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重生之熙宁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卿家,基隆城的发展规划大概地跟朕说一说。”赵兴边走边对基隆县知县郑通说道。
“陛下,基隆城有四大优势,一为深水港,可是多造船厂船坞,鸡笼河水正好把山上的木材送下来,发展海船制造有天然的优势,不用一年,海船的产量就可以超过上京了。二为金矿,在鸡笼河最上游,有一处地方,河里都是金沙,已经设立一个淘金作坊。三为铁矿,鸡头山那里有一座露天的铁矿,虽然存量不多,但品质很高,可以发展农具制造作坊。四为土地肥沃平坦,可以开辟至少五十万亩良田,基隆城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郑通介绍道。
“有什么难处吗?”赵兴不相信只有好处。
赵兴在众人的陪同下四处闲逛,这基隆城不愧有根底,现在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
“都是商人按照规划在各自修建,只是岛上蛮夷多有骚扰,但也构不成威胁。晚上是城池完工的庆功典礼。陛下,是否要与民同庆?”郑通高兴地说道。基隆城有根底,作为第一个完成修建的城池,郑通当然兴奋。
到了晚上,基隆广场上人山人海,不管是以前鸡笼寨的老居民还到基隆不久的上京人都很高兴。他们在广场上开启篝火晚会,多数人都投入其中,热舞不断。赵兴也给远征军放了假,可以在城里参加典礼。
明黄的灯火和火红的篝火映照着欢乐中人们的脸,一张张因为兴奋而通红的脸,如此多的人,当然给基隆城的治安带来的压力不小。
还在有联防军协助捕快维持治安,虽然在宋朝百姓都怕当兵的,但是在帝国,百姓不仅不怕,还是十分崇拜当兵的。如果有商人没有发给你工资,完全可以向巡逻的联防军士兵或是捕快报案,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有事找捕快,已经成为百姓的口头禅。每次大型活动,捕快和联防军都会出动大量的人维持秩序。
基隆城人口达到三十万,已经超过了预期的二十万,放在大宋也是一座大城,这对于一座新城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
城池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北宋的城池,文明学府按照赵兴的意思,设计了地下排水系统,排泄物都能通过排水系统直接灌溉城池外的农田。还在城中成为建设了五十多座大型的风车用来拉动碾磨机、水车,可谓是机械化灌溉、碾磨。农业机械化,一直是赵兴最想做到的事,但出于动力方面的问题不好解决,只能先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力来完成。虽然投入巨大,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然而这么多人,大型活动如同后世印度等地朝圣一样,每次都有踩踏事件发生。要知道基隆城娱乐活动缺乏,人们都被束缚在工地上,一天到晚地干活。只有工作的生活,实在是太压抑了。虽然安排了不少书生专门给百姓说书,普及新法,但仍然难以忍受每天的枯燥。大型活动,难得的放松,几乎是家家户户全体出动,造成的治安压力可见一斑。
联防军和捕快其实所负责的事情并不多,基隆城并不算鱼龙混杂,人口结构很单一,所以出现的犯罪很少,家家户户有钱有粮有工作,还有官府分配的房子,日子过得踏实,哪里有人动什么歪心思。
基隆城唯一的缺点就是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富商大贾外,一般百姓都是均富,生活都差不多。城池刚刚筑成,外来人口比较少,城市的服务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都需要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篝火晚会也开始进入正轨,一场大型的娱乐节目开始了。节目都是百姓们自编自演的,比较粗俗,但非常符合他们的视角。
