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李自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尔衮独自又坐了一阵,心里自问:杀呢,还是不杀?
刘子政从肮脏拥挤的大年中被提出来,改换到单独的小牢房中关押后,生活颇受优待。脚镣换成了比较轻的,饮食方面也给他特别照顾。他已经是出家之人,吃的是素食,但素食做得都很合口。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是洪承畴的吩咐,而司狱长也不向他透露真情。尽管如此,刘子政心中明白,这是清朝有意对他特别优待,以便劝他降顺,他心中暗暗冷笑:你们看错人了!
前几天,小监狱中又来了一个人。此人约有四十多岁,态度十分倔强,对一切人都很冷漠,不肯多说一句话。他来之前,狱卒已经告诉刘子政,说这个人是在太原附近抓到的,原来下在太原狱中,准备杀掉。忽接多尔衮的令旨,命将此人押解来京。多尔衮原想使此人说出真实姓名,逼令投降。可是经过几次审讯,这个人始终对自己的姓名和身世不吐一字。刑部疑惑他是前朝的大官,也说不定是明朝的宗室。曾经用过一次刑,仍不肯吐出一字。后来几经查访,知道他是投降了李自成的举人,被李自成封官任职。李自成破太原后,命他任太原府府尹,协助陈永福守太原。太原失守之后,相传他被清兵杀了,实际杀的是另外一个人。他并没有死,逃在榆次县的乡间,又被清兵提到。可是人家问他是不是李自成放的太原府尹韩某,他只是冷笑,闭目不答。现在暂时将他从大牢中提出来,押在小监狱中,等候发落。
他进来以后,刘子政对他打量片刻,看见他虽然受刑很重,但是双目炯炯有神,器宇不凡,流露出宁死不屈的神情。这种气概使刘子政不觉肃然起敬。本来他觉得一个明朝的举人竟然“从贼”大逆不道,心中十分轻视。现在一见之下改变了看法,想着自己不肯降清,这个姓韩的也不肯降清,说明很有骨气。他向新来的难友问道:
“先生尊姓?”
“无姓。”
“何名?”
“无名。”
刘子政叹口气说:“人非生于空桑1,既秉父母遗体,岂无姓名乎?”
1空桑--相传伊尹生于空桑。空桑原是地名,但后人误解为空了的桑树。此处按照误解的意思使用。
“国亡家破,留姓名更有何用?”
刘子政更加肃然起敬,接着问道:“先生从何处来?”
“自中国来。”
刘子政不觉热泪盈眶,心中猛然酸痛。默然片刻,忍不住突然问道:
“太子的事,先生以为真假?”
“终归一死,何论真假?”
刘子政点点头,不再问话。
这位不肯吐出姓名的人,闭目养神。
两天来,崇祯太子案哄动了京城,也传入刑部狱中。刘子政在狱吏中颇受尊敬,关于太子的事,狱吏都向他详细说明。外边如何议论,也随时告诉他。刘子政心中非常焦急,他本来是为救太子来到北京,被捕之后,他想,只要太子仍在,迟早会逃往南方,没有想到竟会被清兵捕获,押进刑部大牢。他连看一眼太子都不可能,救太子的事成为泡影。他很想同他的党羽们联系,设法救太子的性命,可是他听说一部分党羽已被顺天府抓到,下在顺天府狱中。另外还有个最亲密的同党,他又不敢随便托人传递消息,怕的是万一消息走漏,同党也会被捕。所以自从太子的消息传到小监狱中,他日夜愁思,毫无办法。常常连饭也吃不下去,心中自问道:“怎么好呢?”
他又望了陌生人一眼,忽然,那人做出一个奇怪的举动,使他不由得吃惊。原来,这陌生人在山西榆次县境内被抓到以后,就强迫他按照清朝的风俗剃光了周围的头发,将头上护发的网巾也扔了。来到刑部大牢之后,又被狱中的剃头匠把周围新生长的须发剃得净光,露出来青色的鬓角。这时他睁开眼睛,望一望火盆,拾起来一小块熄灭的木炭,在被剃光的头皮上一笔一笔地画出来网巾的样子,然后重新将帽子戴好。
刘子政问道:“先生身在囹圄,待死须臾,画此何意?”
“身为中国人,岂可束发不戴网巾?”
刘子政点点头,正要接着说话,司狱长胡诚善走了进来。当时刑部狱中共有六位司狱。司狱长是正九品,其余都是从九品。他们虽然官级低微,但在狱四面前却有无上的权势,无人不害怕他们。惟独对于刘子政,他们另眼相看,十分尊敬。这时只见胡诚善面带微笑,向刘子政拱手施礼,说道:“刘先生,果不出我所料,你的案子有转机了。”刘子政问:“此话怎讲?”
胡诚善低声说:“如今不瞒先生,台端1初入狱时,原要问斩。不久上边传下话来,暗中将台端从大牢中提出,单独移押小牢,以示优待。后来风闻是内院大学士范大人和洪大人在摄政王面前替台端说了好话。只是上边严禁泄露消息,所以只是鄙人心中明白,不敢对台端言明。如今洪大人差府中亲信仆人送酒肴前来,岂不是要救先生出狱么?”
1台端--旧时对人的敬称。
刘子政原来也猜到会有此事,心中已有准备,听了司狱长的话,冷冷一笑,说道:
“我知道了。洪府来的仆人何在?”
