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明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自成到达褒城的第三日,终于完成集结的闯军余部在接到消息后,陆续从秦岭南部的谷口开拔,抵达褒城。头一批约莫六千人,是闯军的战兵,由留在后方的将领蓝应诚统带,后一批二千人不到,基本上是老营的随军人员和辎重队,也由另一名闯军将领谷可成统带。
蓝、谷二人前来褒城的路上,未曾遭到官军的截击,反倒是赵当世派出去接应的人马在和蓝应诚初遇时,差点因为情况不明而导致两方打斗起来。闯军全体会合后,点清楚人马,万人不到。这与李自成所讲,南下前尚有一万五千之众的情况相比照,即能直观反映出重峦叠嶂的秦岭是多么严酷。
与蓝应诚同至的,还有一个惊喜,即活着回来的庞劲明与吴汝义。原来当夜他俩见赵当世及李自成成功过河,又见官军实难抵挡,就且战且退,最后一并投河。庞、吴皆识水性,借着湍急的文水顺流直下,侥幸逃过了官军的追杀。
文水的下游靠北,他们上岸后就先去了北面寻找闯军大部队,之后才又更着大部队来到褒城。
忠心的部下安然无恙,赵当世与李自成都好生欣慰,对二人的嘉勉奖励自不待提。队伍集结完毕,紧接着的核心任务,便是入川。
之所以比原定计划提早了将近半个月行动,赵、李的谈话主要涉及到了三个点。
第一点,兵粮告急。实际上,不单是赵营面临粮草将罄的尴尬处境,闯营的状况也很不乐观,尤其是在宝鸡的惨败以及秦岭内的逗留徘徊丧失消耗了大量的粮草,李自成根据吴汝义早前的报告估计,按照目前的情况,闯营也绝无法支撑下十月。计划赶不上变化,入川之事,刻不容缓。
第二点,实力不济。早前,李自成的确有着在汉中组织打一仗的想法。可这个想法在遭到曹变蛟的夜袭后就被果断抛弃了。闯军的骨干精锐只有二千人,这一次的损失虽说已经不算大,可怎么样也折了四分之一,李自成不愿意继续将他们拿去硬碰硬。况且,经历了秦岭群山的折磨,新败的闯营上下锐气消失殆尽,疲惫异常。这种状态,谈何再战?他征询了赵当世的意见,赵当世的意见也不赞成继续在汉中死磕。毕竟就算赢了一场,也无法扭转大势,反正总得入川,还不如趁早离去。
第三点,天气有变。今年的气温降得比去年还快,立秋还没到,温度就颇让人感到凉意。明末的气候反常,赵当世早有见识,他担心,若继续滞留汉中,一旦冰雪骤降,封住了入川诸路,那么赵、闯二营真便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是以,必须抓紧时间。
为了这件事,赵、闯二营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此次会议颇为壮观,二营的中高级将领悉数参加,与会人员达数十人之众。最后达成定论:九月十九日开始依次撤离褒城,先去沔县与郝摇旗部碰头,然后转军宁羌州,与在那里驻扎的覃进孝部会合。
将出发日期选在九月十九是因为崇祯十年的此日乃是立秋,作为一个大节气,官军基本都会免除一日的差役与执勤,作为犒劳。这是流寇们在与官军多年的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五日内,褒城上下齐心协力,做完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翌日十九日三更天,二营人马夤夜出城。扑面而来的是凉丝丝的夜风,兵士们低着头,用麻布巾裹紧了脖颈与下颊。他们沉默无言,安静的如同
黑夜里蛰伏的鸟兽,与为月色所笼盖,静谧幽深的环境化为一体。
水流般的人群不断地从褒城的西门鱼贯而出,人虽多,却井然有序。“嚓嚓嚓”的脚步声混杂着牛马的低鸣以及车轮的滚动,让这个沉寂的夜晚听上去分外忙碌。偶然有军官呼骂起来,或是打了个响亮的鞭花,引起一点点的骚动,就如同将石子投入了碧水深潭,纵能激起几分浪花,却又很快消弭在平稳的浪纹之中。
行军特别是夜行军,因为消息传达的滞缓以及夜色难辨,极容易编制紊乱,造成人员的走散或队伍的前后失距。考虑到这一点,褒城的人分三批出发,头一批三更天出发,等四更天了,下一批再出,直到接近五更天,最后一批人马出城。
当最后一批人马出发时,作为头一批的张妙手等部已与出迎的郝摇旗见了面。郝摇旗同样早已打点好了沔县上下。张妙手的老本军后营以及闯营的吴汝义等部,所带的都是二营中的随军人员,他们在郝摇旗的安排下在城外用过早饭,并不停留,直接转向南下。郝摇旗留在原地,等第二批赵当世与李自成率主力部队前来后,一并行军。放在最后的,是二营的马军部队,赵营这里是韩衮的一千余骑,闯营则是李过的二千骑。
等韩、李到达沔县时,晨光熹微,沔县内外早已没有一个兵士。他们在城里抢入居民家中,草草解决了饭食,便接报东面有官军踪迹。很显然,那是南郑的官兵前来探查了。
眼下二营的大部队尚未完全离开沔县的地界,韩、李二人商议,准备反击一次:要是先撤,给南郑的官军抢住了沔县城,再急请略阳的援兵追击,对于... -->>
