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嫡妻不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沈问秋楞了一下,双手托着披风,目光在上面缓慢移动着,脑子里无数个念头滚来滚去。
以至于在他几乎将披风上每一个花纹纹路都印在脑子里之后,才发现礼匣底部还有一张茜色花笺。
茜草汁将纸张染成浅浅的红色,笺眉随意压着几朵茉莉,小小一张,却香气盈鼻。花笺之上,是一行秀气的簪花小楷:
“……承蒙深恩,无以言谢,思及自入伯府未尝为叔动针黹,实乃不孝,遂制披风,期为叔稍御风寒……侄媳渠氏敬上。”
沈问秋拿着花笺,目光几乎粘在上面,笺上的每一字,都深深刻入他脑海中。出嫁的媳妇为长辈缝制衣物是很正常的事,普通百姓家男人的衣物都是家中女眷缝制,如伯府这样的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女眷们辛苦地操心一家子男人的衣物,平民男子一年可能就三四套新衣裳,但贵族男子却可能三四十套都不止,女眷们再勤快也满足不了。所以这种人家一般都会专门养些做衣裳的绣娘,家中无论男女主仆的衣物基
本都是由绣房所制。
但一般针线好的女眷每也会动动针线,为家中男人亲手缝制个荷包、袜子之类的小物件儿,手艺更好地就亲自做件衣裳,不为省钱,只为表达对亲人的关切。宜生的针线活很好,能绣花也能裁衣,虽比不上专门的绣娘,但在女眷中也算不错的了。刚嫁入伯府那一年,她就给沈承宣以及沈问知、谭氏和老国公——那时老国公还在世——都亲手制了衣裳,但后来跟沈承宣关系冷淡,她便不再为沈承宣制衣,只每年为公婆做一件。虽然跟谭氏关系紧张,但也从没落下她的,因为这是宜生从小受的
教育。
宜生嫁过来第一年老国公就去世了,后来又跟沈承宣关系冷淡,因此后来几年,宜生也只是给沈问知和谭氏做衣裳,倒是很轻松。
而二房那边毕竟隔了一房,再说两房人向来不合,因此宜生也就没想过自讨没趣儿地给二房长辈做衣服。
至于沈问秋,一来同样隔了房,没必要,二来则是为了避嫌。毕竟虽然名义上是叔叔和侄媳,但却是一般年纪,衣裳这种贴身之物,还是要尽量避避嫌的。
所以,宜生从未给沈问秋做过衣裳。
沈问秋每次外出回来给各房送礼,宜生回的也多是文房四宝和佛经佛珠,同样是为避嫌。
但这次,她却送了亲手做的披风。
沈问秋已经很久没穿过家人亲手做的衣裳了。他的亲生母亲柳氏是个心思敏感细腻的女子,又好像总是忧郁着,日日哀缠多病躯,夜夜愁挂罥烟眉,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柳氏虽然疼爱沈问秋,但却从未为他做过衣裳
,一来她不会做,二来……沈问秋也想象不出母亲安静贤淑地做针线的样子。
而沈问秋的外祖家,也就是柳氏的父族,却是除了上门打秋风就不会干别的事儿了,更指望不上。毕竟柳氏生母早逝,当家的是柳氏的继母。
后来柳氏去世了,就更没有人为沈问秋做衣裳了。
唯一一件“家人”为他做的衣裳,却是出自老夫人刘氏之手。那是柳氏去世的第二年,也是沈问秋弃文从商的第一年。他第一次离开伯府,像个普通的行脚商人一样,去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低价收取货物,再
跋涉千里到繁华之地转手高价卖出,赚的其实就是辛苦钱。
第一趟买卖做成回到伯府时,他下巴长了胡子,皮肤变黑便粗,身上的衣裳也破旧地不成样子,除了依旧挺拔的身姿,几乎没了半点往日伯府三少爷翩翩少年的样子。
他为伯府里的每一个人都带了礼物,他们嘴上说着感谢、夸奖的话,然后送来几乎没半分诚意的回礼。
左不过茶叶布匹之类,还都是普通不值钱的货色。
只有两件回礼不一样。
一件是宜生的。宜生得知他信佛,因此特地去护国寺请了个平安符,又请方丈加持开光,然后将这平安符作为回礼送来。行商可不是什么美差事,风餐露宿不说,官府盘卡,水贼路匪,无赖刁民,这都是很可能遇到的。所以行商之人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赚多少银子,而是能否平安归来。宜生
这份不同的回礼是用了心的。
而另一份不同的回礼,则是来自老夫人刘氏。那时刘氏早已搬入刘园,她像个隐形人一样,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老伯爷去世的时候,她甚至没有表现出多悲伤的模样。她深居简出,每日在她的刘园里种瓜种菜,甚
至还种起了庄稼,劳作后就虔诚的诵经礼佛,专注地不问世事。相比沈问秋这个伪信徒,她才是真正的笃信佛祖。
按理说,沈问秋应该不喜刘氏的。
若没有刘氏,他的母亲柳氏就是威远伯府唯一的、毫无争议的女主人,而他也将是伯府唯一的嫡出少爷,沈振英百年之后,这伯府和爵位都将是他的。但因为刘氏的到来,柳氏成了“平妻”,沈问秋也从嫡长子变成嫡次子——甚至在某些人眼里,论先来后到,刘氏才是无可争议的原配嫡妻,沈问知才是真正的嫡子,而柳
