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当时只道是寻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君须记
除了哀婉,容若也深沉,大约是身陷官场覆雨翻云的事看多了,免不了"吟罢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的消沉,就少了几分任侠江湖气,唯一例外的是答顾贞观的一阙金缕曲。这一首看似信笔拈来,数个"君"字,又两个"身"字,全抛开词家死规矩,情感若红日喷涌而出,叫人读了大呼痛快,是可以佐酒忍不住干一大浮白那种痛快!
容若似被风吹落错地方生长的种子,感慨着"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仿佛这荣华是老天硬塞给他的。他终其一生不识命运安排的轨迹,桀骜不驯,内心做困兽之斗。同是"乌衣门第",容若吟出这句话身世之叹甚重,没有"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惘然,读不出对世事的感谓。不以权贵为喜,不以门第为傲。他落落清朗,隐隐落泊。反而赢得一帮狂傲不羁的江南名士折节下交。
梁汾,是顾贞观的号。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引为挚友。
这阕金缕曲即是容若认识他不久后在侧帽投壶图上题的词,既为自己写照,也为其交游写照,中间还交错着对娥眉谣诼的感慨,又照应了答应顾贞观营救吴汉槎的事,运笔疏朗有致,而情感又沉着跌拓。
我个人最喜当中"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几句,直抒胸臆,意态激扬。言辞间大有扬眉剑出鞘的侠气纵横。男人太激扬了往往不好,有讲大话的嫌疑,一股艺术青年舍我其谁的酸味。但像容若这样缠绵悱恻的主儿,偶尔放荡形骸,无忌世俗礼教一把,狂一狂,倒叫人替他高兴!想来大家是差不多的心思,故此词一出世,就成为饮水词传扬千古的名篇。
古人说,得黄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人生得友如纳兰容若,何止胜却黄金百两?要不是顾贞观走了纳兰的门路,恐怕就有个黄金千两也未必能把吴汉槎从塞外救回来。倒是纳兰说道有酒唯浇赵州土,大话罢了:他也不过是个赌书泼茶的主儿。以他当时的地位,倘要效法平原君,估计等不及食客盈门,就被御史参了。
关于这阕词,有很多附会之说,有人说,"后身缘、恐结他生里"之语不祥,而后来容若果然壮年而卒,仿佛词谶。谶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大约由唐开始,唐以后说法更甚,人们开始相信诗文是一个人的心气所致,照应他一生的命运,像擅作"鬼语"的李贺,不但一生命途乖觉,而且短寿,二十七岁即亡故。
炙砚琐谈里有一段附会更是好玩:写容若与梁汾交厚,写金缕曲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而梁汾答词亦有"但结记、来生休悔"之语。容若殇后,梁汾得梦。梦中见容若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为息壤。"是夜,梁汾得一子,观其面目,宛然是容若,知为其后身无疑,心窃喜。弥月后,复得一梦,梦容若与己作别。醒来惊动。询问之,其子已卒。
注:西宾
得黄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季布,汉初楚人。楚汉战争中,为项羽部将。后归汉,任河东守。布以任侠著名,重然诺,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季布一诺"为重然诺而不失信用之典。
金缕曲简梁汾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吴季子
因为梁羽生先生太喜欢纳兰容若(具体证据是七剑下天山),除了七剑之外,他还不止一次在随笔里提到纳兰容若,引起了同为武侠宗师的金庸的兴趣,于是金庸就写了一篇相应的短文——顾贞观的"赎命词"来回应他,将容若和梁汾营救吴兆骞的事,以及吴兆骞这个人都写得详尽而生动,我认为可以做为这阕金缕曲的注解。因此把它转述下来——"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从小就很聪明,也因此颇为狂放骄傲。据笔记小说上说,他在私塾里念书时,见桌上有同学们除下来的帽子,常拿来小便。同学们报告老师,老师自然质问他,他的理由是:"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老师叹息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因名气大而惹祸"这话说得很不错,在封建王朝中,名气大正是惹祸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对汪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也确实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热情。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
吴兆骞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格遵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叫做秋茄集,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于他所以获罪,是为了科场事件。顺治丁酉年,他去应考举人,考中了。后来发现这一场考试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他学问和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判充军宁古塔。这是一件株连极广,杀人甚众的科场大案。清人入关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杀江南人士立威。吴兆骞完全冤枉,当时名士们都很同情他,写了许多诗词给他送行,吴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当中有"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被容若化用在水龙吟里。