基隆广场上搭起了十多个两米高台,围着这个高台的是大大小小的火堆,围住火堆的是基隆百姓,差不多有十万人,真是盛况空前。
到了节目后面,一些受水灾逃入上京的难民也自编了一个节目。
洪水滔天不见日,家园汪洋无处逃····草根树皮都食尽,路边多遇饿死骨····官僚地主杀流民,流民鲜血随水流····这是一首民歌《灾年记》,描述的正是熙宁元年的水灾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情景,赵兴也是第一次听到。曲调凄凉婉转,闻者落泪不已。赵兴的心也好像被锤子锤了一般,这场水灾虽然不是他造成的,但是边关大战使得朝廷无粮赈济,他是脱不了责任的。
灾年的景象,下面坐着的有很多都是昔日的灾民,都是亲身经历过此种情景的,其它百姓也没少受过灾年之苦,听到这种曲调都感同身受,纷纷痛苦不已,特别想到灾荒中死去的亲人,难以自己。
虽然是喜庆的筑城完工典礼唱这个曲调,有点不合氛围,但是这首歌曲不仅让人回忆到过去的艰难,更珍惜现在衣食保暖的生活。
坐在赵兴身边的钟离老汉就是原来的灾民,因为四大学府招收懂农业种植的人才,钟离倒是进入了济世学府,成了学士。现在是基隆城的屯田司的屯田令。因为学士的身份得以坐在赵兴的身边,虽年过六十仍精神抖擞,在基隆城指导农业生产。老人家本来就经验丰富,到济世学府深造了一段时间后,知识面也开阔了许多。基隆城的农业生产发展由此上了一个台阶,比起原来鸡笼寨的生产方式不知道强了多少。
自从钟离就职后,走遍了城外田野,让基隆的亩产量提高了一倍多。基隆城的粮食能在一年内就基本自给,钟离立下了大功。
钟老汉此时听了这首民谣,擦着眼泪对赵兴道:“熙宁元年,淮南大灾,而且田租很重。虽然陛下免了所有赋税,但是地主收的租子却是增加了。多少人家饿死路旁,多少年轻人都被当叛民杀死。我老汉家里有十几口人,都是死在地主的平叛大军手里。如今听到这曲子,那一幕幕如在眼前呀。”
“都是朕的失策,朕愧对百姓。”赵兴一脸愧疚。
>
“郑卿家,基隆城的发展规划大概地跟朕说一说。”赵兴边走边对基隆县知县郑通说道。
“陛下,基隆城有四大优势,一为深水港,可是多造船厂船坞,鸡笼河水正好把山上的木材送下来,发展海船制造有天然的优势,不用一年,海船的产量就可以超过上京了。二为金矿,在鸡笼河最上游,有一处地方,河里都是金沙,已经设立一个淘金作坊。三为铁矿,鸡头山那里有一座露天的铁矿,虽然存量不多,但品质很高,可以发展农具制造作坊。四为土地肥沃平坦,可以开辟至少五十万亩良田,基隆城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郑通介绍道。
“有什么难处吗?”赵兴不相信只有好处。
赵兴在众人的陪同下四处闲逛,这基隆城不愧有根底,现在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
“都是商人按照规划在各自修建,只是岛上蛮夷多有骚扰,但也构不成威胁。晚上是城池完工的庆功典礼。陛下,是否要与民同庆?”郑通高兴地说道。基隆城有根底,作为第一个完成修建的城池,郑通当然兴奋。
到了晚上,基隆广场上人山人海,不管是以前鸡笼寨的老居民还到基隆不久的上京人都很高兴。他们在广场上开启篝火晚会,多数人都投入其中,热舞不断。赵兴也给远征军放了假,可以在城里参加典礼。
明黄的灯火和火红的篝火映照着欢乐中人们的脸,一张张因为兴奋而通红的脸,如此多的人,当然给基隆城的治安带来的压力不小。
还在有联防军协助捕快维持治安,虽然在宋朝百姓都怕当兵的,但是在帝国,百姓不仅不怕,还是十分崇拜当兵的。如果有商人没有发给你工资,完全可以向巡逻的联防军士兵或是捕快报案,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有事找捕快,已经成为百姓的口头禅。每次大型活动,捕快和联防军都会出动大量的人维持秩序。
