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这个屋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坐在堂屋里玩,真舍不得,暑假最后一天玩了,就结束了。
我听见了表妹的声音,小姑爷推门走进来,看见了我,他嚷道:“弟儿,你是哪么嘀啊!”我没理他。
谢天谢地!表妹去搭餐寄宿去了,也就是说晚上不用住我们家了。我松了一口气!奶奶尽管“哎呦”,像是怕得罪亲戚似的。
我的教室在靠老师宿舍这边,同样是9901,xx、xx和xx在一个班上。我们那天报了名,也领了书本,一切都很好。
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道:“……我那天看见你放牛的时候……”
“我连牛长什么样都不认识!”这个学生窘迫的回答道。
班上一阵哄笑!
xx笑着说道:“……我牛还是认识。”
开学之后,初三全体寄宿生,没有通学生了,而且晚自习是三节课。班主任还在为寄宿床铺不够而操心,他吩咐道:“有的学生暂时没有铺位的,和别人关系好点儿的就一个铺。”
有个学生可能情况不一样。班上有个调皮的说道:“……”
班主任老师就是教初二教物理的老师。他有个特点,喜欢用粉笔在讲台上蹭。语文老师个子高高的,眼镜带上了,四方脸短发,颇有一表人才之感。历史老师一件运动背心一穿,他对自己的肌肉很自信,体育老师和他比,相形见绌。政治老师,一个看上去柔弱的年轻女子,表情十分严肃,一双眼神充满愤青,我喜欢!我喜欢严肃的老师,这样让我上课有种紧张感。英语老师是位年纪大了的女性,和当初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相比,她优秀的非常明显。她的声音很动听,我的脑子里面想象,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十分漂亮!
化学课本自从发下来,我就兴奋不已!在柏枝台书店里买了一本化学习题,比较厚的一本,全是题目。不用老师讲课我就往前自习了几篇,里面的内容十分吸引人。所以之后的化学课程,老师的讲课是一定要听的,但是在听懂的前提之下,我的大脑已经围绕着现有的知识拓展开来了。老师边讲边记忆,边理解,边思考,这就比曾经的生物地理等科目更加投入。
化学的魅力在于让我们用一种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万物了。这与之前的数学物理政治语文等等不一样,数学在于推理和实际的计算作用,物理更多的是涉及力学和电知识,虽然也有微观的角度,但也还是为力学和电学服务的。政治历史也是用来研究社会。曾经的生物也有微观的视角,譬如细胞膜细胞核等等。但是化学则更小,并且小到了最小的物质——原子。
以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让我大开眼界,并且与自己的空想世界连成一片!从头到尾,化学就没感觉任何的压力,相反,每节化学课我都乐在其中。我不仅预习了前面的课程,也认真听着老师所讲。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把这种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融合起来思考。如果说宏观无限的世界是一扇门,那么微观世界是另一扇门。如今,这两扇门都开启了。
我现在不记得几个化学分子式了,化学方程式已经尽忘,后来也没有自学化学。与其说是热爱化学,倒不如说是我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这种获得“无穷力量”的兴奋感觉,只有一次能与之相媲美,就是曾经自己在幼儿园教室里面读课本读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而这里是太阳系,太阳系之外是无边无际的宇宙。
那么,从大的范围来看,宇宙是无限的,就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希望!
现在化学课本告诉我,万事万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由原子组成的。一颗细胞里面有着过亿的分子,而一个分子由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原子排列而成。并且分子可以与其他某些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分子结构,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两端的物质之和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物质的总和不变。这个道理可以联系初二的物理,即牛顿定律来解释,化学反应会放热,但是能量的总和将不变。书本上写的是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由于电子排列的不同,从而原子的属性会不同,也就是不同的原子,可见那张表,俄国科学家整理的那张表。老师说道:“原子核以下就不能分裂了,就不能分开了。”书上的确这样写,也就是说原子核无法再分。
如果说原子核不能再分,这是当时教科书上面的一种写法或者说是经验的总结积累,也避免实验和实践当中出现“误以为”的思维,所以就下了这么个定义。
那么,这个初中生认为:
“原子核是可以用科技手段看见的,外表面没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量不一样。譬如金元素的电子数量极少,并且是已知的最少,而仅次其后的是银,导电性能极棒!但是这种不同百分之百是与原子核的内容不相同而相关联的,这是肯定的。反过来,如果原子核的所有属性都一样,那么凭什么尊贵的金和银反而得不到更多电子的亲密?而且书上也写的很清楚,物质可以改变,分子之间可以化合,但是元素没人能改变,也就是说没人有这个本事把某个原子周围的电子数量随意的取走,从而制造出一种新的元素。元素是天然存在的,元素是天然不可改变的。
可不同的东西就是不同,因为更微小的原因,所以才会不同。既然不同元素之间是因为围绕原子核的电子数量不同,所以才会呈现出不同的元素,那么结果肯定:原子核内部是不同的!
