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任午的意思就是不要管,强力推行就行了,国/家那么多政/策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管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啊。他怎么都不了解李显为什么要去弄那个什么调查,临走之前把任务派给了他们,还说回来一定要看到成果。
对于他们的疑问,李显只说了一句话:国以民为本。
任午当初觉得也算是有点道理吧,不过他还是不太看好,然后……看吧,现在看到成果了吧?老百姓们不乐意!李显压根就没有打算去询问商人的意见,想也知道问也没用,没有人愿意突然多个掏钱的地方,商人那里必须大力保证实施。
百姓这里他就不懂了,看了一下调查他才发现,老百姓怕多交税!以前的税收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产多产少都是固定的,现在突然变成了灵活变动,很多人都觉得那以后种的多了肯定就要多交了啊。
李显看了之后当时就呆了,他们制定下的政/策哪怕是在产量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现有的税收,而在产量少的时候则会下降,不至于让老百姓没饭吃啊,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当然不明白了,这个税收制度太复杂了啊,现在不是后世,这是一个文盲率很高很高的时代,大把的人算不明白帐的,一旦复杂一点他们就搞不懂了,除了搞不懂的还有一知半懂的没搞明白然后算错了,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了。
李显有些无奈转头看着任午:“想办法说明白了啊。”
任午看着李显跟看着一个无理取闹的小孩子一样:“大王,时间紧迫,就不要再在这些愚民身上浪费了吧。”
李显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是他跟任午思想上最根本的区别,他解释了任午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懂,海清……海清那货更听任午的一些。
“算了,这事儿你别管了,交给我吧。”
任午没说什么,其实本来李显的工作量就不是特别大,他只负责提出他的想法,然后再跟任午讨论,先期已经定制出来了,剩下的就是下面那些人的了。只不过李显在听了很多老百姓的声音之后也开始思考,赋税是不是还是重了?
他忍不住又跟任午他们商讨了一下,这次他需要的资料就不仅仅是扬州的了,而是好多州的资料,这也是他突然想起来的,虽然扬州这边是试点,但是如果这个税制不错的话将来肯定是要推行全国的,这样就不能只看扬州一地的粮食产量了。
任午和海清两个人也忽略了这一点不由得浑身冒汗,扬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里因为气候问题这里粮食产量是很高的,所以依照这个粮食产量来定税如果在全国实行的话恐怕就不合适了,哪怕税收是灵活的,但是这个比例也要好好考虑,粮食产量多的地方收这么多或许没事儿,但是粮食产量少的地方,哪怕是按照比例收取的剩下的只怕也……
李显一脸苦逼的只能继续跟任午和海清做算术题,最后算了算去,李显果断还是决定将农/业/税定在三十税一,商人税不变,其他的也跟着一并调整。
任午看到之后本来怕税收变少,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税收应该不会降低,而且李显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了:“是我们的重点放错了,之前一直盯着农/业/税,但实际上,多了税收项目之后,哪怕减轻农/业/税也不会让国库空虚的,既然多收税了,那么适当的降低农/业/税率对休养生息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以后国/家的商业发展起来了,甚至李显还想要废除农/业/税呢,不过现在不行,现在国/家毕竟还是依靠农/业/税来发展的。
新的税率出来之后,该怎么推行还是任午他们去搞定,李显则转头去写宣传稿——他的让所有人都明白新税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行,或者哪怕不明白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新的税制是保护农民的。
因为有任午他们忙着,所以李显有很多时间写宣传稿,说实话他来写宣传稿还是挺好的,如果让任午他们来写保不准就要写的文藻华丽,骈四俪六,可是那样的话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啊,宣讲的人都不一定看得懂——基层公务员的文化水平也没那么高来着。
李显一上手就是一篇大白话,任午看了之后嘴角都抽了,忍了半天才没有喷李显斯文扫地。他也很纳闷啊,李显是皇子啊,虽然小时候是武后教导的,但是武后的文化水平真的不低,她要是个文盲的话也不可能跟李治有共同语言,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柄。
很多时候文化程度代表着眼界,之后……李显第一人王傅,总章元年进士郑玘,这个文采就更不要说了,虽然郑玘很少作诗,但是任午看过他写的文章,那是真的好。
有郑玘这样的老师怎么想李显也不能歪成这样啊,而且写奏折的时候不是很好吗?你这熊孩子又是怎么了?
