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便一打量,大营就扎在小峡东口,一面倚着崖壁,看营帐数量,兵力起码在三千以上。
李倓听说贾槐把李汲领回来了,急命召见,李汲开口就说:“不意殿下也到小峡来了。”
李倓笑一笑,解释道:“孤来监督农人割麦,此杨公南心心念念之事也。”顿了一顿,又说:“今岁天候尚可,虽然连日阴霾笼罩,却总不见落雨,当可顺利收获。但若隔几日还不见日头,谷不得曝晒,便只能连壳蒸熟了,充作军粮……”
李汲心说那得多牙碜啊……好在我这个级别的,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用吃那些玩意儿吧。
于是不等李倓询问,便将峡西战事详细禀报了一回,只是对于自己登垒奋战,逼退蕃贼之事,并未大加渲染——自己夸自己,他多少有些脸红,况且估摸着李元忠在战报里也都写得很清楚了,不必要再当面表功。
李倓颔首道:“孤知此战,长卫你居功甚大……”但随即提醒道:“不可恃功而骄——亲执刀矛,陷阵杀贼,此乃匹夫所为;孤冀望长卫将来能够统领万马千军,谈笑破敌,方不负身为长源先生之弟也。”
李汲躬身受教,随即忙不迭地便问:“李将军前日呈报,请求添兵增将,未知殿下允否?”
李倓微微一皱眉头:“奈何鄯州之兵,所余无几……”
其实李汲出来的时候,鄯州城内还有六千多兵马,也不能算很少了;且这些时日,李倓复命募兵,并从后方的金城、广武、狄道等处调兵来援,城内兵力已然过万。只是除了贴身护卫的五百神策军外,其余不是新兵就是老弱,战斗力难免大打折扣,
所以李倓虽然暗自下定了倾财一博的决心,却还不敢这便往前线增兵,希望能够将新兵多训练个十天半月的再说。他这次跑到小峡来,除监督农人收割的主要目的外,也有亲自操练士卒之意。
李汲劝说李倓道:“军前形势,瞬息万变,当进须进,才能不误战机。如今小峡西口的蕃军已然胆落,不敢来攻,只须再添一两千兵马,李将军有把握将之彻底击溃。敌若奔溃,则我可前出策应鄯城,若蕃贼复分兵来御,鄯城必成牢固不拔之势。倘若拖延数日,即便鄯城不失,贼亦将添兵小峡,则我唯守而已,进退之机,尽操敌手……”
李倓沉吟半晌,乃问:“只须一千兵,便可扭转小峡的攻守之势么?”
李汲犹豫了一下,苦笑道:“恐须一千神策军……”
李元忠估算着再多三千人,他面对绮力卜藏便有胜算,李汲担心这个数字吓着了李倓,所以缩缩水,只说一两千,谁料李倓竟要坐实他那句话……李汲差点儿提起手来扇自己的耳光,我说老实话就好了,这没事儿耍什么小心眼儿啊!
李倓一撇嘴:“一千神策,已与汝五百,孤身边焉有足数?”
李汲红着脸道:“若新卒,恐须三千……”
李倓冷笑道:“难道孤将身边这三千兵尽数交予汝,自己孤身返回鄯州去不成么?”
他本来是想拿话噎李汲的,没料到李汲想都不想,直接回复道:“若前可破贼,难道殿下孤身一人,敢有来犯者么?若不能破贼,殿下自守鄯州,能有几成胜算?”
别以为你做过几天行军司马就了不起了,临阵指挥、摧锋破锐,还有凭坚固守,你有足够的经验吗?若把郭昕、李元忠全都失陷了,靠你自己,有信心守住小峡和鄯州吗?你把兵留在身边有蛋用啊!
关键是地形复杂,道路狭窄,真不怕吐蕃军大举迂回来偷袭鄯州,故而以李汲的想法,即便把鄯州放空了也没关系吧。
李倓不禁恼怒,呵斥道:“若能破贼,固然是好,若不能破,使贼逾小峡而向鄯州,孤身边却无一兵一卒——汝欲害孤性命不成么?!”
李汲一梗脖子:“臣曾救殿下,岂会害殿下!”