胡诚善走前一步,小声说道:“洪府仆人,现在门外等候。鄙人深知先生秉性耿直,一身侠骨义胆,对前朝忠贞不二。值此天崩地陷之秋,惟求杀身成仁,无意偷生苟活;非如我辈,庸庸碌碌,为着升斗微禄,蓄养妻子,谁坐天下就做谁的官职。听说先生在故乡尚有老母,年近九十。先生呀,你倘能不死,何不暂留人世,以待时机?”“时机”两字,他说得非常轻微,显然别有深意,接着又把声音稍微放高一点,继续说道“对此我想了很久,所以嘱咐洪府家人在门外稍候,亲自来向先生通报。务望台端虚与敷衍,万万不可峻拒。先生,先生,事到如今,或生或死,决于此时”
刘子政点点头说:“请你唤洪府家人进来!”
司狱长向外一招手,一个狱卒引洪府家人走了进来。那家人捧着食盒,向刘子政屈膝行礼,说道:
“小人是洪府家人,奉主人之命,特来向刘老爷敬送酒肴,恭请老爷晒纳。家主人说”
“莫慌。你家主人是谁?你说的什么洪府?”
“家主人原为前朝蓟辽总督,现为本朝内院大学士洪大人。家主人今天才知道老爷身陷刑部狱中,十分关心,正在设法相救,尽快保释老爷出狱。现特命小人先送来小菜数样,美酒一壶”
“莫慌,莫慌。你说的这位洪大人可是福建的洪范九名承畴的么?”
“正是我家主人,与老爷曾经同在辽东甘苦共尝,故旧情谊甚深。洪大人本来说要亲来狱中探视,只因有重要公事要办,不能分身”
刘子政突然冷笑,向胡诚善说:“太子有人假冒,洪总督也有人假冒。青天白日之下,成何世界!请替我赶出去!赶出去!”
司狱长说:“和尚,他的确是洪府家人,一点不假。”
刘子政说:“两年前洪大人已在沈阳绝食尽节,皇帝赐祭,万古流芳,人人钦仰。如今何处无耻之徒,借范九之名送来酒肴,意欲污我清白。假的!假的!我决不收下,也不同来人说话!”随即冷笑一声,闭起眼睛,更无一言。
胡诚善轻轻摇摇头,无可奈何,回头对洪府家人说:“和尚秉性固执,既然不肯迁就,你只好将酒肴带回,向洪大人如实回话。”
午后,一乘小轿来到狱中,停在小院中间。司狱长胡诚善带着上午那个洪府家人进来,对刘子政说:“大学士洪大人请刘老爷去洪府叙话。”
立即进来两个狱卒,将和尚脚镣打开。和尚面带冷笑,一言不发,进人轿中。胡诚善在轿门边小声嘱咐:“请和尚随和一点,但求早日获释,从此遁迹深山,莫管人间是非。”
刘子政被抬到坐落在南锣鼓巷的洪府。大门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官衔已经改变,显得比前几年更要威风。小轿一直抬进仪门,进人二门落轿。刘子政被请出轿来,有一个仆人在前边引路,穿过一座月门,进人左边小院,来到洪承畴的书房。这小院,这书房,刘子政都记得清楚。几年前有几次,洪承畴曾在这里同他密谈,商量出关援救锦州之事。如今这里的假山依旧,亭台楼阁依旧,气氛可就大大地不同了。只见洪承畴穿着满人的马蹄袖衣服,戴着满人的帽子,脸上刮得光光的,等候在阶下。他先向刘子政拱手施礼,刘子政没有还礼,东张西望,旁若无人。洪承畴一把拉住他的袍袖,说道:“子政,别来无恙?”
刘子政仍不说话,对着洪承畴呆呆地望了片刻。洪承畴拉着他走进书房,请他坐下,又问道:“政翁,没想到一别就是三年,这三年来人世沧桑,恍若隔世。没想到今日能够在北京重晤,使承畴不胜感慨系之。幸而故人步履甚健,目光炯炯如昔,使承畴深感欣慰。”
刘子政东张西望,又对着洪承畴呆呆地望了一阵,仍不说话。洪承畴觉得奇怪,又说道:
“子政仁兄,今日见面,只是叙故人之情,不谈他事。请仁兄不必如此。倘仁兄心中有话要说,不妨开诚相见。”
刘子政说:“我难道是在洪府的书房中么?”
洪承畴笑着说:“子政,当我出关之前,曾在这里同你深谈数次。不幸当日你的忧虑,果然言中。”
刘子政说:“你是何人?难道我在做梦么?难道我是看见了鬼魂么?”
洪承畴想着刘子政身遭不幸,又在监狱里边受了折磨,可能神志有点失常,赶快勉强笑着说:“子政,你再仔细看一看。你既不是做梦,也不是看见鬼魂。坐在你面前的是你的故人洪承畴。”
刘子政大吃一惊:“哎呀!我看见了鬼魂,果然是看见了鬼魂!”
“子政,不是鬼魂,我就是洪承畴。”
“否!洪大人已经于崇祯十五年五月间在沈阳慷慨殉节,朝野尽知,岂能重回北京?”
