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妙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冯娘子狐疑地问。
“你是武安镇人?那你可认识顾月兰?”
“姑娘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冯娘子惊诧地问。
“……”苏妙愣住了。
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苏妙已经陪着苏烟找顾家的姑娘找了好几天,没想到却在这儿找到了!
顾老太太早夭了好几个孩子,一直到快四十岁才有了顾月兰和她哥哥,顾老爷子在还没有将全部手艺传给儿子的情况下便与世长辞了。顾月兰的哥哥接手家里的饭铺,顾老太太规矩地遵守着“夫死从子”的原则,对儿子自然是无条件的顺从。顾月兰一直觉得兄嫂在苛待她,不过反正也习惯了,她也不是特别在意,一直到她遇上了挑着馄饨挑儿来她家门口卖的冯安贵。
当时冯安贵父母双亡,二十五岁的“高龄”还未婚娶,这说明他很穷,他还比顾月兰大十岁,顾家人自然不同意。顾月兰的哥哥当时已经帮她找了一门好亲。给当地的土财主做填房。顾月兰百般不愿意,去求她娘,她娘却听她哥哥的反过来劝她,于是顾月兰一气之下和冯安贵私奔了。
顾家自然气愤,也就没有追,权当死了这个妹妹。
顾月兰则和冯安贵先是回到冯安贵的老家,苏州城相邻的咸丰镇,在那里靠卖馄饨为生,到后来攒了点钱,就搬到苏州来。经过一系列奋斗之后,最终开了一家小小的馄饨铺,只不过馄饨铺开成才没几年,冯安贵就病逝了。
至于顾月兰的家乡武安镇。一晃许多年,武安镇水灾之后瘟疫横行,顾月兰的大哥和嫂子相继染病过世,只有顾老太太和顾月兰大哥的儿子顾强侥幸活了下来。顾强这孩子虽然身体没有问题,但先天性智障,反应总比正常人慢个两三拍。
顾老太太年事已高。又要带着一个孙子,只能靠沿路乞讨过日子,好在善心人不少,见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残疾的小孙子,能帮一帮也就帮一帮,路上倒也没人太为难他们。
直到进了秦安境内,老太太忽然想起自己女婿的家乡就在秦安省咸丰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女儿,没想到最后还真被她打听到了一点消息,认识冯安贵的人告诉老太太,他们全家已经搬到苏州去了。
于是老太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苏州城,可苏州城这么大,她上哪找去,更何况冯安贵自从到了苏州城,因为他是卖馄饨的,人们只叫他‘馄饨挑儿冯小哥”,根本就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至于已经变成冯顾氏的顾月兰那就更不好打听了。老太太无奈,只好一边在苏州城中乞讨,一边四处打听。好在苏州富人多,要饭也比在家乡啃树皮强,她还用好心人送她的被褥破布在后巷搭了一个窝棚,只是女儿的下落却始终打听不出来,直到某一天她衣衫褴褛地拦住了路过的苏烟,颤颤巍巍地询问,于是苏烟同情心泛滥,满口答应要帮老太太寻找,也不想想他自己压根就不是苏州人。
寻女之路说起来轻松,可从武安镇到苏州城,顾老太太找了快三年,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顾老太太患有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从武安镇出来的时候还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等到了苏州城,老太太的眼睛已经全盲了。
不管从前到底发生过什么,母女终究是母女。
顾月兰冲出房子奔到母亲经常乞讨的东城,找到老太太搭的窝棚,抱住沧桑得几乎不成人形的母亲,放声大哭。
顾老太太瞎着一双眼,当顾月兰冲过来时她本能地戒备躲闪,却因为腿脚不利索没能躲开,一直到来人紧紧地抱住她,大哭起来。
一双嘴唇开始哆嗦,老太太哆嗦着嘴唇半天没有说话,直到她那只脏兮兮比干枯龟裂的树皮还要苍老难看的手按在顾月兰的手背上时,她终于哭了出来,一边没有眼泪地哽咽,一边颤巍巍地问了句:
“月兰?是月兰?”
“娘!”
