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红楼梦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妾,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写二尤小脚的两节,至程甲本已删,当是后四十回旧本作者删的,因为原续书者注重满人这一点,认为他们来往的圈子里不会有小脚。第七十回晴雯的红睡鞋也删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无法断定后四十回初出现时,有关小脚的三句已删。
为什么不能是程甲本删的呢?因为甲本不主张强调书中人是满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满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性,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乱叫。第一百十八回贾政信上称探春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
当然,妞妞改姐姐,可能仅是字形相像,手民排错了,不能引为甲本汉化的证据。第一一回凤姐也说妞妞,甲本也没有改。但是参看宝玉结婚,第九十六回已经说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床撒帐第九十七回凤姐又说: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南边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得。我传了家内学过音乐管过戏子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热闹些。以上三个本子相同。旧本写送入洞房,还有坐帐等事,但是按本府旧例,不必细说。这是因为避免重复。甲本却改为还有坐床撒帐等事,俱是按金陵旧例,又点一句原籍南京,表示不是满人。
乾隆壬子木活字本──乙本的原刻本──这两句也相同。现在通行的乙本却又改回来,作坐帐等事,俱是按本府旧例前面凤姐的话,也改为咱们家的规矩,要拜堂的,可发一笑,谁家不拜堂呢?
这里需要加解释,壬子木活字本是胡天猎藏书,民国三十七年携来台湾,由胡适先生鉴定为程乙本,影印百部。胡适先生序上说:民国十六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用我的一部程乙本做底本,出了一部红楼梦的重排印本可是程乙本的原排本,现在差不多已成了世间的孤本,事实上我们已不可能见到。胡天猎先生居然有这一部原用木活字排印的程乙本红楼梦!
壬子木活字本我看了影印本,与今乙本──即胡适先生藏本──不尽相同。即如今乙本汪原放序中举出的,甲乙本不同的十个单句,第十句木活字本未改,同甲本;大段改的,前八十回七个例子,第二项未改,同甲本,其余都改了,同今乙本;后四十回的三个例子则都未改,同甲本。
余如第九十五回金玉的旧话,第九十八回金玉姻缘,木活字本都作金石;今乙本作金玉;光绪年间的甲本(金玉缘)则改了一半,第九十五回作金玉,第九十八回作金石。──金玉姻缘、木石姻缘是梦兆绛芸轩一回宝玉梦中喊骂的。此处用金石二字原不妥,所以后来的本子改去。
此外尚有异文,详下。我也是完全无意中发现的。胡适先生晚年当然不会又去把红楼梦从头至尾看一遍,只去找乙本的特征,如序中所说。
萃文书屋印的这部壬子木活字本不仅是原刻本,在内容上也是高鹗重订的唯一真乙本。现在流行的乙本简称今乙本,其实年份也早,大概距乙本不远,说见下。
这几个本子对满汉问题的态度,在史湘云结婚的时候表现得最清楚。旧本贾母仅云:你们姑娘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甲本在这两句之间加上一大段对白,问知姑爷家境才貌性情,贾母听了喜欢道:咱们都是南边人,虽则这里住久了,那些大规矩,还是从南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乙本同。
今乙本作:贾母听了喜欢道:这么着才好,这是你们姑娘的造化。只是咱们家的规矩还是南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
旧本根本没提南方。甲本提醒读者,贾史两家都是原籍南方,仍照南方礼节。乙本因之。今乙本删去原籍南方,只说贾家仍照南方礼节,冲淡南人气息。
甲乙本态度一致,强调汉化,但是妞妞改姐儿,到了乙本,高鹗又给改回来,仍作妞妞。如果甲乙本不是一个人修改的,那就是因为姐儿讹作姐姐,宝玉决没有称巧姐为姐姐之理。大姐姐更成了元春了。但也许仅因妞妞新妍可喜。乙本不大管前后一致,例如王佩璋举出的第十九回与茗谈卍儿,乙本添出一句等我明儿说了给你做媳妇好不好?违反个性,只图轻松一下。宝玉最怕女孩子出嫁,就连说笑话也决不会做媒。
到了今乙本,南边人、原籍金陵都不提了,显然是又要满化了。为什么?