李倓闻言,心中更怒。
李汲曾经跟李适说过,我对你有恩情,你不必时时放在嘴边,反倒显得我亏欠你什么似的——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是也。而若相反,是李汲常提旧恩,李适心里肯定更不舒服吧。李倓也是如此,不遇着什么事儿了,平心静气之下,自会感李汲的好,甚至于念叨几句“我性命本为他所救,异日自当以性命相偿”;但若双方意见起了冲突,李汲再于此时提起救命之恩,李倓反倒容易恼羞成怒——
你啥意思,要挟我?你昔日救我,不过是为了市恩吧,这才几天啊,就打算讨还了?!
可是身边还有不少的卫兵,以及贾槐,众目睽睽之下,李倓也不便直接撕破脸皮,喝骂李汲——那显得本王多没涵养啊。因此双目中怒意稍现,便即隐去,随即一甩袖子:“长卫久战辛劳,且下去歇息吧。”
说着话,站起身来,便待离去。李汲急了——他也知道刚才话赶话,自己所言不大妥当,生怕李倓一怒之下,不但不肯增兵小峡西口,甚至于把自己留而不遣——赶紧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揪住了李倓的袖子。
李倓拧眉瞠目道:“长卫何意啊?君昔曾劫许叔冀以救睢阳,乃欲故技重施乎?!”
李汲当即“嘭”的一声,重重跪在了地上,仰着头高声说道:“臣有罪,冲犯了殿下,然请殿下再听臣一言。”
“你说!”
“殿下本是天潢贵胄,自可安居京城,不必来西陲冲冒矢石。此番来者,上解父兄之虑,下安黎庶之危,中护国家社稷,乃不负为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子孙。自古兵凶事险,无有必胜不败之局,然若殿下挫败,仍可退返长安,做逍遥王爷,岂有性命之忧啊?倘若能一战得胜,自然将士归心,百姓称颂,声震于寰宇,名垂于青史!
“如此退无后顾之忧,进或有望成功,殿下岂不愿么?汲之言,固然是为将士考虑,为国家考虑,其实也是为殿下考虑啊。万望殿下勿因臣粗鄙不文,出言无状,便舍此大好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时不再来——殿下三思!”
随便一打量,大营就扎在小峡东口,一面倚着崖壁,看营帐数量,兵力起码在三千以上。
李倓听说贾槐把李汲领回来了,急命召见,李汲开口就说:“不意殿下也到小峡来了。”
李倓笑一笑,解释道:“孤来监督农人割麦,此杨公南心心念念之事也。”顿了一顿,又说:“今岁天候尚可,虽然连日阴霾笼罩,却总不见落雨,当可顺利收获。但若隔几日还不见日头,谷不得曝晒,便只能连壳蒸熟了,充作军粮……”
李汲心说那得多牙碜啊……好在我这个级别的,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用吃那些玩意儿吧。
于是不等李倓询问,便将峡西战事详细禀报了一回,只是对于自己登垒奋战,逼退蕃贼之事,并未大加渲染——自己夸自己,他多少有些脸红,况且估摸着李元忠在战报里也都写得很清楚了,不必要再当面表功。
李倓颔首道:“孤知此战,长卫你居功甚大……”但随即提醒道:“不可恃功而骄——亲执刀矛,陷阵杀贼,此乃匹夫所为;孤冀望长卫将来能够统领万马千军,谈笑破敌,方不负身为长源先生之弟也。”
李汲躬身受教,随即忙不迭地便问:“李将军前日呈报,请求添兵增将,未知殿下允否?”
李倓微微一皱眉头:“奈何鄯州之兵,所余无几……”
其实李汲出来的时候,鄯州城内还有六千多兵马,也不能算很少了;且这些时日,李倓复命募兵,并从后方的金城、广武、狄道等处调兵来援,城内兵力已然过万。只是除了贴身护卫的五百神策军外,其余不是新兵就是老弱,战斗力难免大打折扣,
所以李倓虽然暗自下定了倾财一博的决心,却还不敢这便往前线增兵,希望能够将新兵多训练个十天半月的再说。他这次跑到小峡来,除监督农人收割的主要目的外,也有亲自操练士卒之意。
李汲劝说李倓道:“军前形势,瞬息万变,当进须进,才能不误战机。如今小峡西口的蕃军已然胆落,不敢来攻,只须再添一两千兵马,李将军有把握将之彻底击溃。敌若奔溃,则我可前出策应鄯城,若蕃贼复分兵来御,鄯城必成牢固不拔之势。倘若拖延数日,即便鄯城不失,贼亦将添兵小峡,则我唯守而已,进退之机,尽操敌手……”
李倓沉吟半晌,乃问:“只须一千兵,便可扭转小峡的攻守之势么?”
