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独行的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以前看过父亲的藏书,里面夹着他在惠民师范上学时的考试成绩单。几乎每一张都是满分5分(等于后来的100)。父亲1959年7月毕业后,因为成绩特别优秀,留校做了教师。1964年9月父亲又参加了泰安师专中文系的学习,取得大专学历。1985年,父亲被地区授予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去世前,父亲的职位是沾化县物价局局长。
从上学起,父亲几乎没有受过处分,都是受宠爱的人。但在父亲去世前的几年,父亲受了一次自己心里很不服气,别人看来十分冤枉的处分——向县委写检讨。这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至今想起来,我不知道该用迂腐、冤枉还是该用磊落来形容这件事件中的父亲。那是1986年5月的一天,我二弟弟结婚。下轿的时候总该放挂鞭炮吧。问题就出在这挂鞭炮上。当天,县委办公室的人找父亲,说我弟弟结婚的时候,县委正在开常委会,意思是鞭炮声打扰了常委会。要我父亲写一份检查。这时候,我们在心里怪起父亲来,如果当初分房子的时候,不是你发扬风格把好房子让给你的下属;如果我们不住在县委办公楼底下,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当时分房子,一共有两套供父亲选择,一套是平房,被县委办公楼笼罩着,低矮、潮湿,整天见不到太阳。另一套是后面的楼房二楼,阳光、宽敞。父亲把楼房让给了单位的同事,自己选择了平房。父亲就是这么个思维方式。直到今天,我也为父亲愤愤不平——怎么没有人表扬父亲让房,单单看见他放鞭炮?娶媳妇放鞭炮不是天经地义吗?
6
说起父亲让房,我的思绪已经脱缰,想收却收不住了。1988年,父亲的颈椎病发作厉害,走起路来两腿拖拖拉拉。受不了痛苦折磨的父亲,无奈到北京301医院作了手术。手术前,医生安慰父亲:“成功率很高,失败的很少。放心做吧。”手术当时还算成功,一个月后,父亲要回家休养。医生劝他,应该多观察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回家。父亲执意要回家,他不愿意单位继续为他支付医疗费。
回家的时候,父亲坚持坐公共汽车。父亲单位有车,别说是单位一把手,就是普通职工,用单位的车来接一下病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父亲拒绝了,守护他的同事只好陪父亲坐公共汽车回家。700里的路程,要坐7个多小时。我不知道父亲的身体有多难受,但他忍着不说。
回家没多长时间,父亲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瘫痪。再后来,失语。在父亲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前,父亲要求辞职病退,把一把手的位子让给副职。
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与不会说话的木床作伴,眼睛望着天花板滴溜溜乱转,但我们不知道到他想说什么?他又能说什么?愧疚?失望?不甘心?还是局部的满足?今天,不管我说出什么都是猜测,与父亲的本意也许相差甚远。
有一天,望着从北镇赶回家的我,父亲眼角流出了液体。多日不说话的父亲突然在嘴角挤出了我一生最难以忘怀的话。如果说父亲有遗言的话,我宁远把这句话当作父亲对一个儿子的遗言。父亲在嗓子眼里说:“我的孩子没饭吃了。”
那时候,我只是个农业合同制工人。全家人为之焦虑,连失语的父亲也不能幸免。我1977年5月进一家化肥企业做了亦工亦农工人。当时说法是一年后转正。但由于后来政治形势的变化,我一干就是十几年,仍然背着“临时”的重壳行走社会。当时,父亲是一个公社的二把手,每年都有按排正式职工的名额。但父亲每次都给了老干部。有人劝父亲:“克义老兄,你留个名额给书旗吧。要不等年龄大了,就不好安排了。”父亲摇摇头:“书旗不用管,自己早晚能转正。”那时候,我醉心于文学创作,在全县有了一定的名气。父亲激励我用自己的奋斗,争取自己的地位。
1984年,国家掀起了知识分子转口的高潮。父亲也在范围之内。当时我已经23岁,超龄了。别人都劝父亲,改改户口年龄就行了,别那么认真,没有人会与你计较。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申报了全家,唯独剩下了我自己。
1982年底,妻子全家落实政策,妻子在淄博安排了工作。我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创作、演讲、组织诗社。1986年3月,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县广播局招聘为编辑记者。但那个时候很少有转干机会了。我只好继续做我的临时工,直到后来,先后转成合同制职工、国家干部。我转成国家干部的时候,父亲已经长眠地下7年多时间了。这个让父亲死不瞑目的结,终于被睁开眼的命运亲手解开。