顾贞观(梁汾)当时与他齐名,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顺治换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博纳兰明珠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寄了两阙词给他,那就是有名的两阙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团栾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一)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恭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其二)
白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两阙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两人心迹,-一如见千秋绝调也。"
纳兰容若见了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流泪。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与此鼎足而三。他知道这事不容易办,立誓要以十年的时间营救吴兆骞归来。当时也写了一阙金缕曲给顾,这词结尾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尽力营救吴,这就是金缕曲-简梁汾的由来。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容若答应梁汾十年之间必定救吴汉槎回来。梁汾还不满,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你要救就要快点。容若不以为忤,反而认为他说的在理,想了想,就请给我五年时间吧。
不久容若在适当的时机中去求他父亲设法。有一次明珠请客,明珠知道顾贞观素不喝酒,就斟了满满一大碗酒对他说:"你饮干了,我就救汉槎。"顾贞观毫不踌躇地一饮而干。明珠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就算你不饮,难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点力,朋友们大家凑钱,终于把吴兆骞赎回来。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阙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从宁古塔归来。吴兆骞释放后,到明珠府上致谢,在屋内墙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感慨落泪。那题字今日看起来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时却是郑重之举,气节从来为清高文人看重.以顾贞观狂傲不屈的性子为救吴汉槎,四处求人,还求到他内心看不起的权贵面前,想必是忍受他所认为的极大屈辱,心中愤懑需要大书一笔才甘心。
这阕金缕曲慷慨淋漓地表现容若率性真情和他对友情的看重。康熙十年,梁汾受同僚排挤被参,落职返回故里。容若和他相交后知道他的情况,上阕就是安慰梁汾休为宦海浮沉而恼心,仕途为官如同断梗,四处漂泊,不值得为其所累。下阕是嘱托梁汾转告汉槎要善自珍重,坚定明确的表示了自己要营救他的决心,全词全是在为友人着想,无一语是为自己盘算,足见容若心地光明磊落。情深我自判憔悴。为朋友,他心甘情愿憔悴费神,毫无怨言。似容若这样有情无私这样的男儿,文而有侠气,实在稀世难得。古时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容若因汉槎姓吴而称其为吴季子。他自己的所为其实更接近一诺千金的贵族公子吴季礼。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添凝咽
纳兰词,多愁苦之作,几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个"愁"字。容若多愁,却不完全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他的"愁",其实是在现实压力下,精神苦闷无处抒解的表现,透出丁香花般无可奈何的忧伤。今之女子感慨"嫁人当嫁纳兰君"以今天这些钢筋水泥森林里打磨出来的白骨精们犀利精刮的眼光,光是有"工愁善恨"的一面。而看不见其男儿血性的一面,想要一帮女人精如此称许纳兰也是不可能的。金缕曲几阕就颇见豪侠气。
金缕曲-慰西溟有"悲慷气,酷近燕幽"的感觉!此作是他写给一位叫姜宸英的好友的。姜宸英(1638~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园,浙江慈溪人。擅词章,工书画。生性疏放,时人识为"狷狂"。有苇间诗集、湛园未定稿、湛园藏稿等。这个人才学很好,可是屡试不第,属于才重天下人偏偏不中考官的典型。
