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奏篇 (1/2)
全本小说网 jjxxs.com,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朝在1038年10月到1039年闰12月14个多月的超级大讨论中,99%的人都在叫喊着杀了李元昊,屠灭党项全族!只有一两个零星的声音在反对,不仅没起到作用,还被官方认定是脑子进水,疯了。
反对的声音来自夏竦和吴育。夏竦。父亲夏承皓,是与契丹人夜战殉国的烈士,但他真实身世其实谁也不知道,因他本是个弃婴,是夏承皓在一冬天早晨,上班路上拾到的。
简短地说,夏竦以诗文起家,再以父亲殉国的功劳得宠。一步步升迁,在仁宗朝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这样的顶级高官,这时被派往边疆,可说是“大才小用”了。他本人也很不高兴,他是不愿与异族蛮人打交道的,连受命出使契丹都要痛哭一场,哭得非常慷慨激昂“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我恨夷狄蛮人,那是世仇敌国,对他们国君下拜,跟他们臣子说话,我受不了!于是说什么都不去!
比较的无耻,但比起将来他的卑鄙,这就不算什么了。小人往往有才,此人眼光准,看得远,在官场上升官有术,也是范仲淹后半生的死对头。庆历新政可说毁于他一人之手!到战场上他也格外清醒,没用多久就分析出敌我双方眼下的实力对比,一旦开战,宋朝必将大败!理由如下:把李继迁和宋太宗对比、李德明与宋真宗对比、李元昊和宋仁宗对比,一切就都清楚明白:党项人在逐节升高,宋朝却在步步衰弱…以开国之初百战百胜的部队,都不能剿灭土匪性质的李继迁;以能和辽国打成平手,签下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部队,也没法去对李德明下手;现在凭什么有自信定能击溃李元昊,并杀光党项全族?
道理多么浅显,但上报到朝廷。只换来中书省、枢密院的一片嘲笑——夏竦是个胆小鬼!
吴育,宋史强调他很聪明,但其实他是明智,大局观非常强。他坐在东京城内,只是一介文官,却对千里以外战争走势判断得分毫不差。道理也很简单——请问李元昊既称帝,会自动削号废除吗?如不能,战争在所难免。那样就无所谓惩罚,相反不如对他加恩,就像当年对南唐李煜时一样。把战争爆发时间尽量拖后,以便争取时间,积极备战。但这都不是最好办法。最好办法是“以外臣之礼,羁縻勿绝”他来攻打,我们就防守,他要逃了,我们也不追,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臣服于我们!
请记住上面的话,4年过去后。党项人野心和宋朝人愤怒都对耗迨尽之时,他的话每一个字都己应验。但这时举国思战,他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对方来打,我们守;对方逃了。我们再守,我们是什么?宰相张士逊冷笑了声“人言吴育心疯,果然”此后无论吴育再说什么,政事堂一律压下。不再上报。他们所看中的,是军方一位主战派人士热血沸腾的宣言:
步军副都指挥使、鄜延环庆副都部署、西北方面军副总司令刘平上奏“元昊不过鼠窜为穷寇尔,何所为哉”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兵马共20万人。分两路进击,三倍元昊之众,转粮200里,不出一个月,必将大胜!