基隆城人口达到三十万,已经超过了预期的二十万,放在大宋也是一座大城,这对于一座新城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
城池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北宋的城池,文明学府按照赵兴的意思,设计了地下排水系统,排泄物都能通过排水系统直接灌溉城池外的农田。还在城中成为建设了五十多座大型的风车用来拉动碾磨机、水车,可谓是机械化灌溉、碾磨。农业机械化,一直是赵兴最想做到的事,但出于动力方面的问题不好解决,只能先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力来完成。虽然投入巨大,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然而这么多人,大型活动如同后世印度等地朝圣一样,每次都有踩踏事件发生。要知道基隆城娱乐活动缺乏,人们都被束缚在工地上,一天到晚地干活。只有工作的生活,实在是太压抑了。虽然安排了不少书生专门给百姓说书,普及新法,但仍然难以忍受每天的枯燥。大型活动,难得的放松,几乎是家家户户全体出动,造成的治安压力可见一斑。
联防军和捕快其实所负责的事情并不多,基隆城并不算鱼龙混杂,人口结构很单一,所以出现的犯罪很少,家家户户有钱有粮有工作,还有官府分配的房子,日子过得踏实,哪里有人动什么歪心思。
基隆城唯一的缺点就是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富商大贾外,一般百姓都是均富,生活都差不多。城池刚刚筑成,外来人口比较少,城市的服务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都需要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篝火晚会也开始进入正轨,一场大型的娱乐节目开始了。节目都是百姓们自编自演的,比较粗俗,但非常符合他们的视角。
基隆广场上搭起了十多个两米高台,围着这个高台的是大大小小的火堆,围住火堆的是基隆百姓,差不多有十万人,真是盛况空前。
到了节目后面,一些受水灾逃入上京的难民也自编了一个节目。
洪水滔天不见日,家园汪洋无处逃····草根树皮都食尽,路边多遇饿死骨····官僚地主杀流民,流民鲜血随水流····这是一首民歌《灾年记》,描述的正是熙宁元年的水灾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情景,赵兴也是第一次听到。曲调凄凉婉转,闻者落泪不已。赵兴的心也好像被锤子锤了一般,这场水灾虽然不是他造成的,但是边关大战使得朝廷无粮赈济,他是脱不了责任的。
灾年的景象,下面坐着的有很多都是昔日的灾民,都是亲身经历过此种情景的,其它百姓也没少受过灾年之苦,听到这种曲调都感同身受,纷纷痛苦不已,特别想到灾荒中死去的亲人,难以自己。
虽然是喜庆的筑城完工典礼唱这个曲调,有点不合氛围,但是这首歌曲不仅让人回忆到过去的艰难,更珍惜现在衣食保暖的生活。
坐在赵兴身边的钟离老汉就是原来的灾民,因为四大学府招收懂农业种植的人才,钟离倒是进入了济世学府,成了学士。现在是基隆城的屯田司的屯田令。因为学士的身份得以坐在赵兴的身边,虽年过六十仍精神抖擞,在基隆城指导农业生产。老人家本来就经验丰富,到济世学府深造了一段时间后,知识面也开阔了许多。基隆城的农业生产发展由此上了一个台阶,比起原来鸡笼寨的生产方式不知道强了多少。
自从钟离就职后,走遍了城外田野,让基隆的亩产量提高了一倍多。基隆城的粮食能在一年内就基本自给,钟离立下了大功。
钟老汉此时听了这首民谣,擦着眼泪对赵兴道:“熙宁元年,淮南大灾,而且田租很重。虽然陛下免了所有赋税,但是地主收的租子却是增加了。多少人家饿死路旁,多少年轻人都被当叛民杀死。我老汉家里有十几口人,都是死在地主的平叛大军手里。如今听到这曲子,那一幕幕如在眼前呀。”
“都是朕的失策,朕愧对百姓。”赵兴一脸愧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