这一次李显只丢给任午四个字:老妪能解。
是的,他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啊,不是写给文化人看的,自然要多通俗有多通俗的好,就这还是他忍住了没有写的更直白——后世的书面语放到现在那真是直白的很,肯定不会有人不理解。
李显也没跟他们算账,就算真的算账大家也不一定看得懂,他只是结合了一下历年的数据,然后将去年的收成以及前年的收成所需要交纳的税用新旧税制做个对比摆出来,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当然啦,可能会有人说产量如果非常高的话,那就是之前的税制划算了啊,毕竟是固定税收嘛。
对于这一点,李显表示……想要达到那个产量的话,除非袁/隆/平也跟着他一起穿越了,否则……他是没这个本事的,估计这个年代也没有哪个老百姓有这个本事。
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农业方面还是很敏锐的,术业有专攻嘛,有低级小吏做宣讲,他们一听就明白了,他们心里对自己家的产量是非常有数的,一看哪怕是产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跟往年交税持平,产的少了交的也少,渐渐的也就没什么反对之声了。
然后就是那些商人,说实话商人就算阻挠也是没用的,他们木有发言权,朝廷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他重视老百姓的心声任午顶多也就是觉得李显这是没事儿找事儿干,却也没有人会说他是错的。
可是如果是商人的话,对不起,你们地位低,有钱也没用。
李显担心的是有些商人会偷/税/漏/税,说实话这事儿他觉得肯定没办法避免,但是在刚开始不能出现!
只是李显怎么都没想到,上有多册下有政/策啊,那群商人居然开始想办法投到官员门下,只为了不交税!
妈蛋!他早就说过这个税收最好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情况下还会有偷/税/漏/税各种情况发生呢,现在有人明目张胆的可以不用纳税,自然有更多的方法去逃/税了!
只是郑玘说的没错,现在哪怕是大一统王朝皇室的控制力也不是那么强悍的,世家都很凶残,一旦皇室不得人心,当然这个人心值得是世家,而不仅仅是老百姓,那么皇帝也就可以换一个了,皇室也可以换个家族来。
好在扬州这边最大的官是李显,在发现这件事儿之后李显连忙下令将官员手下的商铺之类的都做好登记,并且明确提出在九月初一新的税收制度开始实行之后,各个官员以及有功名有爵位的名下新增商铺或者商队的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行。
既然不能现在就让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纳税,那么就只能做一点算一点了。一开始扬州的商人们都在观望,后来布告出来了他们就开始想办法了,也有人想过要去给李显送礼,结果他们压根见不到李显的人!去刺史府吧,人家说周王殿下去州府办公了,去州府吧,人家说是办公时间私人事情一律不接见,等到下班了吧,人家又说殿下今天没有回刺史府而是去了观澜别院。
商人们彻底领教了一下何为狡兔三窟,当然他们也尝试过将礼物放在那里走人,但是周王的手下实在是太有原则了,说什么都不肯收,直说殿下不在不敢擅专。
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死心了,都明白这位周王殿下是铁了心的要推行新税制了。
新的政/策总是有满意也有不满意的,李显压根就没有觉得会有很多人高唱赞歌,只要能够看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就行了。
什么事儿只有做了才知道它有多难,李显当初说要改革税制的时候想的特别简单,他觉得只要朝廷下令推广就可以了嘛,虽然肯定有难度,毕竟国土面积太大,推广起来也太费劲,现在他才发现……只是扬州一个小小的地方都让他焦头烂额了,农/业/税是半年一交,所以这个要到明年才能看出来怎么样,但是商业... -->>
其实任午的意思就是不要管,强力推行就行了,国/家那么多政/策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管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啊。他怎么都不了解李显为什么要去弄那个什么调查,临走之前把任务派给了他们,还说回来一定要看到成果。
对于他们的疑问,李显只说了一句话:国以民为本。
任午当初觉得也算是有点道理吧,不过他还是不太看好,然后……看吧,现在看到成果了吧?老百姓们不乐意!李显压根就没有打算去询问商人的意见,想也知道问也没用,没有人愿意突然多个掏钱的地方,商人那里必须大力保证实施。