7
多年来,我心目中矗立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父亲形象。
一个是坏父亲。我可以列举出父亲一系列的“罪证”——对外人好,对自己家里人差。经常发脾气,特别是盖房子的时候,几乎天天对善良的母亲发脾气,母亲常常为此流泪。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父亲为他人办理了许多调动、招工,但却不肯为自己的儿子弄一个非农业户口。最值得人反思的是,父亲不懂得善待自己,总是损己利人,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在无私奉献中消耗净了,这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严重不负责态度。还有一点,我与父亲还有一点“私仇”——我8岁的时候,父亲接我到县城,在百货大楼,让我试穿一件棉衣。我感觉非常合身,父亲却逼我脱下来,舍不得给我买,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一个是好父亲。我在外地工作后,除留下很低的生活费外,每月的工资都交给母亲。父亲怕我难为自己,便经常去看我,为我买手表、大衣,让人给我捎粮票,嘱咐我:“个子高,年轻,不要不舍得吃。”1979年,在我生病住院期间,父亲请假,几乎天天陪着我。我结婚后,父亲克服经济困难,坚持举债为我盖了一栋瓦房。现在,那座房子看起来是那么矮小,但在当时,房子非常高大,成为我婚姻的圣殿。在那座房子里,我和妻子孕育了我的女儿。1985年,我在辽宁当代诗歌月刊发表了80多行的诗歌,这是全县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因此产生了较大影响。每逢有到我家串门的,父亲都会拿出这本诗刊自豪地展示一番。2007年春节前,搁置已久的房子终于卖给别人,我也效仿父亲的做法,把6400元房款一分7份,姊妹六个每人一份,我叔叔家的弟弟一份。
最终,我自己否定自己,把父亲界定在好人的等次上。甚至,很多时候,我想虚拟一个父亲,不做官,不劳累,只做学问,戴着眼睛,拄着拐杖走在校园里,80多岁了,还健康地活着。退一步,活到70岁也行,我们可以围坐在一起,饮酒,述说家常。但这是一个无法在现实中操作的虚拟程序,53岁的父亲已经成为天堂的永久居民,他不会接受我一厢情愿的善意邀请。
8
从物质上讲,父亲一生贫困。生前,他只戴过一块电子表,还是我用旧的。但从精神上来说,父亲无比富有。这位属牛,乳名叫牛的人,用他自己无悔的言行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岂是那些可以计算的金钱、物质所能比拟的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父亲的同事,诗人崔景文叔叔送给父亲的那副对联——四条汉子命中定,两条仙女天上来。横批——好命。我不知道我是该为父亲的命运哭还是该为我们兄妹六人以及我们孩子们的成长笑(我和两个弟弟成了国家干部,一个弟弟做了药业经理,两个妹妹从企业下岗后自主创业,开起了旅馆和超市。我的女儿、一个侄女、两个外甥女进入了大学校园。女儿已经就业、结婚。年龄小的侄子、侄女也聪明伶俐,惹人喜爱)。
合上父亲的欠帐簿,我想问九泉下的父亲——父亲,在你劳作过的大田里,长出了一茬茬茁壮的好庄稼,你知道不知道?
2008年3月16日
bsp; 以前看过父亲的藏书,里面夹着他在惠民师范上学时的考试成绩单。几乎每一张都是满分5分(等于后来的100)。父亲1959年7月毕业后,因为成绩特别优秀,留校做了教师。1964年9月父亲又参加了泰安师专中文系的学习,取得大专学历。1985年,父亲被地区授予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去世前,父亲的职位是沾化县物价局局长。
从上学起,父亲几乎没有受过处分,都是受宠爱的人。但在父亲去世前的几年,父亲受了一次自己心里很不服气,别人看来十分冤枉的处分——向县委写检讨。这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至今想起来,我不知道该用迂腐、冤枉还是该用磊落来形容这件事件中的父亲。那是1986年5月的一天,我二弟弟结婚。下轿的时候总该放挂鞭炮吧。问题就出在这挂鞭炮上。当天,县委办公室的人找父亲,说我弟弟结婚的时候,县委正在开常委会,意思是鞭炮声打扰了常委会。要我父亲写一份检查。这时候,我们在心里怪起父亲来,如果当初分房子的时候,不是你发扬风格把好房子让给你的下属;如果我们不住在县委办公楼底下,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当时分房子,一共有两套供父亲选择,一套是平房,被县委办公楼笼罩着,低矮、潮湿,整天见不到太阳。另一套是后面的楼房二楼,阳光、宽敞。父亲把楼房让给了单位的同事,自己选择了平房。父亲就是这么个思维方式。直到今天,我也为父亲愤愤不平——怎么没有人表扬父亲让房,单单看见他放鞭炮?娶媳妇放鞭炮不是天经地义吗?