康熙十七年(1678年)西溟到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在京时曾寓萧寺。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所以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考试的结果是西溟未能中选。容若对他深表同情,并不以之狷介为异,留西溟居于府邸,与其交情甚厚。二人诗词往还,多唱和之作。
康熙十八年(1679年)西溟又遭母丧,其不如意,痛苦忿闷可想而知。秋后西溟决计南归奔丧,容若赋词慰勉之。这阙金缕曲词,是在为有才能的人抱屈,也对压制人才的社会现状表示了不满。
当中最精彩是"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一句。大丈夫不应因求官不成而急躁。弃功名不取,又是何等的高傲,容若在称美西溟"不肯因人热"的"丈夫气概"中也表现了自己!"因人热"的典故出自梁鸿,语见东汉班固等撰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梁鸿少孤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梁鸿是个孤介有信念的男人,虽然有时候的行为显出做作刻意的姿态,比如当学生时不跟同学一起生火煮饭,非另起个炉灶才显得自己清净,妻子递水时也一定举案齐眉,动作标准。这种男人是不随和不可爱的,同他生活你更别指望他风趣给你惊喜,他的一举一动有礼可据,上至周礼下至论语一丝不苟,像个行为道德训导师。
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果断辞官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后人欣赏他的睿智,不但史书上以他人品才智为重,更在民间传说里把下落不明的绝色美女西施赐回给范蠡,叫他们二人泛舟太湖,做一对神仙美眷。容若以此典故安慰姜西溟,说你求官不成,又不屑依附权贵,那不如学范蠡泛舟五湖,隐居自乐。愿望是好的,可惜又有几个人有范蠡的才智和果断?姜宸英书法之道精绝,在清代也算横绝一代。可叹的是功名之念始终不息。内心不同于表面装出的淡泊名利。
世事往往这样狠毒可笑,越想得到的人越得不到,那道墙眼看着翻过去了,最后一脚还踏空,掉下来前功尽弃。反而是无所谓的,像弯腰捡个帽子,朝头上一带,嗨!度身定作的一样。姜西溟为人有道,为官之道十分潦草失败。容若用了"簸弄","莫叫磨涅""任西风,吹冷长安月"等语,明慰暗劝。旁观者清,也许正因为他看到姜西溟不适合为官的特质,只是,他不能替姜西溟选择要走的路,看到也只能提醒。
"博学鸿词"科后,姜西溟为人举荐修明史,年七十方成进士,在官场中半世浮沉,始终浮不上去,最后以主持顺天乡试案被牵连丢了官而死狱中。容若叹"福因才折"竟是一语成谶。
容若是聪明人,或许聪明到剔透的地步,一眼洞穿富贵功名的假象,了然天意。如同皆站在迷径里,世人多一生一世执迷不返,惟有他轻巧巧就道出真相:失意每多如意少。这样的人,既不执迷于功名,也惟有将省下的心力,放到"情"字上,然而也做出了千古文章。
他萧壮起来也萧壮。"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写得极好,有景有色,慷慨悲怆,气势不凡,不下盛唐风。
藜床是用藜(莱草)茎编织的藤床。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容若自己不喜欢官场,不喜欢居于庙堂之上,指手画脚,他内心所称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的种种隐逸好处。容若痛惜好友才华,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不如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毋须因此而折磨自己。不应为功名束缚。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奔走仕途,西溟有真才却不得志,不若应以达观心态处之,任那些身陷名利却自鸣得意人儿去奔忙吧!
看到"福因才折!"四字,我竟失语。这是劝慰姜西溟,但何尝不是容若的自警自怜自伤。自古佳人多难才子短命。生来比别人多点能力的人就注定了要多承受点考验磨折,天意公平。
金缕曲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身世恨
第一次看见"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当中时便惊住了!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竟能发出如此慷慨沉凉之语。心中辗转低回不已。时光的流转,一生的光阴,可不就是在几个挥手,几次转身中倏然而失的吗?于是,这首词的其他都成了海上月明,水里的余影而已。
容若化用李义山诗句述说姜西溟与自己交往的情景。又化用老杜登高里的诗句描绘深秋的景象。这两处容若将名句化的恰切妥贴,不着痕迹,兼具俊爽苍劲之美。
老杜是可怜可叹的男子,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真正属于容若所说的才命相负的群体的典型代表。老杜写国事悲凉雄壮,写家事却始终温暖中透着清寒。月夜里写小儿女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老妻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起来,老杜也不是考场的宠儿嘛,早年科举,屡试不第。可人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君须记
除了哀婉,容若也深沉,大约是身陷官场覆雨翻云的事看多了,免不了"吟罢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的消沉,就少了几分任侠江湖气,唯一例外的是答顾贞观的一阙金缕曲。这一首看似信笔拈来,数个"君"字,又两个"身"字,全抛开词家死规矩,情感若红日喷涌而出,叫人读了大呼痛快,是可以佐酒忍不住干一大浮白那种痛快!