杨继振在道光年间收藏乾隆百廿回抄本,在第七十二回题字:第七十二回末页墨痕沁漫,向明覆看,有满文某字影,用水擦洗,痕渍宛在。以是知此抄本出自色目人手,非南人所能伪托。红楼梦盛行后,传说很多,都认为是满族豪门秘辛。满人气息越浓,越显得真实、艳异。所以又有满化的趋向。
如果相信高鹗续书说,后四十回旧本是他多年前写的,甲乙本由他整理修订,三个本子代表一个人的三个时期,观点兴趣可能不同。
高鹗是汉军旗人。他有一首菩萨蛮,梅花刻底鞋句是写小脚的鞋底,可见他的美感绝对汉化。即使初续书的时候主张强调满人角度,似乎不会那样彻底,把书中小脚痕迹一并删去。其实满人家庭里也可以有缠足的婢妾。原续书者大概有种族的优越感,希望保持血液的纯洁。
第二十四回写鸳鸯服装,脖子上带着扎花领子。甲本未改,同脂本。满人男装另戴上个硬领圈。晚清还有汉人在马褂上戴个领圈,略如牧师衣领。清初想必女装也有。甲本主汉化,而未改去,想未注意。
乙本改为脖子上围着紫绸绢子,又添上两句:下面露着玉色绸袜,大红绣鞋。既然改掉旗装衣领,当然是小脚无疑。只提袄儿背心,但是下面一定穿裙。站在那里不动,小脚至多露着鞋尖,决看不见袜子。所以原著写袜子,只限宝玉的。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大脚,不过不写女子天足。高鹗当然不会顾到这许多。
问题是:如果高氏即续书者,为什么删去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却又添写鸳鸯的小脚?唯一的答案似是:高鹗没有看见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在他接收前已删。他是有金莲癖的人,看通部书写女子都没提这一项,未免寂寞,略微点缀一下。
后四十回贾母身边又出了个丫头叫珍珠──袭人原名。旧本已有珍珠。贾母故后,鹦哥──紫鹃原名──守灵,旧本缺那一回,所以无法知道旧本有没有鹦哥。甲本仍作珍珠、鹦哥。乙本将袭人原名改为蕊珠。
甲本既未发现珍珠有两个,自然不会效尤,也去再添个鹦哥。乙本既将第一个珍珠改名蕊珠,当然不会又添出个鹦哥。鹦哥未改,是因为重订乙本时没注意。所以第二个鹦哥也是原续书已有。
近人推测续书者知道实生活中的贾母确有珍珠鹦哥两个丫头,情不自禁的写了进去。那他为什么不给前八十回的珍珠鹦哥换个名字?显然是没看仔细,只仿佛记得鸳鸯琥珀外还有这么两个丫头。他马虎的例子多了,如凤姐不称王夫人为太太,薛姨妈为姨妈──跟着贾琏叫──而两位都称姑妈,又不分大姑妈二姑妈;贾兰称李婶娘──李纨之婶──为我老娘──外婆;史大妹妹、史大姑娘、云丫头作史妹妹、史姑娘、史丫头──程高本未代改,但是第八十二回添补的部份有云丫头;第九十六回贾政愁宝玉死了,自己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忘了有贾环;第九十二回宝玉说十一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何尝有过?根本没这名词。
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甄士隐是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元宵后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烟消火灭句下批:伏后文。
曹雪芹父曹俯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前。续书者不见得看到甲戌本脂批,而
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的第二天,史侯家派了两个女人问候道: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
贾母说:月里头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
等回了九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
到了第一八回写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
宝姐姐不是后日的生日吗?我多住一天给他拜个寿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廿一日。由此向上推,抄家的时间不正是在元宵节前几天吗。
──赵冈著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七十二页
旧本没有月里头出阁,只作你们姑娘出阁。假定抄家在元宵节前,月里头出阁是正月底,婚后九天回门,已经是二月,正月二十一早已过了。既然不是月里头出阁,就还有可能。
