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大宋金手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宝庆”这个年号是史弥远一党拟定的,故此是否继续使用这个年号,在朝堂上起了一番争执,大臣们各疏己见,然后拟了数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年号出来,呈给赵与莒选择。 赵与莒看得眉眼直跳,年号之事,他原本不放在心上,但想到这个年号从此便要不停地出现于各种需要记年的地方,他心中又是一动。
“绍定、端平”
这两个年号也出现在他面前,他摇了摇头,提起笔,在纸上另写下两个字:“炎黄。”
他选用这个年号原因很简单,必须在大宋国民心中培养国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有近代民族主义,方有近代国家,若不如此,对于国中百姓而言,蛮族入侵,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罢了。
“炎黄?”
对于天子选用这个年号,群臣却另有想法“炎黄”在某些学说中,为上古三皇五帝,特别是在尚书中,对黄帝更是推崇为三皇之帝,这都是古时圣明睿智之君,有大功于天下者。天子钦定“炎黄”为年号,也颇有以功业自诩之意。故此,他们对于这个年号并无抵触之心,而周刊等报纸,又是刊登署名为“赵一”的文章,将炎黄奉为人文之初祖。
炎黄元年正月十九日,刚刚经过狂欢一般的元宵节,临安城大街小巷之上,还有各种报纸之上,都出现了一则消息:继昌隆纺织厂大量招募工匠,凡罗织工人,只须考验合格,便可入厂。
此前继昌隆之名便在绸缎界极响亮,谁都知道这其实便是流求的丝织坊。如今不但将生意开至大宋来,而且还改了“场”为“厂。”这让临安同行都惶惶不安起来,以前在流求时竞争便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如今迁至临安来,竞争的压力更甚了。
而且更让罗织坊担忧的是,继昌隆开出的工钱极是丰厚,共分为九等,初等的是学徒,一月工钱也有一缗二百文。足够温暖之需。最高等的被称作“匠师”工钱更是高得令人咂舌,足足是十缗不过继昌隆也说了,最多只招两名这般地匠师。
一股隐隐的风暴便在酝酿之中。
不过,此时大家最注意的还是新被拜为参知政事的崔与之的消息,据说他曾辞参政一职,但天子早有预料。一共遣出三批使者,第一批使者前脚离开,第二批使者跟着就到。如此恩宠之下,崔与之退隐之心再坚,也不得不出山,否则只怕要被世人嘲骂是沽名钓誉了。
炎黄元年正月二十日,他抵达临安,按着规矩。天子令群臣郊迎,虽然崔与之上表推辞,可当他来到临安城外时。还是见着自葛洪、薛极以下,全朝重臣恭候于此。
这不仅仅是拜参知政事的礼仪,而是拜丞相了。这让崔与之极是惶恐。
“诸位同侪如此,崔某如何敢当?”他连连拱手,丝毫没有因为天子殊遇而傲慢,便是一个小小的郎官,他见了也颔首抱拳:“与之蒙天子错爱,暂居此职以待贤士,诸卿宜勉之。”
“崔相公过谦了。”众人都是一片寒喧。
听得唤自己“相公。”崔与之摇头苦笑。虽然本朝以来,参知政事也往往被呼为相公。但他自家却不敢应承。看着这欢迎他的群臣,他心中的感觉极是怪异,只恨不得转身离开便好。
这临安是一处险恶之地,一年之内,已经有史弥远、宣缯两个群臣之首倒下,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三个?
