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 www.jjxxs.com,董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年前,当按照文明史观新编的高中历史在上海全面投入使用时,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长期受马列史观浸染的人,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历史课本,当然会感到新鲜、错愕乃至义愤。但仅仅一年,这本新版历史教材就遭遇了被废止的命运。这里,我暂不想对此发表意见,只想说说我对现行历史教材的一些看法。
笔者在读书时,除语文外,就喜欢历史。小学时,一本古代史,开学不久,便可给学弟开讲,从商周复述到鸦片战争,乐此不疲。不过,一旦他们问及细节,简单如岳飞之死,我就只晓得书中的那几句“屈死风波亭”之类的话。我以为随着学历增加,自可了解更多。到了初中,便最期待历史课本。拿到古代史,不觉失望,书是厚了,但史实还是那几句些叙述。小学课本里没有关羽,已让我失落好久;那时,我刚看了隋唐演义,可课本里依然没有程咬金!还有失望的事。到了高中,古代史差不多还是那些话;近现代史也在重复初中的课本。我不禁疑惑:难道历史只剩下了这些不成?于是高考时,我没有填报以前梦寐以求的历史系专业。
我以为小学初中的历史课本,要注重趣味性。正史应照样有趣。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有声有色的情节。这当然有必要展开大量的细节而非唠叨观点。没有细节的历史是伪历史。初中的历史内容是小学的历史内容在细节上的补充和深化。有时觉得,有如让孩子们读历史课本,不如去读翻译过来的史记。
大学时代,读了历史系的课本,以为一个历史系的大学生,如果只看课本,那么,他对历史的了解和一位小学生也差不多。抛弃课本后,再大量阅读图书馆的非教材历史书,更觉历史的力量全在于细节。体制内的学者似乎更乐道于观点,殊不知其在政府意志下的视野早就决定了他的观点永远翻不了新。
黄仁宇是我心仪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自成一家,视野宏阔,细节的挖掘也颇有味道。他的著作中国大历史,讲秦始皇出身,讲兵马俑的发掘经过,讲华清池的掌故,讲白蛇的传说,这难道是作者为故意吸引人才如此书写的吗?其实,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厚重与味道,已于这样的文字里娓娓道出了。教科书虽为集体编著,但也须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如今教科书,淡而无味,读而生厌。
现行教材史实过于简单化。现在的课本里,历史细节鲜有展开的机会。如有,必以小字标出,且只为证明观点,四平八稳而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且未列参考书目(整本书的参考书也未列出),有失学术水准。历史教科书当然是学术著作,应该有学术规范。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内容变化不大,深化的只有观点。我倒以为,观点要启发,不能灌输。历史教科书更重要的是述史传史,并以之启发学生思考而非让学生死记住一成不变的大段大段分析出的道理。
其实,大可不必要求学生接受观点。只要他接受的史实是枝节横生而叶子繁茂的大树,不是光秃秃只有主干的木桩,就足以增进他对历史的了解,激发他的想象力与思辨力。只有主干的历史,不是真实或者说不最接近真实。历史说假话不可取,但说部分真话也可失真。以前书里讲抗战史,国民党的作为少提甚至不提;讲南京大屠杀,本该大书特书的教科书连标点符号都统计在内,不过用了一百来字;讲文革,压缩成短短两章,而当下成就则大写特写:这可谓以真造假法。
历史书不能粉饰太平。特别表现在对文革史的叙述中。内容简缩,避重就轻,党之责任几乎推于“四人帮”和林彪之身。翻页即是柳暗花明,欣欣向荣。学生对文革的了解,除了几个历史名词之外,根本无法和灾难,和悲剧,和反思联系。“大跃进”之时,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食堂,最后弄得饿殍遍野,白骨遍地。然而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文革”十年,由误整、苦整、互整、滥整而致死的大小冤魂有多少?教科书只字未提。写到当前形势,极力铺陈成就,处处莺歌燕舞;问题一概不谈,真个海晏河清!
