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jjxxs.com,大唐万户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会上的争夺(二)
李清回头,只见杨国忠似笑非笑地站在自己身后,目光阴沉,嘴角挂着一缕冷笑,他好酒贪色喜敛钱财,却做了弹劾官员操行的御史中丞;他好吃懒 做,赌术上乘,便自诩精于度支,户部侍郎做不到,却得了须‘丈尺间躬自审阅’的太府寺卿;他纵奴横行长安里陌、巧取豪夺他人财物,却成了维护长安治安、保 持都城稳定的京兆尹;身任三职,皆是位高权重的实职。
杨国忠的仕途平步青云,但没有达到他所渴望的飞黄腾达的境界,他痛定思痛,终于发现阻碍 来自与他患难相交、有恩予他的李清,随着他的地位提高,渐渐地心态也变了,从仰望到蔑视再到现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官商事件’、‘李惊雁和亲事件’,都 是杨国忠针对李清而专门炮制,只可惜没有能够成功。
从职务来说,李清的户部与杨国忠的太府寺界线分明,户部‘掌财经政务但举大纲不涉事务’,而太府寺则是具体事务的执行机关,‘掌财货、粮食贮藏与贸易诸事,凡四方贡献、百官俸秩皆归其出纳’,这就有点象后世的财政部与工商总局、国库、海关总署的关系。
但现在却有些变化了,李清建议成立‘官柜’,统管大唐货币,要将他杨国忠的左藏从太府寺划出去,还有少府监的铸钱,最后都统归户部直属,也就是说,户部要实管天下货币的收支、发行。
这就是杨国忠指李清不厚道的地方,他认为李清这次是借改制之便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他上下打量李清,脸上浮起一丝嘲讽的笑容,“我与李老弟认识也有多年了,一直以为李老弟的脚颇长,跑了南诏跑西域,而现在却忽然发现李老弟的手更长。”
李清仰天一笑,笑容诚挚地望着杨国忠道:“小弟手脚长点也是受皇上指使,为国操劳之故,实在不值一提,倒是杨大哥爱穿女装的怪癖,小弟今天才有耳闻,惭愧!惭愧!”
李清此言一出,旁边几名官员都忍不住‘扑哧’一笑,杨国忠裙带之癖,长安人人皆知,杨国忠的脸顿时涨成猪肝色,他刚要发作,李清却微微一笑,手一摆道:“该上朝了,杨大哥请归位!”
上朝的鼓声隆隆响起,五品以上的官员分置两列,从长长的龙尾道依次步入大明宫含元殿,含元殿宏伟高大、地势挺拔,为长安城制高点,从大殿口望出去,壮观 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让人不由生出揽万里江山入怀之感叹,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原本笑声不断的百官也渐渐绷直了嘴唇、拉长了脸孔,眼光肃然,一个个鸦雀无声。
‘当!’地一声钟鸣,当值太监高亢的长音久久地回荡在大殿上:“皇帝陛下驾到!”
两行仪仗随即举皂旗、黄罗圆顶伞而来,接着是数十名太监、宫娥以及近身侍卫鱼贯而入,片刻,才见头戴冲天冠、身着赭黄色纹绫袍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缓步走来,在龙椅上坐定,下面百官在太子李亨的带领下一齐躬身施礼,“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各位爱卿免礼!”
李隆基扫了一眼大殿,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张筠背后的李清身上,他微微一笑道:“今日乃大朝,所议诸事颇多,为节省体力,凡五十岁及从三品以上者,皆赐座!”
大唐官场论资排辈,能做到五品以上者大多已经四、五十岁,故此令一出,大多数官员都有了座位,李清虽不到三十,但他御史大夫的头衔未去,且爵位也到了从三品,故也得了座位。
未够资格的官员都自觉站到后面,不过寥寥百人,大殿里稍稍忙碌一阵,很快便安静下来,李隆基见状,便笑问李林甫道:“李相国,省试安排如何?”
李林甫出班施一礼,沉声答道:“启禀陛下,省试定在四月初十,距今尚有十日,按制由礼部和吏部会考,今年主考是礼部侍郎达奚珣,副考则为吏部考功署郎中苗晋卿,开进士、明经二科,目前从各地方云集京城士子已不下三万人,户部前日已经开始验牒,一切进展顺利,请陛下放心!”