百姓这里他就不懂了,看了一下调查他才发现,老百姓怕多交税!以前的税收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产多产少都是固定的,现在突然变成了灵活变动,很多人都觉得那以后种的多了肯定就要多交了啊。
李显看了之后当时就呆了,他们制定下的政/策哪怕是在产量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现有的税收,而在产量少的时候则会下降,不至于让老百姓没饭吃啊,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当然不明白了,这个税收制度太复杂了啊,现在不是后世,这是一个文盲率很高很高的时代,大把的人算不明白帐的,一旦复杂一点他们就搞不懂了,除了搞不懂的还有一知半懂的没搞明白然后算错了,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了。
李显有些无奈转头看着任午:“想办法说明白了啊。”
任午看着李显跟看着一个无理取闹的小孩子一样:“大王,时间紧迫,就不要再在这些愚民身上浪费了吧。”
李显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是他跟任午思想上最根本的区别,他解释了任午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懂,海清……海清那货更听任午的一些。
“算了,这事儿你别管了,交给我吧。”
任午没说什么,其实本来李显的工作量就不是特别大,他只负责提出他的想法,然后再跟任午讨论,先期已经定制出来了,剩下的就是下面那些人的了。只不过李显在听了很多老百姓的声音之后也开始思考,赋税是不是还是重了?
他忍不住又跟任午他们商讨了一下,这次他需要的资料就不仅仅是扬州的了,而是好多州的资料,这也是他突然想起来的,虽然扬州这边是试点,但是如果这个税制不错的话将来肯定是要推行全国的,这样就不能只看扬州一地的粮食产量了。
任午和海清两个人也忽略了这一点不由得浑身冒汗,扬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里因为气候问题这里粮食产量是很高的,所以依照这个粮食产量来定税如果在全国实行的话恐怕就不合适了,哪怕税收是灵活的,但是这个比例也要好好考虑,粮食产量多的地方收这么多或许没事儿,但是粮食产量少的地方,哪怕是按照比例收取的剩下的只怕也……
李显一脸苦逼的只能继续跟任午和海清做算术题,最后算了算去,李显果断还是决定将农/业/税定在三十税一,商人税不变,其他的也跟着一并调整。
任午看到之后本来怕税收变少,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税收应该不会降低,而且李显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了:“是我们的重点放错了,之前一直盯着农/业/税,但实际上,多了税收项目之后,哪怕减轻农/业/税也不会让国库空虚的,既然多收税了,那么适当的降低农/业/税率对休养生息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以后国/家的商业发展起来了,甚至李显还想要废除农/业/税呢,不过现在不行,现在国/家毕竟还是依靠农/业/税来发展的。
新的税率出来之后,该怎么推行还是任午他们去搞定,李显则转头去写宣传稿——他的让所有人都明白新税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行,或者哪怕不明白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新的税制是保护农民的。
因为有任午他们忙着,所以李显有很多时间写宣传稿,说实话他来写宣传稿还是挺好的,如果让任午他们来写保不准就要写的文藻华丽,骈四俪六,可是那样的话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啊,宣讲的人都不一定看得懂——基层公务员的文化水平也没那么高来着。
李显一上手就是一篇大白话,任午看了之后嘴角都抽了,忍了半天才没有喷李显斯文扫地。他也很纳闷啊,李显是皇子啊,虽然小时候是武后教导的,但是武后的文化水平真的不低,她要是个文盲的话也不可能跟李治有共同语言,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柄。
很多时候文化程度代表着眼界,之后……李显第一人王傅,总章元年进士郑玘,这个文采就更不要说了,虽然郑玘很少作诗,但是任午看过他写的文章,那是真的好。
有郑玘这样的老师怎么想李显也不能歪成这样啊,而且写奏折的时候不是很好吗?你这熊孩子又是怎么了?
