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湿 悼亡
久久小说 www.jjxxs.com,纳兰全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①,剪刀声、犹共银钍②。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③,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我为神伤④。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注解】
①扶病:带病行动。
②银杠: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③玉钧斜:古代著名游宴地。在江苏江都,传说是隋炀帝埋葬宫人的地方,后泛指葬宫人处。
④幽泉:指阴间地府,借指死者。
【典评】
在多数点评“纳兰词”的文献中,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纳兰所有悼亡之作的第—首,作于卢氏亡去世半月之后,那么,这种观点是对还是错呢?
从“凭伊慰我”到“尽意凄凉”束,按根据字面解释,纳兰的确是悼念一个人,这几句大概意思是说,我需要你的安慰,你怎么能忍心把我忘记呢!你离去半月以来我带着愁病的身躯,如同你在时那样西窗剪烛。我生来就不胆大,害怕独守空房,到现在却只有梨树花影伴随着我,凄清冷静。这几句表现了纳兰对这个人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怀念之情,而且从“半月前头扶病”这句中,我们好像能认定纳兰悼念的人正是卢氏。
然而下片一开始,纳兰就化用了“玉钩斜”这个典故,也正是这个典故使我们生出种种怀疑,乃至于可以推断出纳兰在词中悼念的并非亡妻卢氏。
“玉钩斜”在江苏扬州,相传炀帝死后,肖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口小棺材,将其草草埋葬,宫中的宫女大多数被乱军所杀,也有少数为隋炀帝殉情自杀,这些死亡的宫女就被草草埋葬在蜀冈的斜坡之上,当时的人们就把这里叫“宫人斜”。到了唐宪宗元仁年间,李夷简奉旨镇守扬州,有一次在这里赏月,发现新月如玉钩,便在此建筑了一座为“玉钩”的亭子,此后,“宫人斜”便改称为“玉钩斜”。
有人人为“玉钩斜”是卢氏墓穴所在地,但据史料记载,卢氏去世后曾在什刹海附近的龙华寺停柩,直到一年后才被安葬在京西纳兰家的祖茔中,假如纳兰在这首词里悼的是卢氏,在此用“玉钩斜”的典故明显有失水准。
随后,纳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的悲凉景象,但是,纳兰的父亲乃一代权相,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媳和隋炀帝时的那些宫女一样,忍受着“蔓草斜阳”的凄凉。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纳兰在这里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一位和那些葬身“玉钩斜”的宫女有着差不多经历的女子。而且纳兰说的是“咫尺玉钩斜路”,“玉钩斜”位于江苏扬州,跟身处京城的纳兰并不是“咫尺天涯”,因此作者在此并非在表达时空观念上的感受,而是心理上的感觉,而能够使纳兰产生这种感叹的,大概就只有那位少年时和纳兰相爱,最后被迫进入皇宫当宫女,并且已消逝在深宫的表妹了。
在这首词中,我们完全不能感受纳兰之前那种从容舒缓的节奏,没有缘分的旧日恋人现在天人相隔,纳兰那颗破碎的心也就开始飘游于现实之中,从此没有了归宿,永远不能再安顿下来。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①,剪刀声、犹共银钍②。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③,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我为神伤④。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注解】
①扶病:带病行动。
②银杠: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③玉钧斜:古代著名游宴地。在江苏江都,传说是隋炀帝埋葬宫人的地方,后泛指葬宫人处。
④幽泉:指阴间地府,借指死者。
【典评】
在多数点评“纳兰词”的文献中,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纳兰所有悼亡之作的第—首,作于卢氏亡去世半月之后,那么,这种观点是对还是错呢?
从“凭伊慰我”到“尽意凄凉”束,按根据字面解释,纳兰的确是悼念一个人,这几句大概意思是说,我需要你的安慰,你怎么能忍心把我忘记呢!你离去半月以来我带着愁病的身躯,如同你在时那样西窗剪烛。我生来就不胆大,害怕独守空房,到现在却只有梨树花影伴随着我,凄清冷静。这几句表现了纳兰对这个人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怀念之情,而且从“半月前头扶病”这句中,我们好像能认定纳兰悼念的人正是卢氏。
然而下片一开始,纳兰就化用了“玉钩斜”这个典故,也正是这个典故使我们生出种种怀疑,乃至于可以推断出纳兰在词中悼念的并非亡妻卢氏。
“玉钩斜”在江苏扬州,相传炀帝死后,肖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口小棺材,将其草草埋葬,宫中的宫女大多数被乱军所杀,也有少数为隋炀帝殉情自杀,这些死亡的宫女就被草草埋葬在蜀冈的斜坡之上,当时的人们就把这里叫“宫人斜”。到了唐宪宗元仁年间,李夷简奉旨镇守扬州,有一次在这里赏月,发现新月如玉钩,便在此建筑了一座为“玉钩”的亭子,此后,“宫人斜”便改称为“玉钩斜”。
有人人为“玉钩斜”是卢氏墓穴所在地,但据史料记载,卢氏去世后曾在什刹海附近的龙华寺停柩,直到一年后才被安葬在京西纳兰家的祖茔中,假如纳兰在这首词里悼的是卢氏,在此用“玉钩斜”的典故明显有失水准。
随后,纳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的悲凉景象,但是,纳兰的父亲乃一代权相,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媳和隋炀帝时的那些宫女一样,忍受着“蔓草斜阳”的凄凉。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纳兰在这里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一位和那些葬身“玉钩斜”的宫女有着差不多经历的女子。而且纳兰说的是“咫尺玉钩斜路”,“玉钩斜”位于江苏扬州,跟身处京城的纳兰并不是“咫尺天涯”,因此作者在此并非在表达时空观念上的感受,而是心理上的感觉,而能够使纳兰产生这种感叹的,大概就只有那位少年时和纳兰相爱,最后被迫进入皇宫当宫女,并且已消逝在深宫的表妹了。
在这首词中,我们完全不能感受纳兰之前那种从容舒缓的节奏,没有缘分的旧日恋人现在天人相隔,纳兰那颗破碎的心也就开始飘游于现实之中,从此没有了归宿,永远不能再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