洪承畴满脸通红,说道:“当时都哄传承畴为国尽节,承畴其实没死。后因时势变化,承畴又偷生下来,所以今天我又回到北京了。”
刘子政说:“不然,不然。洪大人确实尽节了,死在沈阳。”
“不,不,确实未死。我就是洪承畴。”
“不然!当日洪大人殉节之后,朝野同悼,皇上亲自撰写祭文。这祭文我可以从头背到尾,一字不漏。岂有皇卜亲自祭奠忠臣,而忠臣仍然偷生人间之理?”
洪承畴勉强说:“惭愧,惭愧!学生不知道尚有此事,确实我并没有在沈阳尽节。”
“不然,不然,你是鬼魂。洪大人尽节了。当日明明皇上有祭文,祭文开始是这样说的:‘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日:呜呼!’”
洪承畴实在听不下去,忽然站了起来,向帘外吩咐:“送客!”说罢,他离开刘子政,走到一边,背着手装着观看墙上字画,不再回望刘子政。
仆人已经进来,向刘子政躬身说道:“请老爷上轿。”刘子政忽然用悲愤的声音琅琅背诵祭文,一面背诵,一面走出书房。
在洪承畴同刘子政会面的第二天上午,在刑部大堂上,第二次审讯崇祯太子案件。这一次的主审官是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浙江绍兴人。因他素有精明干练之称,所以满洲尚书吴达海命他主审,一定要遵照摄政王的旨意,审出太子是假。
很多百姓听说又要审讯太子,都拥挤到刑部大门外,由于门禁很严,不能进去。但是百姓愈来愈多,驱赶不散,大家宁死也要知道太子的吉凶祸福。有少数人和把门的禁卒熟识,也由于禁卒们同情太子,故意略微放松,能够找机会溜进大门,越过仪门,远远地站到大堂对面。
满洲尚书吴达海坐在上边。钱凤览坐在他右边另一张桌子后面。给太子一把小椅,坐在钱凤览的对面。钱凤览先命将太子、常进节提上来,照例先问了姓名、年岁、籍贯,然后问道:“常进节,你怎么知道这少年是明朝的太子?”
常进节回答说:“我原是管御花园的太监,每年要看见太子多次,岂能不认识?”
“你既然认出他是太子,为什么不赶快献出,以求重赏,反将他藏在你家?”
常进节说:“他虽是亡国太子,仍是我的主子,我不能卖主求荣。我明知隐藏太子会有大祸,可是”
钱凤览表面严厉,心中酸痛,不等他将话说完,就说道:“提尼姑妙静问话!”
老尼被带上来,跪在阶下。她在昨天已经受了刑,也像常进节一样带着脚镣、手铐。
钱凤览问道:“妙静,当常进节告你说,这少年是太子以后,你对常太监是怎么说的?”
老尼回答说:“我听了常太监的话,吃了一惊,又害怕又难过,同常太监都流了泪,商量如何搭救太子要紧。”
钱凤览问道:“你是出家之人,朝代兴亡,干你何事?”
妙静回答说:“如今这不是一般的朝代兴亡,老爷你何必多问?”
钱风览心中一阵刺痛,几乎要滚出热泪。他想救老尼一条性命,不再问下去,厉声喝道:“带下去!”
立刻禁卒将尼姑和常进节都带下去,在院中等候发落。钱凤览又命将从前服侍东宫的一群太监带上来,向他们喝问:
“你们都说实话,太子是真是假?”
东宫的旧太监一起跪在地下,说道:“这是真太子,丝毫不假。”
钱凤览又命人将明朝的晋王带上来。晋王正在阶下,被带上大堂后,给了他一把椅子,也在钱凤览面前坐下。钱凤览问道:
“前日刑部尚书大人问你,你说太子是假。我今日奉叔父摄政王殿下之命,重新审理此案。你要直说:到底这少年是太子不是?”
晋王回答说:“他不是太子,是冒充的。”
钱凤览怒目望他,说道:“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太子?”
晋王回答说:“我是明朝宗室,受封晋王,自然认识太子。这个少年是冒充的,并非真太子。”
太子听了这话,愤怒地站起来说:“晋王,你也是高皇帝的子孙,竟然如此昧尽天良!如此无耻!我是太子,你是晋王,你家封在太原,至今已经有十代了,你从来没有到过京城,更没有进过皇宫,怎么会认识我?你上欺二祖列宗在天之灵,下欺全国臣民,按照新朝主子的意思,诬我是冒充的太子。纵然你会受奖,难道就不怕冥谴么?你死后如何有面目见二祖列宗于地下?如何有面目见我朝大行皇帝于地下?你也是朱家子孙,竟然如此无耻!”
晋王被骂得满脸通红,连说:“你是假的,假的,就是假的!”
钱凤览大喝一声:“不准胡说!虽然我姓钱,不姓朱,可是我祖宗世受国恩,在朝为官,皇家规矩我也清楚。你家封在太原,称为晋王,你没有来过北京,人所共知。你有何道理,质证这个少年冒充太子?你过去可曾见过太子么?说!”
晋王自觉理亏,颤声说:“我不曾见过。”
“你可曾进过皇宫么?”
晋王越发被钱凤览的眼光和口气逼得胆战心惊,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曾进过皇宫。”
钱凤览又追问一句:“你可曾来过北京?”
晋王低头说:“我不曾来过北京。”
钱凤览不再问他:“下去!”
晋王回到院中等候。
钱凤览说道:“将周锋带上来!”
