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陷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重用,只被利用。利用完后,哪里凉快到哪里,一边呆着去,听候下次再用,或者永不叙用。
中午,有火锅还有几样时令蔬菜,都比较新鲜。肉是腊肉,他们不喜欢吃新鲜肉,嫌有一股腥味,不好吃。吃惯了腊肉,新肉就靠边。城里人爱吃新鲜肉,不爱吃腊肉,咸了,或者担心。专家说了,腊肉不能常年吃,否则容易得癌症。看了电视报刊杂志的人,受到影响,并且宣传,结果,给卖肉的造了声势,他们太喜欢专家了。
德志观察到,这里的村民大都不爱那些专家在电视上的讲话,了不起在电视连续剧的中间,插播了电视广告,有些明星代言,或者有些假专家胡说八道,此时也没几个人老老实实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他们胡诌,而是趁此机会上厕所,或者喂猪,或者做其他的杂事。
说到报纸、杂志和书一类的,几乎没有,即便订了杂志和报纸,哪个邮递员愿意送呢?山大人稀,行走不便,坐车要出钱,开车要买油,油价居高不下,没有人学雷锋,有,那是在城里,山里很少有。德志说的,是那些送报纸杂志的雷锋。
说到书,小城县城里才有一家老掉牙的新华书店,移民县城里开了一家商铺又一家商铺,卖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书店。老百姓到城里,也是买衣服买吃的,买书的几乎没有,有的,是那些学生,老师要求买的,或者学生自愿买的,这些学生成了书的消费队伍。至于村民,读书等于开玩笑。
村里也有带有文字的东西,那是村里被要求订的党报党刊,其实,那些书报,在村支书家堆成了山,宫支书从来不看,期盼收破烂的来,全部卖掉。但是宫支书很懂政策,每次开会,都讲得头头是道,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每天半夜里爬起来读《人民日报》,其实,他记性好,看《新闻联播》就行了。至于报纸和书籍,他自称人老眼花,看不清字,谁也拿他没办法。
贾明珠他们喝白酒,问德志喝什么,德志说:“喝白酒能做事吗?”
他们说:“喝白酒能做事,不喝才没劲儿。”
德志说:“我不能喝白酒,那来点啤酒陪你们喝吧。”
贾明珠说:“好,爽快,应该这样。在当官的面前作假,在我们老百姓面前就不必了。”
德志问:“我作假了吗?”
贾明珠说:“有些时候不得不做,我知道。”
德志笑着说:“你不在官场上混,真是委屈了你,人才啊!”
贾明珠说:“我才不要进入官场呢。很简单,我朝里没有人,没有人提拔,也没有人保护。当官不贪,还叫官吗?谁愿意去当官?”
德志说:“您的意思是,所有当官的都是贪官了?”
贾明珠说:“没有不贪的。看贪多贪少了。”
德志说:“这个倒是新鲜,您怎么知道的。”
贾明珠说:“我会看啊。越是外表像官的,越是会装的,越有钱,那些钱十分有九分半都是不干净的。”
德志说:“怎么见得呢?”
贾明珠说:“你还太嫩啊。我都快死的人了,还会骗您啊。”
德志说:“谢谢指点。我也当不了官,有时候还幻想,将来会被领导提拔,但,现在看希望渺茫啊。领导提拔的都是有关系的,或者是裙带关系,或者那些会巴结领导的小人。”
贾明珠说:“是啊,你会越来越体会深刻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这个国家很大,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们这个宫家梁子和贾家坡,就是一个小社会,很多事情和大社会和国家都差不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肮脏的交易。人的心、人的本性都是不善的。”
德志说:“喝酒!”
德志举起杯来,向各位敬酒,算是还了礼,免得人家背后议论说他不讲礼貌。
贾明珠说:“您还好。把人家的捐款用到了实处,没有贪污和挪用。刚才您问的问题,水泥杆怎么还有是吧?”
德志说:“是啊。怎么没用完呢?”
贾明珠说:“水泥杆是农村电网改造时拉进村里的。当时的口号是‘消灭煤油灯’,我们村在改造范围之内。村委会就组织我们帮助更换电线杆。村里多要了一些,都堆在公路边上。但是,7、8、9组还有很多家庭没有更换,高山上没有劳动力,不能走车,电线杆就堆放在公路边很多年。”
德志问:“那村里为什么不组织他们来抬呢?”
