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宋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推行的时间要比京畿路晚上快要两个月,不过试行后在楚州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没有大批的百姓站出来高声反对,而一些富户知道驸马爷不是好惹的,也就熄灭了想要闹事地念头。王静辉也趁机在免役法推行的时候,开始大量处理厢军,用大量的厢军来填充以前由役使老百姓做事的职位。由于厢军不用付钱,所以雇佣厢兵来当差役,这无形中也节省了楚州的财政开支,不过王静辉还没有到如此饥不择食的地步,连厢军地钱也给免了,厢军每个月都从朝廷的财政中领取自己的固定收入,虽然微薄,但也勉强度日,王静辉是没有办法给他们加开报酬的,不过他可以大幅提高所雇佣厢兵的福利来弥补,等朝廷看到免役法的结果的时候,再将这些厢兵退出军籍,雇佣成专门的差役,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发给他们应得的报酬了。
无论是免役法还是邮政系统,这都不是王静辉所擅长的方面,现在他虽然还是个小驸马,一介地方官吏,但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既然已经借力改变了历史,就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充当“保姆”的角色了。现在大宋最大最紧迫的问题不是三大弊政,要消除三大弊政也不是两三条法令就能够完成的,最紧迫的便是大宋的财政问题,这是他最急于解决的。
革新三大弊政需要时间和复杂的谋划,王静辉可没有这个才能,他也在正积极的积累经验,后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而赚钱是他最擅长的,他现在必须发挥他的特长,利用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来搞活经济,来改善大宋财政的窘境。只要财政状况得以缓解,到时候大宋社会变革的时候,其面临的压力也会减轻些,革新的力度会更加柔和,底层的百姓受的罪也少些。
楚州液压榨油联盟现在是红红火火,楚州盛产油菜籽,其榨油工业原本就很发达,现在加入联盟的榨油作坊多达一百多个,每个月楚州都会因此增加一万多贯的财政收入。现在楚州的榨油作坊由于采用了液压榨油技术,原本每天一台木楔榨油机能够产油不过几百斤,现在采用液压榨油机后,其产量能够达到数千斤(大约两吨左右),这使得楚州的油菜籽供不应求。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已经赚钱急红眼的榨油商人,他们跨出楚州,到外地收购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运回楚州来加工。才几个月的时间,楚州隐隐有区域榨油中心的样子了,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长,让王静辉心中也很高兴。
历史上西方的产业革命的两个发动机便是蒸汽机和纺织机,蒸汽机原理他是知道地,但要做这个大东西。王静辉心中还是非常发毛地。尤其是蒸汽机的密封问题,没有橡胶哪里能够做得出来蒸汽机?还是纺织机更现实一些。王静辉在乡下地时候也曾见过那种最古老的纺织技术,也许凭借自己那半吊子的机械知识和见识,也许能够从这上面捣鼓出点东西来。
王静辉差人弄来一套这个时代所用的纺织设备放到知州府地一个偏厅中,还请了几个老木匠和有经验的纺织师傅在自己的官邸住下。在处理完公务的闲暇时间,王静辉就和这几个老木匠和纺织师傅在这个偏厅中一起琢磨怎么来改进现在的纺织设备。
看到这么一大套纺织设备,王静辉也不禁有些头痛,心中直打鼓,不知道自己凭那点儿可怜的机械知识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去钻研了。看过纺织工人将这套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演示过一边后,他的心中就有谱了:最不济,他也会把用在水利印刷机上比较成熟的水力推动技术用在纺织机械上,那照样能够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研制新地纺织机的时候,王静辉才想起来现在大宋的棉布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棉花的种植范围也是从老织工嘴里听说,还局限在闽广、崖州地区,不过棉布倒是很好卖。
“闽广、崖州?!那可是‘钓鱼’的好地方啊!以前课本上所讲的‘男耕女织’在这个时代还不是指的织棉布,而是丝麻一类的织物,自己可真够失败地!”王静辉心中有些懊恼的想到。
现在棉布产业远远没有像王静辉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楚州这里也只是仅有少部分人在种植棉花,产量不大,他所弄到的织布机也是手下官吏千方百计才找到的。而织布机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织棉布太费时、费事,成本太高才放弃织布地,正好赶上王静辉派出去买织布机的官吏,二话不说便把自己以前吃饭的家伙倒手出去,还好把织布机卖个好价钱,然后关门大吉。当王静辉明白这前因后果后。差点儿没有郁闷死。
