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他历事四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也能出使契丹,与“戎王”论道而使之心折。冯道所作长乐老自叙,一篇简短的自传,内中列举他的官衔,倒占满一面。他被封公爵五次。既为鲁国公,也被封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可是保全原始史料的人都一致承认冯道并非因谀见宠,而他在朝野生活之中,先已造成了一种贤良的名誉。旧五代史说他“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镇俗为己任”新五代史也说“道既卒,时人皆共称之,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这称誉如此”而且新旧两史一致认为契丹之没有夷灭中国人,冯道之力为多。
这故事赋予我们一种印象:传统历史家以“褒贬”为己任。也就是认为盈天地的事迹都可以用同一道德的尺度衡量。可是在其窄狭的历史观里也终产生例外之情事有如冯道者。今日我们企图放宽历史的眼界,更应当避免随便作道德的评议。因为道德是真理最后的环节,人世间最高的权威,一经提出,就再无商讨斟酌之余地,故事只好就此结束。传统历史家忽视技术因素的重要,也不能体会历史在长时间上之合理性,这都是引用道德解释历史,操切过急将牵引的事实过于简化所造成的。
公元907年唐朝最后的一位君主昭宣帝李祝禅位于朱温,自此展开了梁、唐、晋、汉、周的五个短朝代,到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军士推戴,成为日后的宋太祖,当中只有五十四年,这期间在历史上则称为“五代十国”现有的历史纲要,大部分没有叙述到故事的重点。新刊行的研究文字,则又过于繁碎。都不是一般读者亟于领略又能掌握的资料。
我们应当先看清: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里,五十四年不为过长。况且五代十国上接李唐下承赵宋,彼此都是连亘约三百年的大帝国,可见中国社会在这过程中虽经颠簸,并没有完全垮台;并且这五十四年内,尚可能产生若干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让自北魏拓跋氏所创的“第二帝国”继续在历史进程中迈进。
五床十国之产生,由于唐朝的衰亡。但是李唐王朝之崩溃,并非由于社会之退化,而是由于社会之进化。一到八世纪,全国人文因素愈趋繁复,各地区的进展层次却又参差不齐,其整个的毛病是一般情况与唐初行政设计的扁平组织发生距离。两税制一行,各地区又自行斟酌处理其财政,其数目字既加不拢来,于是文官组织之各种事务都能按品位职级互相交换互相策应的原则都行不通。政府的措施也难得公平合理,于是朝臣分为党派,皇帝则无可奈何,只好挪用一笔公款组织禁军信任宦官。一到内忧外患加剧,其分化的情势也更明显。
朱温经唐朝赐名朱全忠,他后来又改名朱晃,是从黄巢阵容里降唐的将领,他究竟是狼子野心,老早蓄意篡唐,或事到临头,不得不如此,已无关宏旨。即使他是否如有些历史家所说“自为天子执辔,且泣且行,行十余里”(有些人则说他不过策马先行替天子开道),又是否全部矫饰,也与今人关系至微。这时他的目标则是重组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于是让自己被封为梁王,以掌握开封一带的南北孔道。又诛宦官,强迫昭宗李敏迁都洛阳,以逼近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中原物资。904年他更取得诸道兵马元帅的位置。昭宣帝任命他总判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的事务则辞不就。但是至此他取唐而代之的企图已无法包瞒也无从遏止。因为传统的中国政治就不容在皇帝之外再产生一个如此大权独揽的独裁者。
这时候唯一能与朱温对抗的为李克用,他是沙陀人,他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勤王赐姓李。在收复长安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建功不在朱温之下。兹后他以晋王的地位,取得太原以北的地盘(河东)作为沙陀骑兵的根据地。五代十国期间,这由太原与开封间造成一项敌对之轴心的情势未曾中断。即使昔日之战友,如今分处两地即为世仇。继朱梁之后李存勖(李克用子)之唐,石敬瑭之晋,刘知远之汉,和郭威之周,其创始人都先后出自李克用的军事系统,虽然在血缘上说,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属于几个不同的民族。
实际上五代不过是五个希望成为正规的朝代,且一直在北方。除了极短的时间之外,都定都于开封(汴)。十国则系这五代统御不及的王国,也有前后重叠的情事,大都在南方,也是五代政府鞭长莫及时一般草莽英雄割地据土的产物。唯一的例外则系梁唐晋汉周之周在开封成立时,刘知远之弟也仍在太原称帝,国号也为汉,历史家则称之为“北汉”算作十国之一。唐朝的二百六十八个州,五代所谓中央政府所控制的不及半数。
当太原与开封展开斗争的时候,有一种侧面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此即是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太原与开封作战的时候向契丹乞援。后者的耶律德光和他见面之后石敬瑭承认割幽燕十六州予契丹,这十六州包括今日河北的北端,北京也在内,又及于察哈尔的一部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北。并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每年又进奉绢三十万匹。传统历史家都以为让异族割据长城以南的地带,又称臣纳款,造成历史上至大错误。迄后中国不知费了多少力气,也收不回幽燕十六州。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将军徐达北伐,才算还我河山,至此距石敬瑭的割让已四百三十年。
然则事实却并不如此简单。契丹发源于东北之辽宁吉林,中国古籍称他们为“东胡”实际则属于蒙古语系。他们在隋朝即见诸典籍,在七世纪武则天时代即已蹂躏河北。唐朝末年,他们的首领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开始引用汉人,建造城郭,奠定了农业基础,又创造文字,开盐铁之利。在朱温称帝的同年(907年)称帝,虽说还要待四十年后才正式立国为辽,但此时已有适当的典章制度和南朝抗衡。
同时我们还要看清:当日华北沿长城一带是一个汉人的多数民族的农业社会与少数民族... -->>