这一次李显只丢给任午四个字:老妪能解。
是的,他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啊,不是写给文化人看的,自然要多通俗有多通俗的好,就这还是他忍住了没有写的更直白——后世的书面语放到现在那真是直白的很,肯定不会有人不理解。
李显也没跟他们算账,就算真的算账大家也不一定看得懂,他只是结合了一下历年的数据,然后将去年的收成以及前年的收成所需要交纳的税用新旧税制做个对比摆出来,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当然啦,可能会有人说产量如果非常高的话,那就是之前的税制划算了啊,毕竟是固定税收嘛。
对于这一点,李显表示……想要达到那个产量的话,除非袁/隆/平也跟着他一起穿越了,否则……他是没这个本事的,估计这个年代也没有哪个老百姓有这个本事。
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农业方面还是很敏锐的,术业有专攻嘛,有低级小吏做宣讲,他们一听就明白了,他们心里对自己家的产量是非常有数的,一看哪怕是产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跟往年交税持平,产的少了交的也少,渐渐的也就没什么反对之声了。
然后就是那些商人,说实话商人就算阻挠也是没用的,他们木有发言权,朝廷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他重视老百姓的心声任午顶多也就是觉得李显这是没事儿找事儿干,却也没有人会说他是错的。
可是如果是商人的话,对不起,你们地位低,有钱也没用。
李显担心的是有些商人会偷/税/漏/税,说实话这事儿他觉得肯定没办法避免,但是在刚开始不能出现!
只是李显怎么都没想到,上有多册下有政/策啊,那群商人居然开始想办法投到官员门下,只为了不交税!
妈蛋!他早就说过这个税收最好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情况下还会有偷/税/漏/税各种情况发生呢,现在有人明目张胆的可以不用纳税,自然有更多的方法去逃/税了!
只是郑玘说的没错,现在哪怕是大一统王朝皇室的控制力也不是那么强悍的,世家都很凶残,一旦皇室不得人心,当然这个人心值得是世家,而不仅仅是老百姓,那么皇帝也就可以换一个了,皇室也可以换个家族来。
好在扬州这边最大的官是李显,在发现这件事儿之后李显连忙下令将官员手下的商铺之类的都做好登记,并且明确提出在九月初一新的税收制度开始实行之后,各个官员以及有功名有爵位的名下新增商铺或者商队的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行。
既然不能现在就让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纳税,那么就只能做一点算一点了。一开始扬州的商人们都在观望,后来布告出来了他们就开始想办法了,也有人想过要去给李显送礼,结果他们压根见不到李显的人!去刺史府吧,人家说周王殿下去州府办公了,去州府吧,人家说是办公时间私人事情一律不接见,等到下班了吧,人家又说殿下今天没有回刺史府而是去了观澜别院。
商人们彻底领教了一下何为狡兔三窟,当然他们也尝试过将礼物放在那里走人,但是周王的手下实在是太有原则了,说什么都不肯收,直说殿下不在不敢擅专。
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死心了,都明白这位周王殿下是铁了心的要推行新税制了。
新的政/策总是有满意也有不满意的,李显压根就没有觉得会有很多人高唱赞歌,只要能够看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就行了。
什么事儿只有做了才知道它有多难,李显当初说要改革税制的时候想的特别简单,他觉得只要朝廷下令推广就可以了嘛,虽然肯定有难度,毕竟国土面积太大,推广起来也太费劲,现在他才发现……只是扬州一个小小的地方都让他焦头烂额了,农/业/税是半年一交,所以这个要到明年才能看出来怎么样,但是商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