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整人篇 (2/2)
久久小说 www.jjxxs.com,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善待董仲舒,还有一重要的身份:数尽天下利禄之徒,唯有老董算得上一真正的大儒!
何谓大儒?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可以见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大儒的敬畏,暂时稳住了刘端。但老董和刘端相处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端不过是暂时笼住兽心的恶狗。保不准哪天此狗又要发病,六亲不认,逢人乱咬。
老董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所谓大儒,也是个凡人。如此与刘端长久相处,如大儒之神秘感被打破,如有朝一天刘端审美疲劳,谁能保证刘端不对他痛下杀手呢?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等着定时炸弹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董仲舒找到了一激流勇退的办法:以病辞官!
我认为:这是老董人生中做得最漂亮的一招。因经历诸多政治斗争,他终于懂得了两个字:放下。
所谓伴君如伴虎。诸侯王不是虎,也算是条恶狗或白眼狼,与此禽兽相伴长久,不是明哲保身之计。既惹不起,就躲吧。想躲,就必须懂得放下。放下仕途,另择出路。如当初贾谊能放下官场,专心著书,他会抑郁而死吗?所以官场之郁结,从来都是大病。想化解此病,只有放下。
董大儒不属于政治动物,他只属于学术。所以他也只能选择学术,放下官场负累。事实也充分证明:这是一正确、明智的选择。
董仲舒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一半功劳得归公孙弘。这也超出了公孙弘的预计。他没将同行董仲舒逼死,却将他逼上了一条更辉煌的学术之路。
所谓无官一身轻。董仲舒辞官归隐,以为从此便可了却官场中事,不再过问政治。然而老董不过问政治,政治却来过问他了。那时中央一有大事,总要派个人去老董家里问问。在诸多中央官员中,数张汤最喜欢不辞辛苦地跑董仲舒之家。
在政治上,张汤和公孙弘是一伙的。但对董大儒之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公孙弘想将老董往死里整,张汤却喜欢将老董死劲往上捧。张汤之所以喜欢老董,那是因他是老董的一名粉丝。换言之,董大儒是张汤真心崇拜的学术偶像!
被政治过问,不全是坏事。董仲舒潜心研究,推出一系列思想,基本都被国家领导采纳。更可怕的是:董仲舒的这些学术思想,不仅养活了后世诸多大儒,且深刻影响到了千年以后的中国。
为加深对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我陈列其中主要两条:一条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条是立学校之官,在各州郡推举贤才孝廉。
第二条基本上被认可。然而第一条,老董却被骂了千年不止。已故大师柏杨认为:中国思想,在汉朝之前都是活泼灵动的。但自从董仲舒推行抑百家之政策,中国文化从此就被酱死,一年又一年,成了传说中的酱缸文化…
有人骂,也得有人替之鸣鼓申冤。他们说事实并非如此。老董只是抑百家,并没废百家。到于他推崇儒家,不仅仅是个人所好,更是国家之需要。
研究历史人物,不可能跳出人物处所的时代。所有英雄巨子,都不过是时代的骄子。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而少造时势之英雄。说到底,董仲舒及其思想都是时代之产物。他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孩子,汉朝需要他来撑起精神之支柱。事实上他做到了。仅此一点,当可无愧后世。至于功过,任人凭说…
搞倒了董仲舒,公孙弘把下一个清楚异己的目标对准了汲黯。这次公孙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尽管汲黯在朝里枝不深叶不茂,可比较难缠,所以得找个同伙。公孙弘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张汤!凡敌人的敌人都是我的朋友,何况张汤还是公孙弘的下属兼政治伙伴。不拉他拉谁呢?
公孙弘和张汤密谋后,他们去见了刘彻,说了这一番话“京城里颇多贵臣、宗室,这两类人向来难治,所以必须任命一个重臣前去管理。窃以为:此重臣非汲黯老先生莫属,不如就拜他为右内史如何”请奏之前,公孙弘已经打听好了:汲黯没事找事,专爱抬扛。皇帝对他这个老师已经相当厌烦,很想找个机会将其踢走。所以公孙弘断定:自己和张汤联手使出此计,成功率是大大的。
果然,刘彻很快就批准了:汲黯被任命为右内史,负责管理首都治安。管理的好,算你命大;管理不好,你就准备以身殉职吧…这真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招啊!
公孙弘和张汤都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可是结果呢?大大出乎公孙弘和张汤的预料,汲黯非但没被京城的权贵和宗室整死,反而活得相当滋润。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公孙弘此时正在因追问这个答案而晕菜!
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公孙弘推荐他当首都特别市长意味着什么。你想让我死的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是对政敌莫大的打击。另外,汲黯整人技术差劲,但管理地方的技术却是杠杠的。他一到任上便发挥特长。没过多久,本来难管的首都治安竟被他整的服服帖帖,没人敢跟汲黯拍板闹事。
关键时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
善待董仲舒,还有一重要的身份:数尽天下利禄之徒,唯有老董算得上一真正的大儒!