贾明珠说:“谁愿意?这种事吃力不讨好,又没有油水可捞,电线杆又不能用来建房子,只是牵线用的。”
德志说:“那也是。山上的农户在用什么呢?”
贾明珠说:“木杆子。”
德志说:“难怪山上有那么多木杆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这事就这样算了吗?”
贾明珠说:“不算,怎么办?还能把村里几个干部吃了不成。他们对上头汇报说,‘全部更换完毕,全村没有一根木电线杆子’。”
德志问:“怎么没有村民投诉?”
贾明珠说:“没用,投诉信最后会原封不动地回到宫支书手里,不是没有先例。谁想出头,就先打谁。宫支书整材料,把人给整的死。‘特殊时期’中,他可是生死判官,凭着一支笔来定生死,即便不死,也会被整疯,谁敢惹他?!”
德志说:“谢谢您向我解释。”
贾明珠说:“这电线杆子,已经验收了的,又不要钱,我们用它是经过宫支书批准了的。放在公路边,也没人要,小偷看都不看一眼,太高了,没什么用处。”
德志说:“很好啊!智慧从群众中来。”
贾明珠说:“这水池加盖关乎我们切身利益,要不然,也没有几个积极的。到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我只要通知他们,他们极少有不愿意来的。”
德志吃完饭,知道他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德志问:“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浇灌混凝土呢?”
贾明珠说:“明天吧。下午我去通知各受益户,一组的村民,只要想从大水池受益的,都必须到。”
德志说:“那我回去了,需要开会的时候通知我。”
贾明珠说:“好的。”
德志回到自己的住房,喝了啤酒,肚子有些胀,去了厕所,回来后开始整理工作笔记,然后补写了这两天的日记。
天气还是热,他躺在床上,吹着小电扇,这两天太疲劳了,很快,他就沉沉地睡熟了。
德志被过去的一辆大卡车的马达的轰鸣声惊醒,他睁开眼,想到刚才做的梦,清晰可以回忆。
他梦到自己坐在江城的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拿着票据请他签字,德志一一问明白,这些票据的来历和用途,然后拿起大笔,在上面潇洒地签了自己的大名。
有的同事不太老实,德志就开始训斥他们,指出他们的错误,尤其是对齐老师,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说她不该让他的外甥女来到这个机构上班,为了她,芭比娃娃,将来有个好的前途,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劝其离开本机构,找一个更好的机构,以谋取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训斥余哥,说他:排斥异己,没有原则,在男女关系上暧昧,欺上瞒下,应当予以开除。
刚准备写辞退通知单的时候,大卡车将德志吵醒,德志回想,自己都笑了。
一般来说,梦是反的,德志这一生永远不会坐到那个位置,也没有管理的才能和魄力,不如安分守己,不做当官梦,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到精致,让人无可挑剔。让别人都满意。然后,自己的学习要坚持,要有成效,不浪费时间,不追求政治理想。
梦醒时分,往往是清楚的。可贵的是,如能坚持最好,争取在将来,做得更优秀。
正在洗脸的时候,德志接到宫支书打来的电话,他是用座机打来的,这个费用村里给报销,但要有正式的电信局开具的发票。其实,不必报销,贾新意也能“孝敬”他一笔钱,足够支付电话费,包括手机费,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掩人耳目罢了。
宫支书用座机打电话给德志说:“贾明珠明天要浇灌水池加盖的混凝土,已经通知各有关村民。他一时找不到姚先生的电话号码,就委托我来告诉您,怕您操心。”
德志说:“谢谢宫支书,请代我谢谢他,如果他还打电话给你,你就转告我的谢意。”
宫支书说:“姚先生太讲礼貌了。好的,我会通知他的。”
德志挂了电话,心想,明天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但是,一直没看到砂石在哪里,只有水泥码了一堆在那儿。
德志打电话给宫支书,他想宫支书肯定还在电话附近,就拨他的座机,果然,电话那头有人接听,是个老妇,问:“您找谁?”
