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K-理事会】相关短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因为他想追求技艺的完美,后来则是冥顽不化的习惯使然。他的全部需求,其实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需求,便由几个自由人轮班供给。他们站在各自的生活道路上经历一生,把他需要的所有乐趣与人生经历放进特制的形式载体里送到嘴边,转化后又取回来。他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全世界的人造成什么特别的麻烦;只有在演出其他节目时才会偶尔有些妨碍他人,因为他一直停留在全知的角度,他遮掩不住自己意识上的高度。尽管他在这种时候格外安静,观众们的眼光还是会偏离表演者而投向他。不过本文的写作者对他格外宽容,因为他是个卓越的、不可多得的演员。当然人们也能看出,他之所以如此生活并非是出于恶意,而仅仅是为了坚持不懈地磨练自己的精神,为了使他的技艺继续保持完美。
他待在高处也有利于他的健康,在热烈的情节,只有借历史与外来的全知才能得知还有一扇透气的窗是开着的,在清新的气流中,强烈的阳光投进昏暗的殿堂,在高处的感觉当然理应是美妙的。自然,他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受到了限制,只有某位同属永生不灭者的伙伴会偶尔穿插在故事中来找他,然后他们两个坐在故事角色的阴影里,一个在正派,一个在反派,靠着故事内容的间隔闲聊,或者象牙塔里的建筑师会通过敞开的窗子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检查故事条理的应急剪彩装置的观察者向他高声喊几句话,听起来充满敬意,但几乎听不清。其他时候便是一团静谧包围着他。偶尔,某个偶像国王在故事结束后漫步于空荡荡的事发现场,会若有所思地望着视线几乎难及的深度,而这位表演全知者的演员并不知道有人在观察他,看他练习或是休息。
这位全知者演员本可以这样不受打扰地生活下去,如果不是由于那些不可避免的从一处到另一处的故事参与。这令他觉得特别难以忍受,尽管写作者尽量不让他的痛苦不必要地延长:去往各个片场乘坐阴影快车,而且尽可能地在夜晚或是黎明时分,以最高速度在无人的宇宙里奔驰;可是这对于全知者演员的愿望来说依然太慢了。如果是坐传送装置,就把整个时间段的业务都余定下来,让全知者演员在一片昏暗的思考中度过旅程,这虽然只略微符合他的特殊生活方式,但也只是聊胜于无。在下一个巡回演出地的剧场里,全知者演员还没有到达,便早早地支起投影物,所有分镜间的隔阂都大大敞开,所有的音轨都畅通无阻——可是,只有当全知者演员的肉身转入阴影,转瞬之间高高地掠过意识的高度时,只有这一刻才是写作者最感美妙的时刻。
尽管写作者把很多次故事参与都安排得十分成功,但是,对于全知者演员来说,每一次新的旅行都是十份痛苦的,先不考虑其他,光是他的神经就受不了。
又一次,当他们又一次故事参与时,全知者演员躺在一片昏暗中发梦,写作者靠着黑色的窗景一角看书,这时全知者演员轻声对墙外说了一番话,写作者便马上找他手下的新作角色去了。这位全知者演员咬着嘴唇说,他现在应该用两个视角来表演,而不是目前的一个,两个视角又应该相对着,绝不成伴。写作者马上同意了,可是全知者演员好像想表示出写作者的同意是毫无意义的,好像这倒似是反对意见,他又说,今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再也不用一个视角表演了。想象着这一种情况会再一次发生,他似乎不有着冷颤起来了。写作者犹疑地打量着他,再一次表示这件事是完全得到同意的,两个视角比一个好得多,这个新的叙述结构有很多好处,可以使表演更加花样繁多。这是,全知者演员突然哭了起来。写作者吓坏了,问他这是怎么了?可那回答迟迟没有到来。椅子上,全知者演员的脸被抚摸着,他们四目相对,脸贴着脸,眼泪相互交融着。