何谓大儒?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可以见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大儒的敬畏,暂时稳住了刘端。但老董和刘端相处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端不过是暂时笼住兽心的恶狗。保不准哪天此狗又要发病,六亲不认,逢人乱咬。
老董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所谓大儒,也是个凡人。如此与刘端长久相处,如大儒之神秘感被打破,如有朝一天刘端审美疲劳,谁能保证刘端不对他痛下杀手呢?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等着定时炸弹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董仲舒找到了一激流勇退的办法:以病辞官!
我认为:这是老董人生中做得最漂亮的一招。因经历诸多政治斗争,他终于懂得了两个字:放下。
所谓伴君如伴虎。诸侯王不是虎,也算是条恶狗或白眼狼,与此禽兽相伴长久,不是明哲保身之计。既惹不起,就躲吧。想躲,就必须懂得放下。放下仕途,另择出路。如当初贾谊能放下官场,专心著书,他会抑郁而死吗?所以官场之郁结,从来都是大病。想化解此病,只有放下。
董大儒不属于政治动物,他只属于学术。所以他也只能选择学术,放下官场负累。事实也充分证明:这是一正确、明智的选择。
董仲舒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一半功劳得归公孙弘。这也超出了公孙弘的预计。他没将同行董仲舒逼死,却将他逼上了一条更辉煌的学术之路。
所谓无官一身轻。董仲舒辞官归隐,以为从此便可了却官场中事,不再过问政治。然而老董不过问政治,政治却来过问他了。那时中央一有大事,总要派个人去老董家里问问。在诸多中央官员中,数张汤最喜欢不辞辛苦地跑董仲舒之家。
在政治上,张汤和公孙弘是一伙的。但对董大儒之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公孙弘想将老董往死里整,张汤却喜欢将老董死劲往上捧。张汤之所以喜欢老董,那是因他是老董的一名粉丝。换言之,董大儒是张汤真心崇拜的学术偶像!
被政治过问,不全是坏事。董仲舒潜心研究,推出一系列思想,基本都被国家领导采纳。更可怕的是:董仲舒的这些学术思想,不仅养活了后世诸多大儒,且深刻影响到了千年以后的中国。
为加深对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我陈列其中主要两条:一条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条是立学校之官,在各州郡推举贤才孝廉。
第二条基本上被认可。然而第一条,老董却被骂了千年不止。已故大师柏杨认为:中国思想,在汉朝之前都是活泼灵动的。但自从董仲舒推行抑百家之政策,中国文化从此就被酱死,一年又一年,成了传说中的酱缸文化…
有人骂,也得有人替之鸣鼓申冤。他们说事实并非如此。老董只是抑百家,并没废百家。到于他推崇儒家,不仅仅是个人所好,更是国家之需要。
研究历史人物,不可能跳出人物处所的时代。所有英雄巨子,都不过是时代的骄子。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而少造时势之英雄。说到底,董仲舒及其思想都是时代之产物。他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孩子,汉朝需要他来撑起精神之支柱。事实上他做到了。仅此一点,当可无愧后世。至于功过,任人凭说…
搞倒了董仲舒,公孙弘把下一个清楚异己的目标对准了汲黯。这次公孙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尽管汲黯在朝里枝不深叶不茂,可比较难缠,所以得找个同伙。公孙弘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张汤!凡敌人的敌人都是我的朋友,何况张汤还是公孙弘的下属兼政治伙伴。不拉他拉谁呢?
公孙弘和张汤密谋后,他们去见了刘彻,说了这一番话“京城里颇多贵臣、宗室,这两类人向来难治,所以必须任命一个重臣前去管理。窃以为:此重臣非汲黯老先生莫属,不如就拜他为右内史如何”请奏之前,公孙弘已经打听好了:汲黯没事找事,专爱抬扛。皇帝对他这个老师已经相当厌烦,很想找个机会将其踢走。所以公孙弘断定:自己和张汤联手使出此计,成功率是大大的。
果然,刘彻很快就批准了:汲黯被任命为右内史,负责管理首都治安。管理的好,算你命大;管理不好,你就准备以身殉职吧…这真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招啊!
公孙弘和张汤都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可是结果呢?大大出乎公孙弘和张汤的预料,汲黯非但没被京城的权贵和宗室整死,反而活得相当滋润。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公孙弘此时正在因追问这个答案而晕菜!
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公孙弘推荐他当首都特别市长意味着什么。你想让我死的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是对政敌莫大的打击。另外,汲黯整人技术差劲,但管理地方的技术却是杠杠的。他一到任上便发挥特长。没过多久,本来难管的首都治安竟被他整的服服帖帖,没人敢跟汲黯拍板闹事。
关键时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