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首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38章 下一个严嵩
文渊阁内茶香氤氲,陆远品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着自己之前的话。
“土地,士绅之根也,何故?因为土地可以种粮食,粮食是活命的东西,是故民以食为天,土地在谁手中,百姓就听谁的话,这也是乡野宗族手握百姓生杀大权的原因。
士绅掌握土地,源源不断的产出粮食,世世代代传续不衰,这些产出的粮食被士绅们储存起来或者卖出去换成钱,粮价贵贱均由掌控土地者说了算。
咱们想要让士绅们交出土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粮价压下去。
若是用政策强行平抑粮价就会触犯士绅的利益,很有可能让士绅们串通一气、囤粮居奇。一旦粮食无法进入市场,那么粮价就会疯涨,所以用政策来强做是不可取的。
想要平抑粮价的最好办法就是咱们要握着比他们更多的粮食。”
“可是咱们手中才只有十几万顷地埃”
万镗皱眉言道:“江南六省,在册的土地足有四百三十万顷,咱们这十几万顷连零头都不够,如何能控制粮价。”
“这就需要银行了。”
陆远笑道:“最开始的时候咱们肯定无法控制粮价,所以可以先利用银行来吸纳民间流通的粮食。”
“什么意思?”
“银行可以存金银,也可以收粮食啊,百姓家中或许没有金银积蓄,但必定会有粮食积蓄来预防灾年,民间的存粮是极其海量的,士绅的存粮更是无可估量。
让银行按照市场行情价格来开办粮食储蓄,士绅或者百姓将粮食存入银行,银行照市价将粮食转为钱开存单,每年给付利息给储粮者。
这些粮食在士绅家的仓禀中储存着又不能生崽,时间长了还会发霉变质浪费掉,历年来每到梅雨季节,士绅们都会大量抛储以换取钱财。
既然银行愿意收储粮食,那么这些士绅自然乐意将粮食折市价储存进银行,每年还能多利息,何乐而不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手中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多,自然逐步取代士绅掌控粮价。
握住粮价,土地的价值也就是咱们说了算。
诸位上司,陆某曾经和韩士英韩部堂说过,一家富总好过万家富,握住粮价,宗亲和士绅手中的上百万顷良田,终有一天会是咱们的,怎么操做,陆某想诸位上司比陆某更精通吧。”
一群老头子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是啊,握住粮价之后再想把土地夺走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简单的方式,压低粮价的同时拉高其他物价。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日常所需仅为粮食、食盐和布匹,其他的物价和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就算高到天上去也影响不到。
这年头能吃饱不饿死、不冻死对百姓来说就算是盛世了。
可士绅们怎么办。
他们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年年还要走亲访友、拜访上级,想要逞凶为恶,还需贿赂官府。
其他的物价一旦拉起来,那么士绅就需要大量钱财来支撑日常所需。
粮食卖不出价,钱从哪来?
只能是将土地抵押或者卖给银行。
至于说哪些东西会涨价,士绅们还能比朝廷先知道?
政策的制定权可是在朝廷手里攥着呢。
今年炒一个、明年炒另一个,根本不需要多少年就能将这群士绅折腾的奄奄一息。
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慢慢将土地从士绅手中夺过来,当手握多数田地掌控绝对粮价后,只需要赶上一个灾年的机会再一把将粮价拉上天,让所有士绅和老百姓一样吃不起粮食,倒逼着所有士绅和百姓将田地卖给文渊阁内这群老爷们。
就像过往几千年来一样,士绅地主如何兼并百姓,现在老爷们如何兼并这些士绅,顺带着再把老百姓也给兼并了。
几个家族或者十几个家族,吸干江南六省几千万人的血!
最后老爷们主导朝廷一边开仓放粮赈灾、安抚百姓不使其造反,一边再按照陆远的方式将土地以租代售的还给百姓,如此便可以稳定社会秩序。
从此之后没了九成九的士绅宗族,便是江南所有人替几个家族或者十几个家族打工。
巨无霸一般的门阀诞生了。
一家富总好过万家富!
这种手段最简单也最粗暴,而陆远追求的一直都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士绅者钱粮皆有,所牟取之物无非跻身官宦,咱们江南多的是大儒,当年王阳明立心学,引起儒学同心学之间的学术之争,许多大儒立书院、育门生。
咱们也可以在南京建一所书院,请诸如悦之公、晋叔公这些位明公来书院挂个名,不需要明公们授课,哪怕只是挂上名字,都足以让这些士绅趋之若鹜的将孩子送进来求学。
他们要的不是孩子学成考进士,而是通过这个圈子认识到那些他们一辈子够不到的人。
书院不收学费,但是能不能进书院就全凭士绅们的心意了。”
“伯兴的意思是,让这些士绅花钱来争取子嗣入学的名额?”
