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重生之荣华盛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身为局外人,卫崇荣看得很清楚,巫蛊之祸最终能够扳倒东宫,幕后的上官家和赵姬也好,台前的薛瑞和苏文也罢,都不过是外在因素,究其本质,却是皇帝和太子之间出了问题。
皇帝日益老迈,太子年富力强,无论曾经的父子关系如何亲睦,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变得很微妙。翻开史书一看,就会发现因此失位的皇太子,并不在少数。
卫夙和卫明之间,显然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还不严重,却已经初现端倪,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
在卫崇荣看来,他的太子伯父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监国理政却不擅自专权,他礼贤下士却不结党营私,他为了自己的政见,可以和皇帝抗衡到底,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皇帝的诸多儿女中,太子殿下是最孝顺的那个。卫明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考虑,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绝不露出试图染指皇权的丝毫意向。
但是君心难测,尤其是年老的帝王,他在看待自己的接班人时,目光会格外挑剔,稍有不慎,就会被他视作行为不轨。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再有有心人从旁挑拨,局面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收拾。卫明很不幸,他遇上的“有心人”,不止一拨,他和卫夙的父子亲情,也因此不复存在。
以卫明的心性,不是被人逼到了绝路,如何会走上起兵谋反之路。他是不得不反,因为不反,他只有死路一条,反了,反而还有一线生机。
卫明去世第二年,卫夙幡然悔悟,他的儿子是被冤枉的。于是,他下罪己诏,他修思子宫,他族灭了巫蛊事件的始作俑者薛瑞,他甚至当着卫阳的面,说出了“朕没有儿子了”的话。
就是这句话,让卫阳怨念了一生,在卫崇荣面前反复提起。卫崇荣闻言又惊又怒,要知道,卫夙说自己“没有儿子了”的时候,除了早逝的卫旭,卫晓、卫时、卫阳……
甚至远在扶余的卫昭,都是在世的,但是皇帝却说他“没有儿子了”。由此可见,在卫夙的心里,他所有的儿子加起来,都比不过卫明一个。
只可惜,皇帝的醒悟来得太迟,他的太子已经不在了。
如果卫明没有死,卫崇荣不认为卫夙真的会原谅他的谋反之举,他只会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只有卫明死了,卫夙才会悲痛欲绝,想起他曾经的好。
皇帝和储君的终极矛盾是无解的,卫崇荣很明白,自己不可能左右卫夙的想法,卫昭也不能,但是卫夙身边那些明显对东宫不利的近侍,他们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下手的。
截止目前,皇帝还没有不信任太子的倾向——哪怕他们父子,经常由于政见不同在朝上对持——否则离京之时,卫夙不会走得那样洒脱,他对太子的防范,完全出自帝王的本能。
卫明生来就是皇太子——虽然不是一出生就册封,但是姬婉因为他的出生而封后,就已经注定他的储君之位了——从小学的是皇道正统,他想要的东西,往往不用开口,皇帝就会让人准备好,送到他的面前,求而不得这种事,皇太子从未经历过。卫明性情温和,待人亲切,对待宫女内侍,从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也绝不会刻意去亲近或者讨好某个人,他没有这个意识。
对宫里其他人来说,卫明的态度没有问题,但是紫宸宫的人,由于皇帝的有意筛选,本身就少有亲近东宫的,又因长期近身伺候皇帝,素来显得高人一等,宫中其他贵人,谁见了他们不是客客气气的,只有这位太子殿下,态度过于高冷,明显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单是如此,也无所谓,谁还能因为太子殿下对自己不够客气就记恨上他不成,人家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有这个资格,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没必要想得那样远。