壮哉斯言,举国振奋!全宋朝人都相信刘平刘太尉的话,因他在宋朝人心目中,是个有文有武、刚直不阿的硬汉子,军功卓著,每一步提升都让人心服口服。鉴于宋朝边疆一把手是文臣,他身为副都部署,己是军方第一代表。现在他说话了,应是千真万确,不容反驳的真理!可事实上他在说梦话。常年驻守边疆,居然对李元昊兵力判断都不准确,从这时起就己可预料战争的胜负结果。
20万人马就想是全西夏军队的三倍?那么李元昊就只有6万多人?真遗憾,这数字如用来衡量后期接近灭亡时的李继迁,倒是有点靠谱。至于现在的李元昊,他有…50万人!从吐蕃人内乱开始,李元昊得以平静地整顿军队,不断吞并回鹘人,不断抢劫吐蕃战马,再加上汉人智囊团的指导,到这时为止,他军队不止是扩大,军种都开始分类,再也不能用原始的草原骑兵掠夺式、偷袭式的战斗力来局限。
军种分铁鹞子、擒生军、卫戎军、泼喜军、撞令郎等5种。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西夏骑兵中最精锐部队,配备最精良战马、最精选盔甲和最优秀战士,只有3000人,分成了10队,每300人是一战斗团体,在纷乱纠缠的战局中用他们决战决胜。
擒生军是李元昊独创,专用来在战争中掠夺敌方百姓,有些像是契丹人的打草谷。只是西夏人更穷,对钱、物的渴望让他们出手更狠。这支部队居然达到了10万人。
卫戎军是西夏京城的禁卫军,共5000人,都是西夏贵族子弟但任。战斗力怎样不好估算,李元昊用他们来守大门,还是当人质,要胁贵族们就范也不得而知。
泼喜军,这是炮兵,炮弹就是石头,大小不一。大的用来攻城。小的?迎面而来的敌人要小心,拳头大小的石头一筐筐砸过来,出什么事都属正常。
至于撞令郎,这是李元昊从汉人中特意挑选出的精壮男子,没什么武器给他们,打仗时就驱赶他们冲在最前面。会发生什么,足以想象了吧。如想把刀砍在党项人身上,就得先把这些本族兄弟杀光!
闰12月,李元昊派贺九言给大宋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只锦匣。锦匣被称为神明匣,里边装的是历年来宋朝赏赐李元昊的敕告、敕榜、旌节,即他作为宋朝官员的信物。用意非常明显:你不让我当你们宋朝的官了,我也直接把你给的印信退回。
那封信更著名,即真正激怒宋仁宗,挑起宋夏战争的“谩书”一封来自西夏的侮辱性的信——南朝皇帝... -->>
宋朝在1038年10月到1039年闰12月14个多月的超级大讨论中,99%的人都在叫喊着杀了李元昊,屠灭党项全族!只有一两个零星的声音在反对,不仅没起到作用,还被官方认定是脑子进水,疯了。
反对的声音来自夏竦和吴育。夏竦。父亲夏承皓,是与契丹人夜战殉国的烈士,但他真实身世其实谁也不知道,因他本是个弃婴,是夏承皓在一冬天早晨,上班路上拾到的。
简短地说,夏竦以诗文起家,再以父亲殉国的功劳得宠。一步步升迁,在仁宗朝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这样的顶级高官,这时被派往边疆,可说是“大才小用”了。他本人也很不高兴,他是不愿与异族蛮人打交道的,连受命出使契丹都要痛哭一场,哭得非常慷慨激昂“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我恨夷狄蛮人,那是世仇敌国,对他们国君下拜,跟他们臣子说话,我受不了!于是说什么都不去!
比较的无耻,但比起将来他的卑鄙,这就不算什么了。小人往往有才,此人眼光准,看得远,在官场上升官有术,也是范仲淹后半生的死对头。庆历新政可说毁于他一人之手!到战场上他也格外清醒,没用多久就分析出敌我双方眼下的实力对比,一旦开战,宋朝必将大败!理由如下:把李继迁和宋太宗对比、李德明与宋真宗对比、李元昊和宋仁宗对比,一切就都清楚明白:党项人在逐节升高,宋朝却在步步衰弱…以开国之初百战百胜的部队,都不能剿灭土匪性质的李继迁;以能和辽国打成平手,签下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部队,也没法去对李德明下手;现在凭什么有自信定能击溃李元昊,并杀光党项全族?
道理多么浅显,但上报到朝廷。只换来中书省、枢密院的一片嘲笑——夏竦是个胆小鬼!