而且官家极是年轻,却英武多智,自他倒史亲政以来,国家多有剧变,崔与之身为旁观之人,看得比朝中群臣要远些,可无论他如何琢磨,也弄不明白官家究竟想做什么。他看得出,天子布局气魄极大,无论是倒史,还是夺徐,都是妙手迭出,但这些布局最终用意,却让他疑惑。
只是中兴大宋,天子如今便可以做到。
“崔某先去拜见天子。”他暗叹了一声,然后振作起精神,对着迎接他地群臣说道。
赵与莒对于自己新任命的群臣之首也是极感兴趣,在他所了解的后世历史中,只是说他为名臣,而且他有一段极有名的箴言,让赵与莒很是欢快,觉得几乎可以同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相提并论了。
在大庆殿朝拜之后,依着成例,崔与之要进宫拜谢。他被内侍引至勤政殿,赵与莒面带微笑正等着他。
“臣”
“崔相公,不必多礼,相公年长,一切从简吧。”见崔与之有意下拜,赵与莒马上挥手,早有内侍将崔与之掺住,接着给他搬来座位。
“臣驽钝,牛马齿长,不知为何为天子选中,竟居高位。”崔与之也不是个拘礼之人,他坐下之后道:“官家隆恩,臣虽九死亦无足为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崔相公还是多礼了。”赵与莒笑道:“朕有一事想问崔卿,也不知其事是真是假。”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据闻崔卿有一座右铭,上言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不知真乎伪乎,其典何出?”
“却是臣自复斋漫录中所见,臣略改之罢了。”崔与之心中一动,向来听闻这位天子不甚喜好读书的,但他连自己的座右铭都知道了,显然不喜读书之事为讹言了。
“朕拜卿为参政,便是因为这座右铭了。”赵与莒一笑道。
崔与之默然无语,天子这句话解开了他心中疑惑,总算明白为何自己僻倨故乡,天子却接二连三地要将自己拉出来。
“朕知卿极善与人相处的,朕年轻,有时难免气火旺盛。有得罪大臣之举,卿在朕身侧,时时劝勉,朕便安心了。”
崔与之起身拜倒道:“臣惶恐,愿为吾皇效牛马。”
“朕不与你来虚地,实话实说,朕不喜以一家之学禁断他学的。”赵与莒这次没有扶起他,只是叫他起来,然后收敛住面上笑意:“朝中理学诸卿。每以朱晦庵之说为标尺,排斥他学,似乎这朱子足堪万世之表,有如仲尼一般。”
听得天子批评理学之人,崔与之唯有默然。赵与莒瞄了他一眼,也不为己甚:“崔卿,想必已经知道宣缯为和去位吧?”
崔与之这一路上早... -->>
因为“宝庆”这个年号是史弥远一党拟定的,故此是否继续使用这个年号,在朝堂上起了一番争执,大臣们各疏己见,然后拟了数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年号出来,呈给赵与莒选择。 赵与莒看得眉眼直跳,年号之事,他原本不放在心上,但想到这个年号从此便要不停地出现于各种需要记年的地方,他心中又是一动。
“绍定、端平”
这两个年号也出现在他面前,他摇了摇头,提起笔,在纸上另写下两个字:“炎黄。”
他选用这个年号原因很简单,必须在大宋国民心中培养国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有近代民族主义,方有近代国家,若不如此,对于国中百姓而言,蛮族入侵,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罢了。
“炎黄?”
对于天子选用这个年号,群臣却另有想法“炎黄”在某些学说中,为上古三皇五帝,特别是在尚书中,对黄帝更是推崇为三皇之帝,这都是古时圣明睿智之君,有大功于天下者。天子钦定“炎黄”为年号,也颇有以功业自诩之意。故此,他们对于这个年号并无抵触之心,而周刊等报纸,又是刊登署名为“赵一”的文章,将炎黄奉为人文之初祖。
炎黄元年正月十九日,刚刚经过狂欢一般的元宵节,临安城大街小巷之上,还有各种报纸之上,都出现了一则消息:继昌隆纺织厂大量招募工匠,凡罗织工人,只须考验合格,便可入厂。
此前继昌隆之名便在绸缎界极响亮,谁都知道这其实便是流求的丝织坊。如今不但将生意开至大宋来,而且还改了“场”为“厂。”这让临安同行都惶惶不安起来,以前在流求时竞争便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如今迁至临安来,竞争的压力更甚了。