抄家那天,贾母惊吓气逆,病危。随写贾母因近日身子好些,拿出些体己财物给凤姐,又接尤氏婆媳过来,分派照料邢夫人尤氏等。一日傍晚,在院内焚香祷告。距抄家总已经有好几天了。至少三四天。算它三天。
焚香后,同日史侯家遣人来,说湘云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最低限度,算它还有三天。
三天后结婚,婚后九天回门,再加两天是宝钗生日,正月廿一。合计抄家距正月廿一至少十七天,是年初四,算元宵节前似太早。如果中间隔的日子稍微多算两天,抄家就是上年年底的事。
宝钗过生日那天,宝玉逃席,由袭人陪到大观园去凭吊。看园子的婆子说: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才开着门等着。正月里不会有子。
写园内: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翠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有那几杆翠竹青葱荒凉显是因为无人照管,不是隆冬风景。续书者不见得知道宝钗生日在正月。那就不是暗示抄家在元宵节前。
元妃亡年四十三岁,我记得最初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到突兀。一般读者看元妃省亲,总以为是个年轻的美人,因为刚册立为妃。元春宝玉姊弟相差的年龄,第二回与第十八回矛盾。光看第十八回,元春进宫时宝玉三四岁。康熙雍正选秀女都是十三岁以上,假定十三岁入宫,比宝玉大九岁。省亲那年他十三岁,她二十二岁,册立为妃正差不多。
写她四十三岁死,已经有人指出她三十八岁才立为妃。册立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岁数。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
第一百十四回写甄宝玉比这里的哥儿略小一岁。前八十回内,甄家四个女仆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五十五回)。那时候刚过年,上年叔嫂逢五鬼,和尚持玉在手,曾说:青埂下别来十三载矣。不难推出贾宝玉今年十四岁,所以比甄宝玉大一岁。但是晚清以来诸评家大都把宝玉的年龄估计得太大,这位潦草的续书者倒居然算得这样清楚。
自青埂下一语后,不再提宝玉的岁数,而第四十五回黛玉已经十五岁,反而比他大,分明矛盾,所以续作者也始终不提岁数,是他的聪明处。只在第九十回贾母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那是他没细看原著,漏掉了第三回黛玉的一句话: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所以根据第二回黛玉六岁,宝玉七八岁,多算了一岁。
宝玉出家后遥拜贾政,旋即失踪,甲本添出贾政向家人们发了段议论,大意是衔玉而生本来不是凡人,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句名句,旧本没有,没提几岁出家。
在年龄方面,原续书相当留神。元妃的岁数大概是他存心要露一手,也就跟他处处强调满人气氛一样,表示他熟悉书中背景。
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批,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得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但是我们先把每件事单独看,免得下结论过早。
十二钗册子上画着高楼上一美人悬梁自缢,题诗指宁府罪恶。曲文好事终说得更明,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又点悬梁。再三重复情字,而我们知道秦钟是情种,书中情秦谐音。
护花主人评: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这许多年来,直到顾颉刚俞平伯才研究出来秦氏是自缢死的。续作者除非知道当时事实,怎么猜得出来?但是他看红楼梦的时候,还没有鸳鸯自缢一事。一看词是秦氏,画是自缢,不难推出秦氏自缢。
他写秦氏向鸳鸯解释,她是警幻之妹,主管痴情司,降世是为了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我该悬梁自尽的。下凡只为上吊,做了吊死鬼,好引诱别人上吊,实在是奇谈。这样牵强,似乎续作者确是曹氏亲族,既要炫示他知道内幕,又要代为遮盖。