德志说:“我是基金会的小姚,找宫支书”
电话听筒里传来:“老宫,快,姚先生的电话,找你的。”
重用,只被利用。利用完后,哪里凉快到哪里,一边呆着去,听候下次再用,或者永不叙用。
中午,有火锅还有几样时令蔬菜,都比较新鲜。肉是腊肉,他们不喜欢吃新鲜肉,嫌有一股腥味,不好吃。吃惯了腊肉,新肉就靠边。城里人爱吃新鲜肉,不爱吃腊肉,咸了,或者担心。专家说了,腊肉不能常年吃,否则容易得癌症。看了电视报刊杂志的人,受到影响,并且宣传,结果,给卖肉的造了声势,他们太喜欢专家了。
德志观察到,这里的村民大都不爱那些专家在电视上的讲话,了不起在电视连续剧的中间,插播了电视广告,有些明星代言,或者有些假专家胡说八道,此时也没几个人老老实实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他们胡诌,而是趁此机会上厕所,或者喂猪,或者做其他的杂事。
说到报纸、杂志和书一类的,几乎没有,即便订了杂志和报纸,哪个邮递员愿意送呢?山大人稀,行走不便,坐车要出钱,开车要买油,油价居高不下,没有人学雷锋,有,那是在城里,山里很少有。德志说的,是那些送报纸杂志的雷锋。
说到书,小城县城里才有一家老掉牙的新华书店,移民县城里开了一家商铺又一家商铺,卖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书店。老百姓到城里,也是买衣服买吃的,买书的几乎没有,有的,是那些学生,老师要求买的,或者学生自愿买的,这些学生成了书的消费队伍。至于村民,读书等于开玩笑。
村里也有带有文字的东西,那是村里被要求订的党报党刊,其实,那些书报,在村支书家堆成了山,宫支书从来不看,期盼收破烂的来,全部卖掉。但是宫支书很懂政策,每次开会,都讲得头头是道,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每天半夜里爬起来读《人民日报》,其实,他记性好,看《新闻联播》就行了。至于报纸和书籍,他自称人老眼花,看不清字,谁也拿他没办法。
贾明珠他们喝白酒,问德志喝什么,德志说:“喝白酒能做事吗?”
他们说:“喝白酒能做事,不喝才没劲儿。”
德志说:“我不能喝白酒,那来点啤酒陪你们喝吧。”
贾明珠说:“好,爽快,应该这样。在当官的面前作假,在我们老百姓面前就不必了。”
德志问:“我作假了吗?”
贾明珠说:“有些时候不得不做,我知道。”
德志笑着说:“你不在官场上混,真是委屈了你,人才啊!”
贾明珠说:“我才不要进入官场呢。很简单,我朝里没有人,没有人提拔,也没有人保护。当官不贪,还叫官吗?谁愿意去当官?”
德志说:“您的意思是,所有当官的都是贪官了?”
贾明珠说:“没有不贪的。看贪多贪少了。”
德志说:“这个倒是新鲜,您怎么知道的。”
贾明珠说:“我会看啊。越是外表像官的,越是会装的,越有钱,那些钱十分有九分半都是不干净的。”
德志说:“怎么见得呢?”
贾明珠说:“你还太嫩啊。我都快死的人了,还会骗您啊。”
德志说:“谢谢指点。我也当不了官,有时候还幻想,将来会被领导提拔,但,现在看希望渺茫啊。领导提拔的都是有关系的,或者是裙带关系,或者那些会巴结领导的小人。”
贾明珠说:“是啊,你会越来越体会深刻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这个国家很大,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们这个宫家梁子和贾家坡,就是一个小社会,很多事情和大社会和国家都差不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肮脏的交易。人的心、人的本性都是不善的。”
德志说:“喝酒!”
德志举起杯来,向各位敬酒,算是还了礼,免得人家背后议论说他不讲礼貌。
贾明珠说:“您还好。把人家的捐款用到了实处,没有贪污和挪用。刚才您问的问题,水泥杆怎么还有是吧?”
德志说:“是啊。怎么没用完呢?”
贾明珠说:“水泥杆是农村电网改造时拉进村里的。当时的口号是‘消灭煤油灯’,我们村在改造范围之内。村委会就组织我们帮助更换电线杆。村里多要了一些,都堆在公路边上。但是,7、8、9组还有很多家庭没有更换,高山上没有劳动力,不能走车,电线杆就堆放在公路边很多年。”
德志问:“那村里为什么不组织他们来抬呢?”