看看那台曾经让他还很是头痛的织布机,现在在他的眼中也是个破烂货了,这倒不是织布机的破旧,而是因为王静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才发觉这织布机的结构和效率比他在二十一世纪村寨中所见过的织布机更加原始和简单。想想书中那位伟大的黄道婆还要等上两百年才能出生,现在这台织布机在他的手中改进的余地还很大,完全可以变成铅活字印刷机那样的赚钱利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超级富豪的,当然也会一败涂地”王静辉想起某个二十一世纪的商界大佬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走上了富豪之路。
“黄道婆也只是在现在的织布机上做了些革新而已,自己比她还不如?”王静辉心中发狠的想到。想想黄道婆的老家松江乌泾地区土地贫瘠,就是因为她传授这种改进后的织布机才兴旺起来,还给她建立了好几处祠堂,这也使他看到了棉布的市场。纺织行业就是到了一千年后也是大量收容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这个时代建立大纺织工业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改善国家财政那自是不必说,所以王静辉说什么也要发展织布行业。
楚州的官员和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买织布机的人都很奇怪王静辉怎么当官要该行织布了,成天钻到那个摆放织布机的偏厅中,和几个老工匠在那里乒乒乓乓的摆弄织布机,这都成了楚州上层官吏和富人在酒宴上的笑料和谈资了。
不过对此只有两种人很关注,一种便是和王静辉非常亲密的人,蜀国公主和他哥哥赵顼不认为王静辉会干如此荒唐的事情,每次他做出一样东西,都能够给人带来惊喜,或是好玩儿,或是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润,连身在汴都开封的徐氏李管事和刘账房也来信询问是否要追加投资,建立新的作坊开展新生意?另外一种人便是楚州非常有财力的富商了,他们或多或少听过王静辉在汴都开封神话般发迹的故事,再加上前几个月的“超级榨油机”事件,让他们感到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个驸马爷赚钱的本事确实很高明,于是便开始积极调动资金,打算像上次那样准备在王静辉把织布机做好后,马上跟进再大赚一票。
推行的时间要比京畿路晚上快要两个月,不过试行后在楚州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没有大批的百姓站出来高声反对,而一些富户知道驸马爷不是好惹的,也就熄灭了想要闹事地念头。王静辉也趁机在免役法推行的时候,开始大量处理厢军,用大量的厢军来填充以前由役使老百姓做事的职位。由于厢军不用付钱,所以雇佣厢兵来当差役,这无形中也节省了楚州的财政开支,不过王静辉还没有到如此饥不择食的地步,连厢军地钱也给免了,厢军每个月都从朝廷的财政中领取自己的固定收入,虽然微薄,但也勉强度日,王静辉是没有办法给他们加开报酬的,不过他可以大幅提高所雇佣厢兵的福利来弥补,等朝廷看到免役法的结果的时候,再将这些厢兵退出军籍,雇佣成专门的差役,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发给他们应得的报酬了。
无论是免役法还是邮政系统,这都不是王静辉所擅长的方面,现在他虽然还是个小驸马,一介地方官吏,但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既然已经借力改变了历史,就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充当“保姆”的角色了。现在大宋最大最紧迫的问题不是三大弊政,要消除三大弊政也不是两三条法令就能够完成的,最紧迫的便是大宋的财政问题,这是他最急于解决的。
革新三大弊政需要时间和复杂的谋划,王静辉可没有这个才能,他也在正积极的积累经验,后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而赚钱是他最擅长的,他现在必须发挥他的特长,利用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来搞活经济,来改善大宋财政的窘境。只要财政状况得以缓解,到时候大宋社会变革的时候,其面临的压力也会减轻些,革新的力度会更加柔和,底层的百姓受的罪也少些。
楚州液压榨油联盟现在是红红火火,楚州盛产油菜籽,其榨油工业原本就很发达,现在加入联盟的榨油作坊多达一百多个,每个月楚州都会因此增加一万多贯的财政收入。现在楚州的榨油作坊由于采用了液压榨油技术,原本每天一台木楔榨油机能够产油不过几百斤,现在采用液压榨油机后,其产量能够达到数千斤(大约两吨左右),这使得楚州的油菜籽供不应求。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已经赚钱急红眼的榨油商人,他们跨出楚州,到外地收购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运回楚州来加工。才几个月的时间,楚州隐隐有区域榨油中心的样子了,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长,让王静辉心中也很高兴。
