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做好准备返故乡 (1/2)
全本小说网 jjxxs.com,民间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归家在即不能延,提早准备带细软;老乡难舍也无奈,全面接手丝绸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耿家兄妹三人和李老乡联手经营“昌盛丝绸行”已经奔第四个年头了。考虑到这老乡兄妹仨归家在即,李老乡决定让刚刚从小学堂毕业的儿子李根来铺子里学徒做丝绸生意。这个聪明而又略带点儿羞涩的男娃儿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个头窜起了不少,而且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已经具备了学本事帮助父亲支撑家业的基本条件。
当时正值小学堂放假期间。于是,耿正向李老乡建议:“不如让婶子和小腊梅也来店铺里来做一些接待经营的练习吧!照咱们现在的经营规模,只要你们全家四人都可以上得了手,我们归去之后,店铺仍然可以照常运转的!”
李老乡说:“也行,那就先试试吧!如果还可以勉强运转,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啦;否则,要是实在运转不了,叔就只得雇佣外人了。唉,找几个合适的人帮叔做具体的经营,还真有些不容易呢。”
耿英却说:“叔,肯定行的!弟弟和妹妹已经长大了,也都很聪明。您也知道的,爹爹带着我们南下那年,小直子才八岁。爹不在了以后,我们兄妹三个在景德镇上几乎两手空空的苦苦创业时,弟弟他也才只有十岁,这不也一路走过来了嘛!而且更重要的是,您还有婶子,她非常能干呢!”
李老乡赞叹地说:“咳,像你们兄妹三个这样既能干,又能吃苦的人能有几个啊!”
耿直说:“我姐说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咬牙干几年,也就挺过来了!弟弟和妹妹都在一天天长大呢!您和婶子又都年轻力壮的,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李老乡拍拍耿直的肩膀,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鼓励!若要说到论条件吧,叔现在与你们当年相比,那可是强老鼻子了。你们放心,叔会带着全家人好好儿地经营咱们这个店铺的。叔决不辜负‘昌盛丝绸行’这个响当当的牌子,一定要让她永远兴旺达!”
转眼间,小学堂的下一个学年快要开始了。而在那个假期内,李老乡的宝贝女儿小腊梅几乎每天都随同母亲在“昌盛丝绸行”帮忙。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就好像一只快乐的小喜鹊一样,跑前跑后地招呼顾客,高高兴兴地做着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活计。耿英看在眼里,觉得这小腊梅真还是一块学做生意的好材料呢,于是在说笑之间对李老乡说:“叔,依我看,您不如现在就中止腊梅妹妹的学业吧!您和根子弟弟都是很有文化知识的人儿呢。这以后啊,你们一家人一边做这丝绸生意,一边抽时间继续教腊梅妹妹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可行的啊。我和哥哥就是这样培养小直子的,他现在的文化知识一点儿也不比我俩少呢!”
李老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说实话,我很想让宝贝女儿也读到小学毕业呢!可眼下这个情况,看来也恐怕只能是如此了。可真要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还实在是有些难啊。唉,不管怎么说,这不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嘛,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又一个八月十五节如期而至了。李老乡夫妇和耿正兄妹三人都知道,这将是他们在南国过得最后一个中秋圆月节了。和前三年过节时一样,李老乡一家人又和兄妹三人一起,围坐在租住小宅院儿里那个宽敞厨房内的大饭桌前,津津有味儿地吃了圆圆胖胖浓香四溢的鲜羊肉大水饺和大杂烩菜,只是在今年的饭桌上,李妻又高高兴兴地多端上来一条她最拿手的西湖醋鱼和一大盘子腰果虾仁。至于上好的月饼和各色南国新鲜瓜果,还是照例又买了带来。
那日里一整天都是半阴的。到了晚上,天儿仍然没有放晴的迹象。但对于耿正兄妹三人来说,他们想得是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回到老家和亲人们团聚了!因此间,思念亲人们的心绪已经被渴望团聚的希望完全取代了!
尽管爹爹不能和他们一起回去了,但他们又能有什么法子呢,只能是顺其变了啊!
老家那一带不是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嘛:有奈无奈,赤着脚板儿走到五台!唉,在好多的时候,人是需要,也只能顺势而变的。赤着脚板儿走向目的地,那既是无奈,但同时也是一种执著,一种坚持啊!
为了实现爹爹的那个美好的梦想,他们已经执著地坚持了!
