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晚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支持月头,谢谢!)
说话之间,已经到了一家叫醉仙居的酒楼前,立即有几个店小二迎了出来,满脸笑意殷勤的招呼着。
崔芸卿一行都是高头大马加上豪华马车,加上诸多护卫家丁,队伍超过百人。见惯了世面的店小二也知道这是大主顾上门,当下便有年青的女侍者出来把马车里的家眷们请到楼上的雅间,又把一众家丁仆人请入楼下用餐。
崔芸卿和宋温等诸将一起直上三楼,直接选了告窗的位置凭窗而坐。
凭窗而坐,一面品偿着登州美酒,一面观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也是别有一番风情。几人正说着到达登州安顿好家眷后,便要直接往营州而去。崔芸卿现在是朝廷任命的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从三品职。
李璟攻下辽东半岛以及辽西后,安东大都护府转眼之间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势藩镇。李璟接任东大都护时,还只是个从二品的空头闲职。可现在,安东大都护府下拥有了十一州的地盘。一下子,炙手可热起来。朝廷已经开始想要插手其中,不过李璟眼下威名正盛,一时间也不敢冒然插手。最后,朝廷把镇南军节度使崔芸卿从江西调到安东,虽然崔芸卿是李璟的老师,可朝廷也一下子把镇南军节帅的位置空出来一个。同时,还开始向安东插派官员。有了第一个,也就快会有第二个。
安东大都护之下,有一副大都护,两副都护。崔芸卿从镇南军节帅调任安东副大都护,表面上看算是平调甚至是升任,但从一镇节帅到副大都护,却是暗降了。不过崔芸卿倒是愿意接受这个职位,回来给李璟做副手。
而宋温等这些将领,这次前来,也是有见李璟势力渐强,准备找个牢固靠山,在东北建功立业的打算。
正把酒交谈间,却听到有人抑扬顿挫的读着什么东西。二人倾耳相听,却不是说书人,而有人在读着什么文章,吕惠卿好奇心起,便吩咐家人撤去屏风,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儒袍老者,手里拿着一张印满了字的纸,坐在一个小桌子旁,摇头晃脑的读着:“辽西新复,安东大都护府决定向辽西招募移民,凡愿往辽西移民之百姓,按每丁一百亩地分田,女减一半。未成丁之男女每口可得田二十亩.......”
一干客人自顾自的吃着饭,轻声谈笑,早已经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也有人倾耳相听,细细思考,还有人则交头接耳,轻声评论着什么。
有几个明显也是外来客商便高声问:“喂,你刚才说的那话是什么意思,去辽西就能一人分一百亩地,真有这样的好事,给俺们细细解说....”
那读书的老者应了一声,便开始细细解说,“不光是辽西,现在去辽东也是一样。凡是去的,大都护府按人分地,同时官府还帮忙建房,以及提供种子,租借牛马等。头一年,还免所有的税粮,租钱可欠三年而且免息.......”
崔芸卿和宋温他们面面相觑,没想到李璟在辽西辽东已经搞的这么的大了,分田分地,还免费提供种子,又能租借耕牛挽马,还免一年的税等。有这样的好事,肯定会有很多中原百姓愿意前往辽东辽西了。
不过,他对于那个读书的人却有些奇怪。
宋温叫过一个小二,问道:“这位老者是酒楼门聘请的吗?”