秦氏又对鸳鸯说: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若待发泄出来,这个情就不为真情了。太平闲人批:说得鸳鸯心头事隐隐跃跃,将鸳鸯一生透底揭明,殊耐人咀味,不然可卿之性情行事大反于鸳鸯,何竟冒昧以你我二字联络之耶?是说鸳鸯私恋宝玉,也是假道学。续作者却不是这样的佛洛依德派心理分析家。
光绪年间的金玉缘写秦氏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清月白。甲本原刻本想必也是这样。后四十回旧本缺鸳鸯殉主一回,同乙本,作管的是风情月债。看来旧本一定也是风情月债,甲本特别道学,觉得不妥,改写风清月白,表示她管的风月是清白的。风清月白四字用在这里不大通,所以乙本又照旧本改回来,这种例子很多。
秦氏骂别人误解情字,做出伤风败化之事,也就是间接的否认扒灰的事。卫道的甲本仍嫌不够清楚,要她自己声明只管清白的风月。
第九十二回冯紫英与贾赦贾政谈,说贾珍告诉他说续娶的媳妇远不及秦氏。秦氏死后多年,贾珍还对人夸奖她,可见并不心虚,扒灰并无其事。赵冈赞美这一段补述贾蓉后妻姓氏,其技巧不逊于雪芹。我们现在不知道雪芹在他原著后三十回是否就是如此写的。如果这不是出于雪芹自己笔下,则这位续书人也算是十分细心了。
第五十八回回首,老太妃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尤氏底下的许氏想是贾蓉妻。想必因为许氏在书中不够重要,毫无事故,谁也不会记得她是谁,所以他处仍旧称为贾蓉之妻。至甲本邢王尤许四字已删。是谁删的?
续作者将原书看得很马虎──太虚幻境的预言除外,当然要续书不能不下番工夫研究书中预言──总是一不留神,没看见许字,所以后面补叙是胡氏。既没看见,那就是甲本删的。但是看乙本程高序,对后四十回缺少信心,遇有细微的前后矛盾,决不会改前八十回迁就后四十回。而且没有删去这四个字的必要,只要把许字改胡字,或是后文胡字改许字就是──一共只提过这两次。
,(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妾,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写二尤小脚的两节,至程甲本已删,当是后四十回旧本作者删的,因为原续书者注重满人这一点,认为他们来往的圈子里不会有小脚。第七十回晴雯的红睡鞋也删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无法断定后四十回初出现时,有关小脚的三句已删。
为什么不能是程甲本删的呢?因为甲本不主张强调书中人是满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满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性,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乱叫。第一百十八回贾政信上称探春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
当然,妞妞改姐姐,可能仅是字形相像,手民排错了,不能引为甲本汉化的证据。第一一回凤姐也说妞妞,甲本也没有改。但是参看宝玉结婚,第九十六回已经说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床撒帐第九十七回凤姐又说: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南边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得。我传了家内学过音乐管过戏子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热闹些。以上三个本子相同。旧本写送入洞房,还有坐帐等事,但是按本府旧例,不必细说。这是因为避免重复。甲本却改为还有坐床撒帐等事,俱是按金陵旧例,又点一句原籍南京,表示不是满人。
乾隆壬子木活字本──乙本的原刻本──这两句也相同。现在通行的乙本却又改回来,作坐帐等事,俱是按本府旧例前面凤姐的话,也改为咱们家的规矩,要拜堂的,可发一笑,谁家不拜堂呢?
这里需要加解释,壬子木活字本是胡天猎藏书,民国三十七年携来台湾,由胡适先生鉴定为程乙本,影印百部。胡适先生序上说:民国十六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用我的一部程乙本做底本,出了一部红楼梦的重排印本可是程乙本的原排本,现在差不多已成了世间的孤本,事实上我们已不可能见到。胡天猎先生居然有这一部原用木活字排印的程乙本红楼梦!
