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拜见蔡邕 (1/2)
久久小说 www.jjxxs.com,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炩很顺利的搞定了买官的事情,心情高兴的回到无极商会。吩咐下面的人把买官所需的金钱送到西园,很快就换来了一张盖有御玺的官凭文书。
事情顺利的出乎曾炩的意外,花的时间也远远少于曾炩的预料。曾炩心想,要是这些贪官们处理政务的效率也有这么高,还愁治理不好国家吗?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只能想一想,要是真的这样了,还有他曾炩买官的机会吗?
因为提前完成了事情,所以曾炩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也就不用急着赶回毋极,他决定找点事情做做。
突然,曾炩想起了他老爹和老师的一个故人,那就是蔡邕。
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桓灵时期的著名士子。
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蔡邕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举凡碑诔、辞章、史志等,靡不精通;他工书擅画、精于音律,兼及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无不博洽。
在文学上,他的碑诔、辞赋、诗歌等,对建安时期的“三曹七子”及以后的作家都有直接影响;
在史学上,他立志撰集汉事,不仅参与了东观汉记的编撰,还亲自撰写了十志、独断、月令章句等著述,给后来修后汉书诸家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他还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等,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东汉时期的最高水平,不仅绝冠当时,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在后汉书中,蔡邕的传记占据了最长的篇幅,足以见证范晔及南朝时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
蔡邕生于东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董卓被诛时,他在旁边出一声叹息而受到牵连,下狱而死,享年6o岁。他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灵帝在位的22年时间,正值蔡邕的中年(自36岁至57岁),也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蔡邕早年曾数次婉拒了出仕的机会,直到灵帝即位的第三年即建宁三年(公元17o年),才在乔玄门下任职,开始了他多灾多难的仕宦历程。
蔡邕的一生,注定了将遍尝他自己在释诲中就已清楚表明过的种种祸患。他初时拒绝奉诏作鼓琴侍弄之臣,后又辞州辟让与申屠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作释诲一文,讥讽“务世公子”“睹暧昧之利,而忘昭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的行为,高扬自己“眇翩翩而独征”的志向。但是,才子总难免有些兼济天下的政治幻想,本着以学救世、拯溺扶危的理想,蔡邕终于受乔玄之征辟而出仕,官至议郎,著述东观。但在阉尹擅权的朝廷中,若不能苟且取容,便无容身之地。
天真而率性的知识分子,涉足末世宦海,正如狂风疾雨中的一叶扁舟,完全任凭命运的簸弄,最终难免倾覆的结局,这是末代士子的共同命运,蔡邕亦不例外。
蔡邕虽然不是马融的学生,但是却是和郑玄等人相交甚笃。这几年中,蔡邕和郑玄以及曾炩的老爹曾顼都还有书信来往。
曾炩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而这时候,天也开始下起大雪来,眼见就是想回毋极也是不能了,大雪封路的情况下,想带领大队上路是不太现实的。
曾炩到蔡邕府上投了拜帖,蔡邕很快就接待了他。
初见蔡邕,曾炩就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长者。
此时的蔡邕已经年近五旬,两鬓斑白。他身高七尺五寸左右,面容清癯。
蔡邕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但是很有品位,显示出与他性格相符合的风格。
曾炩见礼道:“世叔,小侄曾炩有礼了!”
蔡邕笑道:“贤侄免礼!不知康成兄与晨阳兄近来可好?”
曾炩道:“蒙世叔挂念,小侄离家时,二老都非常好。”
蔡邕道:“贤侄请坐。叔叔可是对贤侄闻名已久啊!”曾炩笑了笑,没有搭话。
蔡邕道:“康成兄在这几年的书信中,可是每每提起贤侄啊。贤侄可知道,康成兄可是对贤侄佩服得很啊!”曾炩笑道:“那是老师他谬赞了。”
蔡邕道:“不尽然,据我所知,康成兄除了对马季常老先生敬佩有加外,对其他的人可是都从没有说过佩服这两个字啊!再说,这些年,你家无极商会的那些新产品,应该都是贤侄的手笔吧?”