而且更让罗织坊担忧的是,继昌隆开出的工钱极是丰厚,共分为九等,初等的是学徒,一月工钱也有一缗二百文。足够温暖之需。最高等的被称作“匠师”工钱更是高得令人咂舌,足足是十缗不过继昌隆也说了,最多只招两名这般地匠师。
一股隐隐的风暴便在酝酿之中。
不过,此时大家最注意的还是新被拜为参知政事的崔与之的消息,据说他曾辞参政一职,但天子早有预料。一共遣出三批使者,第一批使者前脚离开,第二批使者跟着就到。如此恩宠之下,崔与之退隐之心再坚,也不得不出山,否则只怕要被世人嘲骂是沽名钓誉了。
炎黄元年正月二十日,他抵达临安,按着规矩。天子令群臣郊迎,虽然崔与之上表推辞,可当他来到临安城外时。还是见着自葛洪、薛极以下,全朝重臣恭候于此。
这不仅仅是拜参知政事的礼仪,而是拜丞相了。这让崔与之极是惶恐。
“诸位同侪如此,崔某如何敢当?”他连连拱手,丝毫没有因为天子殊遇而傲慢,便是一个小小的郎官,他见了也颔首抱拳:“与之蒙天子错爱,暂居此职以待贤士,诸卿宜勉之。”
“崔相公过谦了。”众人都是一片寒喧。
听得唤自己“相公。”崔与之摇头苦笑。虽然本朝以来,参知政事也往往被呼为相公。但他自家却不敢应承。看着这欢迎他的群臣,他心中的感觉极是怪异,只恨不得转身离开便好。
这临安是一处险恶之地,一年之内,已经有史弥远、宣缯两个群臣之首倒下,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三个?
而且官家极是年轻,却英武多智,自他倒史亲政以来,国家多有剧变,崔与之身为旁观之人,看得比朝中群臣要远些,可无论他如何琢磨,也弄不明白官家究竟想做什么。他看得出,天子布局气魄极大,无论是倒史,还是夺徐,都是妙手迭出,但这些布局最终用意,却让他疑惑。
只是中兴大宋,天子如今便可以做到。
“崔某先去拜见天子。”他暗叹了一声,然后振作起精神,对着迎接他地群臣说道。
赵与莒对于自己新任命的群臣之首也是极感兴趣,在他所了解的后世历史中,只是说他为名臣,而且他有一段极有名的箴言,让赵与莒很是欢快,觉得几乎可以同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相提并论了。
在大庆殿朝拜之后,依着成例,崔与之要进宫拜谢。他被内侍引至勤政殿,赵与莒面带微笑正等着他。
“臣”
“崔相公,不必多礼,相公年长,一切从简吧。”见崔与之有意下拜,赵与莒马上挥手,早有内侍将崔与之掺住,接着给他搬来座位。
“臣驽钝,牛马齿长,不知为何为天子选中,竟居高位。”崔与之也不是个拘礼之人,他坐下之后道:“官家隆恩,臣虽九死亦无足为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崔相公还是多礼了。”赵与莒笑道:“朕有一事想问崔卿,也不知其事是真是假。”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据闻崔卿有一座右铭,上言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不知真乎伪乎,其典何出?”
“却是臣自复斋漫录中所见,臣略改之罢了。”崔与之心中一动,向来听闻这位天子不甚喜好读书的,但他连自己的座右铭都知道了,显然不喜读书之事为讹言了。
“朕拜卿为参政,便是因为这座右铭了。”赵与莒一笑道。
崔与之默然无语,天子这句话解开了他心中疑惑,总算明白为何自己僻倨故乡,天子却接二连三地要将自己拉出来。
“朕知卿极善与人相处的,朕年轻,有时难免气火旺盛。有得罪大臣之举,卿在朕身侧,时时劝勉,朕便安心了。”
崔与之起身拜倒道:“臣惶恐,愿为吾皇效牛马。”
“朕不与你来虚地,实话实说,朕不喜以一家之学禁断他学的。”赵与莒这次没有扶起他,只是叫他起来,然后收敛住面上笑意:“朝中理学诸卿。每以朱晦庵之说为标尺,排斥他学,似乎这朱子足堪万世之表,有如仲尼一般。”
听得天子批评理学之人,崔与之唯有默然。赵与莒瞄了他一眼,也不为己甚:“崔卿,想必已经知道宣缯为和去位吧?”
崔与之这一路上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