周铎浑身打战,来到阶前跪下。
钱凤览声色严厉地问道:“都说这少年是真太子,你为何说是假的?你将他从嘉定府赶出来,叫巡街的兵丁将他捕送刑部,又连夜递上呈文,说他必是冒充太子。你再看一看,到底是真是假?”
周择喃喃地颤声说:“这少年实在不是太子。”
钱凤览厉声喝斥:“周铎!你本是明朝皇亲,受过厚恩,如果不是皇帝赏赐,你周家如何有此富贵?今日若敢当面说假话,诬其太子为假,那就是丧尽天良,猪狗不如!”
这时已有更多的观看审讯的百姓涌进刑部衙门院中,蜂拥而上,对周锋拳打脚踢,打不到的就咬牙切齿地痛骂,或恨恨地向他吐唾沫。倘若不是兵丁们赶开众人,他准会死在地上。
在刑部院中和大门外的老百姓纷纷跪下叩头,恳求保护太子。一片呼声,加上哭声,声声感人心胸。满洲尚书怕发生意外,赶快命兵了驱赶百姓。兵丁中很多都是汉人,不忍心将举在手中的棍棒打下,更不肯拔出刀剑。他们大部分都含着眼泪,对百姓大声吆喝着,推揉着,威胁着,也有低声劝百姓离开的;只有满洲来的旗人兵了才真的对百姓使用棍棒和鞭子。
当小小的风波被兵丁弹压下去后,钱凤览亲自步行护送太子到刑部狱中,又命他的仆人从家中取来干净被褥给太子,并留下一个仆人在狱中服侍太子。太子对他说:“钱先生,请不要管我,不要为我的事连累了你。”
钱凤览说:“殿下,我不能叫举国人对我唾骂,叫后人对我唾骂!”
刑部衙门第二次审讯太子的情况立刻传到了刘子政的耳中。司狱长和狱吏都是汉人,如今监狱中还没有一个满洲人,所以司狱长胡诚善能够对刘子政传达关于审讯太子的全部消息。他自己也是满心痛苦,既不愿吃清朝的俸禄,为养家糊口又不愿抛弃这九品小官,所以他对于前朝太子不但充满同情,而且对此案深怀着亡国之痛。他对刘子政谈审讯太子一案的情况时,很为太子的性命担忧。
整整一夜,刘子政几乎不能人睡。他断定不要多久,太子会被满洲人杀掉,连保护太子和证明太子是真的官民人等都会被杀。他必须赶快告诉他的心腹朋友陈安邦,作孤注一掷,将太子从狱中劫走。陈安邦就是乔扮成道士的那个人,从前在辽东随张春做事,后来张春兵败被俘,他血战突围,辗转逃回关内,在京哉一带江湖上结交了许多侠士,其中还有武艺高强、善于飞檐走壁的人。如今陈安邦秘密隐藏的地方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困难的是如何暗中通知陈安邦,而他自己也要在监狱中作好内应的准备。他决定等明天司狱长胡诚善来时,试探一下,看能不能帮他秘密地传递信息。
次日早晨,刚吃过早饭,那位不肯说出姓名的囚犯正在用刘子政给他的一支破毛笔细心地画他的网巾。刘子政听到外面一阵吆喝,知道是太子和一干人犯又被押去过堂。他在心里说:要赶快试探司狱长,稍缓就不及了。正在这时,胡诚善仓皇地进来,向刘子政和画网巾先生拱拱手,说道:“事出突然,我来不及为你们二位治备薄酒送行。”
刘子政心中一惊,问道:“是要从西门出去1么?”
1从西门出去--凡执行死刑的人,都走刑部监狱的西门出去。
胡诚善回答说:“是的,和尚,有何事需要嘱咐?”
刘子政默然片刻,心里说:“可惜来不及了!”
这时候来押解他和画网巾先生的兵丁已经来到小监狱门外。一个军官带着四个兵丁进来,要立刻将刘子政和画网巾先生上绑。刘子政镇静地说:
“不要急,请稍等片刻,等这位先生将网巾画完,只剩下几笔了。”
军官说道:“头就要砍掉了,还画的什么网巾哪?”
画网巾先生将剩下的几笔赶快画完,然后投笔于地,冷冷地回答:
“戴网巾是我中国三百年来士大夫之俗,头虽砍掉,也还是中国志士之头!”
刘子政将一个青色小布袋交给司狱长,嘱咐说:“贫惜别无可留,只是人狱之后,得有闲暇,将历年所写诗词回想出来一半,加上入狱后所写数首,都放进这个袋中。贫僧半生戎马,拙于吟咏,诗词均不足登大雅之堂,仅仅是发于肺腑,尚非无病呻吟。先生如能替我保存,请即暂时收藏,为中国留下一分正气。倘若不便收藏,即请付之丙丁1。”
1付之丙丁--即烧掉。丙丁,于五行中属火,所以借指火。
胡诚善赶快接住,纳人袖中。军官将二人带出囚室。随即他们被五花大绑,插上亡命旗,押出监狱院中。胡诚善直送出刑部监狱门外,拱手相别,落下眼泪。忽然一个狱吏来到他的身边,向他小声禀报一句。他吃了一惊,立刻向大牢走去,在心中说道:“提审得这么急,难道太子的冤案今日要了结么?天呀!天呀!”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他不觉打个寒战。仰视天空,一天阴霾,白日无光。
。多尔衮独自又坐了一阵,心里自问:杀呢,还是不杀?
