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隋末逐鹿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十二日,未时(中午一点到三点)。
风从东南方向而来,掠上东门城楼,将城楼上的战旗吹得猎猎作响,战旗之下,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短须中年人,一身儒袍,长袖飘飘,从城楼下方远远望去,宛若神仙中人,此人正是现任清河郡通守杨善会。
此时,弥漫在杨善会脸上的是一丝难以掩藏的忧愁,他向东方遥遥望去,那目光穿越了无尽的关山,到达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在此风波云急之际,究竟谁能当仁不让,力挽狂澜呢?
杨善会叹了口长气,目光转向城楼之下,在距离东门两里左右,扎着一个营盘,营盘里烟尘缭绕,随风飘来一阵阵的喊杀之声,偶尔传来一两声骏马的长嘶声。
那个营盘驻扎着数千清河郡郡兵,这支军队由他一手建立,花了他无数的心血,最初,这些士兵只是一些拿镰刀的农夫,为了保卫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亲人,他们将手中割草的镰刀换成了杀人的武器,走上了分隔生死的战场。
这支军队,在他的统率之下,由最初的几百人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数千人,由最初心怯力弱的菜鸟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悍卒,逐孙宣雅,败孝德,驱杨公卿,斩张金称,杀高士达,大小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
然而。每次率军与贼作战,总是敌众我寡,就算得胜,也不能灭贼,张金称,高士达地败亡和杨义臣的大军不无关系,他的清河兵在一旁只是略尽绵力而已。
如今,杨义臣已去。关东各地,依然盗贼如麻,流民如蚁,郡县微弱,陷没相继。他这区区几千士卒,只能守护清河一地平安。没有力量扫除国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这也是他如此忧愁的原因。
一月初,他的手下败将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筑坛称王,各地流贼纷纷来投,一时之间,聚众十来万人,声势日盛。
窦建德并非那些只知道过一天就算一天的贼首,抓住读书人和当官的人,也不曾胡乱杀害。他称王之后。在宋正本,凌敬等儒生的帮助下。按照朝廷官职分派百官,收拢流民。开荒垦田,新修水利,劝慰农桑,深得人心。
这样地一个人,其志不小,要让他成了气候,非同小可。
一月中,为了筹集粮草。也为了占据地盘,窦建德率军来犯信都郡。顿时,全郡告急,烽烟四起,告急文书一封封地向江都而去,同时,信都郡也向周围的郡县请求援兵。
杨善会知道,窦建德一旦攻陷信都,声势大振之下,绝不会放过清河郡,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他也该率军前往增援信都。
然而,一个叫高畅的人却突然冒出头来,一举占据了相邻的平原郡,他帐下的幕僚在平原郡有大量地眼线,那边的事情不时传了过来。
那些情报表明,这个高畅绝非等闲之辈,当他从某个隐秘的渠道知道,高畅乃是已逝的高颖公的孙子时,更是大吃一惊。
本来,他准备先东后北,趁高畅在平原立足未稳之际,通过平原当地世家大族的配合,一举将之击败,再集合两郡之力,北上与窦建德相抗,窦建德虽然来势虽凶,不过,自己只要避其锋芒,坚壁清野,据险而守,待其粮尽,自然不战自溃。
然而,获悉高畅是高颖公的孙子时,他犹豫了,他不相信高颖公的孙子会成为一个流贼,当他得知高畅杀掉的是宇文世家的宇文醒时,不由将平原发生地兵变往私人恩怨的方向去想,据他所知,高颖公虽然死在当今圣上手里,却和宇文家不无关系。
就在他犹豫之际,平原郡地内应却被高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根拔起了,良机既失,徒叹奈何。
不管怎样,他也不能将平原郡的高畅放在一旁,置之不理,若他率部北上信都抵御窦建德,高畅从平原出兵攻打他地后路该怎么办呢?根基若失,孤军在外,必败无疑。
周围的郡县的援兵,根本不能指望,要不是一心自保的军阀,就是流贼作乱自身难保,人,只能靠自己。
因此,杨善会下了决心,不管高畅的身世如何,他也要出兵攻打平原郡,绝不让这根芒刺扎在自己背后。
然而,就在他集合全军准备出发之际,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临清贼王安举兵数千与窦建德相呼应,出兵来犯清河,希望借此拖住杨善会北上的步伐。
在杨善会看来,王安以及他的这数千贼兵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他地注意力始终放在平原的高畅身上,那可是一头卧在榻旁沉睡地猛虎,不能让他苏醒过来。
因此,他决定留一千人马在清河,与王安相拒,自率主力轻骑潜行,突袭平原,杀高畅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他的这个计划并没有能实行,在外力的强大干扰下,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清河崔家,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比博陵崔在世家大族中的影响力小,在北齐之时,门阀世家的势力尤为强大,崔家曾经出过几位皇后,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无不以和崔家结亲为喜,清河郡之所以名扬天下,也全因高门崔家。
崔家乃系十世膏粱,其先人历任汉、魏、晋三朝将相大官,贵不可言,也富不可言。清河方圆八百里人家,俱是崔家农田;八百里所有人等,俱是崔家的奴仆雇农;整片清河,均是崔家之物。
真正决定清河郡事务的并不是杨善会这个清河通守,而是清河崔家,没有崔家的点头,杨善会根本当不上这个清河通守,就算当上了,这个位子也坐不长久。
北周代齐之后,虽然吸收了大批山东门阀世族,供职周廷,历周、隋两代,山东世族已渐失去显赫的政治地位,以至于到“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的没落境地,尽管如此,在这些豪族所在的当地,官府的威信力远比不上这些豪族。<... -->>
二月十二日,未时(中午一点到三点)。
风从东南方向而来,掠上东门城楼,将城楼上的战旗吹得猎猎作响,战旗之下,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短须中年人,一身儒袍,长袖飘飘,从城楼下方远远望去,宛若神仙中人,此人正是现任清河郡通守杨善会。
此时,弥漫在杨善会脸上的是一丝难以掩藏的忧愁,他向东方遥遥望去,那目光穿越了无尽的关山,到达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在此风波云急之际,究竟谁能当仁不让,力挽狂澜呢?