吴育,宋史强调他很聪明,但其实他是明智,大局观非常强。他坐在东京城内,只是一介文官,却对千里以外战争走势判断得分毫不差。道理也很简单——请问李元昊既称帝,会自动削号废除吗?如不能,战争在所难免。那样就无所谓惩罚,相反不如对他加恩,就像当年对南唐李煜时一样。把战争爆发时间尽量拖后,以便争取时间,积极备战。但这都不是最好办法。最好办法是“以外臣之礼,羁縻勿绝”他来攻打,我们就防守,他要逃了,我们也不追,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臣服于我们!
请记住上面的话,4年过去后。党项人野心和宋朝人愤怒都对耗迨尽之时,他的话每一个字都己应验。但这时举国思战,他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对方来打,我们守;对方逃了。我们再守,我们是什么?宰相张士逊冷笑了声“人言吴育心疯,果然”此后无论吴育再说什么,政事堂一律压下。不再上报。他们所看中的,是军方一位主战派人士热血沸腾的宣言:
步军副都指挥使、鄜延环庆副都部署、西北方面军副总司令刘平上奏“元昊不过鼠窜为穷寇尔,何所为哉”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兵马共20万人。分两路进击,三倍元昊之众,转粮200里,不出一个月,必将大胜!
壮哉斯言,举国振奋!全宋朝人都相信刘平刘太尉的话,因他在宋朝人心目中,是个有文有武、刚直不阿的硬汉子,军功卓著,每一步提升都让人心服口服。鉴于宋朝边疆一把手是文臣,他身为副都部署,己是军方第一代表。现在他说话了,应是千真万确,不容反驳的真理!可事实上他在说梦话。常年驻守边疆,居然对李元昊兵力判断都不准确,从这时起就己可预料战争的胜负结果。
20万人马就想是全西夏军队的三倍?那么李元昊就只有6万多人?真遗憾,这数字如用来衡量后期接近灭亡时的李继迁,倒是有点靠谱。至于现在的李元昊,他有…50万人!从吐蕃人内乱开始,李元昊得以平静地整顿军队,不断吞并回鹘人,不断抢劫吐蕃战马,再加上汉人智囊团的指导,到这时为止,他军队不止是扩大,军种都开始分类,再也不能用原始的草原骑兵掠夺式、偷袭式的战斗力来局限。
军种分铁鹞子、擒生军、卫戎军、泼喜军、撞令郎等5种。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西夏骑兵中最精锐部队,配备最精良战马、最精选盔甲和最优秀战士,只有3000人,分成了10队,每300人是一战斗团体,在纷乱纠缠的战局中用他们决战决胜。
擒生军是李元昊独创,专用来在战争中掠夺敌方百姓,有些像是契丹人的打草谷。只是西夏人更穷,对钱、物的渴望让他们出手更狠。这支部队居然达到了10万人。
卫戎军是西夏京城的禁卫军,共5000人,都是西夏贵族子弟但任。战斗力怎样不好估算,李元昊用他们来守大门,还是当人质,要胁贵族们就范也不得而知。
泼喜军,这是炮兵,炮弹就是石头,大小不一。大的用来攻城。小的?迎面而来的敌人要小心,拳头大小的石头一筐筐砸过来,出什么事都属正常。
至于撞令郎,这是李元昊从汉人中特意挑选出的精壮男子,没什么武器给他们,打仗时就驱赶他们冲在最前面。会发生什么,足以想象了吧。如想把刀砍在党项人身上,就得先把这些本族兄弟杀光!
闰12月,李元昊派贺九言给大宋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只锦匣。锦匣被称为神明匣,里边装的是历年来宋朝赏赐李元昊的敕告、敕榜、旌节,即他作为宋朝官员的信物。用意非常明显:你不让我当你们宋朝的官了,我也直接把你给的印信退回。
那封信更著名,即真正激怒宋仁宗,挑起宋夏战争的“谩书”一封来自西夏的侮辱性的信——南朝皇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