容若似被风吹落错地方生长的种子,感慨着"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仿佛这荣华是老天硬塞给他的。他终其一生不识命运安排的轨迹,桀骜不驯,内心做困兽之斗。同是"乌衣门第",容若吟出这句话身世之叹甚重,没有"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惘然,读不出对世事的感谓。不以权贵为喜,不以门第为傲。他落落清朗,隐隐落泊。反而赢得一帮狂傲不羁的江南名士折节下交。
梁汾,是顾贞观的号。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引为挚友。
这阕金缕曲即是容若认识他不久后在侧帽投壶图上题的词,既为自己写照,也为其交游写照,中间还交错着对娥眉谣诼的感慨,又照应了答应顾贞观营救吴汉槎的事,运笔疏朗有致,而情感又沉着跌拓。
我个人最喜当中"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几句,直抒胸臆,意态激扬。言辞间大有扬眉剑出鞘的侠气纵横。男人太激扬了往往不好,有讲大话的嫌疑,一股艺术青年舍我其谁的酸味。但像容若这样缠绵悱恻的主儿,偶尔放荡形骸,无忌世俗礼教一把,狂一狂,倒叫人替他高兴!想来大家是差不多的心思,故此词一出世,就成为饮水词传扬千古的名篇。
古人说,得黄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人生得友如纳兰容若,何止胜却黄金百两?要不是顾贞观走了纳兰的门路,恐怕就有个黄金千两也未必能把吴汉槎从塞外救回来。倒是纳兰说道有酒唯浇赵州土,大话罢了:他也不过是个赌书泼茶的主儿。以他当时的地位,倘要效法平原君,估计等不及食客盈门,就被御史参了。
关于这阕词,有很多附会之说,有人说,"后身缘、恐结他生里"之语不祥,而后来容若果然壮年而卒,仿佛词谶。谶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大约由唐开始,唐以后说法更甚,人们开始相信诗文是一个人的心气所致,照应他一生的命运,像擅作"鬼语"的李贺,不但一生命途乖觉,而且短寿,二十七岁即亡故。
炙砚琐谈里有一段附会更是好玩:写容若与梁汾交厚,写金缕曲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而梁汾答词亦有"但结记、来生休悔"之语。容若殇后,梁汾得梦。梦中见容若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为息壤。"是夜,梁汾得一子,观其面目,宛然是容若,知为其后身无疑,心窃喜。弥月后,复得一梦,梦容若与己作别。醒来惊动。询问之,其子已卒。
注:西宾
得黄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季布,汉初楚人。楚汉战争中,为项羽部将。后归汉,任河东守。布以任侠著名,重然诺,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季布一诺"为重然诺而不失信用之典。
金缕曲简梁汾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吴季子
因为梁羽生先生太喜欢纳兰容若(具体证据是七剑下天山),除了七剑之外,他还不止一次在随笔里提到纳兰容若,引起了同为武侠宗师的金庸的兴趣,于是金庸就写了一篇相应的短文——顾贞观的"赎命词"来回应他,将容若和梁汾营救吴兆骞的事,以及吴兆骞这个人都写得详尽而生动,我认为可以做为这阕金缕曲的注解。因此把它转述下来——"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从小就很聪明,也因此颇为狂放骄傲。据笔记小说上说,他在私塾里念书时,见桌上有同学们除下来的帽子,常拿来小便。同学们报告老师,老师自然质问他,他的理由是:"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老师叹息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因名气大而惹祸"这话说得很不错,在封建王朝中,名气大正是惹祸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对汪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也确实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热情。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
吴兆骞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格遵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叫做秋茄集,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于他所以获罪,是为了科场事件。顺治丁酉年,他去应考举人,考中了。后来发现这一场考试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他学问和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判充军宁古塔。这是一件株连极广,杀人甚众的科场大案。清人入关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杀江南人士立威。吴兆骞完全冤枉,当时名士们都很同情他,写了许多诗词给他送行,吴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当中有"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被容若化用在水龙吟里。