黄门令苏文也是这样,他虽不喜太子,但也没想过要对他如何。直到他的侄儿犯了事,落到京兆府尹骆赋手上,而这位骆大人,恰好是原来的太子少詹事,和卫明关系极好。
苏文幼时,家境贫穷,兄长娶妻拿不出彩礼,寡母无奈,只得把他送到宫里。后来,苏文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个侄儿,他向来是当成亲儿子看待。因他在皇帝跟前有些脸面,侄儿又被宠坏了,难免闯些祸事出来。以往,那些人看在苏文的面子上,对他侄儿都是既往不咎,偏偏骆赋是个死心眼,六亲不认,坚持要判苏文的侄儿流刑。
流放三千里,几个人能熬出来,何况是他从小娇生惯养的侄儿,苏文四处托人,想给侄儿减轻刑罚,可惜骆赋油盐不进,坚持原判。
苏文无可奈何,只好去求卫明,希望他能在骆赋面前说两句好话,不说免了他侄儿的刑罚,好歹换个稍微近些的地儿,他也好托人照料。
卫明并非不明世事之人,他身边的人遇到麻烦,只要不出格,他肯定不会不管。但是苏文是黄门令,是卫夙的人,他若帮了他,有拉拢人的嫌疑,父皇再是信任他,也不会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向着太子的。再说苏文的侄儿不过是流刑五年,时间不长,更无性命之危,以骆赋的死脑筋,就是他打了招呼,也减轻不了多少刑罚,毫无意义,所以他婉拒了苏文。
苏文求助不成,忍痛送了侄儿上路,心里对太子的不满,很自然加深了。雪上加霜的是,苏文侄儿被流放的第二年,他干活的矿山垮塌了,他被压在底下,当场死亡。
噩耗传来,苏文差点疯了,那是他苏家唯一的独苗啊。从此,苏文彻底恨上了太子,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有时是自己说,有时也让旁人说。
紫宸宫的人都是不亲近东宫的,以往是没人带头,各人都在心里腹诽,如今苏文起了头,风向就渐渐开始变了。
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卫夙长期远离皇城,时不时就能听到对太子不利的说法,纵是不信,心里难免也会有点疙瘩,一旦太子真的做了什么,只怕马上就能套上去。
卫崇荣对上林苑的地形很熟悉,每天除了读书习武,就在苑中四处乱窜,谁让卫夙喜欢跟他抢人,有事没事就爱把卫昭叫过去陪他说话,都没人陪他玩了。
殊不知,苏文等人对此同样很不满。以往,他们之所以能够指鹿为马... -->>
身为局外人,卫崇荣看得很清楚,巫蛊之祸最终能够扳倒东宫,幕后的上官家和赵姬也好,台前的薛瑞和苏文也罢,都不过是外在因素,究其本质,却是皇帝和太子之间出了问题。
皇帝日益老迈,太子年富力强,无论曾经的父子关系如何亲睦,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变得很微妙。翻开史书一看,就会发现因此失位的皇太子,并不在少数。
卫夙和卫明之间,显然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还不严重,却已经初现端倪,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
在卫崇荣看来,他的太子伯父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监国理政却不擅自专权,他礼贤下士却不结党营私,他为了自己的政见,可以和皇帝抗衡到底,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皇帝的诸多儿女中,太子殿下是最孝顺的那个。卫明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考虑,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绝不露出试图染指皇权的丝毫意向。
但是君心难测,尤其是年老的帝王,他在看待自己的接班人时,目光会格外挑剔,稍有不慎,就会被他视作行为不轨。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再有有心人从旁挑拨,局面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收拾。卫明很不幸,他遇上的“有心人”,不止一拨,他和卫夙的父子亲情,也因此不复存在。
以卫明的心性,不是被人逼到了绝路,如何会走上起兵谋反之路。他是不得不反,因为不反,他只有死路一条,反了,反而还有一线生机。
卫明去世第二年,卫夙幡然悔悟,他的儿子是被冤枉的。于是,他下罪己诏,他修思子宫,他族灭了巫蛊事件的始作俑者薛瑞,他甚至当着卫阳的面,说出了“朕没有儿子了”的话。