壬子木活字本我看了影印本,与今乙本──即胡适先生藏本──不尽相同。即如今乙本汪原放序中举出的,甲乙本不同的十个单句,第十句木活字本未改,同甲本;大段改的,前八十回七个例子,第二项未改,同甲本,其余都改了,同今乙本;后四十回的三个例子则都未改,同甲本。
余如第九十五回金玉的旧话,第九十八回金玉姻缘,木活字本都作金石;今乙本作金玉;光绪年间的甲本(金玉缘)则改了一半,第九十五回作金玉,第九十八回作金石。──金玉姻缘、木石姻缘是梦兆绛芸轩一回宝玉梦中喊骂的。此处用金石二字原不妥,所以后来的本子改去。
此外尚有异文,详下。我也是完全无意中发现的。胡适先生晚年当然不会又去把红楼梦从头至尾看一遍,只去找乙本的特征,如序中所说。
萃文书屋印的这部壬子木活字本不仅是原刻本,在内容上也是高鹗重订的唯一真乙本。现在流行的乙本简称今乙本,其实年份也早,大概距乙本不远,说见下。
这几个本子对满汉问题的态度,在史湘云结婚的时候表现得最清楚。旧本贾母仅云:你们姑娘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甲本在这两句之间加上一大段对白,问知姑爷家境才貌性情,贾母听了喜欢道:咱们都是南边人,虽则这里住久了,那些大规矩,还是从南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乙本同。
今乙本作:贾母听了喜欢道:这么着才好,这是你们姑娘的造化。只是咱们家的规矩还是南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
旧本根本没提南方。甲本提醒读者,贾史两家都是原籍南方,仍照南方礼节。乙本因之。今乙本删去原籍南方,只说贾家仍照南方礼节,冲淡南人气息。
甲乙本态度一致,强调汉化,但是妞妞改姐儿,到了乙本,高鹗又给改回来,仍作妞妞。如果甲乙本不是一个人修改的,那就是因为姐儿讹作姐姐,宝玉决没有称巧姐为姐姐之理。大姐姐更成了元春了。但也许仅因妞妞新妍可喜。乙本不大管前后一致,例如王佩璋举出的第十九回与茗谈卍儿,乙本添出一句等我明儿说了给你做媳妇好不好?违反个性,只图轻松一下。宝玉最怕女孩子出嫁,就连说笑话也决不会做媒。
到了今乙本,南边人、原籍金陵都不提了,显然是又要满化了。为什么?
杨继振在道光年间收藏乾隆百廿回抄本,在第七十二回题字:第七十二回末页墨痕沁漫,向明覆看,有满文某字影,用水擦洗,痕渍宛在。以是知此抄本出自色目人手,非南人所能伪托。红楼梦盛行后,传说很多,都认为是满族豪门秘辛。满人气息越浓,越显得真实、艳异。所以又有满化的趋向。
如果相信高鹗续书说,后四十回旧本是他多年前写的,甲乙本由他整理修订,三个本子代表一个人的三个时期,观点兴趣可能不同。
高鹗是汉军旗人。他有一首菩萨蛮,梅花刻底鞋句是写小脚的鞋底,可见他的美感绝对汉化。即使初续书的时候主张强调满人角度,似乎不会那样彻底,把书中小脚痕迹一并删去。其实满人家庭里也可以有缠足的婢妾。原续书者大概有种族的优越感,希望保持血液的纯洁。
第二十四回写鸳鸯服装,脖子上带着扎花领子。甲本未改,同脂本。满人男装另戴上个硬领圈。晚清还有汉人在马褂上戴个领圈,略如牧师衣领。清初想必女装也有。甲本主汉化,而未改去,想未注意。
乙本改为脖子上围着紫绸绢子,又添上两句:下面露着玉色绸袜,大红绣鞋。既然改掉旗装衣领,当然是小脚无疑。只提袄儿背心,但是下面一定穿裙。站在那里不动,小脚至多露着鞋尖,决看不见袜子。所以原著写袜子,只限宝玉的。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大脚,不过不写女子天足。高鹗当然不会顾到这许多。
问题是:如果高氏即续书者,为什么删去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却又添写鸳鸯的小脚?唯一的答案似是:高鹗没有看见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在他接收前已删。他是有金莲癖的人,看通部书写女子都没提这一项,未免寂寞,略微点缀一下。
后四十回贾母身边又出了个丫头叫珍珠──袭人原名。旧本已有珍珠。贾母故后,鹦哥──紫鹃原名──守灵,旧本缺那一回,所以无法知道旧本有没有鹦哥。甲本仍作珍珠、鹦哥。乙本将袭人原名改为蕊珠。
甲本既未发现珍珠有两个,自然不会效尤,也去再添个鹦哥。乙本既将第一个珍珠改名蕊珠,当然不会又添出个鹦哥。鹦哥未改,是因为重订乙本时没注意。所以第二个鹦哥也是原续书已有。