于是母女俩抱头痛哭。
如今的顾月兰并不富裕,她唯一拥有的只有那栋并排放两张桌子都显得拥挤,比违建房更像违建房的馄饨铺以及冯安贵生前欠下的医药费,不过她还是收留了顾老太太和脑筋不怎么聪明的顾强。她现在有三女一子、一个傻侄儿和一个患有眼疾的老娘,生活给了她太多的重担,然而她很欣然,她自信满满,甚至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她比之前更加自信了,
“总是会越活越好的,总不至于越活越差,你说是吧?”当把母亲安置好之后,她笑着对苏妙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苏妙看了她一会儿,忽然问:“你认字吗?”
“我?我不认得,不过大妞她爹送她念过几年书,简单的字她还是认得的。”冯娘子一愣,忙拉过冯大妞,笑说,又好奇地问,“姑娘想要什么?”
“我这里有几个还算新奇的食谱,等你资金宽裕了,可以适当的增减几样,让铺子里有点活跃的气氛。总做一样,死气沉沉的没有创新,再忠实的老客也会腻烦。”苏妙让她们拿了笔墨,一边在纸上写下食谱,一边说,“这油炸小馄饨吧,四季卖都好卖,就是有点费油,你等把铺子开起来了,再研究试着把这一道放进四季菜单里;还有这蒸蛋馄饨、酸辣馄饨、鲜蒸馄饨、糖醋馄饨当个小食吃也挺好的;等到了冬天,这个云吞面吧,别的倒是没什么,最讲究的是云吞面里的面,用的是竹升面,做法我给你写了,不过竹升面做法太麻烦,你若是能找到合适的代替,就更好了。另外冬天排骨馄饨锅、鱼丸小馄饨这些可能也能卖的不错,到时候你自己再看吧。”她全部书写完毕,搁笔,将一纸食谱交给冯娘子。
冯娘子呆了一呆,她也算是行内人,知道凡卖食谱都是一手钱一手货,她是开馄饨生意的,自然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她是想要这些食谱,无奈囊中羞涩,顿了顿,小心地问了句:
“姑娘,这银子怎么算?”
“白送你的,我今儿心情好,不收银子。”苏妙回答说。
冯娘子震惊了半晌,抿了抿嘴唇,露出似哭非哭的样子,忽然拉着儿女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多谢苏姑娘!”
有了这份食谱,要不了多久,冯记馄饨铺就会变成苏州第一馄饨店,这一点她心知肚明。(未完待续。)
”冯娘子狐疑地问。
“你是武安镇人?那你可认识顾月兰?”
“姑娘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冯娘子惊诧地问。
“……”苏妙愣住了。
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苏妙已经陪着苏烟找顾家的姑娘找了好几天,没想到却在这儿找到了!
顾老太太早夭了好几个孩子,一直到快四十岁才有了顾月兰和她哥哥,顾老爷子在还没有将全部手艺传给儿子的情况下便与世长辞了。顾月兰的哥哥接手家里的饭铺,顾老太太规矩地遵守着“夫死从子”的原则,对儿子自然是无条件的顺从。顾月兰一直觉得兄嫂在苛待她,不过反正也习惯了,她也不是特别在意,一直到她遇上了挑着馄饨挑儿来她家门口卖的冯安贵。
当时冯安贵父母双亡,二十五岁的“高龄”还未婚娶,这说明他很穷,他还比顾月兰大十岁,顾家人自然不同意。顾月兰的哥哥当时已经帮她找了一门好亲。给当地的土财主做填房。顾月兰百般不愿意,去求她娘,她娘却听她哥哥的反过来劝她,于是顾月兰一气之下和冯安贵私奔了。
顾家自然气愤,也就没有追,权当死了这个妹妹。
顾月兰则和冯安贵先是回到冯安贵的老家,苏州城相邻的咸丰镇,在那里靠卖馄饨为生,到后来攒了点钱,就搬到苏州来。经过一系列奋斗之后,最终开了一家小小的馄饨铺,只不过馄饨铺开成才没几年,冯安贵就病逝了。
至于顾月兰的家乡武安镇。一晃许多年,武安镇水灾之后瘟疫横行,顾月兰的大哥和嫂子相继染病过世,只有顾老太太和顾月兰大哥的儿子顾强侥幸活了下来。顾强这孩子虽然身体没有问题,但先天性智障,反应总比正常人慢个两三拍。
顾老太太年事已高。又要带着一个孙子,只能靠沿路乞讨过日子,好在善心人不少,见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残疾的小孙子,能帮一帮也就帮一帮,路上倒也没人太为难他们。
直到进了秦安境内,老太太忽然想起自己女婿的家乡就在秦安省咸丰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女儿,没想到最后还真被她打听到了一点消息,认识冯安贵的人告诉老太太,他们全家已经搬到苏州去了。