李汲犹豫了一下,苦笑道:“恐须一千神策军……”
李元忠估算着再多三千人,他面对绮力卜藏便有胜算,李汲担心这个数字吓着了李倓,所以缩缩水,只说一两千,谁料李倓竟要坐实他那句话……李汲差点儿提起手来扇自己的耳光,我说老实话就好了,这没事儿耍什么小心眼儿啊!
李倓一撇嘴:“一千神策,已与汝五百,孤身边焉有足数?”
李汲红着脸道:“若新卒,恐须三千……”
李倓冷笑道:“难道孤将身边这三千兵尽数交予汝,自己孤身返回鄯州去不成么?”
他本来是想拿话噎李汲的,没料到李汲想都不想,直接回复道:“若前可破贼,难道殿下孤身一人,敢有来犯者么?若不能破贼,殿下自守鄯州,能有几成胜算?”
别以为你做过几天行军司马就了不起了,临阵指挥、摧锋破锐,还有凭坚固守,你有足够的经验吗?若把郭昕、李元忠全都失陷了,靠你自己,有信心守住小峡和鄯州吗?你把兵留在身边有蛋用啊!
关键是地形复杂,道路狭窄,真不怕吐蕃军大举迂回来偷袭鄯州,故而以李汲的想法,即便把鄯州放空了也没关系吧。
李倓不禁恼怒,呵斥道:“若能破贼,固然是好,若不能破,使贼逾小峡而向鄯州,孤身边却无一兵一卒——汝欲害孤性命不成么?!”
李汲一梗脖子:“臣曾救殿下,岂会害殿下!”
李倓闻言,心中更怒。
李汲曾经跟李适说过,我对你有恩情,你不必时时放在嘴边,反倒显得我亏欠你什么似的——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是也。而若相反,是李汲常提旧恩,李适心里肯定更不舒服吧。李倓也是如此,不遇着什么事儿了,平心静气之下,自会感李汲的好,甚至于念叨几句“我性命本为他所救,异日自当以性命相偿”;但若双方意见起了冲突,李汲再于此时提起救命之恩,李倓反倒容易恼羞成怒——
你啥意思,要挟我?你昔日救我,不过是为了市恩吧,这才几天啊,就打算讨还了?!
可是身边还有不少的卫兵,以及贾槐,众目睽睽之下,李倓也不便直接撕破脸皮,喝骂李汲——那显得本王多没涵养啊。因此双目中怒意稍现,便即隐去,随即一甩袖子:“长卫久战辛劳,且下去歇息吧。”
说着话,站起身来,便待离去。李汲急了——他也知道刚才话赶话,自己所言不大妥当,生怕李倓一怒之下,不但不肯增兵小峡西口,甚至于把自己留而不遣——赶紧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揪住了李倓的袖子。
李倓拧眉瞠目道:“长卫何意啊?君昔曾劫许叔冀以救睢阳,乃欲故技重施乎?!”
李汲当即“嘭”的一声,重重跪在了地上,仰着头高声说道:“臣有罪,冲犯了殿下,然请殿下再听臣一言。”
“你说!”
“殿下本是天潢贵胄,自可安居京城,不必来西陲冲冒矢石。此番来者,上解父兄之虑,下安黎庶之危,中护国家社稷,乃不负为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子孙。自古兵凶事险,无有必胜不败之局,然若殿下挫败,仍可退返长安,做逍遥王爷,岂有性命之忧啊?倘若能一战得胜,自然将士归心,百姓称颂,声震于寰宇,名垂于青史!
“如此退无后顾之忧,进或有望成功,殿下岂不愿么?汲之言,固然是为将士考虑,为国家考虑,其实也是为殿下考虑啊。万望殿下勿因臣粗鄙不文,出言无状,便舍此大好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时不再来——殿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