氏和沈问秋,论地位都要低刘氏和沈问知一等。
这样看来,伯府两... -->>
沈问秋楞了一下,双手托着披风,目光在上面缓慢移动着,脑子里无数个念头滚来滚去。
以至于在他几乎将披风上每一个花纹纹路都印在脑子里之后,才发现礼匣底部还有一张茜色花笺。
茜草汁将纸张染成浅浅的红色,笺眉随意压着几朵茉莉,小小一张,却香气盈鼻。花笺之上,是一行秀气的簪花小楷:
“……承蒙深恩,无以言谢,思及自入伯府未尝为叔动针黹,实乃不孝,遂制披风,期为叔稍御风寒……侄媳渠氏敬上。”
沈问秋拿着花笺,目光几乎粘在上面,笺上的每一字,都深深刻入他脑海中。出嫁的媳妇为长辈缝制衣物是很正常的事,普通百姓家男人的衣物都是家中女眷缝制,如伯府这样的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女眷们辛苦地操心一家子男人的衣物,平民男子一年可能就三四套新衣裳,但贵族男子却可能三四十套都不止,女眷们再勤快也满足不了。所以这种人家一般都会专门养些做衣裳的绣娘,家中无论男女主仆的衣物基
本都是由绣房所制。
但一般针线好的女眷每也会动动针线,为家中男人亲手缝制个荷包、袜子之类的小物件儿,手艺更好地就亲自做件衣裳,不为省钱,只为表达对亲人的关切。宜生的针线活很好,能绣花也能裁衣,虽比不上专门的绣娘,但在女眷中也算不错的了。刚嫁入伯府那一年,她就给沈承宣以及沈问知、谭氏和老国公——那时老国公还在世——都亲手制了衣裳,但后来跟沈承宣关系冷淡,她便不再为沈承宣制衣,只每年为公婆做一件。虽然跟谭氏关系紧张,但也从没落下她的,因为这是宜生从小受的
教育。
宜生嫁过来第一年老国公就去世了,后来又跟沈承宣关系冷淡,因此后来几年,宜生也只是给沈问知和谭氏做衣裳,倒是很轻松。
而二房那边毕竟隔了一房,再说两房人向来不合,因此宜生也就没想过自讨没趣儿地给二房长辈做衣服。
至于沈问秋,一来同样隔了房,没必要,二来则是为了避嫌。毕竟虽然名义上是叔叔和侄媳,但却是一般年纪,衣裳这种贴身之物,还是要尽量避避嫌的。
所以,宜生从未给沈问秋做过衣裳。
沈问秋每次外出回来给各房送礼,宜生回的也多是文房四宝和佛经佛珠,同样是为避嫌。
但这次,她却送了亲手做的披风。
沈问秋已经很久没穿过家人亲手做的衣裳了。他的亲生母亲柳氏是个心思敏感细腻的女子,又好像总是忧郁着,日日哀缠多病躯,夜夜愁挂罥烟眉,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柳氏虽然疼爱沈问秋,但却从未为他做过衣裳
,一来她不会做,二来……沈问秋也想象不出母亲安静贤淑地做针线的样子。
而沈问秋的外祖家,也就是柳氏的父族,却是除了上门打秋风就不会干别的事儿了,更指望不上。毕竟柳氏生母早逝,当家的是柳氏的继母。
后来柳氏去世了,就更没有人为沈问秋做衣裳了。
唯一一件“家人”为他做的衣裳,却是出自老夫人刘氏之手。那是柳氏去世的第二年,也是沈问秋弃文从商的第一年。他第一次离开伯府,像个普通的行脚商人一样,去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低价收取货物,再
跋涉千里到繁华之地转手高价卖出,赚的其实就是辛苦钱。
第一趟买卖做成回到伯府时,他下巴长了胡子,皮肤变黑便粗,身上的衣裳也破旧地不成样子,除了依旧挺拔的身姿,几乎没了半点往日伯府三少爷翩翩少年的样子。
他为伯府里的每一个人都带了礼物,他们嘴上说着感谢、夸奖的话,然后送来几乎没半分诚意的回礼。
左不过茶叶布匹之类,还都是普通不值钱的货色。
只有两件回礼不一样。
一件是宜生的。宜生得知他信佛,因此特地去护国寺请了个平安符,又请方丈加持开光,然后将这平安符作为回礼送来。行商可不是什么美差事,风餐露宿不说,官府盘卡,水贼路匪,无赖刁民,这都是很可能遇到的。所以行商之人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赚多少银子,而是能否平安归来。宜生
这份不同的回礼是用了心的。
而另一份不同的回礼,则是来自老夫人刘氏。那时刘氏早已搬入刘园,她像个隐形人一样,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老伯爷去世的时候,她甚至没有表现出多悲伤的模样。她深居简出,每日在她的刘园里种瓜种菜,甚
至还种起了庄稼,劳作后就虔诚的诵经礼佛,专注地不问世事。相比沈问秋这个伪信徒,她才是真正的笃信佛祖。
按理说,沈问秋应该不喜刘氏的。
若没有刘氏,他的母亲柳氏就是威远伯府唯一的、毫无争议的女主人,而他也将是伯府唯一的嫡出少爷,沈振英百年之后,这伯府和爵位都将是他的。但因为刘氏的到来,柳氏成了“平妻”,沈问秋也从嫡长子变成嫡次子——甚至在某些人眼里,论先来后到,刘氏才是无可争议的原配嫡妻,沈问知才是真正的嫡子,而柳
氏和沈问秋,论地位都要低刘氏和沈问知一等。
这样看来,伯府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