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他历事四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也能出使契丹,与“戎王”论道而使之心折。冯道所作长乐老自叙,一篇简短的自传,内中列举他的官衔,倒占满一面。他被封公爵五次。既为鲁国公,也被封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可是保全原始史料的人都一致承认冯道并非因谀见宠,而他在朝野生活之中,先已造成了一种贤良的名誉。旧五代史说他“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镇俗为己任”新五代史也说“道既卒,时人皆共称之,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这称誉如此”而且新旧两史一致认为契丹之没有夷灭中国人,冯道之力为多。
这故事赋予我们一种印象:传统历史家以“褒贬”为己任。也就是认为盈天地的事迹都可以用同一道德的尺度衡量。可是在其窄狭的历史观里也终产生例外之情事有如冯道者。今日我们企图放宽历史的眼界,更应当避免随便作道德的评议。因为道德是真理最后的环节,人世间最高的权威,一经提出,就再无商讨斟酌之余地,故事只好就此结束。传统历史家忽视技术因素的重要,也不能体会历史在长时间上之合理性,这都是引用道德解释历史,操切过急将牵引的事实过于简化所造成的。
公元907年唐朝最后的一位君主昭宣帝李祝禅位于朱温,自此展开了梁、唐、晋、汉、周的五个短朝代,到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军士推戴,成为日后的宋太祖,当中只有五十四年,这期间在历史上则称为“五代十国”现有的历史纲要,大部分没有叙述到故事的重点。新刊行的研究文字,则又过于繁碎。都不是一般读者亟于领略又能掌握的资料。
我们应当先看清: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里,五十四年不为过长。况且五代十国上接李唐下承赵宋,彼此都是连亘约三百年的大帝国,可见中国社会在这过程中虽经颠簸,并没有完全垮台;并且这五十四年内,尚可能产生若干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让自北魏拓跋氏所创的“第二帝国”继续在历史进程中迈进。
五床十国之产生,由于唐朝的衰亡。但是李唐王朝之崩溃,并非由于社会之退化,而是由于社会之进化。一到八世纪,全国人文因素愈趋繁复,各地区的进展层次却又参差不齐,其整个的毛病是一般情况与唐初行政设计的扁平组织发生距离。两税制一行,各地区又自行斟酌处理其财政,其数目字既加不拢来,于是文官组织之各种事务都能按品位职级互相交换互相策应的原则都行不通。政府的措施也难得公平合理,于是朝臣分为党派,皇帝则无可奈何,只好挪用一笔公款组织禁军信任宦官。一到内忧外患加剧,其分化的情势也更明显。
朱温经唐朝赐名朱全忠,他后来又改名朱晃,是从黄巢阵容里降唐的将领,他究竟是狼子野心,老早蓄意篡唐,或事到临头,不得不如此,已无关宏旨。即使他是否如有些历史家所说“自为天子执辔,且泣且行,行十余里”(有些人则说他不过策马先行替天子开道),又是否全部矫饰,也与今人关系至微。这时他的目标则是重组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于是让自己被封为梁王,以掌握开封一带的南北孔道。又诛宦官,强迫昭宗李敏迁都洛阳,以逼近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中原物资。904年他更取得诸道兵马元帅的位置。昭宣帝任命他总判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的事务则辞不就。但是至此他取唐而代之的企图已无法包瞒也无从遏止。因为传统的中国政治就不容在皇帝之外再产生一个如此大权独揽的独裁者。
这时候唯一能与朱温对抗的为李克用,他是沙陀人,他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勤王赐姓李。在收复长安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建功不在朱温之下。兹后他以晋王的地位,取得太原以北的地盘(河东)作为沙陀骑兵的根据地。五代十国期间,这由太原与开封间造成一项敌对之轴心的情势未曾中断。即使昔日之战友,如今分处两地即为世仇。继朱梁之后李存勖(李克用子)之唐,石敬瑭之晋,刘知远之汉,和郭威之周,其创始人都先后出自李克用的军事系统,虽然在血缘上说,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属于几个不同的民族。
实际上五代不过是五个希望成为正规的朝代,且一直在北方。除了极短的时间之外,都定都于开封(汴)。十国则系这五代统御不及的王国,也有前后重叠的情事,大都在南方,也是五代政府鞭长莫及时一般草莽英雄割地据土的产物。唯一的例外则系梁唐晋汉周之周在开封成立时,刘知远之弟也仍在太原称帝,国号也为汉,历史家则称之为“北汉”算作十国之一。唐朝的二百六十八个州,五代所谓中央政府所控制的不及半数。
当太原与开封展开斗争的时候,有一种侧面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此即是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太原与开封作战的时候向契丹乞援。后者的耶律德光和他见面之后石敬瑭承认割幽燕十六州予契丹,这十六州包括今日河北的北端,北京也在内,又及于察哈尔的一部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北。并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每年又进奉绢三十万匹。传统历史家都以为让异族割据长城以南的地带,又称臣纳款,造成历史上至大错误。迄后中国不知费了多少力气,也收不回幽燕十六州。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将军徐达北伐,才算还我河山,至此距石敬瑭的割让已四百三十年。
然则事实却并不如此简单。契丹发源于东北之辽宁吉林,中国古籍称他们为“东胡”实际则属于蒙古语系。他们在隋朝即见诸典籍,在七世纪武则天时代即已蹂躏河北。唐朝末年,他们的首领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开始引用汉人,建造城郭,奠定了农业基础,又创造文字,开盐铁之利。在朱温称帝的同年(907年)称帝,虽说还要待四十年后才正式立国为辽,但此时已有适当的典章制度和南朝抗衡。
同时我们还要看清:当日华北沿长城一带是一个汉人的多数民族的农业社会与少数民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