历史上西方的产业革命的两个发动机便是蒸汽机和纺织机,蒸汽机原理他是知道地,但要做这个大东西。王静辉心中还是非常发毛地。尤其是蒸汽机的密封问题,没有橡胶哪里能够做得出来蒸汽机?还是纺织机更现实一些。王静辉在乡下地时候也曾见过那种最古老的纺织技术,也许凭借自己那半吊子的机械知识和见识,也许能够从这上面捣鼓出点东西来。
王静辉差人弄来一套这个时代所用的纺织设备放到知州府地一个偏厅中,还请了几个老木匠和有经验的纺织师傅在自己的官邸住下。在处理完公务的闲暇时间,王静辉就和这几个老木匠和纺织师傅在这个偏厅中一起琢磨怎么来改进现在的纺织设备。
看到这么一大套纺织设备,王静辉也不禁有些头痛,心中直打鼓,不知道自己凭那点儿可怜的机械知识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去钻研了。看过纺织工人将这套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演示过一边后,他的心中就有谱了:最不济,他也会把用在水利印刷机上比较成熟的水力推动技术用在纺织机械上,那照样能够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研制新地纺织机的时候,王静辉才想起来现在大宋的棉布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棉花的种植范围也是从老织工嘴里听说,还局限在闽广、崖州地区,不过棉布倒是很好卖。
“闽广、崖州?!那可是‘钓鱼’的好地方啊!以前课本上所讲的‘男耕女织’在这个时代还不是指的织棉布,而是丝麻一类的织物,自己可真够失败地!”王静辉心中有些懊恼的想到。
现在棉布产业远远没有像王静辉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楚州这里也只是仅有少部分人在种植棉花,产量不大,他所弄到的织布机也是手下官吏千方百计才找到的。而织布机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织棉布太费时、费事,成本太高才放弃织布地,正好赶上王静辉派出去买织布机的官吏,二话不说便把自己以前吃饭的家伙倒手出去,还好把织布机卖个好价钱,然后关门大吉。当王静辉明白这前因后果后。差点儿没有郁闷死。
看看那台曾经让他还很是头痛的织布机,现在在他的眼中也是个破烂货了,这倒不是织布机的破旧,而是因为王静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才发觉这织布机的结构和效率比他在二十一世纪村寨中所见过的织布机更加原始和简单。想想书中那位伟大的黄道婆还要等上两百年才能出生,现在这台织布机在他的手中改进的余地还很大,完全可以变成铅活字印刷机那样的赚钱利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超级富豪的,当然也会一败涂地”王静辉想起某个二十一世纪的商界大佬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走上了富豪之路。
“黄道婆也只是在现在的织布机上做了些革新而已,自己比她还不如?”王静辉心中发狠的想到。想想黄道婆的老家松江乌泾地区土地贫瘠,就是因为她传授这种改进后的织布机才兴旺起来,还给她建立了好几处祠堂,这也使他看到了棉布的市场。纺织行业就是到了一千年后也是大量收容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这个时代建立大纺织工业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改善国家财政那自是不必说,所以王静辉说什么也要发展织布行业。
楚州的官员和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买织布机的人都很奇怪王静辉怎么当官要该行织布了,成天钻到那个摆放织布机的偏厅中,和几个老工匠在那里乒乒乓乓的摆弄织布机,这都成了楚州上层官吏和富人在酒宴上的笑料和谈资了。
不过对此只有两种人很关注,一种便是和王静辉非常亲密的人,蜀国公主和他哥哥赵顼不认为王静辉会干如此荒唐的事情,每次他做出一样东西,都能够给人带来惊喜,或是好玩儿,或是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润,连身在汴都开封的徐氏李管事和刘账房也来信询问是否要追加投资,建立新的作坊开展新生意?另外一种人便是楚州非常有财力的富商了,他们或多或少听过王静辉在汴都开封神话般发迹的故事,再加上前几个月的“超级榨油机”事件,让他们感到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个驸马爷赚钱的本事确实很高明,于是便开始积极调动资金,打算像上次那样准备在王静辉把织布机做好后,马上跟进再大赚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