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牧师女儿奥威尔与老鼠一 (2/2)
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奥威尔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路、入地无门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我们可以看到t。s。艾略特对他的影响,但其中对无根的迷失感的表述却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困在赫斯,身边对他友好的同伴只有那个助理牧师,埃莉诺又远在索思伍德,而且感情上还处于矛盾之中,此时的奥威尔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出口,布兰达算是一个出口。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布兰达成了奥威尔在文学以及其他一些他热心的东西的共鸣者。3月,他写信给布兰达,嘲笑她对萧伯纳的喜欢,告诉他自己最近喜欢上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布兰达可能也被引诱到了镇上。他回忆之前的会面时说,在本海姆比奇斯的时光真是太美好了“我真想等到树发芽的时候再去那里”本海姆比奇斯是泰晤士河谷的一片树林,很快成了奥威尔迷恋的地方。埃莉诺也被吸引到了那里。牧师的女儿一书中的多萝西为了逃避她那个讨厌的雇主克利夫太太就跑到这里来,一边野餐一边看一本乔治吉辛的怪女人。戈登康姆斯道克想和罗丝玛丽到这里来,在香气沁人的秋蕨里面散步但没有成功。教书的工作让奥威尔几乎没有业余时间——他似乎被骗了,周末的时候也得干一些课外的活——但是,他还是抓紧创作在缅甸的日子里,并向摩尔保证再写出100页来。奥威尔在赫斯一直呆到这个月的中旬,他写信给当时在那里参观的美国哈珀兄弟出版公司的代表,想跟他约个时间见面。奥威尔和埃莉诺的关系没有彻底断绝,5月底,他给埃莉诺写了一封信说“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信却寄到她在伦敦呆的地方罗海姆敦。一切似乎都朦朦胧胧,很不确定,比如说,去乡间散步怎样?夏天有什么打算?因为布莱尔夫妇可能想暑假期间把蒙塔古的房子拿来出租,这就意味着奥威尔必须另找住处了。他的工作也很不如意。他已经打算离开霍桑中学,到尤克斯桥附近的一所学校去教书,但是很显然,教书对他来说只是权宜之计,他在考虑其他的工作。刚好内莉姨妈这时从巴黎来了封信,信中还附带了阿黛菲的订阅单,还送给她最喜欢的外甥一些钱,同时建议他试试去给露思皮特的陶器公司当商务代表,还说阿弗丽尔可以提供一些赞助。同时,他写给埃莉诺的追求信也显然达到了目的,因为6月初奥威尔又写信去,计划周末一起去远足。他提议“最好去有树林的地方”最后决定去本海姆比奇斯,应该是从帕廷顿乘火车去的那里。
在让叶兰继续飞扬里,树林是奥威尔对“自然”的狂想曲的源泉(罗丝玛丽“行走于一片轻飘飘的榉树叶的河岸上,叶子淹没了膝盖,在脚下沙沙作响,像是一片轻飘飘的红金色的海洋”),也是他一些最痛苦经历的见证。可是,这次在这里的树林里发生了什么,或许无从考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奥威尔同埃莉诺的友情在这次见面后结束了。7月初,他写信给埃莉诺,聊起夏天的干旱和到索特海尔洗露天浴之类的话题,希望她夏天到索思伍德去,信末说“我太想再见到你了”这时候,他的工作也定下来了,他将到尤克斯桥的弗雷公学去教法语。这个学校比较大,差不多有200名学生,教职工也较齐备。奥威尔这时候又担心,学校在暑假期间会不会让他留下来给学生训练。2周以后,他给埃莉诺写信,讲起前一年里他们共同度过的好时光:在沃尔博斯维克海滨沐浴、饮茶。他已经不再指望找到更好的工作了。“我仔细看了学校颁奖的情况,发现很血腥。”这时,在缅甸的日子里已经写完,虽然有些部分奥威尔非常不喜欢,想做些修改。这是现存的他写给埃莉诺的最后一封信。1933年夏天,埃莉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怎样,她和丹尼科林斯次年就要结婚了。而科林斯对整件事的态度却没有任何记录。接下来的6个月没有任何记录,似乎是不好的征兆,现存的只有一些他给摩尔的几封信。因为弗雷公学的工作压力,改写在缅甸的日子里的工作花的时间远比奥威尔预计的要长,但是到11月底,它已经可以交付给摩尔的位于戈拉德科洛斯的出版社了。奥威尔表示自己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但是这本书和你以前出版的书的水平还是相当的”这本书从他在缅甸的某个阳台上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前前后后花了6年时间,此间他还在给阿黛菲写评论。此外,对乔伊斯还是兴趣不减,12月份,他给布兰达写了封长信,滔滔不绝地跟她讲乔伊斯。他对布兰达说,事实上,他只要一提起乔伊斯就停不下来。那几个月里,乔伊斯对他作品的影响非常明显。
