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宋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复圭与陈桥派出的手下被误导了,自作聪明,张冠李戴,将折文芯当成了林昭。
当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折文芯的时候,林昭可就逍遥多了。
此时的林少卿并不知道,折七姑娘冒险帮自己引开了追兵,所有的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
正是因此,林昭与种师道一路畅通无阻,直接靠近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之所以带着种师道,一来是相信他的人品,二来也是制造一种平衡。
李复圭在环庆路一手遮天,必须要让种家也参与一点才是,不至于在事实上偏向某一边。同时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边缺少帮手。
当然了,这只能是暗中调查的时候,公开场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颇。一旦立场有偏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就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林昭与种师道前去的目的地是荔原堡,庆州城外的一座重要堡寨。
按照李复圭的说辞,西夏进攻大顺城之后,曾经又继续侵犯了了荔原堡,逼近庆州。
而另外一个说法则称,出战的李信、种咏等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判定到底是主动冒进还是被动遭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荔原堡是否遭袭。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直奔荔原堡,一路上他们都很小心,一如既往的顺利。毕竟宋夏边境的堡寨都是军事重镇,弄不好被当成是奸细就麻烦了。即便是轻易泄露了行踪,都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林昭突然感觉到,明察与暗访都是各有个好处,也各有各的限制。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直接调查,肯定阻碍全无,方便许多。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荔原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荔原堡,城垣呈梯形,周长不足两里。宋英宗治平三年九月,当时的知庆州蔡挺修筑,原地名马练坪,宋英宗赐名荔原堡。
虽说就是这么一个周长不足两千米的小地方,却是抵御西夏的重要屏障。仁宗年间,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面对纵横的西夏骑兵,宋军无力抵挡。种世衡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修筑堡寨,用一个个的堡寨,串联起一条坚固的边防线。
从而避免了西夏骑兵长驱直入,边防形同虚设的尴尬。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宋军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荔原堡是其中一座,但更为著名,更为重要的是丢失的那座大顺城!
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庆州知州。庆历二年,范仲淹派长子范纯祐与部将赵明率军偷袭西夏,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镇。
马铺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庆州的门户,同时也是扼守西夏进入关中的要道。占领此地便可以掐断西夏南下的道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范仲淹当即冒着重重危险,在与对峙的西夏人眼皮子底下,修建了大顺城。一来是拱卫西北边境,同时也可以起到报讯的作用。消息传到汴京,仁宗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大顺城。
毫无疑问,大顺城是宋朝西北的前哨烽火台,也是钉入西夏的一颗钉子,意义非常重大。
西夏没藏讹庞时代,曾经多次来犯,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没想到坚守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顺城,竟然在这次的战事中失守了。
准确地说,大顺城此刻暂时还在宋军手中,但失守是必然的。
也是到了庆州附近,林昭才知道,大顺城里还有少量的宋军将士在坚守。只是堡寨完全被西夏人围困了,宋朝人根本无法援助,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 -->>
李复圭与陈桥派出的手下被误导了,自作聪明,张冠李戴,将折文芯当成了林昭。
当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折文芯的时候,林昭可就逍遥多了。
此时的林少卿并不知道,折七姑娘冒险帮自己引开了追兵,所有的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
正是因此,林昭与种师道一路畅通无阻,直接靠近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
之所以带着种师道,一来是相信他的人品,二来也是制造一种平衡。
李复圭在环庆路一手遮天,必须要让种家也参与一点才是,不至于在事实上偏向某一边。同时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边缺少帮手。
当然了,这只能是暗中调查的时候,公开场合,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偏颇。一旦立场有偏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就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林昭与种师道前去的目的地是荔原堡,庆州城外的一座重要堡寨。
按照李复圭的说辞,西夏进攻大顺城之后,曾经又继续侵犯了了荔原堡,逼近庆州。
而另外一个说法则称,出战的李信、种咏等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判定到底是主动冒进还是被动遭袭,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荔原堡是否遭袭。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直奔荔原堡,一路上他们都很小心,一如既往的顺利。毕竟宋夏边境的堡寨都是军事重镇,弄不好被当成是奸细就麻烦了。即便是轻易泄露了行踪,都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林昭突然感觉到,明察与暗访都是各有个好处,也各有各的限制。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直接调查,肯定阻碍全无,方便许多。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真实的荔原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荔原堡,城垣呈梯形,周长不足两里。宋英宗治平三年九月,当时的知庆州蔡挺修筑,原地名马练坪,宋英宗赐名荔原堡。
虽说就是这么一个周长不足两千米的小地方,却是抵御西夏的重要屏障。仁宗年间,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面对纵横的西夏骑兵,宋军无力抵挡。种世衡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修筑堡寨,用一个个的堡寨,串联起一条坚固的边防线。
从而避免了西夏骑兵长驱直入,边防形同虚设的尴尬。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宋军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荔原堡是其中一座,但更为著名,更为重要的是丢失的那座大顺城!
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庆州知州。庆历二年,范仲淹派长子范纯祐与部将赵明率军偷袭西夏,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镇。
马铺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庆州的门户,同时也是扼守西夏进入关中的要道。占领此地便可以掐断西夏南下的道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范仲淹当即冒着重重危险,在与对峙的西夏人眼皮子底下,修建了大顺城。一来是拱卫西北边境,同时也可以起到报讯的作用。消息传到汴京,仁宗皇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名大顺城。
毫无疑问,大顺城是宋朝西北的前哨烽火台,也是钉入西夏的一颗钉子,意义非常重大。
西夏没藏讹庞时代,曾经多次来犯,结果都是铩羽而归。没想到坚守了三十年之久的大顺城,竟然在这次的战事中失守了。
准确地说,大顺城此刻暂时还在宋军手中,但失守是必然的。
也是到了庆州附近,林昭才知道,大顺城里还有少量的宋军将士在坚守。只是堡寨完全被西夏人围困了,宋朝人根本无法援助,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