在千叮咛万嘱咐要弟弟接过治理帝国的重任。
当然也可把“好做”解释为“你做的好事”且直接联想到赵光义在酒桌上给哥哥下了毒。之后他连连躲避他哥哥,是因赵匡胤已发觉了不对,要亲自动手除掉赵光义。在烛光摇动中,外面人根本看不清那是赵光义在躲,还是赵匡胤在踉踉跄跄地举步进逼?但其后发生的事又怎样解释呢?至少赵匡胤在酒局结束后还曾来到过殿外,以斧戳雪,说出了“好做”的话。当时众目睽睽,他不是完全可当即下令把赵光义拿下吗?
如假定赵光义当天夜里确实杀害了他哥哥,那么赵光义就定会反问:我是怎么杀的啊?能否给个手法先?手法有二:1斧子、2毒酒。
先说斧子。赵匡胤手里经常提着的当然不是战场上杀人用的战斧,那是种当时非常流行,当文具用品在手里把玩的“玉柱斧”有人说那是工艺品,是玩具,根本就没法杀人。但也有疑问:1如没法杀人,那怎能随便就敲掉别人大门牙?是赵匡胤天生神武,手法与众不同?还是那些大臣的门牙特别脆弱呢?能敲掉别人门牙的东西,应足以要一个人的命了。2玉柱斧很小,只能在手里把玩?那赵匡胤是怎样站在漫天大雪里,以斧戳雪的啊?难道赵匡胤也是双手过膝?
如假设赵匡胤是被他弟弟用斧子砍死,那么尸体必定血肉模糊,痕迹昭然。这似也可解释为什么宋皇后见着赵光义的面马上就求饶了——她明白,如不立即表态支持,她会死得比赵匡胤还难看。
但这只能是一纯粹假设。千年之后,永昌陵中赵匡胤的尸骨都已成灰,还能再明确他是被何凶器所伤吗?
再看毒酒。结合赵光义在以前以后人生里的表现(孟昶、李煜、钱俶的死法)他要是没给他哥哥配药才是怪事。何况在文莹及司马光的故事中也对此有着无数蛛丝马迹可寻。
《续湘山野录》里提到赵匡胤送走赵光义后,回殿内解带就寝。之后“鼻息如雷”而死后尸体颜色又“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样的体色变化及声音异常,不都是中毒的表现?
《涑水纪闻》司马光先生就算再“为尊者讳,为贤者隐”他也透露出了极其重要的“毒”之线索。
关键在于事先就守在晋王府外的程德玄。这姓程的睡得好好的,门外有人叫他去见晋王,起来却没人,躺下却还叫。让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