他们就要能够告慰爹爹的在天之灵了……
当时光进入到农历的十一月中旬时,已经快到约定返家的最后期限了。尽管在此时,他们与李老乡联手经营的“昌盛丝绸行”的生意依然非常火爆,每日里顾客盈门,销售量蒸蒸日上,但归途在即,他们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细细计算一番,5o%的店铺转让金,加上这几年分得的红利和兄妹三人的薪水,以及开了这个铺子以后还剩余那几百两银子,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的了。
事实上,来到杭州这几年来,他们虽然购买了不少书籍,也添置了有限的几套衣服,但这些支出算起来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呢!总之,可以带回去的银子已经足够在老家“三、六、九镇”做一番事业,完成爹爹当年带他们出的时候立下的宏愿了。于是,他们决定将“昌盛丝绸行”全部转让给李老乡,然后衣锦还乡去了!
那天晚饭后,兄妹三人坐在宽敞的厅房里商量回家的事情。耿正掰着手指对耿英和耿直说:“我考虑过了,咱们返家的途中,有几件事情是必须做的。先是饶道去景德镇北门外给梁爷爷和梁奶奶上坟;接下来就去看望那个路边小饭店的大哥大嫂,只可惜当时没有问大哥的姓氏,也没有看饭店的字号,不过那个小村庄的名字叫‘望山寨’我们是知道的;再就是去看望武昌镇的白娘娘、小青姐和东伢子;过江前替咱爹看看码头上的船老大伯伯、祭奠祭奠白幺爹;过江之后,咱们在汉口镇上再找一找张伯伯一家,过了黄河还要去滩头村看看老爷爷和老奶奶,但愿二位老人家还健在!”
耿英说:“这些都是必须做的!”
耿直也说:“我很想念娘娘和小青姐姐呢!”
耿英说:“可以想见,娘娘他们知道了咱爹已经遭遇了不幸,肯定会很难过的啊!”
耿正说:“谁说不是呢。要是我们在码头上见了船老大伯伯,在汉口镇上找到张伯伯,再见到黄河边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也都会很难过啊!而且更惋惜的是,我们连爹的尸骨也带不回去……”
耿英听了哥哥这话,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耿直又开始埋怨自己了,念念叨叨地说:“都怪我,着急上山……”
... -->>
(归家在即不能延,提早准备带细软;老乡难舍也无奈,全面接手丝绸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耿家兄妹三人和李老乡联手经营“昌盛丝绸行”已经奔第四个年头了。考虑到这老乡兄妹仨归家在即,李老乡决定让刚刚从小学堂毕业的儿子李根来铺子里学徒做丝绸生意。这个聪明而又略带点儿羞涩的男娃儿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个头窜起了不少,而且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已经具备了学本事帮助父亲支撑家业的基本条件。
当时正值小学堂放假期间。于是,耿正向李老乡建议:“不如让婶子和小腊梅也来店铺里来做一些接待经营的练习吧!照咱们现在的经营规模,只要你们全家四人都可以上得了手,我们归去之后,店铺仍然可以照常运转的!”
李老乡说:“也行,那就先试试吧!如果还可以勉强运转,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啦;否则,要是实在运转不了,叔就只得雇佣外人了。唉,找几个合适的人帮叔做具体的经营,还真有些不容易呢。”
耿英却说:“叔,肯定行的!弟弟和妹妹已经长大了,也都很聪明。您也知道的,爹爹带着我们南下那年,小直子才八岁。爹不在了以后,我们兄妹三个在景德镇上几乎两手空空的苦苦创业时,弟弟他也才只有十岁,这不也一路走过来了嘛!而且更重要的是,您还有婶子,她非常能干呢!”
李老乡赞叹地说:“咳,像你们兄妹三个这样既能干,又能吃苦的人能有几个啊!”
耿直说:“我姐说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咬牙干几年,也就挺过来了!弟弟和妹妹都在一天天长大呢!您和婶子又都年轻力壮的,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李老乡拍拍耿直的肩膀,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鼓励!若要说到论条件吧,叔现在与你们当年相比,那可是强老鼻子了。你们放心,叔会带着全家人好好儿地经营咱们这个店铺的。叔决不辜负‘昌盛丝绸行’这个响当当的牌子,一定要让她永远兴旺达!”