此外,我以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编写,党史不能代替国史。五四之后,在如今的教材上,仍以执政党的历史为主,这当然会导致偏狭。史记尚有游侠、刺客等草根阶层的瞩目身影,而今教科书中以党之人物代替人民之人物,有敷衍之嫌。
说了这么多感受,回到开始的新历史课本的问题。我以为纯粹为学术问题,政府不能粗暴地取消。相反,我们历史教科书大一统的局面,早就该打破了。没有学术争鸣的史学界,没有不同史观并存的史学界,产生一本新的教科书,很困难;但我依然很期待。
2007-10-21
一年前,当按照文明史观新编的高中历史在上海全面投入使用时,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长期受马列史观浸染的人,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历史课本,当然会感到新鲜、错愕乃至义愤。但仅仅一年,这本新版历史教材就遭遇了被废止的命运。这里,我暂不想对此发表意见,只想说说我对现行历史教材的一些看法。
笔者在读书时,除语文外,就喜欢历史。小学时,一本古代史,开学不久,便可给学弟开讲,从商周复述到鸦片战争,乐此不疲。不过,一旦他们问及细节,简单如岳飞之死,我就只晓得书中的那几句“屈死风波亭”之类的话。我以为随着学历增加,自可了解更多。到了初中,便最期待历史课本。拿到古代史,不觉失望,书是厚了,但史实还是那几句些叙述。小学课本里没有关羽,已让我失落好久;那时,我刚看了隋唐演义,可课本里依然没有程咬金!还有失望的事。到了高中,古代史差不多还是那些话;近现代史也在重复初中的课本。我不禁疑惑:难道历史只剩下了这些不成?于是高考时,我没有填报以前梦寐以求的历史系专业。
我以为小学初中的历史课本,要注重趣味性。正史应照样有趣。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有声有色的情节。这当然有必要展开大量的细节而非唠叨观点。没有细节的历史是伪历史。初中的历史内容是小学的历史内容在细节上的补充和深化。有时觉得,有如让孩子们读历史课本,不如去读翻译过来的史记。
大学时代,读了历史系的课本,以为一个历史系的大学生,如果只看课本,那么,他对历史的了解和一位小学生也差不多。抛弃课本后,再大量阅读图书馆的非教材历史书,更觉历史的力量全在于细节。体制内的学者似乎更乐道于观点,殊不知其在政府意志下的视野早就决定了他的观点永远翻不了新。
黄仁宇是我心仪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自成一家,视野宏阔,细节的挖掘也颇有味道。他的著作中国大历史,讲秦始皇出身,讲兵马俑的发掘经过,讲华清池的掌故,讲白蛇的传说,这难道是作者为故意吸引人才如此书写的吗?其实,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厚重与味道,已于这样的文字里娓娓道出了。教科书虽为集体编著,但也须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如今教科书,淡而无味,读而生厌。
现行教材史实过于简单化。现在的课本里,历史细节鲜有展开的机会。如有,必以小字标出,且只为证明观点,四平八稳而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且未列参考书目(整本书的参考书也未列出),有失学术水准。历史教科书当然是学术著作,应该有学术规范。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内容变化不大,深化的只有观点。我倒以为,观点要启发,不能灌输。历史教科书更重要的是述史传史,并以之启发学生思考而非让学生死记住一成不变的大段大段分析出的道理。
其实,大可不必要求学生接受观点。只要他接受的史实是枝节横生而叶子繁茂的大树,不是光秃秃只有主干的木桩,就足以增进他对历史的了解,激发他的想象力与思辨力。只有主干的历史,不是真实或者说不最接近真实。历史说假话不可取,但说部分真话也可失真。以前书里讲抗战史,国民党的作为少提甚至不提;讲南京大屠杀,本该大书特书的教科书连标点符号都统计在内,不过用了一百来字;讲文革,压缩成短短两章,而当下成就则大写特写:这可谓以真造假法。
历史书不能粉饰太平。特别表现在对文革史的叙述中。内容简缩,避重就轻,党之责任几乎推于“四人帮”和林彪之身。翻页即是柳暗花明,欣欣向荣。学生对文革的了解,除了几个历史名词之外,根本无法和灾难,和悲剧,和反思联系。“大跃进”之时,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食堂,最后弄得饿殍遍野,白骨遍地。然而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文革”十年,由误整、苦整、互整、滥整而致死的大小冤魂有多少?教科书只字未提。写到当前形势,极力铺陈成就,处处莺歌燕舞;问题一概不谈,真个海晏河清!
此外,我以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编写,党史不能代替国史。五四之后,在如今的教材上,仍以执政党的历史为主,这当然会导致偏狭。史记尚有游侠、刺客等草根阶层的瞩目身影,而今教科书中以党之人物代替人民之人物,有敷衍之嫌。
说了这么多感受,回到开始的新历史课本的问题。我以为纯粹为学术问题,政府不能粗暴地取消。相反,我们历史教科书大一统的局面,早就该打破了。没有学术争鸣的史学界,没有不同史观并存的史学界,产生一本新的教科书,很困难;但我依然很期待。
2007-10-21