“不不不,一锤子买卖哪里够。”
陆远言道:“银行刚刚开张,总得让这些士绅们支持一下吧,让他们办一笔大额的借贷,就用土地做抵押。”
“这么做,有什么用意吗?姑且就算能通过借贷的方式赚他们一点息钱,可到期之后他们将钱还上,一样可以... -->>
第138章 下一个严嵩
文渊阁内茶香氤氲,陆远品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着自己之前的话。
“土地,士绅之根也,何故?因为土地可以种粮食,粮食是活命的东西,是故民以食为天,土地在谁手中,百姓就听谁的话,这也是乡野宗族手握百姓生杀大权的原因。
士绅掌握土地,源源不断的产出粮食,世世代代传续不衰,这些产出的粮食被士绅们储存起来或者卖出去换成钱,粮价贵贱均由掌控土地者说了算。
咱们想要让士绅们交出土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粮价压下去。
若是用政策强行平抑粮价就会触犯士绅的利益,很有可能让士绅们串通一气、囤粮居奇。一旦粮食无法进入市场,那么粮价就会疯涨,所以用政策来强做是不可取的。
想要平抑粮价的最好办法就是咱们要握着比他们更多的粮食。”
“可是咱们手中才只有十几万顷地埃”
万镗皱眉言道:“江南六省,在册的土地足有四百三十万顷,咱们这十几万顷连零头都不够,如何能控制粮价。”
“这就需要银行了。”
陆远笑道:“最开始的时候咱们肯定无法控制粮价,所以可以先利用银行来吸纳民间流通的粮食。”
“什么意思?”
“银行可以存金银,也可以收粮食啊,百姓家中或许没有金银积蓄,但必定会有粮食积蓄来预防灾年,民间的存粮是极其海量的,士绅的存粮更是无可估量。
让银行按照市场行情价格来开办粮食储蓄,士绅或者百姓将粮食存入银行,银行照市价将粮食转为钱开存单,每年给付利息给储粮者。
这些粮食在士绅家的仓禀中储存着又不能生崽,时间长了还会发霉变质浪费掉,历年来每到梅雨季节,士绅们都会大量抛储以换取钱财。
既然银行愿意收储粮食,那么这些士绅自然乐意将粮食折市价储存进银行,每年还能多利息,何乐而不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手中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多,自然逐步取代士绅掌控粮价。
握住粮价,土地的价值也就是咱们说了算。
诸位上司,陆某曾经和韩士英韩部堂说过,一家富总好过万家富,握住粮价,宗亲和士绅手中的上百万顷良田,终有一天会是咱们的,怎么操做,陆某想诸位上司比陆某更精通吧。”
一群老头子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是啊,握住粮价之后再想把土地夺走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简单的方式,压低粮价的同时拉高其他物价。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日常所需仅为粮食、食盐和布匹,其他的物价和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就算高到天上去也影响不到。
这年头能吃饱不饿死、不冻死对百姓来说就算是盛世了。
可士绅们怎么办。
他们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年年还要走亲访友、拜访上级,想要逞凶为恶,还需贿赂官府。
其他的物价一旦拉起来,那么士绅就需要大量钱财来支撑日常所需。
粮食卖不出价,钱从哪来?
只能是将土地抵押或者卖给银行。
至于说哪些东西会涨价,士绅们还能比朝廷先知道?
政策的制定权可是在朝廷手里攥着呢。
今年炒一个、明年炒另一个,根本不需要多少年就能将这群士绅折腾的奄奄一息。
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慢慢将土地从士绅手中夺过来,当手握多数田地掌控绝对粮价后,只需要赶上一个灾年的机会再一把将粮价拉上天,让所有士绅和老百姓一样吃不起粮食,倒逼着所有士绅和百姓将田地卖给文渊阁内这群老爷们。
就像过往几千年来一样,士绅地主如何兼并百姓,现在老爷们如何兼并这些士绅,顺带着再把老百姓也给兼并了。
几个家族或者十几个家族,吸干江南六省几千万人的血!
最后老爷们主导朝廷一边开仓放粮赈灾、安抚百姓不使其造反,一边再按照陆远的方式将土地以租代售的还给百姓,如此便可以稳定社会秩序。
从此之后没了九成九的士绅宗族,便是江南所有人替几个家族或者十几个家族打工。
巨无霸一般的门阀诞生了。
一家富总好过万家富!
这种手段最简单也最粗暴,而陆远追求的一直都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士绅者钱粮皆有,所牟取之物无非跻身官宦,咱们江南多的是大儒,当年王阳明立心学,引起儒学同心学之间的学术之争,许多大儒立书院、育门生。
咱们也可以在南京建一所书院,请诸如悦之公、晋叔公这些位明公来书院挂个名,不需要明公们授课,哪怕只是挂上名字,都足以让这些士绅趋之若鹜的将孩子送进来求学。
他们要的不是孩子学成考进士,而是通过这个圈子认识到那些他们一辈子够不到的人。
书院不收学费,但是能不能进书院就全凭士绅们的心意了。”
“伯兴的意思是,让这些士绅花钱来争取子嗣入学的名额?”
“不不不,一锤子买卖哪里够。”
陆远言道:“银行刚刚开张,总得让这些士绅们支持一下吧,让他们办一笔大额的借贷,就用土地做抵押。”
“这么做,有什么用意吗?姑且就算能通过借贷的方式赚他们一点息钱,可到期之后他们将钱还上,一样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