小二满脸堆笑回道:“这人便是读报人了,不但各个酒楼有,就是茶楼、青楼、饭馆里也有。”
“读报人?”崔芸卿捋着胡须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虽然离开登州数年,但对于登州近来出了一种叫做报纸的东西也有所耳闻,据说登州的这报纸载各种时闻要事,甚至还能发表诗词文章,经文注释等等,很是红火。
宋温见那个小二的样子,便知是想要好处,便直接取了一枚银币扔了过去。这一枚银币就相当于一百文钱,还是他在齐州时兑换来的。一百文钱在长安、洛阳等地,也就是一斤大米的钱。不过入了镇国军的控制区后,这钱却是要值钱许多,一百文钱足能买二十斤米。
小二看到如此豪爽的打赏,果然眼睛一亮,笑不迭的将银币放进口袋。见客人豪爽大方,又气势不凡,当下不敢轻慢,连忙细说道:“大官人一看就是外地刚来的,这读报人就是专门给客人读报纸的人。各家酒楼、饭馆、茶楼、青楼都有,一般都是酒楼出钱请的。现在客人们都喜欢这个,哪家要是没有这个,生意肯定就要差上许多。这些多是些老夫子,专门在酒楼、茶楼给人读报纸。客人们有不明白,他们就详加解说。客人们听着高兴了,也会赏几个钱,要说,这些人收入可高呢,比那俗讲说书唱词的还赚的多。”说到这里,小二满脸的羡慕,明显读报人的收入比他的薪水要高的多。
崔德成在一旁听的有些不太明白,“报纸?是什么东西?”
崔芸卿摇头叹了口气,“你平时也多关注下周边的事情,别整天只顾着酒气财色。”教训了下崔德成,他问小二道:“有这此专们的读报人,那报纸岂不是少了很多人买?”
小二笑道:“哪里会,登州的读书人、官老爷们最多。有几个钱的,哪个不订个报纸,在登州,订有报纸那可是体面人家的表现。还有登州的各个衙门、学校、工坊、医院等等,都是直接订报的。听说咱们的这个日报每天能卖上好几万份,上次郡王率军大破契丹,收复辽西,当天印了十万份报纸,结果还一再加印,报业局的印刷厂都忙不过来,还请了好几家其它的印刷厂帮忙呢。最后据说卖出了二十万份报纸。我的个天老爷,咱们登州才百万人,居然卖了二十万份,可以想象这得有多红火。那天我老爹和街坊邻居,几乎就是一人买了一份。你说他们也不识字,花上五文钱买份报纸,自己也不认识,跟藏宝似的藏家里,不时拿来显摆显摆。”
“我们酒楼这里,听报纸的其实很多人自己也订报,只不过没空读,或者说根本就不认识字自己看不了,只得来这里听... -->>
(感谢支持月头,谢谢!)
说话之间,已经到了一家叫醉仙居的酒楼前,立即有几个店小二迎了出来,满脸笑意殷勤的招呼着。
崔芸卿一行都是高头大马加上豪华马车,加上诸多护卫家丁,队伍超过百人。见惯了世面的店小二也知道这是大主顾上门,当下便有年青的女侍者出来把马车里的家眷们请到楼上的雅间,又把一众家丁仆人请入楼下用餐。
崔芸卿和宋温等诸将一起直上三楼,直接选了告窗的位置凭窗而坐。
凭窗而坐,一面品偿着登州美酒,一面观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也是别有一番风情。几人正说着到达登州安顿好家眷后,便要直接往营州而去。崔芸卿现在是朝廷任命的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从三品职。
李璟攻下辽东半岛以及辽西后,安东大都护府转眼之间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势藩镇。李璟接任东大都护时,还只是个从二品的空头闲职。可现在,安东大都护府下拥有了十一州的地盘。一下子,炙手可热起来。朝廷已经开始想要插手其中,不过李璟眼下威名正盛,一时间也不敢冒然插手。最后,朝廷把镇南军节度使崔芸卿从江西调到安东,虽然崔芸卿是李璟的老师,可朝廷也一下子把镇南军节帅的位置空出来一个。同时,还开始向安东插派官员。有了第一个,也就快会有第二个。
安东大都护之下,有一副大都护,两副都护。崔芸卿从镇南军节帅调任安东副大都护,表面上看算是平调甚至是升任,但从一镇节帅到副大都护,却是暗降了。不过崔芸卿倒是愿意接受这个职位,回来给李璟做副手。
而宋温等这些将领,这次前来,也是有见李璟势力渐强,准备找个牢固靠山,在东北建功立业的打算。
正把酒交谈间,却听到有人抑扬顿挫的读着什么东西。二人倾耳相听,却不是说书人,而有人在读着什么文章,吕惠卿好奇心起,便吩咐家人撤去屏风,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儒袍老者,手里拿着一张印满了字的纸,坐在一个小桌子旁,摇头晃脑的读着:“辽西新复,安东大都护府决定向辽西招募移民,凡愿往辽西移民之百姓,按每丁一百亩地分田,女减一半。未成丁之男女每口可得田二十亩.......”