近人推测续书者知道实生活中的贾母确有珍珠鹦哥两个丫头,情不自禁的写了进去。那他为什么不给前八十回的珍珠鹦哥换个名字?显然是没看仔细,只仿佛记得鸳鸯琥珀外还有这么两个丫头。他马虎的例子多了,如凤姐不称王夫人为太太,薛姨妈为姨妈──跟着贾琏叫──而两位都称姑妈,又不分大姑妈二姑妈;贾兰称李婶娘──李纨之婶──为我老娘──外婆;史大妹妹、史大姑娘、云丫头作史妹妹、史姑娘、史丫头──程高本未代改,但是第八十二回添补的部份有云丫头;第九十六回贾政愁宝玉死了,自己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忘了有贾环;第九十二回宝玉说十一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何尝有过?根本没这名词。
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甄士隐是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元宵后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烟消火灭句下批:伏后文。
曹雪芹父曹俯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前。续书者不见得看到甲戌本脂批,而
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的第二天,史侯家派了两个女人问候道: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
贾母说:月里头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
等回了九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
到了第一八回写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
宝姐姐不是后日的生日吗?我多住一天给他拜个寿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廿一日。由此向上推,抄家的时间不正是在元宵节前几天吗。
──赵冈著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七十二页
旧本没有月里头出阁,只作你们姑娘出阁。假定抄家在元宵节前,月里头出阁是正月底,婚后九天回门,已经是二月,正月二十一早已过了。既然不是月里头出阁,就还有可能。
抄家那天,贾母惊吓气逆,病危。随写贾母因近日身子好些,拿出些体己财物给凤姐,又接尤氏婆媳过来,分派照料邢夫人尤氏等。一日傍晚,在院内焚香祷告。距抄家总已经有好几天了。至少三四天。算它三天。
焚香后,同日史侯家遣人来,说湘云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最低限度,算它还有三天。
三天后结婚,婚后九天回门,再加两天是宝钗生日,正月廿一。合计抄家距正月廿一至少十七天,是年初四,算元宵节前似太早。如果中间隔的日子稍微多算两天,抄家就是上年年底的事。
宝钗过生日那天,宝玉逃席,由袭人陪到大观园去凭吊。看园子的婆子说: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才开着门等着。正月里不会有子。
写园内: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翠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有那几杆翠竹青葱荒凉显是因为无人照管,不是隆冬风景。续书者不见得知道宝钗生日在正月。那就不是暗示抄家在元宵节前。
元妃亡年四十三岁,我记得最初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到突兀。一般读者看元妃省亲,总以为是个年轻的美人,因为刚册立为妃。元春宝玉姊弟相差的年龄,第二回与第十八回矛盾。光看第十八回,元春进宫时宝玉三四岁。康熙雍正选秀女都是十三岁以上,假定十三岁入宫,比宝玉大九岁。省亲那年他十三岁,她二十二岁,册立为妃正差不多。
写她四十三岁死,已经有人指出她三十八岁才立为妃。册立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岁数。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