顾贞观(梁汾)当时与他齐名,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顺治换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博纳兰明珠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寄了两阙词给他,那就是有名的两阙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团栾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一)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恭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其二)
白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两阙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两人心迹,-一如见千秋绝调也。"
纳兰容若见了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流泪。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与此鼎足而三。他知道这事不容易办,立誓要以十年的时间营救吴兆骞归来。当时也写了一阙金缕曲给顾,这词结尾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尽力营救吴,这就是金缕曲-简梁汾的由来。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容若答应梁汾十年之间必定救吴汉槎回来。梁汾还不满,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你要救就要快点。容若不以为忤,反而认为他说的在理,想了想,就请给我五年时间吧。
不久容若在适当的时机中去求他父亲设法。有一次明珠请客,明珠知道顾贞观素不喝酒,就斟了满满一大碗酒对他说:"你饮干了,我就救汉槎。"顾贞观毫不踌躇地一饮而干。明珠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就算你不饮,难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点力,朋友们大家凑钱,终于把吴兆骞赎回来。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阙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从宁古塔归来。吴兆骞释放后,到明珠府上致谢,在屋内墙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感慨落泪。那题字今日看起来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时却是郑重之举,气节从来为清高文人看重.以顾贞观狂傲不屈的性子为救吴汉槎,四处求人,还求到他内心看不起的权贵面前,想必是忍受他所认为的极大屈辱,心中愤懑需要大书一笔才甘心。
这阕金缕曲慷慨淋漓地表现容若率性真情和他对友情的看重。康熙十年,梁汾受同僚排挤被参,落职返回故里。容若和他相交后知道他的情况,上阕就是安慰梁汾休为宦海浮沉而恼心,仕途为官如同断梗,四处漂泊,不值得为其所累。下阕是嘱托梁汾转告汉槎要善自珍重,坚定明确的表示了自己要营救他的决心,全词全是在为友人着想,无一语是为自己盘算,足见容若心地光明磊落。情深我自判憔悴。为朋友,他心甘情愿憔悴费神,毫无怨言。似容若这样有情无私这样的男儿,文而有侠气,实在稀世难得。古时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容若因汉槎姓吴而称其为吴季子。他自己的所为其实更接近一诺千金的贵族公子吴季礼。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添凝咽
纳兰词,多愁苦之作,几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个"愁"字。容若多愁,却不完全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他的"愁",其实是在现实压力下,精神苦闷无处抒解的表现,透出丁香花般无可奈何的忧伤。今之女子感慨"嫁人当嫁纳兰君"以今天这些钢筋水泥森林里打磨出来的白骨精们犀利精刮的眼光,光是有"工愁善恨"的一面。而看不见其男儿血性的一面,想要一帮女人精如此称许纳兰也是不可能的。金缕曲几阕就颇见豪侠气。
金缕曲-慰西溟有"悲慷气,酷近燕幽"的感觉!此作是他写给一位叫姜宸英的好友的。姜宸英(1638~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园,浙江慈溪人。擅词章,工书画。生性疏放,时人识为"狷狂"。有苇间诗集、湛园未定稿、湛园藏稿等。这个人才学很好,可是屡试不第,属于才重天下人偏偏不中考官的典型。
