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大唐小农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们算数的时候用什么啊?”账房小心翼翼的拿出几根刻有数字的“算筹”,徐凡直接无语了。
唐代算数主要还是使用算筹,“算筹”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上刻数字或者符号,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这玩意,徐凡不熟啊,用这玩意怎么教学。算了,没有算盘,咱们可以做啊。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近日不同。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算盘的普及还是在宋元时期。
算盘这东西啊,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算盘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画出图纸来,徐凡就带着小宝跑回匠作房,让曹木匠找出材料和工具来,边让曹木匠做,边给他详细解释:“曹叔,你看啊,这算盘啊,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一定要注意将珠子打磨的圆溜溜的,使用起来噼里啪啦的打着顺手”
曹木匠虽然没见过算盘,可是这木匠活做了几十年了,照着徐凡的图纸和徐凡的解说,没用一个时辰就做出来一把。
徐凡拿着算盘那个乐啊,照着珠算口诀就在那儿打了起来:“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旁边的小宝和曹木匠听得一阵哆嗦,少爷这是咋啦,怎么拿着这个叫“算盘”的东西,在哪儿说什么“一下午去死,二下午去山啊”
正想问徐凡呢,就看见李老**风火火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小凡......,快去前门.....,李广他们回来了”
“啥,李广他们回来了?”徐凡噌的一声就站起来了,扔下算盘就跑出去了,跑了没两步又折回来“曹叔,那个算盘你给我做五十把,书院开学时我要用”不管曹木匠一脸的呆滞,徐凡拽上小宝和李老汉又跑了出去。
们算数的时候用什么啊?”账房小心翼翼的拿出几根刻有数字的“算筹”,徐凡直接无语了。
唐代算数主要还是使用算筹,“算筹”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上刻数字或者符号,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这玩意,徐凡不熟啊,用这玩意怎么教学。算了,没有算盘,咱们可以做啊。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近日不同。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算盘的普及还是在宋元时期。
算盘这东西啊,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算盘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画出图纸来,徐凡就带着小宝跑回匠作房,让曹木匠找出材料和工具来,边让曹木匠做,边给他详细解释:“曹叔,你看啊,这算盘啊,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一定要注意将珠子打磨的圆溜溜的,使用起来噼里啪啦的打着顺手”
曹木匠虽然没见过算盘,可是这木匠活做了几十年了,照着徐凡的图纸和徐凡的解说,没用一个时辰就做出来一把。
徐凡拿着算盘那个乐啊,照着珠算口诀就在那儿打了起来:“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旁边的小宝和曹木匠听得一阵哆嗦,少爷这是咋啦,怎么拿着这个叫“算盘”的东西,在哪儿说什么“一下午去死,二下午去山啊”
正想问徐凡呢,就看见李老**风火火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小凡......,快去前门.....,李广他们回来了”
“啥,李广他们回来了?”徐凡噌的一声就站起来了,扔下算盘就跑出去了,跑了没两步又折回来“曹叔,那个算盘你给我做五十把,书院开学时我要用”不管曹木匠一脸的呆滞,徐凡拽上小宝和李老汉又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