刘子政从肮脏拥挤的大年中被提出来,改换到单独的小牢房中关押后,生活颇受优待。脚镣换成了比较轻的,饮食方面也给他特别照顾。他已经是出家之人,吃的是素食,但素食做得都很合口。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是洪承畴的吩咐,而司狱长也不向他透露真情。尽管如此,刘子政心中明白,这是清朝有意对他特别优待,以便劝他降顺,他心中暗暗冷笑:你们看错人了!
前几天,小监狱中又来了一个人。此人约有四十多岁,态度十分倔强,对一切人都很冷漠,不肯多说一句话。他来之前,狱卒已经告诉刘子政,说这个人是在太原附近抓到的,原来下在太原狱中,准备杀掉。忽接多尔衮的令旨,命将此人押解来京。多尔衮原想使此人说出真实姓名,逼令投降。可是经过几次审讯,这个人始终对自己的姓名和身世不吐一字。刑部疑惑他是前朝的大官,也说不定是明朝的宗室。曾经用过一次刑,仍不肯吐出一字。后来几经查访,知道他是投降了李自成的举人,被李自成封官任职。李自成破太原后,命他任太原府府尹,协助陈永福守太原。太原失守之后,相传他被清兵杀了,实际杀的是另外一个人。他并没有死,逃在榆次县的乡间,又被清兵提到。可是人家问他是不是李自成放的太原府尹韩某,他只是冷笑,闭目不答。现在暂时将他从大牢中提出来,押在小监狱中,等候发落。
他进来以后,刘子政对他打量片刻,看见他虽然受刑很重,但是双目炯炯有神,器宇不凡,流露出宁死不屈的神情。这种气概使刘子政不觉肃然起敬。本来他觉得一个明朝的举人竟然“从贼”大逆不道,心中十分轻视。现在一见之下改变了看法,想着自己不肯降清,这个姓韩的也不肯降清,说明很有骨气。他向新来的难友问道:
“先生尊姓?”
“无姓。”
“何名?”
“无名。”
刘子政叹口气说:“人非生于空桑1,既秉父母遗体,岂无姓名乎?”
1空桑--相传伊尹生于空桑。空桑原是地名,但后人误解为空了的桑树。此处按照误解的意思使用。
“国亡家破,留姓名更有何用?”
刘子政更加肃然起敬,接着问道:“先生从何处来?”
“自中国来。”
刘子政不觉热泪盈眶,心中猛然酸痛。默然片刻,忍不住突然问道:
“太子的事,先生以为真假?”
“终归一死,何论真假?”
刘子政点点头,不再问话。
这位不肯吐出姓名的人,闭目养神。
两天来,崇祯太子案哄动了京城,也传入刑部狱中。刘子政在狱吏中颇受尊敬,关于太子的事,狱吏都向他详细说明。外边如何议论,也随时告诉他。刘子政心中非常焦急,他本来是为救太子来到北京,被捕之后,他想,只要太子仍在,迟早会逃往南方,没有想到竟会被清兵捕获,押进刑部大牢。他连看一眼太子都不可能,救太子的事成为泡影。他很想同他的党羽们联系,设法救太子的性命,可是他听说一部分党羽已被顺天府抓到,下在顺天府狱中。另外还有个最亲密的同党,他又不敢随便托人传递消息,怕的是万一消息走漏,同党也会被捕。所以自从太子的消息传到小监狱中,他日夜愁思,毫无办法。常常连饭也吃不下去,心中自问道:“怎么好呢?”
他又望了陌生人一眼,忽然,那人做出一个奇怪的举动,使他不由得吃惊。原来,这陌生人在山西榆次县境内被抓到以后,就强迫他按照清朝的风俗剃光了周围的头发,将头上护发的网巾也扔了。来到刑部大牢之后,又被狱中的剃头匠把周围新生长的须发剃得净光,露出来青色的鬓角。这时他睁开眼睛,望一望火盆,拾起来一小块熄灭的木炭,在被剃光的头皮上一笔一笔地画出来网巾的样子,然后重新将帽子戴好。
刘子政问道:“先生身在囹圄,待死须臾,画此何意?”
“身为中国人,岂可束发不戴网巾?”
刘子政点点头,正要接着说话,司狱长胡诚善走了进来。当时刑部狱中共有六位司狱。司狱长是正九品,其余都是从九品。他们虽然官级低微,但在狱四面前却有无上的权势,无人不害怕他们。惟独对于刘子政,他们另眼相看,十分尊敬。这时只见胡诚善面带微笑,向刘子政拱手施礼,说道:“刘先生,果不出我所料,你的案子有转机了。”刘子政问:“此话怎讲?”
胡诚善低声说:“如今不瞒先生,台端1初入狱时,原要问斩。不久上边传下话来,暗中将台端从大牢中提出,单独移押小牢,以示优待。后来风闻是内院大学士范大人和洪大人在摄政王面前替台端说了好话。只是上边严禁泄露消息,所以只是鄙人心中明白,不敢对台端言明。如今洪大人差府中亲信仆人送酒肴前来,岂不是要救先生出狱么?”
1台端--旧时对人的敬称。
刘子政原来也猜到会有此事,心中已有准备,听了司狱长的话,冷冷一笑,说道:
“我知道了。洪府来的仆人何在?”