在询问了多次、说了无数抚慰的话与共感的表现后,全知者演员才抽抽噎噎地说:“只能用一个视角——那我可怎么活啊!”这才使写作者能略微容易些来安慰他:保证立即通知外面的人构建出能再容纳两个视角的故事,并且不断责备自己让他用一个视角演出了这么久,又感谢他,极力称赞他,说他终于使这个错误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就这样,写作者使全知者演员逐渐平静下来,这才回到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而自己却不能平静了。怀着深切的忧虑,开始了从书页上方窥视着全知者演员。当这类想法开始演化,会不会折磨到他?长久的、短暂的,持续不断地?这想法会停下来吗?会越发厉害吗?会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写作者相信自己确实看到,这位全知者哭泣过后似乎平静的睡梦中,最初的皱纹爬上了他平滑的如婴孩般的额头。
哈,这选角可真长得不像我。
[在剧场顶层楼座上/医治哀痛的神奇国度]
如果是一个尚且年幼的、令好事者有机可乘的故事,在剧场里一连几个月地上演在茶余饭后,被热心关切读者的写手持笔抽打着其中条理,其间还要被迫忸怩作态,谄媚于观众的所谓爱好学识,如果这个故事在流行乐与商业改编发出的没完没了的嗡嗡声中要一直延续到单调灰暗的未来,还要伴随着时起时落的鼓掌起哄的声浪,而这声浪如一下下抨击的嘈杂叫嚷——那么,也许一位坐在顶层楼座的年轻人会沿着长长的阶梯冲下去,穿过所有座位,冲进第四面墙,在总是配合着故事的发行商的石笛声中,大喊一声:停下!
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一个生来便优美又醇熟的故事,改编自一段紧跟时事的真实传奇,轻盈又严谨的姿态跃然于信息的形式载体上,由骄傲的信众们为它拉开大幕,唯唯诺诺的一位又一位合作写手倾倒地迎合着其中所必要的结构,在它面前都如刚学习文字笔划的童稚般;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它的雏形捧上文学与艺术的殿堂,好像它是自己贪图苟活的全部意义,仿佛这众神迷恋之物,正要踏上一段危险重重但只属于自己的传奇征程;他们狠不下心来用当世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但时日近了,他们终于控制住自己,“啪”地一声鼓响了第一个指关节;他们吐息沉重地跟着故事的走向奔波,疲乏的眼光紧随着其中情节的一次次显圣;那故事的一切之纯熟似乎令他们难以置信,他们自知只配相互做最基本的交流,相互提醒这些用词都得注意;他们愤怒地告诫负责修订发行的人要多加小心;而在那故事第三段缜密的次情节被编织出来之前,他们举手恳求彼此将无关这一切的思维都停下来;最后,他们将那所谓意义从颤栗的外在形式上抱下来,亲吻着那被物神化的双颊,虽然观众对这一个故事的反响不是很热烈,但他们认为这已足够,而这故事在他们的扶持下成为了不会腐朽的珍奇,在一团尘雾中飘飘欲仙,虽没人观看也能长久地活着,但也还是邀请全场的人来分享这段宝贵的经历——既然情况是这样,顶层楼座上的年轻人便把脸埋在栏杆上,深深沉入闭幕的曲调中,仿佛沉入一场不由得心生憧憬的噩梦,他暗自抽泣起来,心灵与记忆却还对此一无所知。
[写在燔祭之后]
逼迫至此,他大抵还是留下了些最后的几句话一类,但我并未听清。随之而来的是在他那瞳孔涣散的眼眸中,流露出的真情。一股坚定的信念,参杂着并非破碎的决心(我想通过这,应是能想出他在说些什么的。)。
虽然我并未听清——这点我一开始便明说了,也自认得当地说明了——可通过这番容颜,我大概是还能想出些什么语句与之相称的,但是久久地拖延至今,我却还是没想出到底有什么能与之相称……这里是需要什么填补的吧,我说服着自己如此;毕竟,虽说留下一点遗憾不是坏事,如此一来显得真实,但我们容不得此处尚余空虚。在所预测到的未来,若不是画不上一个句号,收了一个尾音,那将会有多少受骗的人沿用这空白之地的法律,将自身的罪株插进他的果实里?那仅仅是不能得到允许的,“那仅仅是不能得到允许的”我如此说定,我就要结束了,可这又当然成不了一个体面的结局……