杨善会叹了口长气,目光转向城楼之下,在距离东门两里左右,扎着一个营盘,营盘里烟尘缭绕,随风飘来一阵阵的喊杀之声,偶尔传来一两声骏马的长嘶声。
那个营盘驻扎着数千清河郡郡兵,这支军队由他一手建立,花了他无数的心血,最初,这些士兵只是一些拿镰刀的农夫,为了保卫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亲人,他们将手中割草的镰刀换成了杀人的武器,走上了分隔生死的战场。
这支军队,在他的统率之下,由最初的几百人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数千人,由最初心怯力弱的菜鸟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悍卒,逐孙宣雅,败孝德,驱杨公卿,斩张金称,杀高士达,大小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
然而。每次率军与贼作战,总是敌众我寡,就算得胜,也不能灭贼,张金称,高士达地败亡和杨义臣的大军不无关系,他的清河兵在一旁只是略尽绵力而已。
如今,杨义臣已去。关东各地,依然盗贼如麻,流民如蚁,郡县微弱,陷没相继。他这区区几千士卒,只能守护清河一地平安。没有力量扫除国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这也是他如此忧愁的原因。
一月初,他的手下败将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筑坛称王,各地流贼纷纷来投,一时之间,聚众十来万人,声势日盛。
窦建德并非那些只知道过一天就算一天的贼首,抓住读书人和当官的人,也不曾胡乱杀害。他称王之后。在宋正本,凌敬等儒生的帮助下。按照朝廷官职分派百官,收拢流民。开荒垦田,新修水利,劝慰农桑,深得人心。
这样地一个人,其志不小,要让他成了气候,非同小可。
一月中,为了筹集粮草。也为了占据地盘,窦建德率军来犯信都郡。顿时,全郡告急,烽烟四起,告急文书一封封地向江都而去,同时,信都郡也向周围的郡县请求援兵。
杨善会知道,窦建德一旦攻陷信都,声势大振之下,绝不会放过清河郡,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他也该率军前往增援信都。
然而,一个叫高畅的人却突然冒出头来,一举占据了相邻的平原郡,他帐下的幕僚在平原郡有大量地眼线,那边的事情不时传了过来。
那些情报表明,这个高畅绝非等闲之辈,当他从某个隐秘的渠道知道,高畅乃是已逝的高颖公的孙子时,更是大吃一惊。
本来,他准备先东后北,趁高畅在平原立足未稳之际,通过平原当地世家大族的配合,一举将之击败,再集合两郡之力,北上与窦建德相抗,窦建德虽然来势虽凶,不过,自己只要避其锋芒,坚壁清野,据险而守,待其粮尽,自然不战自溃。
然而,获悉高畅是高颖公的孙子时,他犹豫了,他不相信高颖公的孙子会成为一个流贼,当他得知高畅杀掉的是宇文世家的宇文醒时,不由将平原发生地兵变往私人恩怨的方向去想,据他所知,高颖公虽然死在当今圣上手里,却和宇文家不无关系。
就在他犹豫之际,平原郡地内应却被高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根拔起了,良机既失,徒叹奈何。
不管怎样,他也不能将平原郡的高畅放在一旁,置之不理,若他率部北上信都抵御窦建德,高畅从平原出兵攻打他地后路该怎么办呢?根基若失,孤军在外,必败无疑。
周围的郡县的援兵,根本不能指望,要不是一心自保的军阀,就是流贼作乱自身难保,人,只能靠自己。
因此,杨善会下了决心,不管高畅的身世如何,他也要出兵攻打平原郡,绝不让这根芒刺扎在自己背后。
然而,就在他集合全军准备出发之际,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临清贼王安举兵数千与窦建德相呼应,出兵来犯清河,希望借此拖住杨善会北上的步伐。
在杨善会看来,王安以及他的这数千贼兵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他地注意力始终放在平原的高畅身上,那可是一头卧在榻旁沉睡地猛虎,不能让他苏醒过来。
因此,他决定留一千人马在清河,与王安相拒,自率主力轻骑潜行,突袭平原,杀高畅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他的这个计划并没有能实行,在外力的强大干扰下,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清河崔家,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比博陵崔在世家大族中的影响力小,在北齐之时,门阀世家的势力尤为强大,崔家曾经出过几位皇后,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无不以和崔家结亲为喜,清河郡之所以名扬天下,也全因高门崔家。
崔家乃系十世膏粱,其先人历任汉、魏、晋三朝将相大官,贵不可言,也富不可言。清河方圆八百里人家,俱是崔家农田;八百里所有人等,俱是崔家的奴仆雇农;整片清河,均是崔家之物。
真正决定清河郡事务的并不是杨善会这个清河通守,而是清河崔家,没有崔家的点头,杨善会根本当不上这个清河通守,就算当上了,这个位子也坐不长久。
北周代齐之后,虽然吸收了大批山东门阀世族,供职周廷,历周、隋两代,山东世族已渐失去显赫的政治地位,以至于到“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的没落境地,尽管如此,在这些豪族所在的当地,官府的威信力远比不上这些豪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