李隆基点了点头,目光扫了一眼群臣,“达奚、苗二卿何在?”
“陛下宣达奚珣和苗晋卿觐见!”
达奚珣和苗晋卿同时从礼部与吏部的行列中闪出,走近玉阶,向李隆基施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二位爱卿,年年朕都会讲,科举是我大唐取士最主要的渠道,当以公正、公平为先,无论贫贱、尊卑,唯才是举,可记住了?”
达奚珣和苗晋卿深深施一礼,齐声道:“臣遵旨!”
李隆基见二人退下,又沉思了一会儿,方缓缓道:“自我大唐开国以来,盐政荒弛、赋税流失,开元三年朕曾整顿盐税,但因措施不到位,收效甚微,而今回实行专卖制以来,仅二个月盐税就达百万贯,年底突破三百万贯已成定论,所以朕和相国们商量,决定成立盐铁监,每道各设盐铁司,专施盐政专卖之事,现章仇相国提名原宗正寺卿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李隆基的声音很小,几乎只有离他最近的太子李亨才听得见,李亨自伤愈后便深居宫中,无所欲、无所为,也没有人敢去拜访他,近两个月没有他一点公众信息,整个人就象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但没有他的信息,并不等于他不知道发生的一切,相反,他对朝中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章仇党取代太子党成为朝中第二大派系,博陵崔氏通过联姻倒向李林甫,吏部则由于吏部侍郎杨慎矜的倒戈成为了章仇党的势力范围,而杨国忠则连任京兆尹、太府寺卿,渐渐开始脱离李林甫要自成党派。
这一切,李亨都冷眼旁观,但他更关心的是李清,从儿子的描述中,他已经猜出自己这次脱难,还是因为李清的幕后操作,可他做梦也想不到,连他中的那一箭都是拜李清所赐。
这时,当值太监对李隆基旨意的复述已经结束,命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征求众大臣的意见。
“太子可有意见?”李隆基对李亨微微笑道。
李亨略略欠身道:“儿臣赞成父皇的决定!”
&...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会上的争夺(二)
李清回头,只见杨国忠似笑非笑地站在自己身后,目光阴沉,嘴角挂着一缕冷笑,他好酒贪色喜敛钱财,却做了弹劾官员操行的御史中丞;他好吃懒 做,赌术上乘,便自诩精于度支,户部侍郎做不到,却得了须‘丈尺间躬自审阅’的太府寺卿;他纵奴横行长安里陌、巧取豪夺他人财物,却成了维护长安治安、保 持都城稳定的京兆尹;身任三职,皆是位高权重的实职。
杨国忠的仕途平步青云,但没有达到他所渴望的飞黄腾达的境界,他痛定思痛,终于发现阻碍 来自与他患难相交、有恩予他的李清,随着他的地位提高,渐渐地心态也变了,从仰望到蔑视再到现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官商事件’、‘李惊雁和亲事件’,都 是杨国忠针对李清而专门炮制,只可惜没有能够成功。
从职务来说,李清的户部与杨国忠的太府寺界线分明,户部‘掌财经政务但举大纲不涉事务’,而太府寺则是具体事务的执行机关,‘掌财货、粮食贮藏与贸易诸事,凡四方贡献、百官俸秩皆归其出纳’,这就有点象后世的财政部与工商总局、国库、海关总署的关系。
但现在却有些变化了,李清建议成立‘官柜’,统管大唐货币,要将他杨国忠的左藏从太府寺划出去,还有少府监的铸钱,最后都统归户部直属,也就是说,户部要实管天下货币的收支、发行。
这就是杨国忠指李清不厚道的地方,他认为李清这次是借改制之便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他上下打量李清,脸上浮起一丝嘲讽的笑容,“我与李老弟认识也有多年了,一直以为李老弟的脚颇长,跑了南诏跑西域,而现在却忽然发现李老弟的手更长。”
李清仰天一笑,笑容诚挚地望着杨国忠道:“小弟手脚长点也是受皇上指使,为国操劳之故,实在不值一提,倒是杨大哥爱穿女装的怪癖,小弟今天才有耳闻,惭愧!惭愧!”