一干客人自顾自的吃着饭,轻声谈笑,早已经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也有人倾耳相听,细细思考,还有人则交头接耳,轻声评论着什么。
有几个明显也是外来客商便高声问:“喂,你刚才说的那话是什么意思,去辽西就能一人分一百亩地,真有这样的好事,给俺们细细解说....”
那读书的老者应了一声,便开始细细解说,“不光是辽西,现在去辽东也是一样。凡是去的,大都护府按人分地,同时官府还帮忙建房,以及提供种子,租借牛马等。头一年,还免所有的税粮,租钱可欠三年而且免息.......”
崔芸卿和宋温他们面面相觑,没想到李璟在辽西辽东已经搞的这么的大了,分田分地,还免费提供种子,又能租借耕牛挽马,还免一年的税等。有这样的好事,肯定会有很多中原百姓愿意前往辽东辽西了。
不过,他对于那个读书的人却有些奇怪。
宋温叫过一个小二,问道:“这位老者是酒楼门聘请的吗?”
小二满脸堆笑回道:“这人便是读报人了,不但各个酒楼有,就是茶楼、青楼、饭馆里也有。”
“读报人?”崔芸卿捋着胡须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虽然离开登州数年,但对于登州近来出了一种叫做报纸的东西也有所耳闻,据说登州的这报纸载各种时闻要事,甚至还能发表诗词文章,经文注释等等,很是红火。
宋温见那个小二的样子,便知是想要好处,便直接取了一枚银币扔了过去。这一枚银币就相当于一百文钱,还是他在齐州时兑换来的。一百文钱在长安、洛阳等地,也就是一斤大米的钱。不过入了镇国军的控制区后,这钱却是要值钱许多,一百文钱足能买二十斤米。
小二看到如此豪爽的打赏,果然眼睛一亮,笑不迭的将银币放进口袋。见客人豪爽大方,又气势不凡,当下不敢轻慢,连忙细说道:“大官人一看就是外地刚来的,这读报人就是专门给客人读报纸的人。各家酒楼、饭馆、茶楼、青楼都有,一般都是酒楼出钱请的。现在客人们都喜欢这个,哪家要是没有这个,生意肯定就要差上许多。这些多是些老夫子,专门在酒楼、茶楼给人读报纸。客人们有不明白,他们就详加解说。客人们听着高兴了,也会赏几个钱,要说,这些人收入可高呢,比那俗讲说书唱词的还赚的多。”说到这里,小二满脸的羡慕,明显读报人的收入比他的薪水要高的多。
崔德成在一旁听的有些不太明白,“报纸?是什么东西?”
崔芸卿摇头叹了口气,“你平时也多关注下周边的事情,别整天只顾着酒气财色。”教训了下崔德成,他问小二道:“有这此专们的读报人,那报纸岂不是少了很多人买?”
小二笑道:“哪里会,登州的读书人、官老爷们最多。有几个钱的,哪个不订个报纸,在登州,订有报纸那可是体面人家的表现。还有登州的各个衙门、学校、工坊、医院等等,都是直接订报的。听说咱们的这个日报每天能卖上好几万份,上次郡王率军大破契丹,收复辽西,当天印了十万份报纸,结果还一再加印,报业局的印刷厂都忙不过来,还请了好几家其它的印刷厂帮忙呢。最后据说卖出了二十万份报纸。我的个天老爷,咱们登州才百万人,居然卖了二十万份,可以想象这得有多红火。那天我老爹和街坊邻居,几乎就是一人买了一份。你说他们也不识字,花上五文钱买份报纸,自己也不认识,跟藏宝似的藏家里,不时拿来显摆显摆。”
“我们酒楼这里,听报纸的其实很多人自己也订报,只不过没空读,或者说根本就不认识字自己看不了,只得来这里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