是因为他想追求技艺的完美,后来则是冥顽不化的习惯使然。他的全部需求,其实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需求,便由几个自由人轮班供给。他们站在各自的生活道路上经历一生,把他需要的所有乐趣与人生经历放进特制的形式载体里送到嘴边,转化后又取回来。他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全世界的人造成什么特别的麻烦;只有在演出其他节目时才会偶尔有些妨碍他人,因为他一直停留在全知的角度,他遮掩不住自己意识上的高度。尽管他在这种时候格外安静,观众们的眼光还是会偏离表演者而投向他。不过本文的写作者对他格外宽容,因为他是个卓越的、不可多得的演员。当然人们也能看出,他之所以如此生活并非是出于恶意,而仅仅是为了坚持不懈地磨练自己的精神,为了使他的技艺继续保持完美。
他待在高处也有利于他的健康,在热烈的情节,只有借历史与外来的全知才能得知还有一扇透气的窗是开着的,在清新的气流中,强烈的阳光投进昏暗的殿堂,在高处的感觉当然理应是美妙的。自然,他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受到了限制,只有某位同属永生不灭者的伙伴会偶尔穿插在故事中来找他,然后他们两个坐在故事角色的阴影里,一个在正派,一个在反派,靠着故事内容的间隔闲聊,或者象牙塔里的建筑师会通过敞开的窗子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检查故事条理的应急剪彩装置的观察者向他高声喊几句话,听起来充满敬意,但几乎听不清。其他时候便是一团静谧包围着他。偶尔,某个偶像国王在故事结束后漫步于空荡荡的事发现场,会若有所思地望着视线几乎难及的深度,而这位表演全知者的演员并不知道有人在观察他,看他练习或是休息。
这位全知者演员本可以这样不受打扰地生活下去,如果不是由于那些不可避免的从一处到另一处的故事参与。这令他觉得特别难以忍受,尽管写作者尽量不让他的痛苦不必要地延长:去往各个片场乘坐阴影快车,而且尽可能地在夜晚或是黎明时分,以最高速度在无人的宇宙里奔驰;可是这对于全知者演员的愿望来说依然太慢了。如果是坐传送装置,就把整个时间段的业务都余定下来,让全知者演员在一片昏暗的思考中度过旅程,这虽然只略微符合他的特殊生活方式,但也只是聊胜于无。在下一个巡回演出地的剧场里,全知者演员还没有到达,便早早地支起投影物,所有分镜间的隔阂都大大敞开,所有的音轨都畅通无阻——可是,只有当全知者演员的肉身转入阴影,转瞬之间高高地掠过意识的高度时,只有这一刻才是写作者最感美妙的时刻。
尽管写作者把很多次故事参与都安排得十分成功,但是,对于全知者演员来说,每一次新的旅行都是十份痛苦的,先不考虑其他,光是他的神经就受不了。
又一次,当他们又一次故事参与时,全知者演员躺在一片昏暗中发梦,写作者靠着黑色的窗景一角看书,这时全知者演员轻声对墙外说了一番话,写作者便马上找他手下的新作角色去了。这位全知者演员咬着嘴唇说,他现在应该用两个视角来表演,而不是目前的一个,两个视角又应该相对着,绝不成伴。写作者马上同意了,可是全知者演员好像想表示出写作者的同意是毫无意义的,好像这倒似是反对意见,他又说,今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再也不用一个视角表演了。想象着这一种情况会再一次发生,他似乎不有着冷颤起来了。写作者犹疑地打量着他,再一次表示这件事是完全得到同意的,两个视角比一个好得多,这个新的叙述结构有很多好处,可以使表演更加花样繁多。这是,全知者演员突然哭了起来。写作者吓坏了,问他这是怎么了?可那回答迟迟没有到来。椅子上,全知者演员的脸被抚摸着,他们四目相对,脸贴着脸,眼泪相互交融着。在询问了多次、说了无数抚慰的话与共感的表现后,全知者演员才抽抽噎噎地说:“只能用一个视角——那我可怎么活啊!”