李清此言一出,旁边几名官员都忍不住‘扑哧’一笑,杨国忠裙带之癖,长安人人皆知,杨国忠的脸顿时涨成猪肝色,他刚要发作,李清却微微一笑,手一摆道:“该上朝了,杨大哥请归位!”
上朝的鼓声隆隆响起,五品以上的官员分置两列,从长长的龙尾道依次步入大明宫含元殿,含元殿宏伟高大、地势挺拔,为长安城制高点,从大殿口望出去,壮观 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让人不由生出揽万里江山入怀之感叹,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原本笑声不断的百官也渐渐绷直了嘴唇、拉长了脸孔,眼光肃然,一个个鸦雀无声。
‘当!’地一声钟鸣,当值太监高亢的长音久久地回荡在大殿上:“皇帝陛下驾到!”
两行仪仗随即举皂旗、黄罗圆顶伞而来,接着是数十名太监、宫娥以及近身侍卫鱼贯而入,片刻,才见头戴冲天冠、身着赭黄色纹绫袍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缓步走来,在龙椅上坐定,下面百官在太子李亨的带领下一齐躬身施礼,“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各位爱卿免礼!”
李隆基扫了一眼大殿,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张筠背后的李清身上,他微微一笑道:“今日乃大朝,所议诸事颇多,为节省体力,凡五十岁及从三品以上者,皆赐座!”
大唐官场论资排辈,能做到五品以上者大多已经四、五十岁,故此令一出,大多数官员都有了座位,李清虽不到三十,但他御史大夫的头衔未去,且爵位也到了从三品,故也得了座位。
未够资格的官员都自觉站到后面,不过寥寥百人,大殿里稍稍忙碌一阵,很快便安静下来,李隆基见状,便笑问李林甫道:“李相国,省试安排如何?”
李林甫出班施一礼,沉声答道:“启禀陛下,省试定在四月初十,距今尚有十日,按制由礼部和吏部会考,今年主考是礼部侍郎达奚珣,副考则为吏部考功署郎中苗晋卿,开进士、明经二科,目前从各地方云集京城士子已不下三万人,户部前日已经开始验牒,一切进展顺利,请陛下放心!”
李隆基点了点头,目光扫了一眼群臣,“达奚、苗二卿何在?”
“陛下宣达奚珣和苗晋卿觐见!”
达奚珣和苗晋卿同时从礼部与吏部的行列中闪出,走近玉阶,向李隆基施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二位爱卿,年年朕都会讲,科举是我大唐取士最主要的渠道,当以公正、公平为先,无论贫贱、尊卑,唯才是举,可记住了?”
达奚珣和苗晋卿深深施一礼,齐声道:“臣遵旨!”
李隆基见二人退下,又沉思了一会儿,方缓缓道:“自我大唐开国以来,盐政荒弛、赋税流失,开元三年朕曾整顿盐税,但因措施不到位,收效甚微,而今回实行专卖制以来,仅二个月盐税就达百万贯,年底突破三百万贯已成定论,所以朕和相国们商量,决定成立盐铁监,每道各设盐铁司,专施盐政专卖之事,现章仇相国提名原宗正寺卿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李隆基的声音很小,几乎只有离他最近的太子李亨才听得见,李亨自伤愈后便深居宫中,无所欲、无所为,也没有人敢去拜访他,近两个月没有他一点公众信息,整个人就象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但没有他的信息,并不等于他不知道发生的一切,相反,他对朝中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章仇党取代太子党成为朝中第二大派系,博陵崔氏通过联姻倒向李林甫,吏部则由于吏部侍郎杨慎矜的倒戈成为了章仇党的势力范围,而杨国忠则连任京兆尹、太府寺卿,渐渐开始脱离李林甫要自成党派。
这一切,李亨都冷眼旁观,但他更关心的是李清,从儿子的描述中,他已经猜出自己这次脱难,还是因为李清的幕后操作,可他做梦也想不到,连他中的那一箭都是拜李清所赐。
这时,当值太监对李隆基旨意的复述已经结束,命李琳为首任盐铁监令,征求众大臣的意见。
“太子可有意见?”李隆基对李亨微微笑道。
李亨略略欠身道:“儿臣赞成父皇的决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