第一百十四回写甄宝玉比这里的哥儿略小一岁。前八十回内,甄家四个女仆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五十五回)。那时候刚过年,上年叔嫂逢五鬼,和尚持玉在手,曾说:青埂下别来十三载矣。不难推出贾宝玉今年十四岁,所以比甄宝玉大一岁。但是晚清以来诸评家大都把宝玉的年龄估计得太大,这位潦草的续书者倒居然算得这样清楚。
自青埂下一语后,不再提宝玉的岁数,而第四十五回黛玉已经十五岁,反而比他大,分明矛盾,所以续作者也始终不提岁数,是他的聪明处。只在第九十回贾母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那是他没细看原著,漏掉了第三回黛玉的一句话: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所以根据第二回黛玉六岁,宝玉七八岁,多算了一岁。
宝玉出家后遥拜贾政,旋即失踪,甲本添出贾政向家人们发了段议论,大意是衔玉而生本来不是凡人,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句名句,旧本没有,没提几岁出家。
在年龄方面,原续书相当留神。元妃的岁数大概是他存心要露一手,也就跟他处处强调满人气氛一样,表示他熟悉书中背景。
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批,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得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但是我们先把每件事单独看,免得下结论过早。
十二钗册子上画着高楼上一美人悬梁自缢,题诗指宁府罪恶。曲文好事终说得更明,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又点悬梁。再三重复情字,而我们知道秦钟是情种,书中情秦谐音。
护花主人评: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这许多年来,直到顾颉刚俞平伯才研究出来秦氏是自缢死的。续作者除非知道当时事实,怎么猜得出来?但是他看红楼梦的时候,还没有鸳鸯自缢一事。一看词是秦氏,画是自缢,不难推出秦氏自缢。
他写秦氏向鸳鸯解释,她是警幻之妹,主管痴情司,降世是为了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我该悬梁自尽的。下凡只为上吊,做了吊死鬼,好引诱别人上吊,实在是奇谈。这样牵强,似乎续作者确是曹氏亲族,既要炫示他知道内幕,又要代为遮盖。
秦氏又对鸳鸯说: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若待发泄出来,这个情就不为真情了。太平闲人批:说得鸳鸯心头事隐隐跃跃,将鸳鸯一生透底揭明,殊耐人咀味,不然可卿之性情行事大反于鸳鸯,何竟冒昧以你我二字联络之耶?是说鸳鸯私恋宝玉,也是假道学。续作者却不是这样的佛洛依德派心理分析家。
光绪年间的金玉缘写秦氏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清月白。甲本原刻本想必也是这样。后四十回旧本缺鸳鸯殉主一回,同乙本,作管的是风情月债。看来旧本一定也是风情月债,甲本特别道学,觉得不妥,改写风清月白,表示她管的风月是清白的。风清月白四字用在这里不大通,所以乙本又照旧本改回来,这种例子很多。
秦氏骂别人误解情字,做出伤风败化之事,也就是间接的否认扒灰的事。卫道的甲本仍嫌不够清楚,要她自己声明只管清白的风月。
第九十二回冯紫英与贾赦贾政谈,说贾珍告诉他说续娶的媳妇远不及秦氏。秦氏死后多年,贾珍还对人夸奖她,可见并不心虚,扒灰并无其事。赵冈赞美这一段补述贾蓉后妻姓氏,其技巧不逊于雪芹。我们现在不知道雪芹在他原著后三十回是否就是如此写的。如果这不是出于雪芹自己笔下,则这位续书人也算是十分细心了。
第五十八回回首,老太妃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尤氏底下的许氏想是贾蓉妻。想必因为许氏在书中不够重要,毫无事故,谁也不会记得她是谁,所以他处仍旧称为贾蓉之妻。至甲本邢王尤许四字已删。是谁删的?
续作者将原书看得很马虎──太虚幻境的预言除外,当然要续书不能不下番工夫研究书中预言──总是一不留神,没看见许字,所以后面补叙是胡氏。既没看见,那就是甲本删的。但是看乙本程高序,对后四十回缺少信心,遇有细微的前后矛盾,决不会改前八十回迁就后四十回。而且没有删去这四个字的必要,只要把许字改胡字,或是后文胡字改许字就是──一共只提过这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