胡诚善走前一步,小声说道:“洪府仆人,现在门外等候。鄙人深知先生秉性耿直,一身侠骨义胆,对前朝忠贞不二。值此天崩地陷之秋,惟求杀身成仁,无意偷生苟活;非如我辈,庸庸碌碌,为着升斗微禄,蓄养妻子,谁坐天下就做谁的官职。听说先生在故乡尚有老母,年近九十。先生呀,你倘能不死,何不暂留人世,以待时机?”“时机”两字,他说得非常轻微,显然别有深意,接着又把声音稍微放高一点,继续说道“对此我想了很久,所以嘱咐洪府家人在门外稍候,亲自来向先生通报。务望台端虚与敷衍,万万不可峻拒。先生,先生,事到如今,或生或死,决于此时”
刘子政点点头说:“请你唤洪府家人进来!”
司狱长向外一招手,一个狱卒引洪府家人走了进来。那家人捧着食盒,向刘子政屈膝行礼,说道:
“小人是洪府家人,奉主人之命,特来向刘老爷敬送酒肴,恭请老爷晒纳。家主人说”
“莫慌。你家主人是谁?你说的什么洪府?”
“家主人原为前朝蓟辽总督,现为本朝内院大学士洪大人。家主人今天才知道老爷身陷刑部狱中,十分关心,正在设法相救,尽快保释老爷出狱。现特命小人先送来小菜数样,美酒一壶”
“莫慌,莫慌。你说的这位洪大人可是福建的洪范九名承畴的么?”
“正是我家主人,与老爷曾经同在辽东甘苦共尝,故旧情谊甚深。洪大人本来说要亲来狱中探视,只因有重要公事要办,不能分身”
刘子政突然冷笑,向胡诚善说:“太子有人假冒,洪总督也有人假冒。青天白日之下,成何世界!请替我赶出去!赶出去!”
司狱长说:“和尚,他的确是洪府家人,一点不假。”
刘子政说:“两年前洪大人已在沈阳绝食尽节,皇帝赐祭,万古流芳,人人钦仰。如今何处无耻之徒,借范九之名送来酒肴,意欲污我清白。假的!假的!我决不收下,也不同来人说话!”随即冷笑一声,闭起眼睛,更无一言。
胡诚善轻轻摇摇头,无可奈何,回头对洪府家人说:“和尚秉性固执,既然不肯迁就,你只好将酒肴带回,向洪大人如实回话。”
午后,一乘小轿来到狱中,停在小院中间。司狱长胡诚善带着上午那个洪府家人进来,对刘子政说:“大学士洪大人请刘老爷去洪府叙话。”
立即进来两个狱卒,将和尚脚镣打开。和尚面带冷笑,一言不发,进人轿中。胡诚善在轿门边小声嘱咐:“请和尚随和一点,但求早日获释,从此遁迹深山,莫管人间是非。”
刘子政被抬到坐落在南锣鼓巷的洪府。大门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官衔已经改变,显得比前几年更要威风。小轿一直抬进仪门,进人二门落轿。刘子政被请出轿来,有一个仆人在前边引路,穿过一座月门,进人左边小院,来到洪承畴的书房。这小院,这书房,刘子政都记得清楚。几年前有几次,洪承畴曾在这里同他密谈,商量出关援救锦州之事。如今这里的假山依旧,亭台楼阁依旧,气氛可就大大地不同了。只见洪承畴穿着满人的马蹄袖衣服,戴着满人的帽子,脸上刮得光光的,等候在阶下。他先向刘子政拱手施礼,刘子政没有还礼,东张西望,旁若无人。洪承畴一把拉住他的袍袖,说道:“子政,别来无恙?”
刘子政仍不说话,对着洪承畴呆呆地望了片刻。洪承畴拉着他走进书房,请他坐下,又问道:“政翁,没想到一别就是三年,这三年来人世沧桑,恍若隔世。没想到今日能够在北京重晤,使承畴不胜感慨系之。幸而故人步履甚健,目光炯炯如昔,使承畴深感欣慰。”
刘子政东张西望,又对着洪承畴呆呆地望了一阵,仍不说话。洪承畴觉得奇怪,又说道:
“子政仁兄,今日见面,只是叙故人之情,不谈他事。请仁兄不必如此。倘仁兄心中有话要说,不妨开诚相见。”
刘子政说:“我难道是在洪府的书房中么?”
洪承畴笑着说:“子政,当我出关之前,曾在这里同你深谈数次。不幸当日你的忧虑,果然言中。”
刘子政说:“你是何人?难道我在做梦么?难道我是看见了鬼魂么?”
洪承畴想着刘子政身遭不幸,又在监狱里边受了折磨,可能神志有点失常,赶快勉强笑着说:“子政,你再仔细看一看。你既不是做梦,也不是看见鬼魂。坐在你面前的是你的故人洪承畴。”
刘子政大吃一惊:“哎呀!我看见了鬼魂,果然是看见了鬼魂!”
“子政,不是鬼魂,我就是洪承畴。”
“否!洪大人已经于崇祯十五年五月间在沈阳慷慨殉节,朝野尽知,岂能重回北京?”