在弗雷公学工作的时候,奥威尔一个朋友也没有结交,大家对他的记忆也仅仅是他喜欢骑着刚弄到的二手摩托车到附近的乡下作短途旅行。一次旅行途中,他将在缅甸的日子里的手稿寄给了摩尔,第二次远足则差点要了他的命。圣诞节前不久,一个下雨的下午,他又骑着车出去了,穿的衣服很少,浑身都湿透,回来受了伤寒,后来又发展成了肺炎,被送到了尤克斯桥的乡村医院,曾一度觉得他有生命危险。布莱尔夫人和阿弗丽尔被叫了过来,但她们是在病情稳定了之后才到的,这段病史被记入了家史。奥威尔在昏迷的时候,可能以为自己又回到了7便士的小客栈里,神志不清地念叨着钱,阿弗丽尔记得,他好像说要把钱放到枕头底下。到12月28号的时候,他已经好了很多了,写信感谢摩尔曾经顺道过来看望他。他的善于观察的眼睛把医院的日常生活都记录下来,这些观察几年后在穷人之死里面都被用了起来:喝茶的时候,一个病友死了,但是由于护士的伶俐,这件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就过去了。露思皮特去看他的时候,看护肺病病房的护工告诉他,那些脸红红的病人都会死掉,而那些脸色苍白的才能挺过去。1月份的第2个星期,奥威尔出院了。他在伊令[英格兰东南部一城市——译者注]的一家旅馆住了好几天,然后才回索思伍德养病。此间保存下来的信件又是他写给摩尔的几封信。因为有家人的照料,他渐渐康复了,已经可以干一些活了,提出要翻译内莉姨妈的丈夫的一个朋友写的一本哲学作品(摩尔积极地帮他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但都没有成功)。新年刚过,有一天,突然有消息说,戈兰兹不答应出版在缅甸的日子里。
表面看来,戈兰兹的决定出人意料。对于一本处女作来说,巴黎伦敦落难记的影响是很不错的。而在缅甸的日子里这部小说是对英国统治下的缅甸社会的辛辣描写,其争议性不会亚于巴黎伦敦落难记,为什么要拒绝这样一部小说呢?不幸的是,维克托戈兰兹已经作了这样的决定。关于过去一年概况的新闻编年史反映了每天充斥着亨利塔大街的紧张氛围。戈兰兹看起来不止39岁,秃脑袋、像个圆顶,人们对他的描述是“个子很小,人很幽默,也很精明”总叼着个烟斗,说话的时候喜欢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他告诉那些富有同情心的评论家:新闻编年史是一份进步报刊,他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够促成国内外的一个更合理的经济体系的形成”除了承认这样的崇高的理想之外,戈兰兹对出版的现状保持着警惕,甚至有时候会有些杞人忧天:他特别害怕哪本书可能会招致任何破坏性的或者惹来经济上的麻烦。当在缅甸的日子里的稿子被送到他那里的时候,他还在为爱的方式这本书的惨败懊恼不休,这部小说是一个名叫嘉梅伍尔西的年轻女作家写的。书中对情爱的直露描写并没有妨碍它的出版,但是书印刷和装订之后,出版商却因为其中的淫秽内容而不知所措,此书很快销声匿迹,可是戈兰兹还是惊魂未定,害怕自己出版的东西里面会不会再有潜藏的这种冒犯性的内容。在出版大忙人伍尔西之后不久,戈兰兹告诫他的合作者哈罗德鲁宾斯坦说“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应当是能解决问题的,不应当是需要我们去为它忙得焦头烂额的我实在害怕任何会给我惹官司的事情。”从这些话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出版奥威尔的在缅甸的日子里。他觉得这本书会招惹那些印度行政人员的干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奥威尔以后的作品的出版也会受到他神经质般的干涉。牧师的女儿出版前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包括其中有一幕是关于沃勃顿想要强奸多萝西的描写。当然,在缅甸的日子里后来的遭遇表明,戈兰兹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海尼曼和海角书局都因为同样的原因拒绝了他。虽然哈珀兄弟出版公司最后接受了这本书,也曾经要求他改写,此外,对一个英国作家来说,处女作首先在美国出版不是通常的做法。这件事情解决了之后,奥威尔急切地要发展自己的事业,提出要撰写马克吐温的传记。哈珀兄弟出版公司建议他去找查托和温德斯出版社试试,但是,这个打算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出版商的资助。