贾明珠说:“谁愿意?这种事吃力不讨好,又没有油水可捞,电线杆又不能用来建房子,只是牵线用的。”
德志说:“那也是。山上的农户在用什么呢?”
贾明珠说:“木杆子。”
德志说:“难怪山上有那么多木杆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这事就这样算了吗?”
贾明珠说:“不算,怎么办?还能把村里几个干部吃了不成。他们对上头汇报说,‘全部更换完毕,全村没有一根木电线杆子’。”
德志问:“怎么没有村民投诉?”
贾明珠说:“没用,投诉信最后会原封不动地回到宫支书手里,不是没有先例。谁想出头,就先打谁。宫支书整材料,把人给整的死。‘特殊时期’中,他可是生死判官,凭着一支笔来定生死,即便不死,也会被整疯,谁敢惹他?!”
德志说:“谢谢您向我解释。”
贾明珠说:“这电线杆子,已经验收了的,又不要钱,我们用它是经过宫支书批准了的。放在公路边,也没人要,小偷看都不看一眼,太高了,没什么用处。”
德志说:“很好啊!智慧从群众中来。”
贾明珠说:“这水池加盖关乎我们切身利益,要不然,也没有几个积极的。到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我只要通知他们,他们极少有不愿意来的。”
德志吃完饭,知道他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德志问:“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浇灌混凝土呢?”
贾明珠说:“明天吧。下午我去通知各受益户,一组的村民,只要想从大水池受益的,都必须到。”
德志说:“那我回去了,需要开会的时候通知我。”
贾明珠说:“好的。”
德志回到自己的住房,喝了啤酒,肚子有些胀,去了厕所,回来后开始整理工作笔记,然后补写了这两天的日记。
天气还是热,他躺在床上,吹着小电扇,这两天太疲劳了,很快,他就沉沉地睡熟了。
德志被过去的一辆大卡车的马达的轰鸣声惊醒,他睁开眼,想到刚才做的梦,清晰可以回忆。
他梦到自己坐在江城的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拿着票据请他签字,德志一一问明白,这些票据的来历和用途,然后拿起大笔,在上面潇洒地签了自己的大名。
有的同事不太老实,德志就开始训斥他们,指出他们的错误,尤其是对齐老师,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说她不该让他的外甥女来到这个机构上班,为了她,芭比娃娃,将来有个好的前途,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劝其离开本机构,找一个更好的机构,以谋取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训斥余哥,说他:排斥异己,没有原则,在男女关系上暧昧,欺上瞒下,应当予以开除。
刚准备写辞退通知单的时候,大卡车将德志吵醒,德志回想,自己都笑了。
一般来说,梦是反的,德志这一生永远不会坐到那个位置,也没有管理的才能和魄力,不如安分守己,不做当官梦,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到精致,让人无可挑剔。让别人都满意。然后,自己的学习要坚持,要有成效,不浪费时间,不追求政治理想。
梦醒时分,往往是清楚的。可贵的是,如能坚持最好,争取在将来,做得更优秀。
正在洗脸的时候,德志接到宫支书打来的电话,他是用座机打来的,这个费用村里给报销,但要有正式的电信局开具的发票。其实,不必报销,贾新意也能“孝敬”他一笔钱,足够支付电话费,包括手机费,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掩人耳目罢了。
宫支书用座机打电话给德志说:“贾明珠明天要浇灌水池加盖的混凝土,已经通知各有关村民。他一时找不到姚先生的电话号码,就委托我来告诉您,怕您操心。”
德志说:“谢谢宫支书,请代我谢谢他,如果他还打电话给你,你就转告我的谢意。”
宫支书说:“姚先生太讲礼貌了。好的,我会通知他的。”
德志挂了电话,心想,明天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但是,一直没看到砂石在哪里,只有水泥码了一堆在那儿。
德志打电话给宫支书,他想宫支书肯定还在电话附近,就拨他的座机,果然,电话那头有人接听,是个老妇,问:“您找谁?”
德志说:“我是基金会的小姚,找宫支书”
电话听筒里传来:“老宫,快,姚先生的电话,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