李自成到达褒城的第三日,终于完成集结的闯军余部在接到消息后,陆续从秦岭南部的谷口开拔,抵达褒城。头一批约莫六千人,是闯军的战兵,由留在后方的将领蓝应诚统带,后一批二千人不到,基本上是老营的随军人员和辎重队,也由另一名闯军将领谷可成统带。
蓝、谷二人前来褒城的路上,未曾遭到官军的截击,反倒是赵当世派出去接应的人马在和蓝应诚初遇时,差点因为情况不明而导致两方打斗起来。闯军全体会合后,点清楚人马,万人不到。这与李自成所讲,南下前尚有一万五千之众的情况相比照,即能直观反映出重峦叠嶂的秦岭是多么严酷。
与蓝应诚同至的,还有一个惊喜,即活着回来的庞劲明与吴汝义。原来当夜他俩见赵当世及李自成成功过河,又见官军实难抵挡,就且战且退,最后一并投河。庞、吴皆识水性,借着湍急的文水顺流直下,侥幸逃过了官军的追杀。
文水的下游靠北,他们上岸后就先去了北面寻找闯军大部队,之后才又更着大部队来到褒城。
忠心的部下安然无恙,赵当世与李自成都好生欣慰,对二人的嘉勉奖励自不待提。队伍集结完毕,紧接着的核心任务,便是入川。
之所以比原定计划提早了将近半个月行动,赵、李的谈话主要涉及到了三个点。
第一点,兵粮告急。实际上,不单是赵营面临粮草将罄的尴尬处境,闯营的状况也很不乐观,尤其是在宝鸡的惨败以及秦岭内的逗留徘徊丧失消耗了大量的粮草,李自成根据吴汝义早前的报告估计,按照目前的情况,闯营也绝无法支撑下十月。计划赶不上变化,入川之事,刻不容缓。
第二点,实力不济。早前,李自成的确有着在汉中组织打一仗的想法。可这个想法在遭到曹变蛟的夜袭后就被果断抛弃了。闯军的骨干精锐只有二千人,这一次的损失虽说已经不算大,可怎么样也折了四分之一,李自成不愿意继续将他们拿去硬碰硬。况且,经历了秦岭群山的折磨,新败的闯营上下锐气消失殆尽,疲惫异常。这种状态,谈何再战?他征询了赵当世的意见,赵当世的意见也不赞成继续在汉中死磕。毕竟就算赢了一场,也无法扭转大势,反正总得入川,还不如趁早离去。
第三点,天气有变。今年的气温降得比去年还快,立秋还没到,温度就颇让人感到凉意。明末的气候反常,赵当世早有见识,他担心,若继续滞留汉中,一旦冰雪骤降,封住了入川诸路,那么赵、闯二营真便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是以,必须抓紧时间。
为了这件事,赵、闯二营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此次会议颇为壮观,二营的中高级将领悉数参加,与会人员达数十人之众。最后达成定论:九月十九日开始依次撤离褒城,先去沔县与郝摇旗部碰头,然后转军宁羌州,与在那里驻扎的覃进孝部会合。
将出发日期选在九月十九是因为崇祯十年的此日乃是立秋,作为一个大节气,官军基本都会免除一日的差役与执勤,作为犒劳。这是流寇们在与官军多年的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五日内,褒城上下齐心协力,做完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翌日十九日三更天,二营人马夤夜出城。扑面而来的是凉丝丝的夜风,兵士们低着头,用麻布巾裹紧了脖颈与下颊。他们沉默无言,安静的如同
黑夜里蛰伏的鸟兽,与为月色所笼盖,静谧幽深的环境化为一体。
水流般的人群不断地从褒城的西门鱼贯而出,人虽多,却井然有序。“嚓嚓嚓”的脚步声混杂着牛马的低鸣以及车轮的滚动,让这个沉寂的夜晚听上去分外忙碌。偶然有军官呼骂起来,或是打了个响亮的鞭花,引起一点点的骚动,就如同将石子投入了碧水深潭,纵能激起几分浪花,却又很快消弭在平稳的浪纹之中。
行军特别是夜行军,因为消息传达的滞缓以及夜色难辨,极容易编制紊乱,造成人员的走散或队伍的前后失距。考虑到这一点,褒城的人分三批出发,头一批三更天出发,等四更天了,下一批再出,直到接近五更天,最后一批人马出城。
当最后一批人马出发时,作为头一批的张妙手等部已与出迎的郝摇旗见了面。郝摇旗同样早已打点好了沔县上下。张妙手的老本军后营以及闯营的吴汝义等部,所带的都是二营中的随军人员,他们在郝摇旗的安排下在城外用过早饭,并不停留,直接转向南下。郝摇旗留在原地,等第二批赵当世与李自成率主力部队前来后,一并行军。放在最后的,是二营的马军部队,赵营这里是韩衮的一千余骑,闯营则是李过的二千骑。
等韩、李到达沔县时,晨光熹微,沔县内外早已没有一个兵士。他们在城里抢入居民家中,草草解决了饭食,便接报东面有官军踪迹。很显然,那是南郑的官兵前来探查了。
眼下二营的大部队尚未完全离开沔县的地界,韩、李二人商议,准备反击一次:要是先撤,给南郑的官军抢住了沔县城,再急请略阳的援兵追击,对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