路、入地无门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我们可以看到t。s。艾略特对他的影响,但其中对无根的迷失感的表述却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困在赫斯,身边对他友好的同伴只有那个助理牧师,埃莉诺又远在索思伍德,而且感情上还处于矛盾之中,此时的奥威尔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出口,布兰达算是一个出口。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布兰达成了奥威尔在文学以及其他一些他热心的东西的共鸣者。3月,他写信给布兰达,嘲笑她对萧伯纳的喜欢,告诉他自己最近喜欢上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布兰达可能也被引诱到了镇上。他回忆之前的会面时说,在本海姆比奇斯的时光真是太美好了“我真想等到树发芽的时候再去那里”本海姆比奇斯是泰晤士河谷的一片树林,很快成了奥威尔迷恋的地方。埃莉诺也被吸引到了那里。牧师的女儿一书中的多萝西为了逃避她那个讨厌的雇主克利夫太太就跑到这里来,一边野餐一边看一本乔治吉辛的怪女人。戈登康姆斯道克想和罗丝玛丽到这里来,在香气沁人的秋蕨里面散步但没有成功。教书的工作让奥威尔几乎没有业余时间——他似乎被骗了,周末的时候也得干一些课外的活——但是,他还是抓紧创作在缅甸的日子里,并向摩尔保证再写出100页来。奥威尔在赫斯一直呆到这个月的中旬,他写信给当时在那里参观的美国哈珀兄弟出版公司的代表,想跟他约个时间见面。奥威尔和埃莉诺的关系没有彻底断绝,5月底,他给埃莉诺写了一封信说“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信却寄到她在伦敦呆的地方罗海姆敦。一切似乎都朦朦胧胧,很不确定,比如说,去乡间散步怎样?夏天有什么打算?因为布莱尔夫妇可能想暑假期间把蒙塔古的房子拿来出租,这就意味着奥威尔必须另找住处了。他的工作也很不如意。他已经打算离开霍桑中学,到尤克斯桥附近的一所学校去教书,但是很显然,教书对他来说只是权宜之计,他在考虑其他的工作。刚好内莉姨妈这时从巴黎来了封信,信中还附带了阿黛菲的订阅单,还送给她最喜欢的外甥一些钱,同时建议他试试去给露思皮特的陶器公司当商务代表,还说阿弗丽尔可以提供一些赞助。同时,他写给埃莉诺的追求信也显然达到了目的,因为6月初奥威尔又写信去,计划周末一起去远足。他提议“最好去有树林的地方”最后决定去本海姆比奇斯,应该是从帕廷顿乘火车去的那里。
在让叶兰继续飞扬里,树林是奥威尔对“自然”的狂想曲的源泉(罗丝玛丽“行走于一片轻飘飘的榉树叶的河岸上,叶子淹没了膝盖,在脚下沙沙作响,像是一片轻飘飘的红金色的海洋”),也是他一些最痛苦经历的见证。可是,这次在这里的树林里发生了什么,或许无从考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奥威尔同埃莉诺的友情在这次见面后结束了。7月初,他写信给埃莉诺,聊起夏天的干旱和到索特海尔洗露天浴之类的话题,希望她夏天到索思伍德去,信末说“我太想再见到你了”这时候,他的工作也定下来了,他将到尤克斯桥的弗雷公学去教法语。这个学校比较大,差不多有200名学生,教职工也较齐备。奥威尔这时候又担心,学校在暑假期间会不会让他留下来给学生训练。2周以后,他给埃莉诺写信,讲起前一年里他们共同度过的好时光:在沃尔博斯维克海滨沐浴、饮茶。他已经不再指望找到更好的工作了。“我仔细看了学校颁奖的情况,发现很血腥。”这时,在缅甸的日子里已经写完,虽然有些部分奥威尔非常不喜欢,想做些修改。这是现存的他写给埃莉诺的最后一封信。1933年夏天,埃莉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怎样,她和丹尼科林斯次年就要结婚了。而科林斯对整件事的态度却没有任何记录。接下来的6个月没有任何记录,似乎是不好的征兆,现存的只有一些他给摩尔的几封信。因为弗雷公学的工作压力,改写在缅甸的日子里的工作花的时间远比奥威尔预计的要长,但是到11月底,它已经可以交付给摩尔的位于戈拉德科洛斯的出版社了。奥威尔表示自己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但是这本书和你以前出版的书的水平还是相当的”这本书从他在缅甸的某个阳台上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前前后后花了6年时间,此间他还在给阿黛菲写评论。此外,对乔伊斯还是兴趣不减,12月份,他给布兰达写了封长信,滔滔不绝地跟她讲乔伊斯。他对布兰达说,事实上,他只要一提起乔伊斯就停不下来。那几个月里,乔伊斯对他作品的影响非常明显。