曾炩笑着说:“小打小闹,让世叔见笑了。”
蔡邕笑道:“贤侄,要是这样都还是小打小闹,那这个大汉朝恐怕没有多少事情不是小打小闹了。贤侄可知道,你的那些手笔可是... -->>
曾炩很顺利的搞定了买官的事情,心情高兴的回到无极商会。吩咐下面的人把买官所需的金钱送到西园,很快就换来了一张盖有御玺的官凭文书。
事情顺利的出乎曾炩的意外,花的时间也远远少于曾炩的预料。曾炩心想,要是这些贪官们处理政务的效率也有这么高,还愁治理不好国家吗?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只能想一想,要是真的这样了,还有他曾炩买官的机会吗?
因为提前完成了事情,所以曾炩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也就不用急着赶回毋极,他决定找点事情做做。
突然,曾炩想起了他老爹和老师的一个故人,那就是蔡邕。
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桓灵时期的著名士子。
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蔡邕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举凡碑诔、辞章、史志等,靡不精通;他工书擅画、精于音律,兼及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无不博洽。
在文学上,他的碑诔、辞赋、诗歌等,对建安时期的“三曹七子”及以后的作家都有直接影响;
在史学上,他立志撰集汉事,不仅参与了东观汉记的编撰,还亲自撰写了十志、独断、月令章句等著述,给后来修后汉书诸家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他还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等,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东汉时期的最高水平,不仅绝冠当时,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在后汉书中,蔡邕的传记占据了最长的篇幅,足以见证范晔及南朝时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
蔡邕生于东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董卓被诛时,他在旁边出一声叹息而受到牵连,下狱而死,享年6o岁。他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灵帝在位的22年时间,正值蔡邕的中年(自36岁至57岁),也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蔡邕早年曾数次婉拒了出仕的机会,直到灵帝即位的第三年即建宁三年(公元17o年),才在乔玄门下任职,开始了他多灾多难的仕宦历程。
蔡邕的一生,注定了将遍尝他自己在释诲中就已清楚表明过的种种祸患。他初时拒绝奉诏作鼓琴侍弄之臣,后又辞州辟让与申屠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作释诲一文,讥讽“务世公子”“睹暧昧之利,而忘昭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的行为,高扬自己“眇翩翩而独征”的志向。但是,才子总难免有些兼济天下的政治幻想,本着以学救世、拯溺扶危的理想,蔡邕终于受乔玄之征辟而出仕,官至议郎,著述东观。但在阉尹擅权的朝廷中,若不能苟且取容,便无容身之地。
天真而率性的知识分子,涉足末世宦海,正如狂风疾雨中的一叶扁舟,完全任凭命运的簸弄,最终难免倾覆的结局,这是末代士子的共同命运,蔡邕亦不例外。
蔡邕虽然不是马融的学生,但是却是和郑玄等人相交甚笃。这几年中,蔡邕和郑玄以及曾炩的老爹曾顼都还有书信来往。
曾炩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而这时候,天也开始下起大雪来,眼见就是想回毋极也是不能了,大雪封路的情况下,想带领大队上路是不太现实的。
曾炩到蔡邕府上投了拜帖,蔡邕很快就接待了他。
初见蔡邕,曾炩就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长者。
此时的蔡邕已经年近五旬,两鬓斑白。他身高七尺五寸左右,面容清癯。
蔡邕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但是很有品位,显示出与他性格相符合的风格。
曾炩见礼道:“世叔,小侄曾炩有礼了!”
蔡邕笑道:“贤侄免礼!不知康成兄与晨阳兄近来可好?”
曾炩道:“蒙世叔挂念,小侄离家时,二老都非常好。”
蔡邕道:“贤侄请坐。叔叔可是对贤侄闻名已久啊!”曾炩笑了笑,没有搭话。
蔡邕道:“康成兄在这几年的书信中,可是每每提起贤侄啊。贤侄可知道,康成兄可是对贤侄佩服得很啊!”曾炩笑道:“那是老师他谬赞了。”
蔡邕道:“不尽然,据我所知,康成兄除了对马季常老先生敬佩有加外,对其他的人可是都从没有说过佩服这两个字啊!再说,这些年,你家无极商会的那些新产品,应该都是贤侄的手笔吧?”
曾炩笑着说:“小打小闹,让世叔见笑了。”
蔡邕笑道:“贤侄,要是这样都还是小打小闹,那这个大汉朝恐怕没有多少事情不是小打小闹了。贤侄可知道,你的那些手笔可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