这才使写作者能略微容易些来安慰他:保证立即通知外面的人构建出能再容纳两个视角的故事,并且不断责备自己让他用一个视角演出了这么久,又感谢他,极力称赞他,说他终于使这个错误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就这样,写作者使全知者演员逐渐平静下来,这才回到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而自己却不能平静了。怀着深切的忧虑,开始了从书页上方窥视着全知者演员。当这类想法开始演化,会不会折磨到他?长久的、短暂的,持续不断地?这想法会停下来吗?会越发厉害吗?会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写作者相信自己确实看到,这位全知者哭泣过后似乎平静的睡梦中,最初的皱纹爬上了他平滑的如婴孩般的额头。
哈,这选角可真长得不像我。
[在剧场顶层楼座上/医治哀痛的神奇国度]
如果是一个尚且年幼的、令好事者有机可乘的故事,在剧场里一连几个月地上演在茶余饭后,被热心关切读者的写手持笔抽打着其中条理,其间还要被迫忸怩作态,谄媚于观众的所谓爱好学识,如果这个故事在流行乐与商业改编发出的没完没了的嗡嗡声中要一直延续到单调灰暗的未来,还要伴随着时起时落的鼓掌起哄的声浪,而这声浪如一下下抨击的嘈杂叫嚷——那么,也许一位坐在顶层楼座的年轻人会沿着长长的阶梯冲下去,穿过所有座位,冲进第四面墙,在总是配合着故事的发行商的石笛声中,大喊一声:停下!
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一个生来便优美又醇熟的故事,改编自一段紧跟时事的真实传奇,轻盈又严谨的姿态跃然于信息的形式载体上,由骄傲的信众们为它拉开大幕,唯唯诺诺的一位又一位合作写手倾倒地迎合着其中所必要的结构,在它面前都如刚学习文字笔划的童稚般;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它的雏形捧上文学与艺术的殿堂,好像它是自己贪图苟活的全部意义,仿佛这众神迷恋之物,正要踏上一段危险重重但只属于自己的传奇征程;他们狠不下心来用当世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但时日近了,他们终于控制住自己,“啪”地一声鼓响了第一个指关节;他们吐息沉重地跟着故事的走向奔波,疲乏的眼光紧随着其中情节的一次次显圣;那故事的一切之纯熟似乎令他们难以置信,他们自知只配相互做最基本的交流,相互提醒这些用词都得注意;他们愤怒地告诫负责修订发行的人要多加小心;而在那故事第三段缜密的次情节被编织出来之前,他们举手恳求彼此将无关这一切的思维都停下来;最后,他们将那所谓意义从颤栗的外在形式上抱下来,亲吻着那被物神化的双颊,虽然观众对这一个故事的反响不是很热烈,但他们认为这已足够,而这故事在他们的扶持下成为了不会腐朽的珍奇,在一团尘雾中飘飘欲仙,虽没人观看也能长久地活着,但也还是邀请全场的人来分享这段宝贵的经历——既然情况是这样,顶层楼座上的年轻人便把脸埋在栏杆上,深深沉入闭幕的曲调中,仿佛沉入一场不由得心生憧憬的噩梦,他暗自抽泣起来,心灵与记忆却还对此一无所知。
[写在燔祭之后]
逼迫至此,他大抵还是留下了些最后的几句话一类,但我并未听清。随之而来的是在他那瞳孔涣散的眼眸中,流露出的真情。一股坚定的信念,参杂着并非破碎的决心(我想通过这,应是能想出他在说些什么的。)。
虽然我并未听清——这点我一开始便明说了,也自认得当地说明了——可通过这番容颜,我大概是还能想出些什么语句与之相称的,但是久久地拖延至今,我却还是没想出到底有什么能与之相称……这里是需要什么填补的吧,我说服着自己如此;毕竟,虽说留下一点遗憾不是坏事,如此一来显得真实,但我们容不得此处尚余空虚。在所预测到的未来,若不是画不上一个句号,收了一个尾音,那将会有多少受骗的人沿用这空白之地的法律,将自身的罪株插进他的果实里?那仅仅是不能得到允许的,“那仅仅是不能得到允许的”我如此说定,我就要结束了,可这又当然成不了一个体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