转眼间,小学堂的下一个学年快要开始了。而在那个假期内,李老乡的宝贝女儿小腊梅几乎每天都随同母亲在“昌盛丝绸行”帮忙。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就好像一只快乐的小喜鹊一样,跑前跑后地招呼顾客,高高兴兴地做着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活计。耿英看在眼里,觉得这小腊梅真还是一块学做生意的好材料呢,于是在说笑之间对李老乡说:“叔,依我看,您不如现在就中止腊梅妹妹的学业吧!您和根子弟弟都是很有文化知识的人儿呢。这以后啊,你们一家人一边做这丝绸生意,一边抽时间继续教腊梅妹妹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可行的啊。我和哥哥就是这样培养小直子的,他现在的文化知识一点儿也不比我俩少呢!”
李老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说实话,我很想让宝贝女儿也读到小学毕业呢!可眼下这个情况,看来也恐怕只能是如此了。可真要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还实在是有些难啊。唉,不管怎么说,这不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嘛,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又一个八月十五节如期而至了。李老乡夫妇和耿正兄妹三人都知道,这将是他们在南国过得最后一个中秋圆月节了。和前三年过节时一样,李老乡一家人又和兄妹三人一起,围坐在租住小宅院儿里那个宽敞厨房内的大饭桌前,津津有味儿地吃了圆圆胖胖浓香四溢的鲜羊肉大水饺和大杂烩菜,只是在今年的饭桌上,李妻又高高兴兴地多端上来一条她最拿手的西湖醋鱼和一大盘子腰果虾仁。至于上好的月饼和各色南国新鲜瓜果,还是照例又买了带来。
那日里一整天都是半阴的。到了晚上,天儿仍然没有放晴的迹象。但对于耿正兄妹三人来说,他们想得是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回到老家和亲人们团聚了!因此间,思念亲人们的心绪已经被渴望团聚的希望完全取代了!
尽管爹爹不能和他们一起回去了,但他们又能有什么法子呢,只能是顺其变了啊!
老家那一带不是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嘛:有奈无奈,赤着脚板儿走到五台!唉,在好多的时候,人是需要,也只能顺势而变的。赤着脚板儿走向目的地,那既是无奈,但同时也是一种执著,一种坚持啊!
为了实现爹爹的那个美好的梦想,他们已经执著地坚持了!
他们就要能够告慰爹爹的在天之灵了……
当时光进入到农历的十一月中旬时,已经快到约定返家的最后期限了。尽管在此时,他们与李老乡联手经营的“昌盛丝绸行”的生意依然非常火爆,每日里顾客盈门,销售量蒸蒸日上,但归途在即,他们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细细计算一番,5o%的店铺转让金,加上这几年分得的红利和兄妹三人的薪水,以及开了这个铺子以后还剩余那几百两银子,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的了。
事实上,来到杭州这几年来,他们虽然购买了不少书籍,也添置了有限的几套衣服,但这些支出算起来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呢!总之,可以带回去的银子已经足够在老家“三、六、九镇”做一番事业,完成爹爹当年带他们出的时候立下的宏愿了。于是,他们决定将“昌盛丝绸行”全部转让给李老乡,然后衣锦还乡去了!
那天晚饭后,兄妹三人坐在宽敞的厅房里商量回家的事情。耿正掰着手指对耿英和耿直说:“我考虑过了,咱们返家的途中,有几件事情是必须做的。先是饶道去景德镇北门外给梁爷爷和梁奶奶上坟;接下来就去看望那个路边小饭店的大哥大嫂,只可惜当时没有问大哥的姓氏,也没有看饭店的字号,不过那个小村庄的名字叫‘望山寨’我们是知道的;再就是去看望武昌镇的白娘娘、小青姐和东伢子;过江前替咱爹看看码头上的船老大伯伯、祭奠祭奠白幺爹;过江之后,咱们在汉口镇上再找一找张伯伯一家,过了黄河还要去滩头村看看老爷爷和老奶奶,但愿二位老人家还健在!”
耿英说:“这些都是必须做的!”
耿直也说:“我很想念娘娘和小青姐姐呢!”
耿英说:“可以想见,娘娘他们知道了咱爹已经遭遇了不幸,肯定会很难过的啊!”
耿正说:“谁说不是呢。要是我们在码头上见了船老大伯伯,在汉口镇上找到张伯伯,再见到黄河边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也都会很难过啊!而且更惋惜的是,我们连爹的尸骨也带不回去……”
耿英听了哥哥这话,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耿直又开始埋怨自己了,念念叨叨地说:“都怪我,着急上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