于是老太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苏州城,可苏州城这么大,她上哪找去,更何况冯安贵自从到了苏州城,因为他是卖馄饨的,人们只叫他‘馄饨挑儿冯小哥”,根本就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至于已经变成冯顾氏的顾月兰那就更不好打听了。老太太无奈,只好一边在苏州城中乞讨,一边四处打听。好在苏州富人多,要饭也比在家乡啃树皮强,她还用好心人送她的被褥破布在后巷搭了一个窝棚,只是女儿的下落却始终打听不出来,直到某一天她衣衫褴褛地拦住了路过的苏烟,颤颤巍巍地询问,于是苏烟同情心泛滥,满口答应要帮老太太寻找,也不想想他自己压根就不是苏州人。
寻女之路说起来轻松,可从武安镇到苏州城,顾老太太找了快三年,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顾老太太患有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从武安镇出来的时候还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等到了苏州城,老太太的眼睛已经全盲了。
不管从前到底发生过什么,母女终究是母女。
顾月兰冲出房子奔到母亲经常乞讨的东城,找到老太太搭的窝棚,抱住沧桑得几乎不成人形的母亲,放声大哭。
顾老太太瞎着一双眼,当顾月兰冲过来时她本能地戒备躲闪,却因为腿脚不利索没能躲开,一直到来人紧紧地抱住她,大哭起来。
一双嘴唇开始哆嗦,老太太哆嗦着嘴唇半天没有说话,直到她那只脏兮兮比干枯龟裂的树皮还要苍老难看的手按在顾月兰的手背上时,她终于哭了出来,一边没有眼泪地哽咽,一边颤巍巍地问了句:
“月兰?是月兰?”
“娘!”
于是母女俩抱头痛哭。
如今的顾月兰并不富裕,她唯一拥有的只有那栋并排放两张桌子都显得拥挤,比违建房更像违建房的馄饨铺以及冯安贵生前欠下的医药费,不过她还是收留了顾老太太和脑筋不怎么聪明的顾强。她现在有三女一子、一个傻侄儿和一个患有眼疾的老娘,生活给了她太多的重担,然而她很欣然,她自信满满,甚至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她比之前更加自信了,
“总是会越活越好的,总不至于越活越差,你说是吧?”当把母亲安置好之后,她笑着对苏妙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苏妙看了她一会儿,忽然问:“你认字吗?”
“我?我不认得,不过大妞她爹送她念过几年书,简单的字她还是认得的。”冯娘子一愣,忙拉过冯大妞,笑说,又好奇地问,“姑娘想要什么?”
“我这里有几个还算新奇的食谱,等你资金宽裕了,可以适当的增减几样,让铺子里有点活跃的气氛。总做一样,死气沉沉的没有创新,再忠实的老客也会腻烦。”苏妙让她们拿了笔墨,一边在纸上写下食谱,一边说,“这油炸小馄饨吧,四季卖都好卖,就是有点费油,你等把铺子开起来了,再研究试着把这一道放进四季菜单里;还有这蒸蛋馄饨、酸辣馄饨、鲜蒸馄饨、糖醋馄饨当个小食吃也挺好的;等到了冬天,这个云吞面吧,别的倒是没什么,最讲究的是云吞面里的面,用的是竹升面,做法我给你写了,不过竹升面做法太麻烦,你若是能找到合适的代替,就更好了。另外冬天排骨馄饨锅、鱼丸小馄饨这些可能也能卖的不错,到时候你自己再看吧。”她全部书写完毕,搁笔,将一纸食谱交给冯娘子。
冯娘子呆了一呆,她也算是行内人,知道凡卖食谱都是一手钱一手货,她是开馄饨生意的,自然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她是想要这些食谱,无奈囊中羞涩,顿了顿,小心地问了句:
“姑娘,这银子怎么算?”
“白送你的,我今儿心情好,不收银子。”苏妙回答说。
冯娘子震惊了半晌,抿了抿嘴唇,露出似哭非哭的样子,忽然拉着儿女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多谢苏姑娘!”
有了这份食谱,要不了多久,冯记馄饨铺就会变成苏州第一馄饨店,这一点她心知肚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