洪承畴满脸通红,说道:“当时都哄传承畴为国尽节,承畴其实没死。后因时势变化,承畴又偷生下来,所以今天我又回到北京了。”
刘子政说:“不然,不然。洪大人确实尽节了,死在沈阳。”
“不,不,确实未死。我就是洪承畴。”
“不然!当日洪大人殉节之后,朝野同悼,皇上亲自撰写祭文。这祭文我可以从头背到尾,一字不漏。岂有皇卜亲自祭奠忠臣,而忠臣仍然偷生人间之理?”
洪承畴勉强说:“惭愧,惭愧!学生不知道尚有此事,确实我并没有在沈阳尽节。”
“不然,不然,你是鬼魂。洪大人尽节了。当日明明皇上有祭文,祭文开始是这样说的:‘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日:呜呼!’”
洪承畴实在听不下去,忽然站了起来,向帘外吩咐:“送客!”说罢,他离开刘子政,走到一边,背着手装着观看墙上字画,不再回望刘子政。
仆人已经进来,向刘子政躬身说道:“请老爷上轿。”刘子政忽然用悲愤的声音琅琅背诵祭文,一面背诵,一面走出书房。
在洪承畴同刘子政会面的第二天上午,在刑部大堂上,第二次审讯崇祯太子案件。这一次的主审官是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浙江绍兴人。因他素有精明干练之称,所以满洲尚书吴达海命他主审,一定要遵照摄政王的旨意,审出太子是假。
很多百姓听说又要审讯太子,都拥挤到刑部大门外,由于门禁很严,不能进去。但是百姓愈来愈多,驱赶不散,大家宁死也要知道太子的吉凶祸福。有少数人和把门的禁卒熟识,也由于禁卒们同情太子,故意略微放松,能够找机会溜进大门,越过仪门,远远地站到大堂对面。
满洲尚书吴达海坐在上边。钱凤览坐在他右边另一张桌子后面。给太子一把小椅,坐在钱凤览的对面。钱凤览先命将太子、常进节提上来,照例先问了姓名、年岁、籍贯,然后问道:“常进节,你怎么知道这少年是明朝的太子?”
常进节回答说:“我原是管御花园的太监,每年要看见太子多次,岂能不认识?”
“你既然认出他是太子,为什么不赶快献出,以求重赏,反将他藏在你家?”
常进节说:“他虽是亡国太子,仍是我的主子,我不能卖主求荣。我明知隐藏太子会有大祸,可是”
钱凤览表面严厉,心中酸痛,不等他将话说完,就说道:“提尼姑妙静问话!”
老尼被带上来,跪在阶下。她在昨天已经受了刑,也像常进节一样带着脚镣、手铐。
钱凤览问道:“妙静,当常进节告你说,这少年是太子以后,你对常太监是怎么说的?”
老尼回答说:“我听了常太监的话,吃了一惊,又害怕又难过,同常太监都流了泪,商量如何搭救太子要紧。”
钱凤览问道:“你是出家之人,朝代兴亡,干你何事?”
妙静回答说:“如今这不是一般的朝代兴亡,老爷你何必多问?”
钱风览心中一阵刺痛,几乎要滚出热泪。他想救老尼一条性命,不再问下去,厉声喝道:“带下去!”
立刻禁卒将尼姑和常进节都带下去,在院中等候发落。钱凤览又命将从前服侍东宫的一群太监带上来,向他们喝问:
“你们都说实话,太子是真是假?”
东宫的旧太监一起跪在地下,说道:“这是真太子,丝毫不假。”
钱凤览又命人将明朝的晋王带上来。晋王正在阶下,被带上大堂后,给了他一把椅子,也在钱凤览面前坐下。钱凤览问道:
“前日刑部尚书大人问你,你说太子是假。我今日奉叔父摄政王殿下之命,重新审理此案。你要直说:到底这少年是太子不是?”
晋王回答说:“他不是太子,是冒充的。”
钱凤览怒目望他,说道:“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太子?”
晋王回答说:“我是明朝宗室,受封晋王,自然认识太子。这个少年是冒充的,并非真太子。”
太子听了这话,愤怒地站起来说:“晋王,你也是高皇帝的子孙,竟然如此昧尽天良!如此无耻!我是太子,你是晋王,你家封在太原,至今已经有十代了,你从来没有到过京城,更没有进过皇宫,怎么会认识我?你上欺二祖列宗在天之灵,下欺全国臣民,按照新朝主子的意思,诬我是冒充的太子。纵然你会受奖,难道就不怕冥谴么?你死后如何有面目见二祖列宗于地下?如何有面目见我朝大行皇帝于地下?你也是朱家子孙,竟然如此无耻!”
晋王被骂得满脸通红,连说:“你是假的,假的,就是假的!”
钱凤览大喝一声:“不准胡说!虽然我姓钱,不姓朱,可是我祖宗世受国恩,在朝为官,皇家规矩我也清楚。你家封在太原,称为晋王,你没有来过北京,人所共知。你有何道理,质证这个少年冒充太子?你过去可曾见过太子么?说!”
晋王自觉理亏,颤声说:“我不曾见过。”
“你可曾进过皇宫么?”
晋王越发被钱凤览的眼光和口气逼得胆战心惊,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曾进过皇宫。”
钱凤览又追问一句:“你可曾来过北京?”
晋王低头说:“我不曾来过北京。”
钱凤览不再问他:“下去!”
晋王回到院中等候。
钱凤览说道:“将周锋带上来!”