康熙十七年(1678年)西溟到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在京时曾寓萧寺。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白大字"萧寺"所以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考试的结果是西溟未能中选。容若对他深表同情,并不以之狷介为异,留西溟居于府邸,与其交情甚厚。二人诗词往还,多唱和之作。
康熙十八年(1679年)西溟又遭母丧,其不如意,痛苦忿闷可想而知。秋后西溟决计南归奔丧,容若赋词慰勉之。这阙金缕曲词,是在为有才能的人抱屈,也对压制人才的社会现状表示了不满。
当中最精彩是"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一句。大丈夫不应因求官不成而急躁。弃功名不取,又是何等的高傲,容若在称美西溟"不肯因人热"的"丈夫气概"中也表现了自己!"因人热"的典故出自梁鸿,语见东汉班固等撰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梁鸿少孤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梁鸿是个孤介有信念的男人,虽然有时候的行为显出做作刻意的姿态,比如当学生时不跟同学一起生火煮饭,非另起个炉灶才显得自己清净,妻子递水时也一定举案齐眉,动作标准。这种男人是不随和不可爱的,同他生活你更别指望他风趣给你惊喜,他的一举一动有礼可据,上至周礼下至论语一丝不苟,像个行为道德训导师。
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果断辞官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后人欣赏他的睿智,不但史书上以他人品才智为重,更在民间传说里把下落不明的绝色美女西施赐回给范蠡,叫他们二人泛舟太湖,做一对神仙美眷。容若以此典故安慰姜西溟,说你求官不成,又不屑依附权贵,那不如学范蠡泛舟五湖,隐居自乐。愿望是好的,可惜又有几个人有范蠡的才智和果断?姜宸英书法之道精绝,在清代也算横绝一代。可叹的是功名之念始终不息。内心不同于表面装出的淡泊名利。
世事往往这样狠毒可笑,越想得到的人越得不到,那道墙眼看着翻过去了,最后一脚还踏空,掉下来前功尽弃。反而是无所谓的,像弯腰捡个帽子,朝头上一带,嗨!度身定作的一样。姜西溟为人有道,为官之道十分潦草失败。容若用了"簸弄","莫叫磨涅""任西风,吹冷长安月"等语,明慰暗劝。旁观者清,也许正因为他看到姜西溟不适合为官的特质,只是,他不能替姜西溟选择要走的路,看到也只能提醒。
"博学鸿词"科后,姜西溟为人举荐修明史,年七十方成进士,在官场中半世浮沉,始终浮不上去,最后以主持顺天乡试案被牵连丢了官而死狱中。容若叹"福因才折"竟是一语成谶。
容若是聪明人,或许聪明到剔透的地步,一眼洞穿富贵功名的假象,了然天意。如同皆站在迷径里,世人多一生一世执迷不返,惟有他轻巧巧就道出真相:失意每多如意少。这样的人,既不执迷于功名,也惟有将省下的心力,放到"情"字上,然而也做出了千古文章。
他萧壮起来也萧壮。"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写得极好,有景有色,慷慨悲怆,气势不凡,不下盛唐风。
藜床是用藜(莱草)茎编织的藤床。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容若自己不喜欢官场,不喜欢居于庙堂之上,指手画脚,他内心所称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的种种隐逸好处。容若痛惜好友才华,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不如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毋须因此而折磨自己。不应为功名束缚。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奔走仕途,西溟有真才却不得志,不若应以达观心态处之,任那些身陷名利却自鸣得意人儿去奔忙吧!
看到"福因才折!"四字,我竟失语。这是劝慰姜西溟,但何尝不是容若的自警自怜自伤。自古佳人多难才子短命。生来比别人多点能力的人就注定了要多承受点考验磨折,天意公平。
金缕曲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身世恨
第一次看见"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当中时便惊住了!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竟能发出如此慷慨沉凉之语。心中辗转低回不已。时光的流转,一生的光阴,可不就是在几个挥手,几次转身中倏然而失的吗?于是,这首词的其他都成了海上月明,水里的余影而已。
容若化用李义山诗句述说姜西溟与自己交往的情景。又化用老杜登高里的诗句描绘深秋的景象。这两处容若将名句化的恰切妥贴,不着痕迹,兼具俊爽苍劲之美。
老杜是可怜可叹的男子,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真正属于容若所说的才命相负的群体的典型代表。老杜写国事悲凉雄壮,写家事却始终温暖中透着清寒。月夜里写小儿女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老妻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起来,老杜也不是考场的宠儿嘛,早年科举,屡试不第。可人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