就是这句话,让卫阳怨念了一生,在卫崇荣面前反复提起。卫崇荣闻言又惊又怒,要知道,卫夙说自己“没有儿子了”的时候,除了早逝的卫旭,卫晓、卫时、卫阳……
甚至远在扶余的卫昭,都是在世的,但是皇帝却说他“没有儿子了”。由此可见,在卫夙的心里,他所有的儿子加起来,都比不过卫明一个。
只可惜,皇帝的醒悟来得太迟,他的太子已经不在了。
如果卫明没有死,卫崇荣不认为卫夙真的会原谅他的谋反之举,他只会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只有卫明死了,卫夙才会悲痛欲绝,想起他曾经的好。
皇帝和储君的终极矛盾是无解的,卫崇荣很明白,自己不可能左右卫夙的想法,卫昭也不能,但是卫夙身边那些明显对东宫不利的近侍,他们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下手的。
截止目前,皇帝还没有不信任太子的倾向——哪怕他们父子,经常由于政见不同在朝上对持——否则离京之时,卫夙不会走得那样洒脱,他对太子的防范,完全出自帝王的本能。
卫明生来就是皇太子——虽然不是一出生就册封,但是姬婉因为他的出生而封后,就已经注定他的储君之位了——从小学的是皇道正统,他想要的东西,往往不用开口,皇帝就会让人准备好,送到他的面前,求而不得这种事,皇太子从未经历过。卫明性情温和,待人亲切,对待宫女内侍,从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也绝不会刻意去亲近或者讨好某个人,他没有这个意识。
对宫里其他人来说,卫明的态度没有问题,但是紫宸宫的人,由于皇帝的有意筛选,本身就少有亲近东宫的,又因长期近身伺候皇帝,素来显得高人一等,宫中其他贵人,谁见了他们不是客客气气的,只有这位太子殿下,态度过于高冷,明显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单是如此,也无所谓,谁还能因为太子殿下对自己不够客气就记恨上他不成,人家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有这个资格,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没必要想得那样远。
黄门令苏文也是这样,他虽不喜太子,但也没想过要对他如何。直到他的侄儿犯了事,落到京兆府尹骆赋手上,而这位骆大人,恰好是原来的太子少詹事,和卫明关系极好。
苏文幼时,家境贫穷,兄长娶妻拿不出彩礼,寡母无奈,只得把他送到宫里。后来,苏文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个侄儿,他向来是当成亲儿子看待。因他在皇帝跟前有些脸面,侄儿又被宠坏了,难免闯些祸事出来。以往,那些人看在苏文的面子上,对他侄儿都是既往不咎,偏偏骆赋是个死心眼,六亲不认,坚持要判苏文的侄儿流刑。
流放三千里,几个人能熬出来,何况是他从小娇生惯养的侄儿,苏文四处托人,想给侄儿减轻刑罚,可惜骆赋油盐不进,坚持原判。
苏文无可奈何,只好去求卫明,希望他能在骆赋面前说两句好话,不说免了他侄儿的刑罚,好歹换个稍微近些的地儿,他也好托人照料。
卫明并非不明世事之人,他身边的人遇到麻烦,只要不出格,他肯定不会不管。但是苏文是黄门令,是卫夙的人,他若帮了他,有拉拢人的嫌疑,父皇再是信任他,也不会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向着太子的。再说苏文的侄儿不过是流刑五年,时间不长,更无性命之危,以骆赋的死脑筋,就是他打了招呼,也减轻不了多少刑罚,毫无意义,所以他婉拒了苏文。
苏文求助不成,忍痛送了侄儿上路,心里对太子的不满,很自然加深了。雪上加霜的是,苏文侄儿被流放的第二年,他干活的矿山垮塌了,他被压在底下,当场死亡。
噩耗传来,苏文差点疯了,那是他苏家唯一的独苗啊。从此,苏文彻底恨上了太子,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有时是自己说,有时也让旁人说。
紫宸宫的人都是不亲近东宫的,以往是没人带头,各人都在心里腹诽,如今苏文起了头,风向就渐渐开始变了。
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卫夙长期远离皇城,时不时就能听到对太子不利的说法,纵是不信,心里难免也会有点疙瘩,一旦太子真的做了什么,只怕马上就能套上去。
卫崇荣对上林苑的地形很熟悉,每天除了读书习武,就在苑中四处乱窜,谁让卫夙喜欢跟他抢人,有事没事就爱把卫昭叫过去陪他说话,都没人陪他玩了。
殊不知,苏文等人对此同样很不满。以往,他们之所以能够指鹿为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