周铎浑身打战,来到阶前跪下。
钱凤览声色严厉地问道:“都说这少年是真太子,你为何说是假的?你将他从嘉定府赶出来,叫巡街的兵丁将他捕送刑部,又连夜递上呈文,说他必是冒充太子。你再看一看,到底是真是假?”
周择喃喃地颤声说:“这少年实在不是太子。”
钱凤览厉声喝斥:“周铎!你本是明朝皇亲,受过厚恩,如果不是皇帝赏赐,你周家如何有此富贵?今日若敢当面说假话,诬其太子为假,那就是丧尽天良,猪狗不如!”
这时已有更多的观看审讯的百姓涌进刑部衙门院中,蜂拥而上,对周锋拳打脚踢,打不到的就咬牙切齿地痛骂,或恨恨地向他吐唾沫。倘若不是兵丁们赶开众人,他准会死在地上。
在刑部院中和大门外的老百姓纷纷跪下叩头,恳求保护太子。一片呼声,加上哭声,声声感人心胸。满洲尚书怕发生意外,赶快命兵了驱赶百姓。兵丁中很多都是汉人,不忍心将举在手中的棍棒打下,更不肯拔出刀剑。他们大部分都含着眼泪,对百姓大声吆喝着,推揉着,威胁着,也有低声劝百姓离开的;只有满洲来的旗人兵了才真的对百姓使用棍棒和鞭子。
当小小的风波被兵丁弹压下去后,钱凤览亲自步行护送太子到刑部狱中,又命他的仆人从家中取来干净被褥给太子,并留下一个仆人在狱中服侍太子。太子对他说:“钱先生,请不要管我,不要为我的事连累了你。”
钱凤览说:“殿下,我不能叫举国人对我唾骂,叫后人对我唾骂!”
刑部衙门第二次审讯太子的情况立刻传到了刘子政的耳中。司狱长和狱吏都是汉人,如今监狱中还没有一个满洲人,所以司狱长胡诚善能够对刘子政传达关于审讯太子的全部消息。他自己也是满心痛苦,既不愿吃清朝的俸禄,为养家糊口又不愿抛弃这九品小官,所以他对于前朝太子不但充满同情,而且对此案深怀着亡国之痛。他对刘子政谈审讯太子一案的情况时,很为太子的性命担忧。
整整一夜,刘子政几乎不能人睡。他断定不要多久,太子会被满洲人杀掉,连保护太子和证明太子是真的官民人等都会被杀。他必须赶快告诉他的心腹朋友陈安邦,作孤注一掷,将太子从狱中劫走。陈安邦就是乔扮成道士的那个人,从前在辽东随张春做事,后来张春兵败被俘,他血战突围,辗转逃回关内,在京哉一带江湖上结交了许多侠士,其中还有武艺高强、善于飞檐走壁的人。如今陈安邦秘密隐藏的地方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困难的是如何暗中通知陈安邦,而他自己也要在监狱中作好内应的准备。他决定等明天司狱长胡诚善来时,试探一下,看能不能帮他秘密地传递信息。
次日早晨,刚吃过早饭,那位不肯说出姓名的囚犯正在用刘子政给他的一支破毛笔细心地画他的网巾。刘子政听到外面一阵吆喝,知道是太子和一干人犯又被押去过堂。他在心里说:要赶快试探司狱长,稍缓就不及了。正在这时,胡诚善仓皇地进来,向刘子政和画网巾先生拱拱手,说道:“事出突然,我来不及为你们二位治备薄酒送行。”
刘子政心中一惊,问道:“是要从西门出去1么?”
1从西门出去--凡执行死刑的人,都走刑部监狱的西门出去。
胡诚善回答说:“是的,和尚,有何事需要嘱咐?”
刘子政默然片刻,心里说:“可惜来不及了!”
这时候来押解他和画网巾先生的兵丁已经来到小监狱门外。一个军官带着四个兵丁进来,要立刻将刘子政和画网巾先生上绑。刘子政镇静地说:
“不要急,请稍等片刻,等这位先生将网巾画完,只剩下几笔了。”
军官说道:“头就要砍掉了,还画的什么网巾哪?”
画网巾先生将剩下的几笔赶快画完,然后投笔于地,冷冷地回答:
“戴网巾是我中国三百年来士大夫之俗,头虽砍掉,也还是中国志士之头!”
刘子政将一个青色小布袋交给司狱长,嘱咐说:“贫惜别无可留,只是人狱之后,得有闲暇,将历年所写诗词回想出来一半,加上入狱后所写数首,都放进这个袋中。贫僧半生戎马,拙于吟咏,诗词均不足登大雅之堂,仅仅是发于肺腑,尚非无病呻吟。先生如能替我保存,请即暂时收藏,为中国留下一分正气。倘若不便收藏,即请付之丙丁1。”
1付之丙丁--即烧掉。丙丁,于五行中属火,所以借指火。
胡诚善赶快接住,纳人袖中。军官将二人带出囚室。随即他们被五花大绑,插上亡命旗,押出监狱院中。胡诚善直送出刑部监狱门外,拱手相别,落下眼泪。忽然一个狱吏来到他的身边,向他小声禀报一句。他吃了一惊,立刻向大牢走去,在心中说道:“提审得这么急,难道太子的冤案今日要了结么?天呀!天呀!”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他不觉打个寒战。仰视天空,一天阴霾,白日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