既然不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核内部不相同,就注定可以分为更为微小的不同物质,可见原子核是可以分开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所以当时的化学教材写的就不严谨,应该这样写:就目前的手段而言,原子本身不能再分,也没有实验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从数学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解释这种... -->>
我坐在堂屋里玩,真舍不得,暑假最后一天玩了,就结束了。
我听见了表妹的声音,小姑爷推门走进来,看见了我,他嚷道:“弟儿,你是哪么嘀啊!”我没理他。
谢天谢地!表妹去搭餐寄宿去了,也就是说晚上不用住我们家了。我松了一口气!奶奶尽管“哎呦”,像是怕得罪亲戚似的。
我的教室在靠老师宿舍这边,同样是9901,xx、xx和xx在一个班上。我们那天报了名,也领了书本,一切都很好。
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道:“……我那天看见你放牛的时候……”
“我连牛长什么样都不认识!”这个学生窘迫的回答道。
班上一阵哄笑!
xx笑着说道:“……我牛还是认识。”
开学之后,初三全体寄宿生,没有通学生了,而且晚自习是三节课。班主任还在为寄宿床铺不够而操心,他吩咐道:“有的学生暂时没有铺位的,和别人关系好点儿的就一个铺。”
有个学生可能情况不一样。班上有个调皮的说道:“……”
班主任老师就是教初二教物理的老师。他有个特点,喜欢用粉笔在讲台上蹭。语文老师个子高高的,眼镜带上了,四方脸短发,颇有一表人才之感。历史老师一件运动背心一穿,他对自己的肌肉很自信,体育老师和他比,相形见绌。政治老师,一个看上去柔弱的年轻女子,表情十分严肃,一双眼神充满愤青,我喜欢!我喜欢严肃的老师,这样让我上课有种紧张感。英语老师是位年纪大了的女性,和当初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相比,她优秀的非常明显。她的声音很动听,我的脑子里面想象,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十分漂亮!
化学课本自从发下来,我就兴奋不已!在柏枝台书店里买了一本化学习题,比较厚的一本,全是题目。不用老师讲课我就往前自习了几篇,里面的内容十分吸引人。所以之后的化学课程,老师的讲课是一定要听的,但是在听懂的前提之下,我的大脑已经围绕着现有的知识拓展开来了。老师边讲边记忆,边理解,边思考,这就比曾经的生物地理等科目更加投入。
化学的魅力在于让我们用一种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万物了。这与之前的数学物理政治语文等等不一样,数学在于推理和实际的计算作用,物理更多的是涉及力学和电知识,虽然也有微观的角度,但也还是为力学和电学服务的。政治历史也是用来研究社会。曾经的生物也有微观的视角,譬如细胞膜细胞核等等。但是化学则更小,并且小到了最小的物质——原子。
以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让我大开眼界,并且与自己的空想世界连成一片!从头到尾,化学就没感觉任何的压力,相反,每节化学课我都乐在其中。我不仅预习了前面的课程,也认真听着老师所讲。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把这种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融合起来思考。如果说宏观无限的世界是一扇门,那么微观世界是另一扇门。如今,这两扇门都开启了。
我现在不记得几个化学分子式了,化学方程式已经尽忘,后来也没有自学化学。与其说是热爱化学,倒不如说是我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这种获得“无穷力量”的兴奋感觉,只有一次能与之相媲美,就是曾经自己在幼儿园教室里面读课本读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而这里是太阳系,太阳系之外是无边无际的宇宙。
那么,从大的范围来看,宇宙是无限的,就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希望!
现在化学课本告诉我,万事万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由原子组成的。一颗细胞里面有着过亿的分子,而一个分子由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原子排列而成。并且分子可以与其他某些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分子结构,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两端的物质之和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物质的总和不变。这个道理可以联系初二的物理,即牛顿定律来解释,化学反应会放热,但是能量的总和将不变。书本上写的是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由于电子排列的不同,从而原子的属性会不同,也就是不同的原子,可见那张表,俄国科学家整理的那张表。老师说道:“原子核以下就不能分裂了,就不能分开了。”书上的确这样写,也就是说原子核无法再分。
如果说原子核不能再分,这是当时教科书上面的一种写法或者说是经验的总结积累,也避免实验和实践当中出现“误以为”的思维,所以就下了这么个定义。
那么,这个初中生认为:
“原子核是可以用科技手段看见的,外表面没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量不一样。譬如金元素的电子数量极少,并且是已知的最少,而仅次其后的是银,导电性能极棒!但是这种不同百分之百是与原子核的内容不相同而相关联的,这是肯定的。反过来,如果原子核的所有属性都一样,那么凭什么尊贵的金和银反而得不到更多电子的亲密?而且书上也写的很清楚,物质可以改变,分子之间可以化合,但是元素没人能改变,也就是说没人有这个本事把某个原子周围的电子数量随意的取走,从而制造出一种新的元素。元素是天然存在的,元素是天然不可改变的。
可不同的东西就是不同,因为更微小的原因,所以才会不同。既然不同元素之间是因为围绕原子核的电子数量不同,所以才会呈现出不同的元素,那么结果肯定:原子核内部是不同的!
既然不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核内部不相同,就注定可以分为更为微小的不同物质,可见原子核是可以分开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所以当时的化学教材写的就不严谨,应该这样写:就目前的手段而言,原子本身不能再分,也没有实验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从数学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解释这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