在弗雷公学工作的时候,奥威尔一个朋友也没有结交,大家对他的记忆也仅仅是他喜欢骑着刚弄到的二手摩托车到附近的乡下作短途旅行。一次旅行途中,他将在缅甸的日子里的手稿寄给了摩尔,第二次远足则差点要了他的命。圣诞节前不久,一个下雨的下午,他又骑着车出去了,穿的衣服很少,浑身都湿透,回来受了伤寒,后来又发展成了肺炎,被送到了尤克斯桥的乡村医院,曾一度觉得他有生命危险。布莱尔夫人和阿弗丽尔被叫了过来,但她们是在病情稳定了之后才到的,这段病史被记入了家史。奥威尔在昏迷的时候,可能以为自己又回到了7便士的小客栈里,神志不清地念叨着钱,阿弗丽尔记得,他好像说要把钱放到枕头底下。到12月28号的时候,他已经好了很多了,写信感谢摩尔曾经顺道过来看望他。他的善于观察的眼睛把医院的日常生活都记录下来,这些观察几年后在穷人之死里面都被用了起来:喝茶的时候,一个病友死了,但是由于护士的伶俐,这件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就过去了。露思皮特去看他的时候,看护肺病病房的护工告诉他,那些脸红红的病人都会死掉,而那些脸色苍白的才能挺过去。1月份的第2个星期,奥威尔出院了。他在伊令[英格兰东南部一城市——译者注]的一家旅馆住了好几天,然后才回索思伍德养病。此间保存下来的信件又是他写给摩尔的几封信。因为有家人的照料,他渐渐康复了,已经可以干一些活了,提出要翻译内莉姨妈的丈夫的一个朋友写的一本哲学作品(摩尔积极地帮他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但都没有成功)。新年刚过,有一天,突然有消息说,戈兰兹不答应出版在缅甸的日子里。
表面看来,戈兰兹的决定出人意料。对于一本处女作来说,巴黎伦敦落难记的影响是很不错的。而在缅甸的日子里这部小说是对英国统治下的缅甸社会的辛辣描写,其争议性不会亚于巴黎伦敦落难记,为什么要拒绝这样一部小说呢?不幸的是,维克托戈兰兹已经作了这样的决定。关于过去一年概况的新闻编年史反映了每天充斥着亨利塔大街的紧张氛围。戈兰兹看起来不止39岁,秃脑袋、像个圆顶,人们对他的描述是“个子很小,人很幽默,也很精明”总叼着个烟斗,说话的时候喜欢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他告诉那些富有同情心的评论家:新闻编年史是一份进步报刊,他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够促成国内外的一个更合理的经济体系的形成”除了承认这样的崇高的理想之外,戈兰兹对出版的现状保持着警惕,甚至有时候会有些杞人忧天:他特别害怕哪本书可能会招致任何破坏性的或者惹来经济上的麻烦。当在缅甸的日子里的稿子被送到他那里的时候,他还在为爱的方式这本书的惨败懊恼不休,这部小说是一个名叫嘉梅伍尔西的年轻女作家写的。书中对情爱的直露描写并没有妨碍它的出版,但是书印刷和装订之后,出版商却因为其中的淫秽内容而不知所措,此书很快销声匿迹,可是戈兰兹还是惊魂未定,害怕自己出版的东西里面会不会再有潜藏的这种冒犯性的内容。在出版大忙人伍尔西之后不久,戈兰兹告诫他的合作者哈罗德鲁宾斯坦说“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应当是能解决问题的,不应当是需要我们去为它忙得焦头烂额的我实在害怕任何会给我惹官司的事情。”从这些话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出版奥威尔的在缅甸的日子里。他觉得这本书会招惹那些印度行政人员的干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奥威尔以后的作品的出版也会受到他神经质般的干涉。牧师的女儿出版前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包括其中有一幕是关于沃勃顿想要强奸多萝西的描写。当然,在缅甸的日子里后来的遭遇表明,戈兰兹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海尼曼和海角书局都因为同样的原因拒绝了他。虽然哈珀兄弟出版公司最后接受了这本书,也曾经要求他改写,此外,对一个英国作家来说,处女作首先在美国出版不是通常的做法。这件事情解决了之后,奥威尔急切地要发展自己的事业,提出要撰写马克吐温的传记。哈珀兄弟出版公司建议他去找查托和温德斯出版社试试,但是,这个打算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出版商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