6
说起父亲让房,我的思绪已经脱缰,想收却收不住了。1988年,父亲的颈椎病发作厉害,走起路来两腿拖拖拉拉。受不了痛苦折磨的父亲,无奈到北京301医院作了手术。手术前,医生安慰父亲:“成功率很高,失败的很少。放心做吧。”手术当时还算成功,一个月后,父亲要回家休养。医生劝他,应该多观察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回家。父亲执意要回家,他不愿意单位继续为他支付医疗费。
回家的时候,父亲坚持坐公共汽车。父亲单位有车,别说是单位一把手,就是普通职工,用单位的车来接一下病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父亲拒绝了,守护他的同事只好陪父亲坐公共汽车回家。700里的路程,要坐7个多小时。我不知道父亲的身体有多难受,但他忍着不说。
回家没多长时间,父亲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瘫痪。再后来,失语。在父亲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前,父亲要求辞职病退,把一把手的位子让给副职。
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与不会说话的木床作伴,眼睛望着天花板滴溜溜乱转,但我们不知道到他想说什么?他又能说什么?愧疚?失望?不甘心?还是局部的满足?今天,不管我说出什么都是猜测,与父亲的本意也许相差甚远。
有一天,望着从北镇赶回家的我,父亲眼角流出了液体。多日不说话的父亲突然在嘴角挤出了我一生最难以忘怀的话。如果说父亲有遗言的话,我宁远把这句话当作父亲对一个儿子的遗言。父亲在嗓子眼里说:“我的孩子没饭吃了。”
那时候,我只是个农业合同制工人。全家人为之焦虑,连失语的父亲也不能幸免。我1977年5月进一家化肥企业做了亦工亦农工人。当时说法是一年后转正。但由于后来政治形势的变化,我一干就是十几年,仍然背着“临时”的重壳行走社会。当时,父亲是一个公社的二把手,每年都有按排正式职工的名额。但父亲每次都给了老干部。有人劝父亲:“克义老兄,你留个名额给书旗吧。要不等年龄大了,就不好安排了。”父亲摇摇头:“书旗不用管,自己早晚能转正。”那时候,我醉心于文学创作,在全县有了一定的名气。父亲激励我用自己的奋斗,争取自己的地位。
1984年,国家掀起了知识分子转口的高潮。父亲也在范围之内。当时我已经23岁,超龄了。别人都劝父亲,改改户口年龄就行了,别那么认真,没有人会与你计较。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申报了全家,唯独剩下了我自己。
1982年底,妻子全家落实政策,妻子在淄博安排了工作。我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创作、演讲、组织诗社。1986年3月,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县广播局招聘为编辑记者。但那个时候很少有转干机会了。我只好继续做我的临时工,直到后来,先后转成合同制职工、国家干部。我转成国家干部的时候,父亲已经长眠地下7年多时间了。这个让父亲死不瞑目的结,终于被睁开眼的命运亲手解开。
7
多年来,我心目中矗立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父亲形象。
一个是坏父亲。我可以列举出父亲一系列的“罪证”——对外人好,对自己家里人差。经常发脾气,特别是盖房子的时候,几乎天天对善良的母亲发脾气,母亲常常为此流泪。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父亲为他人办理了许多调动、招工,但却不肯为自己的儿子弄一个非农业户口。最值得人反思的是,父亲不懂得善待自己,总是损己利人,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在无私奉献中消耗净了,这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严重不负责态度。还有一点,我与父亲还有一点“私仇”——我8岁的时候,父亲接我到县城,在百货大楼,让我试穿一件棉衣。我感觉非常合身,父亲却逼我脱下来,舍不得给我买,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一个是好父亲。我在外地工作后,除留下很低的生活费外,每月的工资都交给母亲。父亲怕我难为自己,便经常去看我,为我买手表、大衣,让人给我捎粮票,嘱咐我:“个子高,年轻,不要不舍得吃。”1979年,在我生病住院期间,父亲请假,几乎天天陪着我。我结婚后,父亲克服经济困难,坚持举债为我盖了一栋瓦房。现在,那座房子看起来是那么矮小,但在当时,房子非常高大,成为我婚姻的圣殿。在那座房子里,我和妻子孕育了我的女儿。1985年,我在辽宁当代诗歌月刊发表了80多行的诗歌,这是全县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因此产生了较大影响。每逢有到我家串门的,父亲都会拿出这本诗刊自豪地展示一番。2007年春节前,搁置已久的房子终于卖给别人,我也效仿父亲的做法,把6400元房款一分7份,姊妹六个每人一份,我叔叔家的弟弟一份。
最终,我自己否定自己,把父亲界定在好人的等次上。甚至,很多时候,我想虚拟一个父亲,不做官,不劳累,只做学问,戴着眼睛,拄着拐杖走在校园里,80多岁了,还健康地活着。退一步,活到70岁也行,我们可以围坐在一起,饮酒,述说家常。但这是一个无法在现实中操作的虚拟程序,53岁的父亲已经成为天堂的永久居民,他不会接受我一厢情愿的善意邀请。
8
从物质上讲,父亲一生贫困。生前,他只戴过一块电子表,还是我用旧的。但从精神上来说,父亲无比富有。这位属牛,乳名叫牛的人,用他自己无悔的言行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岂是那些可以计算的金钱、物质所能比拟的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父亲的同事,诗人崔景文叔叔送给父亲的那副对联——四条汉子命中定,两条仙女天上来。横批——好命。我不知道我是该为父亲的命运哭还是该为我们兄妹六人以及我们孩子们的成长笑(我和两个弟弟成了国家干部,一个弟弟做了药业经理,两个妹妹从企业下岗后自主创业,开起了旅馆和超市。我的女儿、一个侄女、两个外甥女进入了大学校园。女儿已经就业、结婚。年龄小的侄子、侄女也聪明伶俐,惹人喜爱)。
合上父亲的欠帐簿,我想问九泉下的父亲——父亲,在你劳作过的大田里,长出了一茬茬茁壮的好庄稼,你知道不知道?
2008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